二戰美國M3輕型榴彈炮,專為空降兵打造,步兵卻率先裝備

2020-12-24 丹書戰史

空降部隊在二戰前初露苗頭,那個時候研究專門為空降兵使用的輕量級武器裝備,就已經是軍工企業一個獨立的課題,美國在1941年開始組建空降部隊的時候,研製專門的空降部隊重武器也被提上日程。

M3輕型榴彈炮

M3輕型榴彈炮

當時美軍手中有現成的M2A1型105毫米榴彈炮,這是一種師、團級單位的支援火力,射程約11千米,威力可觀,只不過這門火炮重2噸多,尺寸也不小,不適合當時的運輸機或者重型滑翔機運輸。

新的105毫米輕型榴彈炮在1941年8月開始研發,幾個月後樣炮下線並進行測試。為了滿足輕量化,火炮的炮管被縮短至686毫米,炮架使用原本為75毫米榴彈準備的M3A1式炮架。

M3輕型榴彈炮

在阿伯丁試驗場測試中,火炮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發射藥燃燒不完全。設計之初保留了直接使用M2A1榴彈炮彈藥的能力,然而縮短的身管沒有留給發射藥足夠的燃燒空間,炮口火焰和煙霧增大,後來通過改進燃燒速率更快的發射藥解決了這個問題。

1943年,M3輕型榴彈炮開始量產並投入部隊服役,火炮重量只有1130千克,比二戰時不少榴彈炮更輕,適合飛機空運;配發的彈種有榴彈、發煙彈、穿甲彈和練習彈,發射M1式榴彈時,炮口初速度311米每秒,最大射程約7500米。

M3輕型榴彈炮

火炮採用開式炮架,平滑式炮閂,俯仰角度-9°~30°,方向射界左右各45°,最大射速4發每分鐘,持續射速2發每分鐘。

服役歷程

雖然M3榴彈炮是為空降部隊準備,但是率先裝備它的卻是步兵師。1942年,美軍步兵團整改編制,計劃在每個步兵團裡裝備一個M3輕型榴彈炮連,其作用和德軍的sig33型150毫米重步兵炮類似。

M3輕型榴彈炮

不過M3榴彈炮在當年晚些時候才進入量產階段,因此前線部隊的炮兵連中都用75毫米輕榴彈炮替代,在1943年時混編的情況都還很多。這些火炮很多都被安裝在M3式半履帶車上,當成簡易的自行火炮使用,一般每個炮兵排配備3門,也有一些配備2門。

按照計劃,M3榴彈炮將用1.5噸卡車牽引,與步兵部隊配合作戰,但是實戰中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M3的炮架無法承受射擊時的後坐力,後來通過更換強度更高的鋼板解決,另一個問題就是部隊編制問題,例如在西西里島登陸戰中,M3經常被當成反坦克炮使用,這可就為難它了。實際上步兵部隊更喜歡M7式自行火炮,而不是這種專門為空降部隊研發的火炮。

M3輕型榴彈炮

1944年年底,美軍空降部隊才開始裝備M3榴彈炮,在原有的3個75毫米輕型榴彈炮營之外增編一個105毫米榴彈炮營,使用吉普車拖曳行軍。此時諾曼第登陸戰已經結束了,也就是說M3榴彈炮並沒有跟隨空降兵參與其中。

按照《租借法案》,這些榴彈炮中有114門提供給了其他國家,其中包括法國、英國。火炮生產的高峰期是1943年,當年產量1965門,接下來兩年分別為410和205門,總計2580門。

M3輕型榴彈炮

這些火炮在戰場上的表現一般,沒什麼太大的亮點,二戰後一些入庫封存。直到韓戰爆發,美軍將這些火炮翻出來,提供給韓軍部隊使用,在春川戰役中不敵對手,隨後美軍開始提供標準的105毫米榴彈,M3的歷史就此落下帷幕。

當然,朝鮮戰場上的失利不能說M3榴彈炮不好,畢竟它只是一款輕量級的榴彈炮,是給空降部隊提供基本炮火打擊的裝備,許多性能指標無法和常規火炮相比。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二戰美軍運用較多的支援型榴彈炮就是M2式105毫米榴彈炮,戰後更名為M101式。這款火炮的服役時間跨度相當大,它的研製可以追述到一戰時期,至今仍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服役,是不折不扣的老爺級裝備。
  • 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榴彈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等相繼投入戰爭,也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其中就有許多國家競相裝備和使用榴彈炮,使榴彈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而今天兵哥要講的是M101式105MM榴彈炮,它從一戰到二戰被廣泛使用,就算是現在也深受很多國家喜愛。M101式105MM榴彈炮是美國生產的一種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也是世界上一種十分有名的輕型野戰牽引火炮。
  • 晨楓:摸著鷹醬過河,現代空降作戰與中國空降兵的發展
    現在機降部隊也作為廣義的空降兵,但狹義的空降兵依然是以降落傘為主要投送手段的。二戰中的克裡特空降和市場花園行動是至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兩次空降作戰,兩次都不能算成功。克裡特是慘勝,德國傘兵被打殘了,此後再也沒有過大規模的傘降行動。市場花園行動勝敗參半,傘降的一半恰好是失敗的一半。英國傘兵達成了最初的突然,但增援不至,最後被圍殲,橋頭堡得而復失。
  • 美國罕見推出輕型坦克為了應對中俄?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中,美國著名的地面裝備生產商通用動力公司在年度的「美國陸軍論壇」上推出了一種新的輕型坦克,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美國軍隊的坦克一直是以厚重著稱,為什麼這次卻推出了一種輕型坦克。去年俄羅斯在閱兵式上曝光了自己的阿瑪塔主戰坦克,而中國也有一種輕型坦克照片出現在網絡上。那麼這次美國推出這種坦克,是對中俄坦克新發展的一種回應嗎?
  • 美軍M119A3輕型榴彈炮射擊訓練 從英國製造如何變成美國特色?
    6月10日,美軍在夏威夷瓦胡島XV炮兵訓練場,對M119A3輕型榴彈炮進行實彈射擊訓練。參加測試的是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第2旅戰鬥隊第11團第2營B連的士兵,他們將在這裡進行訓練,提高掌握這種火炮的水平。
  • 高原戰鬥的利器,中國「兩用途」榴彈炮:105毫米山地輕型榴彈炮
    105毫米山地輕型榴彈炮105MM山地輕型榴彈炮,就是專門為高原山地作戰射擊製造的,105MM輕型榴彈炮:重量只有1.3噸,牽引車不易通過的地形時,通過火炮輪胎,兩個單兵靠人力都可以推拉通過,而且此炮部件結構簡單一共就十一個部件(除去螺絲、連接銷),在地形和氣候十分複雜的情況下如:懸崖峭壁、積雪過深、冰川等,該炮可以撤卸成若干零件,由單兵攜帶到陣地上組裝。
  • T18自行榴彈炮,美國二戰前早期自行火炮嘗試
    嚴格來說美國的自行火炮起步並不算晚,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少有相關方面的研究,但是一戰結束後以購買的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進行了研發,製成了早期自行火炮,這種自行火炮畢竟技術基礎薄弱,加上使用的底盤本身就很小巧,實戰能力堪憂。
  • 自行火炮界的小不點,二戰前美國T1自行榴彈炮
    二戰前的美國在裝甲武器的設計研發上比世界同期先進水平落後不少,一方面是軍事思想保守,另一方面則是技術上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實戰需求,發展就非常的緩慢了。不過緩慢不等於不發展,二戰前的美國在各類型裝甲武器上都有涉獵,包括自行火炮,T1自行榴彈炮就是1930年出現的一款小不點。
  • 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射強大的M777 155mm毫米榴彈炮
    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射強大的M777 155mm毫米榴彈炮 製造商:英國宇航系統公司 服役:美國陸軍,USMC 口徑:155毫米 重量:7,500磅 長度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
  • 淺談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紅軍空降兵崛起的標誌,越南還在裝備
    那麼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款紅軍空降兵曾經的榮光。 研製背景 其實說起空降部隊,蘇聯軍隊向來都是極其重視的,在二戰爆發前蘇聯就專門成立了空降兵司令部將這些部隊分離出來,以1941年為例蘇軍一共擁有5個空降軍,鼎盛時期人員規模甚至到達了10萬,而且這些空降部隊在蘇聯領導人眼中是不同於普通步兵的精英。
  • 我空降兵的60迫擊炮,曝光了一個奇怪設備,讓各國炮兵驚呆了!
    據環球網軍事頻道報導,近日,空降兵某部的炮兵分隊在鄂北某山區組織了一場跨晝夜實彈戰術演練。他們採取跨晝夜連貫實施的方式,對火箭炮、迫擊炮、榴彈炮等多型火炮進行精研深訓,錘鍊部隊全天候火力打擊能力。
  • 60mm迫擊炮:步兵連主要火力支援,不會馬上就退出現役
    從二戰以來,美國軍隊給外界的感覺,就是武器裝備非常好,與美軍交過手的我軍,習慣將美軍稱為「武裝到牙齒」,意思就是美軍武器裝備好,遠遠超過我軍的裝備。迫擊炮,是一種曲射炮,能夠打到山坡背後去,因此,也稱得上是一種過山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使用方便靈活,能隨步兵連機動作戰。大口徑迫擊炮暫且不論,輕型的60mm迫擊炮,是許多國家軍隊步兵連中,當仁不讓的最主要的火力支援和防禦武器。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志願軍的武器:用美國炮打美國兵②——美制105毫米榴彈炮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說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以下簡稱美制105榴),很多朋友並不陌生。
  • 我國仿製過的這款義大利炮,M56馱載105毫米榴彈炮,專門出口創匯
    義大利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雖然名聲不太好,但是他的科技實力在世界上還是普遍得到認可,尤其是義大利奧託.梅萊拉公司的火炮,上世紀50年代,義大利為了滿足國防需求,開始研製的新式105毫米輕型榴彈炮M56,就是一款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經典火炮,它原本用來取代二戰時期服役的美式M1A1型75
  • AH-4超輕型榴彈炮:口徑155mm,打開了中東市場
    AH-4,是一款超輕型榴彈炮,口徑155mm,全重不過4噸,射速每分鐘可達5發, 目前,在中東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被譽為性能與美軍裝備的M777超輕型榴彈炮有得一拼。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其中分別是下轄的炮兵團擁有36門105mm榴彈炮,4門105mm火炮,8門150mm榴彈炮;偵察營擁有3門20mm防空炮,3門50mm迫擊炮,3門75mm反坦克炮,2門75mmleIG18型輕步兵炮、4門81mm迫擊炮;反坦克營則擁有36門75mm反坦克炮;師輜重隊擁有8門20mm防空炮;3個步兵團共計擁有81門50mm
  • 火力才是王道:從M7到M41,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而其實在二戰期間,美軍在戰術上更加側重於各種火力配置齊全的一線平推,在美軍將領的心中如何在減少己方傷亡的前提下取得戰事的勝利才是重中之重。 於是在這種思想下美國基於已有的坦克平臺研製出了各式各樣的自行火炮,其種類之繁多堪稱二戰一絕,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的進化史。
  • 美國M777ER超輕型榴彈炮換裝52倍口徑身管 兼具火力與機動性於一身
    近日,美國陸軍在尤馬試驗場成功進行了M777ER超輕型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的試射。該型火炮是著名的M777超輕型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的最新改進型號,從外觀上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用52倍口徑身管更換原有的39倍口徑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