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過去了,《脫口秀大會》也終於結束了。
一路過關斬將呼聲很高的李雪琴,得了第五;掀翻全網直男的楊笠,得了第四;呼蘭拿下了季軍;王建國還是「萬年老二」。
冠軍,王勉。
意外也不意外,每期排名穩守前三,每場表演都是高票,四期單場最佳,還有《飯圈女孩》《逃避之歌》的出圈,王勉奪冠不算爆冷。
但黑馬,王勉算得上一匹。
就像沈騰說的:「甚至都不知道算不算脫口秀,但就是很喜歡」。
抱著吉他說(唱)脫口秀的王勉,也就此成了「中國音樂脫口秀第一人」。
但這個「第一」,來得並不安寧。
其實誰拿冠軍都無所謂了
還沒看節目的觀眾,先感受下冠軍賽中王勉的精彩表演。
主題是「是終點也是起點」,王勉用了四個看似不關聯的故事,最後卻出其不意地扣接起來,形成一個環,首尾相接。
結構工整且扣題,用生活的衰梗造喜劇,好笑又傷感。
這一場,王勉是好笑的,但很多觀眾卻對他的奪冠表示「不服氣」。
為什麼?分橫向和縱向比較。
先是橫向。
有人覺得,冠軍賽中呼蘭、建國、楊笠、李雪琴、楊蒙恩五位演員中,文本的創作能力和深度都比王勉優秀,這個冠軍不夠格。
有人嘲諷唱口水歌也能算脫口秀?一點也不好笑。
縱向。
就連很多喜歡王勉的觀眾也表示,「王勉連自己都沒打過」。
對比前期《粉圈女孩》的嘲諷和唱到社畜心坎裡的《逃避之歌》,冠軍賽的表演水平明顯拉胯,故事簡單,轉折平庸,深度不夠。
兩個維度一比較,這兩撥觀眾憤怒表示:「他不配」。
避不掉的,黑幕的臆測。
有人質疑節目暗箱操作,不過是李誕為笑果下的一盤心機大棋。
說到底,大家對王勉「不配奪冠」的質疑,其實建立在「優秀的演員太多」的不甘情緒之上。
很多人不懂,這季明明優秀的演員那麼多,憑什麼是王勉?
發現重點了嗎?
也是今年蟬主寫了這麼多篇關於《脫口秀大會》文章的原因——情緒。
觀眾的情緒。
當你對一個事物失去興趣時,大多數人是不會有過多情緒表露的,比如國足。
但今年的《脫口秀大會》,調動的情緒太多了。
從楊笠的「黑寡婦」到「那麼普通那麼自信」的男言之癮,到楊蒙恩的甲方之怒,再到李雪琴天賦異稟的狂歡,最後到王勉奪冠的不甘。
與其說不滿王勉,換個角度看,不如說有優秀的演員值得觀眾惋惜。
再進一步看,這季脫口秀好像有「成了」的冒頭。
對比前兩季的唏噓,今年的《脫口秀大會》比往年精彩太多。
選手們排著隊輪番上熱搜轟炸,各種觀點咔咔一頓暴扣,就連粉圈的cp文化都搞出了超話。
不說絕倫也稱得上過癮,對於王勉的奪冠,蟬主沒有任何波動起伏的觀點。
因為我始終覺得,這個冠軍,誰拿都行。
01
這季脫口秀大會
終於火得體面
國內的脫口秀還很年輕,門檻不高,聲音很雜。
今年的《脫口秀大會》在經歷兩輪人氣選手醜聞和糾紛的打壓,在很多人都對脫口秀嗤之以鼻時,它讓自己體面地「活」了,也火了。
和領笑員羅永浩一樣。
這季脫口秀大會的亮點,不在冠亞季軍的名次上,而是用一種不被看好的形式讓多樣化得價值觀都得以被看見。
雖然有點過分,但還是要cue下龐博。
第一季的冠軍龐博,第二季和第三季都後浪不足,略顯拉胯。
脫口秀的舞臺上,名次不是最重要的,好笑和價值才是核心。
很明顯能看出,第三季的賽制對比前兩季更嚴峻了,淘汰率大幅提高。
幾乎每一場都是現寫的新稿子,演員壓力大,但觀點也更尖銳,也緊貼生活更接地氣,引發共鳴。
這樣的賽和競爭,真的把這批演員們逼出墨來了,雖然還是有幾場拉胯的,但總體上無論新人老人都貢獻了值得回味的表演。
「萬年老二」王建國,狀態和水平肉眼可見地回溫。
冠軍賽中大玩特玩諧音梗,玩爽了自己和觀眾。
蟬主最為心水的呼蘭,雖然第一期和周奇墨的PK沒有預期那麼好,但後面的水準依然保持了高質量發揮。
楊笠的實紅,不用我說了。
喜劇黑寡婦、脫口秀敲門人、男言之癮,不知道「那麼普通那麼自信」的梗,都感覺這個夏天缺了點什麼麻醉自己的東西。
新人更是後起勃發。
楊蒙恩對甲方爸爸的高級吐槽,大家都心領神會地爆笑。
憑藉獨一份搞笑氣質吸妹無數的何廣智,從「醜男剪頭」到「地鐵繼承法」,辛酸又好笑,引羅永浩感慨共鳴,笑死徐崢,還殺進十強
我願稱之為最強山寨周杰倫。
最亮眼的,莫過於天賦異稟李雪琴。
網紅轉行脫口秀一鳴驚人,磕到了她和王建國的雪國列車,也記住了她媽媽和愛因斯坦關於「宇宙盡頭」的學術探討。
從零經驗小白到衝進冠軍賽,第五名的成績可以說最強黑馬。
但爆火的楊笠和李雪琴,不是唯一的驚喜,對女權大旗的扛起,也不是迎合和目的。
有欣喜於《脫口秀大會》把選手逼出能量的,但罵《脫口秀尬會》的也不少。
表示從賽制到黑幕,無一不是嘲點。
但無論是演員們的「集體逼上梁山」還是領笑員羅永浩的大局觀和「冥燈」自嘲,這一季《脫口秀大會》「活」了,不狼狽還算體面。
對內,對演員們,是李誕口中的「越來越多人站到脫口秀舞臺」的希望。
對外,對觀眾,是看到了更多「敢於冒犯」的話語空間。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話快爛大街成了一句爆款新型雞湯,但這句話現在可以改改了。
喜劇的出彩,應該是敢冒犯和敢頂撞常規。
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看到了有在嘗試貫徹這一點。
雖有消音的求生欲,但楊笠的男言之癮是驚喜的,雙胞胎用腋毛防身的梗是好笑的,張博洋雖然又退賽了,他指名道姓的「拒絕抄襲」剛氣十足,就連領笑員羅永浩也敞開了「冥燈自嘲」。
《脫口秀大會》看似變成了隨大流的選秀,其實是在尋找。
在「脫口秀節目」這條路上,它前兩季都還在摸索磕磕碰碰,到了今年才終於摸出點門道——
尋找觀眾。
那部分願意罵它也捨得誇它的真正的「觀眾」。
02
不再在乎出圈
找到觀眾更重要
王勉奪冠,很多人不服。
如同對把《脫口秀大會》放入中國脫口秀中討論一樣嗤之以鼻。
很多人搬出國外的脫口秀質量和高度來打壓嘲諷,再唏噓國內脫口秀現狀急功近利。
質疑《脫口秀大會》擅長譁眾取寵。
他們覺得,楊笠講的女性段子,是建立在攻擊別人垃圾的基礎上搞性別對立。
李雪琴、四哥這樣的網絡紅人的加入,是脫口秀演員勁不足撐不起,只好找點噱頭造話題。
開創新的表演風格,彈幕一水的「模仿那個男人痕跡重」。
講尺度略大的尖銳觀點,質疑你只會蹭蹭不進去打擦邊球。
用大白話包裝觀點,把脫口秀唱成歌,被說只有好笑沒有深度。
在王勉奪冠祝賀的評論區下,除了不滿和定罪暗箱操作,出現更多的反而是其他演員的名字。
我看著一條條憤怒的評論,我不可憐王勉,甚至都想像得到李誕得意的表情。
就像在楊笠關於吐槽直男的那場表演後,李誕在自述中提到的:「楊笠那一段,她'罵'的那些男的是不會理解的,聽完了也不會改變。但是她會找到那些認可她觀點的觀眾。」
楊笠被罵、王勉被罵,這太正常不過了。
但李雪琴被誇,就是驚喜。
從北大學霸到頹落網紅,再到脫口秀新秀黑馬,李雪琴找到了自己的觀眾,其他人也可以,脫口秀何嘗又不可?
《脫口秀大會》三季以來一直存在爭議,但中國脫口秀還很年輕,選出什麼中國脫口秀大王、天王,那沒意思,也暫時還沒資歷選得出來,更不是脫口秀大會的本意。
如果說前兩季在取悅觀眾和撫慰自己的選擇上走了彎路,那這一季摸索出了尖銳但謙虛的門道——找到「你」的觀眾。
李誕曾在採訪中提到過「拒絕迎合」:「討好年輕人是沒用的,是死路一條,永遠不要諂媚年輕人,就做自己」。
總的來說,這季脫口秀大會穩賺不賠。
有一些男生抓著楊笠的觀點在熱搜上陰陽怪氣急跳腳,但同時也有不少女生用楊笠的段子提高了交友效率。
脫口秀演員和觀眾的關係是彼此找到,而不是改變,迎合是沒有意義的。
無論對脫口秀還是個人焦慮,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