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低價「內卷」,雲集如何差異化破圈?

2020-12-24 聯商網linkshop

打爆款的成本和難度都在增加,重新思考差異化「破圈」之路,或許是電商行業避免內捲化、保持利潤增長的關鍵。

11月26日,雲集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商城業務相關的GMV同比增長128%至73億元。隨著自營商品比重不斷降低,雲集差異化的供應鏈運營效率不斷提高,一系列變化折射出雲集的轉型已有成效。

從自營電商到加速開放其平臺及供應鏈建設,雲集朝著孵化新消費品牌的方向前進,一邊拓展公域流量的直播帶貨,另一邊挖掘會員潛力,探索專業化社交零售。可見雲集仍在努力突破原有瓶頸,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會員升級,破局低價戰「內卷」

當賽道不斷變擁擠,即便有先發優勢的電商玩家,也發愁如何打破同質化、價格戰的怪圈。如果只停留在低層次的低價競爭,不能讓行業進化到更高的階段,那就會越努力,造成的無謂損耗越大。

為了找到新的增長空間,幾乎所有電商平臺都調頭進入下沉市場,搶佔疫情之後的新觸網用戶,但這只是拉新層面的打法複製,難以改變新用戶的消費心智,讓消費者留下來的不是平臺,而是一時的低價。

下沉市場新用戶的消費偏好,可能是對價格敏感,注重實用性等,但長期來看,無底線的降價促銷,或「二選一」規定,其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電商行業「內捲化」。

而雲集會員制電商提供的差異化服務,就是避免自己卷其中,增加用戶粘性、提高復購率。

一方面,雲集在優化會員註冊系統,加碼全域直播渠道後,降低了新用戶線上消費的門檻;另一方面,會員制電商,通過把分散的消費者聚集到同類社群,利用差異化供應鏈提供高性價比商品,推動消費升級。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雲集交易會員已增長至1300萬,同比增長38.3%。

雲集的會員體系與全球零售巨頭Costco相比,既有業務上的相同之處,也有自身基於社交電商形成的特色。

今年第三季度,雲集營收約10.7億元,雖然比往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主要原因是以淨收入核算的商城業務所佔份額增長。

雲集商城業務,區別於追求商品SKU「大而全」的傳統電商平臺,而是借鑑Costco運營用戶的打法,將會員規模優勢,轉化成高度復購的消費增勢,並精選超級單品,創造更優的消費體驗。

其他電商平臺常以價格折扣,吸引新用戶購買會員。雲集則把會員群體分為自購型、推客型,給予前者更高的返利優惠,為後者提供賺取交易佣金的機會,進一步發揮會員的分銷價值。

這種分層服務的運營機制,讓雲集直接了解會員實際需求,專注於解決目標人群的消費難題。

目前,雲集正在拓展直播、短視頻、社群零售等營銷渠道。9月雲集聯合抖音頭部主播羅永浩等進行直播,首場直播觀看人次超1000萬,銷售額達8750萬元;隨後,雲集又陸續與抖音其他帶貨KOL合作,進一步拓展公域直播的用戶觸達。

通過抖音直播網店、直播小程序、雲集站內素人直播,以及頭部腰部的主播帶貨活動,雲集的直播業態逐漸完善,幫助其發揮全域流量的營銷效率,吸引品牌商家入駐,挖掘會員深層次價值。

差異化供應鏈,新品孵化「破圈」

面對「網紅爆款」的誘惑,選品問題一直困擾著商家。在中心化電商渠道,很多中小商家得不到流量傾斜,也沒有做出品牌,尤其轉內銷的廠家,還面臨庫存積壓的成本問題,陷入「賠本賺吆喝」,自我消耗的處境。

針對商家需求,雲集繼續擴大商城業務的佔比,進一步向商家開放平臺及供應鏈能力,實現輕量化運營。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雲集整體GMV為94億元,其中商城業務相關的GMV約7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32億元增長128%,所佔份額持續上升到77.7%左右。

雲集從自營模式向平臺化轉型過程中,直接的商品銷售收入的確在減少,但隨著商品供給結構、供應鏈管理成本優化,其盈利能力有望更上一層樓。

雲集平臺經營結構的調整,相比早期亞馬遜、京東的商城業務,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一致,差異化的供應鏈驅動下,連接商家和消費者時會更精準,更可能打造出「破圈」的超級單品。這既是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其一在於如何持續提供讓多方「有利可圖」的超級單品。雲集在爆款選品上,運用差異化供應鏈的精選模式,從細分賽道篩選高性價比、高復購率的日常消費品,匹配會員及其所在社群內80%的有效需求。

主要特點是:覆蓋面較寬,備選商品SKU少而精,全渠道集中投放曝光。

在選品期間,雲集的會員網絡可以參與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鏈路,將社群及內容平臺的多方需求,反饋給商家。精選模式,不僅一定程度上實現「以銷定產」,減少庫存損耗,也能抵消高昂的運營推廣成本。

其二是如何持續提高電商平臺「貨找人」的運營效率。傳統經銷商體系為主的銷售渠道,是消費者就近找貨的交易場景,如今線上商家推新品、口碑種草等方式,是讓消費者最快下單的交易場景。

線上線下兩種不同的分銷機制,需要不同的商品供應鏈完成履約服務。

為縮短消費鏈路,雲集面向第三方商家開放後,嘗試以類似KA渠道服務商的角色,統一由平臺負責客服、物流、倉儲等流程,讓商家「輕裝上陣」,並改善自身成本結構。

第三季度,雲集毛利率仍維持在30%的水平,商城業務收入達1.3億元,同比增長51%,主要就是中高毛利率的品牌及商家數量增加所致。

投入產出效率也在優化。雲集第三季度營業成本下降67%至7.5億元,運營虧損較2019年同期的1.2億元大幅收窄,約為2440萬元。

具體來看,履約費用9050萬元,同比下降56%,營銷費用1.6億元,同比削減43%。技術、行政兩類費用,也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約53%、19%。

今年以來,雲集加速聯合品牌商打造合資品牌,比如雲集與奧美醫療推出的「安織愛」面巾單日銷量破100萬;素野、尤妮美、花果裡、認養一頭牛等組成品牌「破圈」矩陣。

到雙11期間,雲集自營/合資品牌已佔20%的比例,優質商品的破圈效應,將刺激第三方商家的成交額上升,推動雲集業務持續增長。

專業型KOL的「放大效應」

如今,消費分層倒逼平臺解鎖更多元的場景,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拼團砍價、KOL種草、直播帶貨等營銷玩法,都在改變平臺與用戶原有的連接方式,卻也在新的賽道造成無底線價格戰的現象。

電商平臺和商家們都不願被頭部KOL捆綁,但傳統「大水漫灌」式的商品搜索、低價促銷,已經很難再讓「後浪們」眼前一亮。雲集在轉型過程中,利用社交電商的特性,正在嘗試重構「人貨場」的差異化供應鏈。

雲集會員制電商,其出發點並非為了建社群、拉團長,而是讓組成社群的會員或用戶活躍起來,商品資源在社群之間充分流動,好物推薦共享,「物以類聚、人與群分」達到轉化與粘性的提升,消費的同時提供個體副業收入的機會。

與一般社交電商不同,雲集雖然有覆蓋水果、零食、健康、美妝等領域的多個垂直社群,但其核心是差異化供應鏈以及經過專業化培訓的「會員型KOL」。

這些KOL原本是平臺上熱衷分享商品的會員,在經過平臺專業培訓後,變成更加聚焦的專業化社交零售的實踐者,向消費者推薦雲集精選的超級單品。

雲集會員制電商模式中,KOL的職責主要是分享商品,不用墊付或驗貨,就能賺取相應的報酬。

會員賣貨、平臺統一供貨和售後,解決了個體商業力量的底層焦慮。在9月上線的雲集「美食團」,每天僅挑選6款商品,就帶來了超七成的復購率。

KOL的流行,是因為年輕消費者的敏感語境已發生變化,有著較為明確的消費認知定位,而不再受市場供給、渠道分配的被動選擇。這種狀態下,想要避免低價「內卷」,就必須深入到內容種草環節,打造電商平臺獨特的圈層價值。

雲集專業的「會員型KOL」,可以參與商品設計、生產、定價、銷售的整個過程,精選出具有爆款潛質的新品。

同時其建立在社群的熟人關係上,既精準觸達目標客群,容易把握與消費者溝通的重點,避免供需偏差;又依靠高性價比商品及穩定的電商履約服務,讓消費者免除後顧之憂。

通過差異化供應鏈支撐的雲集會員制電商,在從自營電商走向開放型商城時,圍繞性價比、會員價值等關鍵指標,提供統一高標準的商品及服務體驗,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形成口碑裂變。

面對電商瘋狂拉新,直播鑿穿底價的新一輪競爭態勢,未來雲集維持自營品牌與第三方商家的平衡,快速找到適合自身增長的價值錨點,或許是其成功轉型的關鍵所在。

(來源:鯨商(ID:bizwhale) 鄭瑞龍

相關焦點

  • 雲集:一個沒有理想的電商「印刷機」?
    雲集各佔一丟丟,上市5個月後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也可圈可點。雲集2019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顯示:第二季度營收為30.641億元,去年同期32.556億元;淨虧損8450萬元,去年同期淨利潤8740萬元。另外,由於商城業務的穩健增長,雲集GMV同比增長46.4%至人民幣82億元。
  • 「會員電商第一股」雲集是如何聚攏大量忠實用戶的?
    雲集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平臺,通過聚焦商品的極致性價比,為會員提供美妝個護、手機數碼、母嬰玩具、水果生鮮等全品類精選商品。短短兩年時間突破1500萬會員,創立4年即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被譽為「中國會員電商赴美第一股」。
  • 連續兩季盈利,疫情下的雲集如何「逆風而行」?
    如今,雖然疫情防控形勢得到好轉,但經濟下行壓力、電商行業的激烈競爭,讓雲集的未來仍舊充滿挑戰。它將如何在第一季度盈利後,在"後疫情時代"再下一城?Q1財報關鍵詞:GMV、毛利率、連續盈利財報顯示,雲集今年第一季度的GMV從2019年的68億元增至70億元,繼續保持增長。
  • 年貨節檔口:疲於「趕風口」的雲集電商
    4年奔赴IPO,雲集的兩大東風雲集的創始人肖尚略2003年已經成立品牌「小也香水」並在淘寶開起了店鋪,可以說他是一個「老電商人」。經過在電商圈多年的打拼,肖尚略對行業有了一定的的洞察力。小也香水還未「成名」就沉寂了,取而代之的12年後是肖尚略第二次創業。
  • 解析雲集Q2財報:中概股走出泥潭,雲集投資價值如何?
    8月25日,同屬於電商板塊的中概股雲集發布了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數據。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雲集GMV的GMV為7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卻達人民幣2010萬元,實現連續三個季度盈利。  在出色業績的帶動下,中概股電商板塊觸底反彈,京東市值突破千億美元,阿里巴巴發布最新財報後股價也連日上漲。在電商板塊整體利好的情況下,雲集的股價也有望迎來一輪修復期。
  • 供應鏈與流量雙贏,看雲集如何創新營銷玩法
    近日,中國領先的基於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平臺雲集公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其中最為亮眼的是雲集以直播帶貨為主的營銷渠道創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第三季度新開拓的抖音直播和雲集原有的APP站內「素人」直播,讓雲集直播業務形成了「私域+公域」雙輪驅動的格局。
  • B站頻繁「獨籤」,出圈未成,內卷先來?
    編輯導語:2020年是B站11周年,小破站從圈內走到了圈外,不僅內容種類越來越豐富,還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用戶。近日,B站又因為發射衛星刷了屏,本文作者基於此,對B站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攻與防,存在的問題以及該如何避免內卷,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抖音救不了雲集
    隨後通過「會員電商」洗白,雲集華麗轉身成了「會員電商第一股」登陸美股。但上市一年多,雲集雖然從會員電商轉型第三方商城,發力供應鏈,甚至追著風口入局直播帶貨,卻始終未能扭轉業績的頹勢。眼看財務業績一年不如一年,雲集搭上了抖音這個流量大戶。雲集缺流量,而抖音差的是供應鏈能力,二者各取所需,看似完美匹配。
  • 打造服務生態鏈,雲集聯合百亞孵化醫護級認證衛生巾品牌U-NURSE
    5月6日,會員電商雲集的杭州總部辦公室中,傳出了這樣一聲歡呼。這天,一款叫作U-NURSE(尤娜絲)的衛生巾首發上線雲集,18分鐘銷量突破10000盒,不到2小時銷量破50000盒,不到4小時現貨全部售罄。和一般衛生巾品牌不同,U-NURSE主打醫護級認證,且為雲集和百亞聯合孵化的品牌,專為雲集女性會員定製,一經上線便廣受好評。
  • 快手「上樓」,先入局再破圈
    但此類模式亦有破局之困,面對更新換代極快的偶像產業鏈,如何在固有粉絲的基礎上實現「破圈」,成為一道難題。而此次快手與時代峰峻的這場合作,對雙方來說,無疑都是一場「破壁」之舉。昨晚,時代少年團在結束雙十二晚會表演後,又馬不停蹄在快手進行了一場直播,來慶祝隊長馬嘉祺的十八歲生日。
  • 新品牌潔安惠:接班人巧借新電商 破解低價「內卷」困局
    起因是父親捨不得工廠一批有劃痕的金屬垃圾桶,計劃向外低價拋售。周挺自己做主,把這批貨當廢品回收了。父親心疼得差點要揍他。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冷戰,父子較量的結局是,他們決定徹底告別那些低附加值的產品,改走一條過去未敢嘗試的品牌之路。周挺家的公司叫華萍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華和萍分別是周挺父母名字的最後一字,成立於1992年。
  • 誕生第九年,快手的破圈與進擊
    快手推出首個女團KSGirls但無論此舉影響如何,快手做女團這件事實打實的引起了市場的注意這樣來看,即便女團不夠火,也吸引了更多年輕用戶的注意,成功出圈帶來了新的流量和關注。《看見》破圈,打破刻板印象從快手平臺的屬性來講,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都是內容的載體,且覆蓋了各個圈層人群。
  • 由5000萬寶媽撐起的雲集,是怎麼達到市值200億的?
    近幾年,社交電商相繼崛起的除了拼多多,應該就是雲集了。短短四年時間間,雲集在電商的紅海中,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一躍成為社交電商的黑馬。雲集的創始人肖尚略是個很有眼界的年輕人,他不但抓住了電商的風口,還打破了這個紅利瓶頸。2018年全年,雲集GMV達到227億元,用戶的復購率高達93.6%,截至2020.3.31,雲集的付費會員共計900萬左右,其中寶媽就佔據了86%,這也是為什麼雲集做電商那麼成功的關鍵。
  • 一基一石,代餐的成長與內卷
    但是關於代餐的討論也是絡繹不絕,靠減肥如何減出個代餐這樣的千億市場,而但代餐究竟是減肥路上的墊腳石還是攔路虎?就比如「網紅第一股」如涵,儘管已經退市,但也遮擋不了曾經的輝煌,還有今年成功破圈的完美日記和泡泡瑪特,在網際網路世界裡,見證了諸多網紅品牌的誕生,也見證了諸多網紅品牌的落幕。
  • 臺灣電商「雙11」開「紅盤」 亟需差異化發展
    臺灣電商「雙11」開「紅盤」 亟需差異化發展 2017-11-11 20:53: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從國內到海外,社交電商下一站該怎麼走?
    文/王新喜 當前社交電商呈現兩大趨勢,其一是備受資本熱捧並具備較高關注度,上市與融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繼拼多多之後,雲集也向美國SEC遞交了IPO文件。其二是出海。 比如說,速賣通在去年的雙11和328大促已經試過拼團的玩法。雷軍順為資本也投資Meesho,進軍印度社交電商市場。
  • 強勢登頂黑貓紅榜,海豚家如何玩轉會員制電商?
    從這個角度看,這何嘗不是海豚家進一步「出圈」、覆蓋更大體量用戶群的良機,關鍵看如何把握。更值得重視的是,此番高光表現,讓海豚家走進了電商行業的「聚光燈」下,成為各路友商研究的對象。正所謂,有因才有果,拿獎固然可喜,拿獎之前海豚家做了什麼才是最吸引人關注的點。
  • 雲集11.11超級精選狂歡節啟幕,素野打頭陣熱賣1.05億元
    雲集11.11超級精選狂歡節啟幕,素野打頭陣熱賣1.05億元    3分鐘1000萬、12分鐘2000萬、33分鐘突破3000萬......會員電商平臺雲集(NASDAQ:YJ)11.11超級精選狂歡節正式啟幕之前,旗下自有品牌素野持續兩日的品牌大促在
  • 如何擺脫內捲化?
    延續千年內卷,還是「驚險一躍」,當時的大多數決策者並未意識到,他們正面臨這一宏大的歷史性問題。這一問題映射到全球化不確定的當下,亦令人感到焦慮不安。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內捲化歷史以及內捲化出路。人類千年內捲化,慣性勢能極強大。當村落的圍牆擴大到網際網路,村民口水升級為輿論海嘯,人們很難分不清,社會性死亡到底是言論自由過了火,還是內捲化的餘孽。「萬物皆可內卷,人人均可社死」,似乎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低成本的社會性死亡。社會性死亡與內捲化社會的根源均是公共制度缺失。在傳統的信用體系崩潰後,如何構建公共信用體系?如何在公共輿論中保護私人權益?這正是內捲化突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