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喜得四腳吞金獸,她說我作為兩個寶寶的「資深媽媽」,一定要來家訪指導下。等她和娃都回家以後,我買了一些營養品和嬰兒玩具,就去「家訪」了。
結果剛走到她家門口,隔著門都能聽到裡面的人在大喊:「天吶,寶寶這是怎麼啦?」「啊,怎麼吐這麼多奶,快抱起來啊。」我趕忙進來一看,娃奶奶正準備抱起剛把奶吐滿枕頭的小嬰兒。
我立即阻止了這個行為,讓他們把孩子側身躺過來,頭也側向一端,等待寶寶把奶液吐出來後,再抱起來拍嗝。孩子睡著之後,閨蜜惆悵地說:"我娃怎麼會吐這麼多奶呢?是不是哪裡不合適啊?"
小嬰兒嗆奶是常見現象,如果孩子在吐奶後並無難受的表情和狀態,還能繼續吃奶,那麼孩子就無恙。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了解孩子嗆奶的原因,並且能夠採取的正確的措施處理。
寶寶為什麼容易嗆奶?
《產後42天,月子護理與新生兒養護全知道》一書中指出,嗆奶是新生寶寶常見的異常現象,造成寶寶嗆奶的原因是「咽喉活塞」——會厭失靈。
寶寶根據嗆奶量的多少不同,出現的一些情況是不一樣的。如果量少,可能會發生吸入性肺炎,如若嗆奶量大,則可能會導致因嗆奶而窒息的情況。
因此,嗆奶問題不容忽視,雖然很多孩子嗆奶都是生理原因導致的,但作為家長,我們依然需要了解下導致孩子嗆奶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A.食道反流
新生兒吃完奶後,如果腹部受力或者被壓迫,胃裡面的食物就會通過食道反流出來。氣管內進入奶液後,產生反射反應,寶寶就會因為咳嗽產生嗆奶現象。
B.喉軟骨發育不完善
由於寶寶氣管尚未發育好,喉軟骨軟化,吃奶的時候奶液一旦進入氣管,就容易發生嗆奶的情況。
C.無法自行咳出嗆奶
新生兒的各項身體器官以及神經系統都在發育當中,生理反射能力弱,沒有辦法自行將嗆入呼吸道的奶液咳出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嬰兒都會發生嗆奶的原因,它是孩子的生長發育特性,家長無須過分擔憂。但如果孩子一旦發生嗆奶的情況,要馬上採用正確的方法幫寶寶緩解不適。
發生嗆奶後,應該怎麼辦?
《陳寶英孕產育兒全書》中提到,注意餵奶後讓寶寶側臥,以防嗆奶。
當寶寶發生嗆奶,尤其是新手父母,通常會手足無措。就像我閨蜜家的情況,很多人在情急之下,第一反應就是要把寶寶抱起來,讓孩子不要再吐奶。但是這種豎抱,對於正在嗆奶的孩子來說,是很危險的。
錯誤做法:豎抱
當嬰兒吐奶的時候,會有大量的奶液聚集在口腔以及鼻腔。此時家人馬上把孩子豎抱起來,就會使奶液進入咽喉部,引起寶寶的強烈不適,哭鬧導致咳嗽嗆奶。而且此時豎抱孩子,不僅不會使奶液流出來,反而會因為方式方法不正確,導致奶水嗆入孩子肺部,就可能會發生吸入性肺炎。
正確做法:先讓娃側身躺,再觀察。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做法,先讓孩子把身體偏向一側,同時頭也要側過來。然後輕輕地拍打孩子的背部,讓奶液自己流出,之後再抱起孩子。
如果嗆入的奶量大,就需要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腿上,家長的力氣略大一些拍打孩子的背部,使奶液流出。之後如果寶寶不哭鬧比較配合,最好能用紗布或者棉籤幫助寶寶把口腔清潔乾淨。
如何預防嗆奶
雖然很多新生兒都會發生嗆奶的現象,但是這並不是不能避免的。使用正確的拍嗝方式,就能減輕孩子嗆奶的次數和不適感。
在給寶寶拍嗝時,以一定的力量將寶寶固定抱住非常重要,但是不要擋住孩子的口鼻部位。
正確拍嗝方式:
1、吃完奶後,不要馬上把孩子豎抱起來,斜抱一會之後,再進行拍嗝。
2、在拍嗝家長的肩膀上放置一塊紗巾,然後一手託住寶寶的屁股,一手扶住孩子的頭頸部,讓寶寶的頭偏向一側。
3、大人將手掌握成空心狀,輕輕叩寶寶的後背,自下而上的拍,直到寶寶打嗝出來為止。
4、一般來說,拍嗝的時間在5-10分鐘左右,但是有時候可能時間會久一些,家長要有耐心和毅力。
枕邊育兒寄語:
當看到新生兒嗆奶,甚至是看到娃從口鼻處噴射而出的時候,家長焦急的心態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切記要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幫助寶寶順利度過生長發育階段。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小嬰兒頻頻吐奶?比拍嗝更好的方法,是從「源頭」找原因
寶寶嗆奶了,應該怎樣去拍嗝?這幾招寶媽要學會
新生兒護理中,餵奶、拍嗝、睡覺等問題,一篇文章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