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最火的電影當屬《哪吒之魔童降世》了,上映3天票房就超7億。上映第8天,內地累計綜合票房突破15億元。這勢如破竹的節奏讓人沸騰,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哪吒》能否進入國產票房榜top3!(截止目前《戰狼2》登頂國產票房之最——票房56億,《流浪地球》46億排名第二,《紅海行動》以36.51億元票房排名第三)
一時間各大社交媒體上關於《哪吒》的討論不絕於耳,「國漫崛起」、「國漫之光」等稱號再度席捲。可以說自從15年創下國漫票房第一的《大聖歸來》上映之後,每隔一段時間關於「國漫復興」的口號就會被大家提起,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亮眼成績和極高的口碑,讓這一問題又提出來了——國產動漫崛起了嗎?
一提起國產動漫,就是滿滿的使命感。在60年代早期的國產動畫也曾湧現過一批優質的作品。比如《大鬧天宮 》、《小燕子 》、《 怕羞的黃鶯》、《大蘿蔔 》、《小林日記 》、《小蝌蚪找媽媽 》等等,而這些經典作品甚至影響過日本當代的動漫大師手塚治虫、宮崎駿等人。但是那些經典動畫並不是商業化的運作,很大程度是國家層面的任務,這也導致了這些作品質量高、獲過大獎,但是對國產動畫的產業化推動並沒有做出突出的貢獻。
而是直到2000年以後,國家才開始重視動畫的文化產業的商業化問題,這導致了動畫產業的人才出現了斷層。而像《功夫熊貓》、《藍精靈》、《風之谷》等一批國外的優秀動畫作品進入中國,更是進一步壓縮了國內動畫行業的生存空間,國內動畫和國外動畫的差距也就逐漸拉大。
當然前面提到過國家從2000年開始重視動畫這一文化產業,並且開始扶持國產動畫行業。對行業制定了關於資金扶持、稅務方面的減免等福利政策,但是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環——對質量的審核。於是許多公司為了套取福利,只看中數量,不求質量。導致了一大批抄襲、低質、同質化、低幼化的作品出沒在市場中,也在這一時期成功的把國產動畫的口碑降到了谷底。
雖然整體口碑不好,而且大部分動畫向著低幼化的趨勢前進,但是也湧現出了一部分高質量的低幼類的動畫作品,比如《喜洋洋》、《熊出沒》、《豬豬俠》等等,這也算是可喜之處。但是在成人類的動畫作品方面,一直沒有出現過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了,像之前的《魁拔》、《風雲決》等高質量的動畫作品都以高口碑、低票房的結果黯然落幕了,魁拔的製作方甚至到了需要眾籌資金才能夠繼續籌拍續集的地步,無疑是讓人心酸。這更是加劇了動畫行業的窘境,拍出了高質量的作品大家不買帳,而拍低幼化的動畫能賺小孩子的錢,面對這種情況,你覺得動畫公司會作何選擇?
當然這種窘境改變了,因為它的到來——《大聖歸來》,它可以說是一部真正意義上成功的成人類的動畫作品,也成功拿下了9.56億的票房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動畫電影行業的希望。而在今後的動畫電影市場也是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動畫作品,讓為行業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也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但是後來幾年的發展大家也看到了,除了16年的《大魚海棠》口碑和票房不錯以外,沒有了一部「出圈」的作品,更是別談打破《大聖歸來》的票房記錄。因為一部動畫電影的誕生是需要巨額的資金和大量的人才,單單通過一兩款「爆款」動畫很難改變產業的整體布局。
但是隨著《哪吒》的「爆紅」,我們又看到了國產動畫的希望。我相信在這波浪潮的帶領下,又會有更多資本和人才入局,動畫產業也將會逐步良性發展。打破《大聖歸來》的記錄用了四年,我相信下一部打破《哪吒》的記錄的國產動畫也不遠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電影院看《哪吒》就是對國產動畫產業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