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視野下的江漢關史料搜集整理與研究

2020-11-24 中國青年網

從1859年開始,中國近代海關逐步建立了一套貿易統計和報告制度,歷年編制的海關資料卷帙浩繁,「是近百年社會經濟史研究中一項最為完整、系統的統計數據和文字資料」(吳松弟語),其中包括海關出版物,以及海關的內部檔案。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重要海關的文字報告相繼翻譯發行。本世紀以來,各類海關出版物先後影印出版。海關史料引起了國內外學界的關注,成為學術熱點。近幾年,地方海關史料引起重視,近代廣東海關和江漢關檔案資料整理先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資助。地方海關史料自有其特色,搜集路徑、整理方法和學術利用都尚處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探索。

史料搜集的多樣化和國際化

江漢關史料大致分為兩部分:近代海關出版物和海關檔案,其他史料。海關出版物有完備體系,包括統計系列、特種系列、雜項系列、公務系列、辦公系列、督查系列、郵政系列和系列外書。每一系列或多或少都有涉及江漢關的史料,其中,統計系列裡面的江漢關月報、季報、年報和十年報最為系統,公務系列裡面的《總稅務司通令》和《海關職員名錄》也有較多江漢關的信息。江漢關日常運行過程中形成的內部檔案,包括稅務司署和江漢關監督檔案。湖北省檔案館藏江漢關檔案全宗(LS25)是1901年12月26日至1949年5月的江漢關稅務司署檔案,內容分為江漢關稅務司與總稅務司的往來函電、綜合類、關務法規、機構設置和人事變動、稅收與驗估、緝私、貨物監管、港務、航道、檢疫、敵偽物資的接收和處理、江漢關員工組織及員工鬥爭、抗戰損失、財務與關產、中國共產黨的活動和鬥爭。此外,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武漢市檔案館也有一部分江漢關檔案。

從現存已知檔案來看,江漢關監督檔案並未形成獨立全宗。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檔案館或圖書館所藏其他晚清檔案中,有一些晚清江漢關監督檔案資料。其中,江漢關關稅收支檔案和江漢關監督選任檔案主要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軍機處錄副奏摺》和《宮中檔硃批奏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折件》和《宮中檔奏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張之洞檔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抄檔》中。江漢關監督除負責稅務工作外,還負責辦理通商外交事宜,涉及教案交涉、中外商務糾紛和漢口租界交涉。這部分檔案主要存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和《外務部檔案》。

江漢關在日常運行過程中,經常與中央和地方其他機構業務往來,產生了很多檔案史料,比如湖北省檔案館藏民國檔案中,建設廳、財政廳等很多機構都留下了與江漢關業務往來和交涉的檔案。這些也是重要的地方海關史料,以往並未受到關注。

近代報刊是地方海關史料的一個重要來源,刊載了很多江漢關監督衙門的告示、收稅章程等公文,上級和其他政府機構給江漢關監督和江漢關稅務司的公文,以及江漢關業務的報導。

江漢關史料的搜集,需要國際化視野。近代的江漢關稅務司署是個「國際官廳」,1946年以前的歷任稅務司都是外國人。因此,國外圖書館、檔案館保存的近代中國海關檔案或其他檔案中也有一些江漢關史料,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藏曾任江漢關稅務司的安格聯與梅樂和的檔案,以及赫德給安格聯的書信等,英國國家檔案館所藏外交部全宗也有一些與江漢關相關的檔案資料。

 自下而上的海關史研究

近代中國海關史研究,從宏觀到微觀,從全局到區域,已有較多研究成果,產生了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和[英]方德萬《潮來潮去:海關與中國現代性的全球起源》等整體研究的重要著作。然而,已有的成果很少利用地方海關檔案,因此,當時的地方海關是如何運行的?如何因地制宜地執行總稅務司署的各種法規和業務規定?其自由裁量權有多大?制定了哪些本地的業務章程?與地方政府之間如何溝通交流?這些問題,至今仍不明晰。

江漢關是當時全國四大海關之一,留下了大量內部管理和業務運行的一手史料,如逐月的人事變動統計、帳戶收支統計、薪資表、薪資與補貼福利的發放調整、職員選拔和調派記錄、工作情況說帖、沒收貨物統計、各種業務的報告和章程、江漢關俱樂部的運行,以及基建、修繕和購置土地、設備與各種物品的報告和記錄等,基本上囊括了江漢關業務的方方面面。系統整理和研究這些史料,可以自下而上,具體而深入地研究江漢關的運行,進而逐步解答上述這些問題,更加全面地了解近代海關運行及經濟社會的變遷歷程。

 區域經濟社會史的研究導向

1861年,漢口開埠。1862年1月1日,江漢關建立。漢口成為長江中上遊地區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聯結的窗口,從過去「九省通衢」的內陸商品集散地轉變為國際通商口岸,逐步升級為中部地區的貿易、航運、金融和工業中心。到辛亥革命前,漢口「是人們普遍公認的東方芝加哥」。這一進程,也帶動了周邊廣大地區的變革。近代海關是通商口岸的標誌,對通商口岸及其腹地經濟社會的近代轉型有重大影響。

在江漢關史料中,經濟社會信息非常豐富。詳細分類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貿易數據,是研究漢口進出口貿易、各種土貨出口和洋貨進口增減、江漢關稅收以及漢口貿易特點和輻射範圍的主要史料。還有各類專門的經濟數據、專題分析和調查報告,涉及貿易以外的經濟和行業動態。以1908年江漢關稅務司與海關總稅務司來往半官函和密函為例,除了日常管理和業務的報告、各種業務章程和貿易數據外,還有記載武漢三鎮政治經濟社會狀況的5份近事報告、武昌造幣廠及本地各銀行發行錢幣一覽表、本口機器麵粉廠及其產品的詳細報告、本省棉花種植貿易報告、漢口藥材價格清單、報告有關漢口醫院之信息等。這些史料,是其他檔案和文獻中沒有或者記載不全的。

在江漢關報告和檔案中,有大量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的社會類史料。年度貿易報告有一些人口、租界、城市建設、社會治安、醫療衛生、教育、市政和社會變遷的記載。1889年限定條目後,這些內容主要在卷首的「Local」(中譯為「本埠」)和卷尾的「Miscellaneous」(中譯為「雜論」)。十年報告是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經濟社會變遷的全景式記錄,從第一期(1882—1891年)到第五期(1922—1931年),覆蓋了半個世紀的歷史。其前後體例有所調整,社會類史料主要涉及教育、醫療衛生、城市建設和市政管理、人口移民、傳教活動、會館等方面內容。

上述經濟社會史料,聚焦於通商口岸為中心的區域社會,內容廣泛,數據系統準確,輔以圖表。還經常從更廣闊的社會經濟背景出發,介紹某一重要或有潛力的進出口商品生產、銷售和消費狀況,一種有價值的社會經濟現象的背景信息,有時還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這些史料的挖掘和利用,可以有力推進近代武漢暨長江中遊區域經濟社會史的研究。

 交通史與海關史的結合

漢口因水而興,因港而興,長江、漢水在此交匯,是長江中遊水運網絡的中心。開埠之後,從「船碼頭」發展為長江航運中心港。京漢鐵路通車之後,進一步升級為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中部地區水陸綜合運輸樞紐。因此,以航運為主的交通史是研究近代武漢暨長江中遊歷史的重要內容。

以上這些變化與江漢關密不可分。1858年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海關稅則》規定海關職責包括「判定口界,派人指泊船隻及分設浮椿、號船、塔表、望樓等事」。據此,近代海關兼辦港務、航政、引水、燈塔、航標等業務。江漢關建立後,管理著漢口港和出入漢口港的輪船,以及引水業務,並負責管轄水域內的燈塔、浮標等助航設施設置和維護。1898年《內港行船章程》頒布後,在江漢關註冊的華、洋小輪船,可專作內港貿易,從漢口港出發開往未開放的內港,並接受江漢關管理。1922年,長江中遊和下遊的巡江事務處遷至漢口,合併為長江中下遊巡工司,統攬長江中下遊航道安全管理的行政和技術事務。職責所系,港口航運是江漢關史料的重要門類。年報和十年報告有出入漢口港的輪船(內港行輪的輪船單列)艘次、噸位和國籍的統計表,有港務、航政和助航設施的記載。在江漢關稅務司署的檔案中,包括歷年的港口航運章程及修訂內容、年度燈塔浮標浮樁報告、港口和航運狀況及事故處理報告、輪船登記情況、港口建設和躉船狀況、港口和航政業務支出,以及各種特殊事項的報告,是研究交通史的珍貴史料,但迄今沒有得到系統的整理,利用也非常有限。

傅斯年先生指出「史學就是史料學」,並強調史學研究要「有一分材料出一分貨,十分材料出十分貨」。江漢關史料記錄了近代武漢以及長江中遊經濟社會轉型的進程,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一個史料寶庫。除了前述領域以外,江漢關還在不同時期兼辦過郵政、檢疫和氣象等業務。因此,全面認識、充分利用江漢關史料,可以推動諸多學術領域的研究,也為近代地方海關史料的挖掘和研究開闢了新的道路。

(作者:吳成國、張寧,分別系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海內外江漢關檔案資料搜集整理與研究》〔18JZD026〕階段性成果)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語言||多維視野下的上古音研究
    本次論壇主題為「多維視野下的上古音研究」,由潘悟雲與來國龍擔任引言人,與談人包括鄭張尚芳、孟蓬生、王志平、馮蒸、李零、鄭偉、王弘治、王為民、葉玉英、張瀚墨、徐剛等。來國龍介紹,發起本次論壇的契機是他與鄭偉、王弘治三人合作翻譯白一平(William H.
  • 王以方:江漢關的貓
    作者的微言深意,作為公務員角色的自省與自勵,讀者自去體會吧。人的習氣就是這樣子,一旦失去,才知道珍惜;一旦離別,必然會懷念。前不久,我和幾位同事在江漢關附近的滿旗樓相聚,說起自己在江漢關工作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人和事,有人說是初入關一剎那的溫暖,有人說是被批評時抹不掉的眼淚,有人說是食堂香噴噴的熱乾麵,有人說是青春時期如歌的愛情,有人說是朝夕相處的同事,還有人說是年輕做的臭事。
  • 綜錄 | 《上海檔案史料研究》總目(第1-20輯)
    今從網絡上搜集目錄,暫得1-20輯目錄,公布在此,以便於有興趣的同志研究學習之用。目錄未經核校,如有謬誤遺漏之處,還請來信指出,謝謝。關於當代史料開發利用的一點淺見重視建國初城市基層社會史料的搜集、開發知青研究與檔案利用建國後上海檔案史料開發工作口述歷史潛伏在「76號」——趙錚訪談錄(上)檔案指南館藏上海參加世博會檔案資料介紹上海市檔案館珍藏的偽裝封面的紅色刊物簡介檔案架上海四大百貨公司抗戰前重要史料
  • 傳播 ▏郭傳芹:專題新聞史料的價值與意義——以日本戰犯審判新聞史料為例
    審判日本戰犯是當時飽受戰爭之苦的各國人民所期盼的,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各國媒體報導了大量日本戰犯審判的最新情況,留下了豐富的新聞史料。對這些新聞史料進行系統整理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因為歷史原因,不少報刊收藏並不完整,即使保存下來的也因紙張老化,利用不便,系統整理既有利於學術研究也是對原文獻的一種保護;另一方面,因資料散見於各種報刊之中,整理難度較大,前人並未做系統整理。
  • 山海經百獸重生《江漢關傳奇》,陳星宇新書打造魔法科技融通新世界
    2020年,山海經百獸將首次齊聚在最新奇幻小說《江漢關傳奇》新書裡,融合人性掙扎的山海經百獸將在一段幻法與科技融通的傳奇故事中重生。在新書《江漢關傳奇》裡有趣新奇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只等待各位讀者親臨其境,親身體驗。
  • 山海經百獸重生《江漢關傳奇》陳星宇新書打造魔法科技融通新世界
    2020年,山海經百獸將首次齊聚在最新奇幻小說《江漢關傳奇》新書裡,融合人性掙扎的山海經百獸將在一段幻法與科技融通的傳奇故事中重生。2020年5月,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湖北武漢知名文化評論人陳星宇最新校園奇幻小說《江漢關傳奇:張星鑠與勾陳神劍》全三冊終於整裝上市,與廣大讀者見面,而且新書《江漢關傳奇》豆瓣開分達8.5,讀者網友們紛紛表達了對這個故事的期待。 與如今大部分奇幻玄幻故事不同,《江漢關傳奇:張星鑠與勾陳神劍》沒有血腥暴力,邪謀陰狠。
  • 2010 年以來中國出版史料編纂述評
    就近年來的中國出版史研究而言,張國功在《現代性視野中的近現代出版文化研究》一文中曾有概括性的總結。他說:「中國出版史研究大體發生由史料整理到史觀透視、由梳理史料到學術闡釋的轉型。在這轉型過程中,最明顯的變化趨勢,是近現代文學、新聞傳播學、文化史、文學社會學、知識社會學、思想史等多學科研究隊伍大量介入出版史研究,域外諸多與出版文化相關的著作與理論不斷引進。
  • 大譜師:區域史研究與族譜、方志等史料價值問題
    一、雜談當前區域史研究歷史研究是研究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的人類社會,是時空結合背景下動態的人類發展。但是,以往多數研究習於將縱向的時間軸作為核心和主線,而空間緯度只是提供研究社會場景。在兩者關係上,以時間為主,以空間為輔,注重發展脈絡、前因後果。
  • 黃修志《中國研究朝鮮王朝史一百年(1919-2019)》
    在這一史學風氣的引導下和1931年日本侵華的刺激下,不少學者本著學術救國和學術衛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始整理相關史料,展開一系列拓荒性的研究。這為1949年後中國學者的朝鮮王朝史研究奠定了文獻基礎和研究格局,餘波所及,甚至一直影響到今日中國學界的研究熱點。
  • 抗戰大後方研究的新進展及新趨向
    抗戰大後方研究在不斷取得新進展的同時,也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向。  在研究視角上,更加注重宏觀視野與本體突破。其一,多向多維視角,在橫向上,把抗戰大後方置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總體背景和中國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中進行考察,在縱向上,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曲折變遷演變中來探討和分析抗戰大後方的歷史。
  • 《中福公司檔案史料彙編》整理出版及文獻紀錄片《「他們特別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鈺  讓歷史說話、講好檔案故事,河南省檔案館與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開展合作,對河南檔案館館藏的,民國時期在河南影響重大的中福公司檔案史料進行整理、開發,計劃出版《中福公司檔案史料彙編(第一輯)》,並拍攝反映焦作工人運動的文獻紀錄片
  • 全球化視野下的法國大革命史研究
    他曾在2016年第4期《世界歷史》上發表《姐妹共和國——比較視野下的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一文,闡述了「法國大革命只有在跨國史或全球史的視野中才能得到充分理解」這一觀點。麥克菲在其關於法國大革命史的新作《自由與毀滅:法國大革命史》一書中更加詳細地分析了法國大革命的全球性。
  • 孝子孟宗及其故事的搜集整理與探源考證
    孝子孟宗及其故事的搜集整理與探源考證工作,在市縣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於今年四月中旬在孟宗故裡——孝昌拉開了帷幕。在周巷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寫作組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廣泛的搜集整理和深入細緻的探源考證,近月來收穫頗豐。  工作中,我們採取一聽二看三查的辦法。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近代日本在華資源『調查』及盜繪圖表整理...
    項目研究成果豐碩  開幕式結束後,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武向平從總體研究計劃與目標、子課題研究構成情況、國內外原始檔案整理、參加學術會議與交流、完成的中期研究成果、經費使用情況及說明、下一步主要研究計劃等七個方面匯報項目研究進展。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說唱文學研究論著一覽
    (一)研究工作的必要準備: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工作中的常見話題附二:蘇州評彈研究工作的若干回顧附三:繼續克服「左」的思想認識,推進蘇州評彈的研究工作代後記:蘇州評彈的傳承和創新
  • 吳佩林主編:《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第三輯目錄(附導言)
    ./.1一、先行者與他山石中國史料的整理..陳垣./.3《明末農民起義史料》序(節選).鄭天挺./.9再述內閣大庫檔案之由來及其整理徐中舒./.18清代歷史檔案分類立卷問題...張德澤./.63清代檔案的特點和整理原則...秦國經./.71二、篳路藍縷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與使用....杜定友
  • 紅旗怎樣插上江漢關 湖北省投拍電影《保元裡9號》講述武漢解放...
    三鎮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保護城市,迎接子弟兵進城,平穩度過了短暫的「真空期」,創造了全國城市解放的新模式,為新中國誕生做岀了重要貢獻。從新聞發布會現場武漢美術館步行到電影中故事發生地保元裡9號,只需2分鐘。編劇張望喜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說,劇中人物和情節都有歷史原型,影片裡有一個小嬰兒為紅旗插上江漢關做出了「特殊貢獻」。歷史上這個小嬰兒,就是時任中共武漢市委書記曾惇的孩子。
  • 紀德君:《中國說唱文藝研究叢書》前言
    新中國建立之初,黨和政府對說唱文藝高度重視,一些文化工作者及曲藝研究人員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說唱文藝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對說唱文藝的淵源流變、體制類別、題材內容、說唱形態、重要藝人與刊印流傳等皆有較深入的研究。改革開放以後,說唱文藝研究再次煥發新的生機。
  • 《戲曲研究》第一一三輯目錄、2019年度《戲曲研究》優秀學術論文名單、稿約及2020年度約稿專題
    入選的標準為:關注與探求戲曲理論研究與實踐創作中的前沿問題和疑難問題,發現與提出戲曲史論研究中的新文獻和創見,學術視野開闊,理論觀點新穎。希望這一舉措,能夠吸引更多的優質學術成果匯聚於本刊,大家同道齊心,一起推動戲曲研究穩步前行。
  • 口述史專輯 | 周海燕:史料、社會建構與行動——口述歷史的三重理論向度
    這些通過談話搜集的資料,成為後世記錄當時歷史的重要史料來源。不過,現代意義上的口述史學術實踐則起源於1940年代的美國[6]。1966年9月,在阿蘭·內文斯(Allan Nevins)等人的大力推動下,77位學者聚於箭頭湖畔,召開了美國第一次全國口述史學術會議,對口述史的定義、研究方法等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討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