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王凱 塗世琳 文/ 圖
智慧財產權保護離不開法治護航。12月14日,深圳出臺智慧財產權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裁判的指導意見,為深圳打造保護智慧財產權標杆城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添司法保障。據悉,近年來深圳以法治呵護創新發展,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執法力度,從立法、執法、司法各環節構建多元聯合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立法築基,完善智慧財產權制度
作為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深圳近年來把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作為創新發展和營商環境改革的重中之重,並堅持運用法治思維,通過完善智慧財產權政策體系、實施最嚴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創新智慧財產權服務、嚴格執法等舉措,推進智慧財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為助力深圳在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中發揮先行示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圍繞「建立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目標,深圳搭建起智慧財產權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於2019年3月出臺全國首部涵蓋智慧財產權全類別、以保護為主題的《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並於2020年6月對該條例予以修訂完善。深圳不僅創新建立合規性承諾制度、設立行政執法技術調查官等重大制度,還從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機制、行政執法、司法保護、公共服務、自律管理、信用監管等方面進行升級,構築更加堅固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防線。
針對維權周期長、舉證難、賠償低等維權路上的「攔路虎」,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破解之道,並首創地方性立法關於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規定,明確六種故意侵犯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情形,可以在國家法律規定的懲罰性賠償幅度內從重確定賠償數額。
除加強立法保護外,深圳還修訂智慧財產權領域資助政策,加大高價值智慧財產權培育和資助獎勵力度。為推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和證券化,《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規定市、區人民政府可以建立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等。此外,深圳還引進了香港籍陪審員制度,推動智慧財產權訴訟案件賠償額大幅提高,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律政策保障。
◊深圳市智慧財產權聯席會議組織召開優化營商環境評價智慧財產權指標迎檢工作會
嚴格執法,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質效
有效落實智慧財產權保護,離不開嚴格執法和司法保障。深圳加強智慧財產權全鏈條保護,強化電子商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執法,辦理一批大要案,加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辦案力度,強化「兩法銜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地。
聚焦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新特點、新趨勢,深圳市堅持深化改革綜合配套,加大侵權懲罰力度,以典型案例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開展「護航」「劍網」等專項行動成效顯著。2019年,深圳查辦智慧財產權行政案件1834件,比2018年增長47%。同時,深圳打造「雲上稽查」智慧財產權網絡監測和固證平臺,查辦了「《流浪地球》電影作品著作權被侵權案」等一批新領域、新業態智慧財產權案件。「有為行動」在全國範圍內跨區域跨部門聯合打擊侵犯華為公司等創新企業核心智慧財產權的違法行為,累計涉案金額已達4.5億。
深圳對國內外創新主體智慧財產權予以「同保護」,市場監管、公安、海關等破獲一批跨境製售假智慧財產權重大案件,贏得境內外智慧財產權權利人的尊重和稱讚,展現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良好國際形象。
◊「深圳市公證協會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工作站」揭牌成立
先行示範,打造保護智慧財產權標杆城市
智慧財產權保護看深圳。《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要求深圳要打造保護智慧財產權標杆城市。
有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才有持續爆發的智慧財產權創造活力。通過立法、執法、司法等法律手段,強化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制度約束,深圳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提升了創新主體的獲得感。2020年前三季度,深圳創新主體逆勢增長,全市專利申請量達21.9萬件、專利授權量16.4萬件、商標申請量43.6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1.4萬件,四項指標居全國大城市首位;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3項、外觀設計金獎2項,佔全國12.5%,智慧財產權工作再創佳績。
通過實施最嚴格智慧財產權保護行動,深圳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深圳智慧財產權指標居全國41個城市第二名。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2019年度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結果中,深圳在全國參與考核的156個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中排名第一。深圳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工作在國內外媒體得以廣泛報導,為智慧財產權改革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深圳樣板」。以建設一流智慧財產權強市為「星辰大海」,深圳將繼續創新進取,在全國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踐行先行示範使命。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