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花的過程中,如何澆水是一個長久不衰的命題。一年四季,不管是春暖冬寒還是夏熱秋涼,澆水始終是最重要的話題,沒有之一。
俗話說:活不活在水,長不長在肥。可見,水對花草的重要性。
其實,給花卉澆水不僅僅是一個讓初學小白頭疼的問題,即便是過了初、中級階段的「小」「老」手,如果稍有不慎,也會讓可愛的小花小草們陷入死亡的邊緣。
說起來,養花之於澆水,其實是再普通不過的一項操作了。但恰恰是這一個最普通最普遍性最常做的工作,往往造成了花草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對於澆水,澆多澆少其實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的。至多只能把握一個大的原則,需根據實際情況相對調整。
畢竟,是否需要澆水,要根據光照、環境、溫度、氣候、通風條件等等因素具體決定。
說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很簡單,說白了,這些因素加起來,總結起來,歸根結底也就四個字加一個標點:見幹、見溼。
再詳細一點解說,如何澆水?重點(不考):我們不管春夏秋冬季節如何變換,也不管光照、環境、氣候、溫度、溼度、通風狀況如何,我們只看盆土的乾濕程度,萬、變、不、離、幹、溼。只要盆土表面是溼的,我們就要管住自己的手,千萬千萬別澆水。只要盆土是幹的,哪怕是盆土表面是幹的,就可以澆水。是的,你沒看錯,只要是盆土表層是幹的發白的,不管春夏秋冬,你都可以澆水。
澆水,真的跟時間沒有關係,是跟需要有關係。
有很多朋友總是不停地提各種澆水的問題,提的都是很具體的。比如綠蘿、吊蘭、長壽花、滴水觀音、小葉女貞、桅子、桂花、茉莉、海桐、鴨掌木等等,還有很多我沒養過的花草,基本都是問多少天澆一次水。對此,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養花澆水所謂的技巧:不管是什麼品種的花卉,澆水不看時間,不看間隔多少天,只看盆土是否乾濕——見幹需見溼。
所謂見幹,是指澆過一次水之後,只要土面發白,表層土壤幹了,就可以澆第二次水,但不能等盆土全部幹了再澆水。
所謂見溼,是指每次澆水時都 要澆透,要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為止。
要提醒朋友們,澆水不要澆半截水(沒澆透,上溼下幹),因為花草的根系集中在盆底,澆半截水使根的尖端吸不到水分,會嚴重影響花草的生長。
其實澆水是一個很嚴謹的事情,雖然簡單,但也挺複雜。簡單在於只需一把壺,一壺水。複雜在於怎麼澆,如何澆。澆水是一個過程,如何澆是一個學問。這個學問很單純,只要遵循上述「見幹見溼」原則,一月小白可抵三年老手。
澆水,雖然跟時間沒關係,但我從來都是認真的,希望親愛的花友們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