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研鎮的中心是四方街,納西話叫「芝慮古」,「芝」是街,「慮古」是中心、中央,「芝慮古」即街中心或街中央。
以四方街為中心,古城內延伸出的四大主街,直通東南西北四郊。從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往來暢通。
幽深的街巷,一條條青石鋪就的道路格外的古色古香,兩側的建築基本都是磚木結構,門窗欄棟、鬥拱飛簷大都雕刻著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的花紋。
如今這些建築已成為商鋪的聚集地,美食小吃、木雕古董、精美銀器、手工坊等店鋪林立其中,賣的東西很有意思,店主也是些有故事的人。
臨街面巷的客棧,像當年馬幫商賈息腳盤貨的驛店一樣站站相接。還有青年男女常去的櫻花屋特色酒吧,給四方街帶來了一絲文藝的氣息。
在四方廣場中央打跳是麗江納西族人一天最大的樂趣。四方街的打跳說是表演不如稱之為一場盛大的活動。在這裡,來往的遊客行人都可以加入到打跳活動中。包容、共歡是打跳的魅力所在。
站在四方街中心廣場,環視四周,玉龍雪山浮於蒼空一閣。眼前那些明清時代的老屋,樓臺亭閣,依山傍勢,十分的精巧玲瓏。
四方街以西,有個小巷,叫科貢巷,小巷入口處,有座面朝四方街的三層門樓,叫科貢坊。它們,見證著麗江這座小城的書卷氣息。
在麗江「阿奶 阿咯」們的記憶裡,四方街是天天街,日中為市,日夕而散,來趕街者,除縣城及城郊的納西、白、漢等族人外,還有縣內金沙江邊一帶及山區的農民,包括普米、傈僳等族農民。永勝、華坪、劍川、洱源、中甸、德欽乃至大理、下關等外地客商,也會踴躍前來進行交易。
站在喧鬧的十字路口,領略古城中心最熱鬧的街市景象,一個趕集的好去處。麗江所有的故事,似乎都從這裡打開。
叮叮噹噹的馬鈴聲響起,南來北往的馬幫商隊進入麗江壩子,沿著城裡窄窄的街巷,到四方街做買賣。
皮毛、山貨、油、大米……,鋪子裡的人聚集在道路兩邊,身著長衫的男人,披著羊皮的女人,還有歡蹦亂跳的孩子們,眼中滿是驚奇與神往。
趕集的,交易的,討價還價一片,吆喝之聲,不絕於耳,迴蕩至今。
「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散市後的四方街是一堆雜亂的果皮、菜葉、爛草鞋……把西河水閘打開,河水流向街面,手持大竹掃把的人來回在水中清掃。一個清爽、乾淨的五花石板街面又準備迎接另一天街市的起場。
而今,麗江新城興起,中心北移,四方街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華。但對麗江人講,它仍是日常生活的交換、休閒和娛樂之所。
更主要的是,四方街在古城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時代風雲的晴雨表。成了納西族的會客廳,成了遊客的觀光地,每到晚上升起篝火,從四面八方來的遊客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手拉手地圍成一圈,隨著音樂節奏起舞,形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如果你來麗江,你也會愛上四方街,穿堂弄巷,不亦說乎?
【來源:麗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