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深度解讀日本媽媽的育兒之殤

2020-12-24 優希老師自習室

一直很喜歡一些現實主義題材的日劇,這些劇不冗長乏味,還常常讓我們耳目一新。它常立足於社會議題,點出社會痛點,還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如果加之以女性視角,讓觀者更覺得「感同身受」,還不缺乏思想性,不免讓人產生極大共鳴。《 坡道上的家》就是這樣一部劇。

劇情介紹:

主角裡沙子,在外人眼裡,她是合格的全職主婦:對女兒足夠耐心,事事親力親為,又有個還算體貼的丈夫,生活可謂十分美滿。直到她被選為一起虐童案的替補陪審員,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

而這起案件本身也非比尋常:一位名為安藤水穗的年輕媽媽,居然蓄意將自己8個月大的親生女兒丟進浴缸裡,活活淹死。

一開始,裡沙子也秉持無論怎樣傷害孩子都是不對的態度,她覺得虐待孩子的人根本不配做母親,但隨著公審的不斷推進,更多殘酷的真相浮出水面。

眾人口中的「惡魔母親」其實早就不堪重負。和許多新晉母親相似,安藤患上了嚴重的產後抑鬱,精神狀態十分不穩定。

一邊是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一邊是不斷哭鬧的孩子和發育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如同不斷勒緊的繩索一般,折磨著安藤,令她窒息。

與此同時,由於生活節奏被打亂,安藤的生活也失去了好不容易建立的平衡:女兒的無理取鬧,讓裡沙子身心俱疲,加上婆婆對女兒的溺愛,更是讓她感受到失控,她開始忍不住對女兒發脾氣。平常還算體貼的丈夫開始質疑她帶孩子的能力,甚至會認為裡沙子虐待孩子。

劇中分為兩條主線:

一條是對安藤的審判和逐漸浮出水面的真相;

另一條則是裡沙子當上陪審員之後,悄然發生改變的日常生活。

在一次次的公審中,裡沙子開始更多了解安藤行為背後的原因,也突然發現自己跟安藤產生了共鳴,甚至兩人的身影也在慢慢重疊。她開始覺得站在審判臺上的不是安藤而是自己了。

劇中刻畫了多個不同境遇的家庭,只為凸顯一個主題——

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家庭與社會對女性過分苛責殊不知,每一位母親其實都是在重壓下獨自面對那無法言說的育兒之痛。

育兒有多難?

古今中外,人們對母親的形象有多讚美,那育兒的工作就有多艱辛。在劇中,媽媽們的育兒之痛有:

1. 身體方面:

相信每一位生過孩子的媽媽,都深切經歷過生育過程的痛苦:懷孕時的難受、分娩的痛苦、養育的艱辛……每一項都足以壓倒一個新手媽媽。生命中突然多了一個小生命的確能讓人感到幸福,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順利輕鬆地過渡到母親的身份。

劇中的水穗就是這樣,高齡懷孕後因為育兒辭去高薪的工作,生了孩子後孩子沒日沒夜的啼哭讓她疲憊不堪,丈夫還指責她不會帶孩子,與婆婆各種養育理念的差別,另外還要擔心孩子的發育不好等,種種境遇加上孤立無援讓這位新手媽媽進入產後抑鬱的漩渦。

2. 精神方面:

新手媽媽除了要面對很大的身體挑戰,精神層面更是如此。劇中的水穗和裡沙子都是初為人母,面對孩子的各種狀況和周遭人的各種意見,常常不知所措。是吃母乳還是添奶粉?奶水不夠怎麼辦?發育遲緩怎麼辦。。。這些問題常常讓他們心思混亂。再加上心理被很多「應該怎樣」束縛著,這些更是增加了育兒的緊張。

劇中的水穗本已被繁瑣的育兒生活弄得疲憊不堪,卻還被丈夫指責不會帶孩子。婆婆說是過來幫忙,結果就對水穗各種冷嘲熱諷。面對妻子育兒的無力與崩潰,水穗的婆婆和丈夫都沒有採取任何的改善措施。只會不痛不癢的來一句:別人都是這麼過來的啊!

不斷哭鬧的孩子和身邊人的各種冷漠與指責,一起壓垮了水穗的心理防線。…………

產後抑鬱,聽起來是離大眾生活很遠的事。但據調查顯示,在中國產後抑鬱的發病率可能高達37%,日本可能更高。

顯然,安藤水穗在育兒過程中,出現了抑鬱情緒。但所有人都不願意正視這件事,人們更願意去相信是因為她的失職、私心、本性出錯,才殺死自己的孩子。

原因分析:

一個母親是如何變成了殺人犯?這場謀殺,兇手真的只有母親一個人嗎?就像最後法官在宣判時說的那樣「雖然被告人的罪行是被告人單獨犯下的,但究其根本,在於與本案件相關的被告人丈夫、婆婆等,包括家人在內,所有人的各種言行積攢在一起,這些對被告人來說,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悲劇都是在母親產後抑鬱、喪偶式育兒、沒有長輩幫助、失去情感支柱後,撐不下去時,最終才走向了魔鬼的深淵。

1.社會環境:

日本多年來都是少子化的趨勢,孩子越生越少,年輕人開始恐懼生孩子。如同中國一樣,不是不想生,而是養育的代價太大。很多女性都需要在有了孩子後離開職場,回歸家庭。中斷的事業很難再回去,只能做一些兼職或零工。這樣一來,孩子愈發珍貴,養育愈發精細化。

另外,在日語裡有個詞叫「核家族」,意為由夫婦與子女組成的小家庭。

在上世紀70年代,三世代同居還是常見的,但到了上世紀60年代,隨著大眾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個人空間,追求自由的年輕夫婦不想被束縛等原因,二世代的核家族成為主流。

城市化的進程也打破了原來的大家庭模式,現代家庭基本都是核心家庭,很少再有幾世同堂的情形。年輕的爸爸媽媽常常要兼顧工作和育兒,艱辛可想而知。

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也讓年輕的爸爸們職場壓力更大,過長時間的工作讓其很難參與到育兒生活中。常常都是妻子獨自承擔。

2.家庭環境:

從國家制度方面,日本已經在儘量考慮向全職媽媽們傾斜,如很多單位都是將丈夫薪資的一半打入妻子的帳戶,或者如果因為出軌等原因離婚時會更多考慮妻子的利益。然而在軟性的家庭環境方面,對全職媽媽的態度並不友好。繁忙的工作讓丈夫們參與育兒心有餘而力不足,長輩的介入又會引發養育觀念的衝突,畢竟時代的情況不一樣,養育方法也會有所變化。

更深層次的則是無論是代際還是兩性,每個人需要應付的壓力都不同,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的能力和空間卻少之又少。

種種情況造成了新手媽媽們在面對育兒困惑時孤立無援。

個體心理:

回到日本人獨特的國民心理:怕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人都有的思維方式,這種心理帶來的消極影響就是很難向別人求助或坦然接受幫助。日本人的自卑與自傲是並存的,雖然表面上很可能謙恭有禮,但是在接受別人的建議或意見時卻是表面接受內心抗拒,這就造成了很多自我矛盾心理,也很難自我敞開,與他人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

在新手媽媽這裡,這些矛盾複雜的心理更是加劇了這種精神壓力。劇中的水穗和裡沙子都曾因為在和身邊的媽媽溝通別人說孩子發育有些遲緩,而不願更多地與別人往來。

解決之道

1. 育兒不要被各種「應該怎樣」束縛

育兒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比起各種「一定要/不要」,適合你和你家的才是最好的。每個家庭不一樣,媽媽不一樣,孩子也不一樣。不是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條條框框才能養育出完美健康的孩子。只要不違反基本的生理與心理的規則,可以按照作為媽媽的直覺去進行。要記住,比起孩子吃什么喝什麼長成什麼樣,媽媽有一個健康樂觀的心是最重要的。

所以當裡沙子在離家出走後她給女兒文香打電話時她說「原來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她從中得到了做母親的力量。

2. 真正的親密才能給予人力量

真正的親密,不是為了給他人看的,卻是能讓對方從心裡感受到的溫情。水穗的丈夫雖然說是要幫忙妻子,可是採用的方法卻是只是簡單地把自己的母親請過來,卻絲毫不了解妻子在面對婆媳關係的壓力。說是出於關心妻子的狀況而去向別人請教,請教的對象卻是自己的前任女友。

裡沙子的丈夫表面上看上去溫柔體貼,但是在看到裡沙子因為工作的原因而手忙腳亂的時候,卻只是一味地要求她不要去參審,理由是你肯定兼顧不了。表面的溫柔體貼,背後卻藏著自己的粗暴與漠不關心。夫妻間的真正親密,不是打著愛的名義去控制和攻擊,而是要願意舍己和成全別人。

3. 成為安慰者而非加害者

魯迅先生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水穗的悲劇並不是她一個人造成的,而是和她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有關。

無論是丈夫、婆婆、還是自己的父母,連至鄰居、醫生和兒童保健師,每一句冷漠的話語或無情的行為,都可能成為在育兒泥潭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而裡沙子雖然與水穗素昧平生,卻是在法庭上成為了那個溫柔的他者。裡沙子的勇敢為水穗發出了心聲。全劇最具情感張力的部分在最後一話,宣讀審判詞時,當被告安藤水穗聽到判詞中對自己遭受的一切苦難所表達出的理解時,一向面無表情的她開始淚流不止。鏡頭在安藤水穗和山咲裡沙子之間不斷切換、重疊,淚留滿面的兩人在這一刻,超越空間獲得了情感上的互通和釋然。裡沙子的眼前出現了她和水穗坐在海邊,一起笑著暢談自己在育兒的事上遇到的各種煩惱,兩個人的臉上都是燦爛的笑容。

總結:

在《坡道上的家》原著小說的評語中,有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女性都能體會到深深的恐怖感,因為安藤水穗是如此的普通,她生活的困境與我們又是如此的類似,我們與她之間似乎只有一條窄窄的紅線,一旦崩潰,便會似安藤水穗一樣直直墜入深淵。

水穗與裡沙子都不是個例,也不是只有在日本才會出現的情況,《南都周刊》裡指出,在我國,女性出現產後抑鬱傾向的比例高達50%-70%。50%的產後抑鬱患者,沒有接受任何心理幹預。20%的產後死亡是自殺導致。所以悲劇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遠。

有人說這是一部宣傳「不孕不育」宣傳的劇,在我看來並不是,與其一邊恐婚恐育,一邊高唱對母親的讚歌,不如說帶著大家一起正視女性育兒問題,了解每位母親的掙扎,給她一個微笑和擁抱,我想這種溫柔與同理才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坡道上的家》推出小說版!日本作家角田光代揭露喪偶式育兒困局
    半島記者 黃靖斐 今年,日劇《坡道上的家》因為切中了日本社會「女主內男主外」家庭結構所造成的「喪偶式育兒」癥結,引發巨大關注,在國內影評網站上更是獲得9.1的高分。日本直木獎作家角田光代所著小說版也在2020年1月由磨鐵圖書推出。在書的封面上的話特別醒目,「我是媽媽,是妻子,是女兒,可是我也想做自己。」「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是世界對女性最大的惡意。」2019年上半年,日劇《坡道上的家》一經播出,不但收穫一眾好評,還引發了激烈的社會討論。這股熱潮也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
  • 超寫實日劇《坡道上的家》,聚焦女性育兒,卻如此黑暗寫實.
    好久沒和大家安利日劇了,今天就來給大家安利一部剛開播不久,在豆瓣上評分卻高達8.9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
  • 《坡道上的家》:日本媽媽可以不做超人嗎?
    自殺去世的臺灣作家林亦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內地出版,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的共情;2015年起,日本女記者伊藤詩織歷時四年推進性侵案的解決,在作品《黑箱》中寫下了自己反抗社會性暴力的艱辛;韓國作家趙南柱的作品《82年生的金智英》暢銷三國,白描出了女性從小到大面對的日常困境……近日,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作品《坡道上的家》中文版發售,2019年開播的同名日劇在國內也掀起了一波廣泛的討論
  • 聊日劇《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豆瓣:9.2導演:森垣侑大主演: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類型:劇情/家庭>製片國家/地區:日本上映時間:2019年簡介:在這部坡道上的家劇情/家庭片中,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由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田邊誠一等主演電視劇。從《我要準時下班》到《坡道上的家》,兩部日劇自播出後便好評不斷,尤其其中涉及的現實問題,在中國也引發共鳴。前者將加班文化直白真實地刻畫出來,並以堅持準時下班的女主反襯加班的深重積弊。而《坡道上的家》則直陳育兒之難,演繹了一段當代主婦們的絕望群像故事。
  • 《坡道上的家》:年輕媽媽的焦慮,並沒有正確答案
    文/八月半Fly012020年前後看了兩本講述女性育兒困境的書:《82年生的金智英》和《坡道上的家》,作者分別是韓國人趙南柱女士和日本人角田光代女士。雖然說的都是日韓故事,但中國女性仍然心有戚戚。顯而易見,日韓的全職太太之風氣比中國盛多了。很多職場女性在婚後再無法兼顧家庭和工作,只好辭職在家帶小孩,就像這兩本書裡的女主角一樣。新手媽媽在離開職場全力撫育幼兒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育兒突發狀況。
  • 日劇資源推薦:坡道上的家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坡道上的家導演: 森垣侑大編劇: 篠崎繪裡子
  • 《坡道上的家》:為何每個媽媽,都會有失控崩潰的時刻?
    近幾日,終於通過擠地鐵的間隙,刷完了這部口碑爆棚的日劇——《坡道上的家》。
  • 《坡道上的家》令人窒息!「喪偶式育兒」原來是如此讓人喘不過氣
    這次,WOWOW就將「喪偶式育兒」問題擺到明面上,以一位母親殺死自己8個月大的孩子為引子展開,畫面氛圍沉重,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wowow是日本第一家收費民營衛星電視臺,成立於1984年12月25日。坂の途中の家 》在日本,依舊遵循著傳統的老舊觀念,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就在家專職照顧孩子。
  • 豆瓣9.0 《坡道上的家》上線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年輕媽媽怎麼就…變成了殺死孩子的嫌犯?「一位年輕的母親,把她8個月大的女兒,丟進了滿是熱水的浴缸侵入水裡活活淹死了!」這不是什麼恐怖片,是一位母親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坡道上的家坂の途中の家這是一部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的日劇。影片一開始是對母親溺死孩子案件的採訪,不出所料,所有人都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著案件中的年輕媽媽安藤。有人說,孩子媽愛慕虛榮,孩子的發育沒有滿足她的期望。有人說,孩子媽神經兮兮,老覺得別人家孩子更好。還有人說,這種人根本就不配當母親。
  • 【日劇】《坡道上的家》有深度的不婚不育片!
    坡道上的家 坂の途中の家 (2019)導演: 森垣侑大編劇: 篠崎繪裡子 / 角田光代主演: 柴崎幸 / 水野美紀 / 伊藤步 / 田邊誠一 / 松本笑花 / 更多...類型: 劇情 / 家庭官方網站: www.wowow.co.jp/dramaw/sakaie/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首播: 2019-04-27(日本)集數: 6單集片長: 50分鐘又名: 育兒危機劇情: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 《坡道上的家》:懂得保持「自我」,才是「全職媽媽」的最大意義
    這幾天看了一部豆瓣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看完之後深有感觸,這是由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創作的現實題材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裡面主要講述了全職媽媽裡沙子被法院選上當陪審員,每次公審都必須出庭。本來裡沙子把這件事情當做重新回到社會的機會,不斷努力地兼顧著工作與家庭。然而,隨著案件地不斷深入,她卻在殺害自己八個月大女兒的"惡毒"媽媽水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坡道上的家》:千萬別低估一個嬰兒的哭聲對新手媽媽的殺傷力!
    雷佳音直言不諱,說他最受不了湯唯拍戲時頻繁上廁所。鏡頭中,湯唯試圖用笑聲和假裝抓狂來化解尷尬,但氣氛依然有些不自然,畢竟對於光鮮亮麗的女明星來說,「屎尿屁」的話題實在拿不上檯面。最後,湯唯一邊用紙巾拭淚一邊真誠地向雷佳音道歉:「其實換誰,誰都不高興。」
  • 豆瓣9.0,《坡道上的家》披露喪偶式育兒,是什麼壓垮了母親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中,通常是由媽媽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和日常生活,多數的父親就覺得自己需要在外奔波忙事業,要為這個家努力,所以就覺得教育和照顧孩子自然而然就是女人一個人的事。日本電視臺播出過一部名叫《坡道上的家》的家庭劇,雖然只有短短六集,但是豆瓣評分高達9.0,而且直戳廣大女性的痛點:劇中的各個家庭看似美滿幸福,實則家庭內部有很多問題,其中問題的根源就是喪偶式教育。
  • 【坡道上的家】百度雲資源,1080P高清中字
    坡道上的家 坂の途中の家 (2019)導演: 森垣侑大編劇: 篠崎繪裡子 / 角田光代主演: 柴崎幸 / 水野美紀
  • 一個媽媽溺死8個月大的女兒背後 | 坡道上的家
    而對於家庭中母親育兒持家的真實境遇,如果你是一位男性,或者是一位未婚未育的女性,你真的知道嗎?1最近的一部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讓我們看到了一些鮮少被注意和知曉的答案。2 《坡道上的家》不僅僅展示了被告和裡紗子個體的育兒困境,而是呈現了各個家庭的絕望。
  • 《坡道上的家》常理失真,極端也難成立
    《坡道上的家》很明顯是意圖(希望觀眾)通過常理去理解極端。問題在於人物和情節中不成立的縫隙太多了。我看劇的感覺是能夠識別出這些縫隙,能夠知道用哪些理論、數據、經驗去填。可是實在懷疑,一個對女性的育兒困境缺乏了解的觀眾,看完劇集是會多一點了解和理解,還是覺得其中的女性角色太焦慮想太多要太多,不可理喻。
  • 影視微路透:全職媽媽溺斃親生子 日本家庭倫理劇《坡道上的家》
    今天來劇透一部稍顯苦澀壓抑的日本家庭倫理劇。這是一部講述日本全職媽媽的劇,看完之後被劇裡反映出來的現實問題震驚到了。劇名叫《坡道上的家》,豆瓣評分高達9.0分,首播於2019年。劇名《坡道上的家》,在我看來,它具有三層意義。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又一層遞進,每一層都具有讓你淚流滿面的力量。1、表層意義:地理屬性上,女主家所處的位置日本是一個島國,內陸地勢多起伏,女主的家正位於一處山坡的坡道上。每日,女主抱著女兒爬過這座高低起伏的山坡回家,這是她每日的必經之路。
  • 9.1分|懸疑日劇《坡道上的家》6集完結
    專心在家育兒的主婦裡沙子(柴崎幸),正為了小惡魔期的女兒頭痛不已,雖然丈夫・陽一郎(田邊誠一)下班後會稍微幫忙,但育兒的疲倦和旁人的意見讓裡沙子日漸失去信心。正當裡沙子焦頭爛額之時,沒想到竟被選為候補的國民參審員,即使是候補,也得每天出席。無法拒絕國民義務的裡沙子,只好每天將女兒送去婆家,再至法庭聆訊。這次的案件,是一位年齡和裡沙子相近的年輕媽媽・安藤水穗(水野美紀),「蓄意」將女兒溺斃的虐童案。
  • 《坡道上的家》
    [cp]每年放假追一部日劇,之前看見石原裡美笑,用力咬牙走在路上的樣子總會不經意間被她鼓舞到,不愧是「元氣少女」,「治癒系」 《非自然死亡》 《校對女孩河野悅子》 今天追完一部只有六集的喪劇《坡道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