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心中最強綜藝咖
這是綜藝的夏天。從周三到周日有看不完的綜藝,剩下的兩天可以補齊只有會員才能看到的加長版或優享版。
據不完全統計,正在熱播中的綜藝節目包括:《乘風破浪的姐姐》、《明日之子樂隊季》、《說唱聽我的》《我是唱作人2》《認真的嘎嘎們》、《跑男》、《極限挑戰》、《密室大逃脫2》《巧手神探》、《笑起來真好看》、《炙熱的我們》、《我要這樣生活》、《我在頤和園等你》、《嚮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4》、《婆婆和媽媽》、《奇妙小森林》、《夏日衝浪店》、《未知的餐桌》《運動吧少年》……以上,還僅僅是夏季檔,如果再羅列一遍春季檔,文字量還可以再多四行。僅芒果TV的綜藝數量就排到了27頁之多,還不包括愛奇藝、騰訊和優酷三大平臺。
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檔綜藝,每個平臺都會幫你梳理好《必追綜藝一周推》,從周一到周日,保證每天回家,只要一個沙發、一個手機、一份外賣,就可以在沙發上躺到地老天荒。唯一困擾的,是如何在停不下來的綜藝中停下一直在吃東西的嘴,畢竟,綜藝日代表著放縱日,但也架不住一周七天都有綜藝啊。
以及,真的是同一撥綜藝咖在蹦躂呀——何老師、大張偉、李誕、沈騰、賈玲、楊迪、楊穎、王嘉爾、魏大勳、沙溢、周震南、杜海濤、吳昕、沈夢辰、範丞丞、謝娜、郎朗(排名不分先後)……同樣的導師、同樣的綜藝咖、同樣的遊戲規則、同樣的投票機制、同樣的製片人和攝製團隊——《青春環遊記》是《王牌對王牌》的室內版,《夏日衝浪店》是《中餐廳》的運動版、《乘風破浪的姐姐》是《青春有你》的姐姐版,《認真的嘎嘎們》是《創造101》的綜藝咖成團版。
這個長得有點像王大治的男人叫吳彤,是浙江衛視金牌製作人,其作品包括《王牌對王牌》、《青春環遊記》、《我就是演員》、《天賜的聲音》……視頻中,他描述了一個合格的綜藝咖應具備的素質。視頻後半段,臺灣綜藝之父王偉忠聊了聊什麼叫做gagaman,很多人最早知道「綜藝咖」的說法,都是從臺灣綜藝裡學來的。
看得多了,便會有個人版最強綜藝咖排名,比方,在我的排行榜中,李誕、沈騰、大張偉、賈玲是品質保證,他們的優點在於鬆弛、不令人尷尬、愛冒犯卻有分寸感、沒有偶像包袱。相比之下,何老師的問題在於從來沒有「冒犯」,老好人一個,王嘉爾太過乖巧懂事、謝娜用力過猛、沈夢辰和楊迪帶著主持人的遺風、楊穎只能讓人記住「美」、魏大勳憨中透著「油膩」、黃曉明永遠學不會在「嚴肅」和「活潑」之間巧妙切換……
你心目中的最強綜藝咖是誰?留言告訴我們吧。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太上進的人生
幾年前,藍盈瑩參加《我就是演員》,她和章子怡搭戲《青衣》中的一個片段,劇中她們爭奪同一個角色,藍盈瑩的臺詞是「怎麼可能嘛,戲比天大,我怎麼可能讓你。」眼中是決絕、堅定、掠奪和當仁不讓。這本是劇中橋段,但那一瞬間,那就是藍盈瑩。那時候,雲端雜誌為藍盈瑩做了一篇專訪,標題叫做《熱血青年藍盈瑩:我不甘心平凡》,幾年後,舞臺換到《乘風破浪的姐姐》,藍盈瑩的人設依舊沒變。
從第一期豔壓群芳到第二期高開低走,藍盈瑩的好感度敗給了吳昕的眼淚和黃齡的沉默。熱血青年卻仍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努力!奮鬥!我要更強!
同樣的熱血青年還有剛結束的《創造101》中,最終獲得第四名的少女陳卓璇,她的一句「難道是因為我站得還不夠高嗎」,炸翻全場的同時,也炸開了每個人內心的小九九。
我們讚嘆天才,因為可以把成功甩鍋給老天爺賞飯;我們喜歡屌絲逆襲,喜歡楊超越、張藝凡、吳昕停不下的眼淚,喜歡通過她們的「示弱」接納自己的弱點,更喜歡通過歸結為「她們運氣也太好了吧」,為自己的懶惰心安理得;
但我們不喜歡和自己差不多資質的人,獲得成功,並把成功歸結為努力。我們嘴上嘲笑她們「用力過猛」和「吃相難看」,其實內心羞於承認「為什麼我做不到」。
體脂率焦慮
作為一個體脂率高達19,每次體檢都膽固醇過高,提倡「生命在於靜止」,但體重可以打敗小米運動99%用戶的「胖瘦子」,最近不得不開始運動了。
第一個發現,是在我的支付寶運動排行榜中,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是比我還不愛運動的瘦子。當我連續兩天步數超過一萬九,被軟體提醒「你可能應該休息了」的同時,排在第二名的瘦子穩固地保持在每天230到340之間。據說她的最低紀錄是一天23步,成功獲得朋友圈無數點讚。我試了一下,從床邊走到廁所需要11步,客廳走一圈24步,繞茶几一圈12步,沙發走到廁所14步。基本上也就給了她一次去廁所的折返量吧;
第二件趣事,是我的瑜伽教練,她最近新學了一套維密教程,興衝衝在我身上實驗。每當她發出「核心收住、臀部收住、大腿收緊」的指令時,都會用食指反覆地戳我以上幾個部位,驗證我有沒有用力。那場景總讓我想到在家燉肉或蒸紅薯,不知道熟沒熟,就會拿跟筷子戳啊戳。所以當我暴飲暴食了四天並毫無運動的時候,教練的「戳戳功」就很讓她困惑,心想「腹肌到底去哪兒了,不應該啊,怎麼戳不到呢」,她找得滿頭是汗,還不死心地撩開了我的瑜伽服,在肚皮上繼續戳,我只能不忍心地告訴她最近真的吃很多。
和那個曾經無比討厭的人握手言和
不可避免的,我們總會在一些時刻討厭自己,覺得自己很差勁,什麼都做不好。日劇《我們由奇蹟構成》裡的男主角,是一位動物學教師,也是一位典型意義上的「奇怪的人」。相比於和人相處,他更喜歡和動物相處,並感到由衷的快樂。即便周圍的人不懂他也無妨。
他說,「我很難跟人好好相處,但是,我已經和最想交好的人能好好相處了,這就夠了,以前,我真的是最討厭那個人了,即使想要交好也做不到,反正就是很討厭,每天都哭,現在已經沒事了。那個人,是我。」
而他的對立面,一位優秀的牙科醫生,卻在用盡全力討厭自己——
討厭自己在男朋友面前表現不夠好
討厭報了烹飪班卻從來沒去過
討厭沒辦法回答患者「為什麼壞掉的牙叫蟲牙」
討厭父親經營了一輩子的牙科診所,在自己手中並沒有越來越好
討厭為什麼學不好中文
討厭懷疑男朋友出軌時,為什麼要說陰陽怪氣的話,而不能當做沒發生
討厭發現錯怪男朋友時,為什麼不好意思主動聯繫
討厭為了精進手藝出國留學,診所的效益卻依然堪憂
討厭為了服務周邊居民而發起的刷牙講座,來者寥寥無幾
討厭自己那麼努力,卻依然無法愛上女性雜誌上自己的專訪
討厭那麼在意,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
直至討厭到,
撕掉了自己的專訪頁,即便她看起來成功、優秀、招人喜愛。
生活中的「牙醫」處處可見,想證明自己很強大,很厲害,很不錯。於是苛責自己,苛責不得便討厭自己。
可就像該劇結尾曲唱的那樣,「不管怎麼樣,我就是我,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成為別人,那麼比起討厭,我更想喜歡自己……」
下次當你再遇見討厭自己的時候,請對自己說,「我可以說出你的100個厲害之處」,看看說到第幾個時可以破涕而笑呢?
送給所有不喜歡自己的人。
方言的樂趣,要長長久久的存在呀
最近密集地在聽潘採夫和格子的一檔音頻節目《跑題大會》,很難相信最吸引人的點竟然是他倆一個山東口音、一個河南口音的反覆切換,尋尋常常的句子,有了方言加持,好笑得要起飛。老男人身上逃不掉的「油膩感」被方言壓上了一層鄉土氣,瞬間樸實了好多。
小時候,看老家電視臺的新聞,無論記者還是街邊路人,一個方言問,一個方言答,日常語境不覺得,從電視裡傳出來,不正經的很。高中數學老師教我們正切餘切函數,常用方言做諧音梗,之所以二十年後還能記得,皆因數學老師小眼一眯,「以後遇到這種題,就想想切飯(吃飯)的切」。
如今再回家鄉,買早點前半天張不了口,糾結著說普通話還是方言,結果老闆娘大大方方說起了普通話;小孩子已經很難從父母那裡學到方言,唯有從老外婆那裡學到一兩句,回來還要被父母反覆糾正,順帶學一嘴英語怎麼說;電視節目裡天南海北,《舌尖》裡的小攤小販,操著一口當地普通話,標準得不得了。
城市裡的「移民」四處闖蕩,普通話成為最便捷的溝通方式,冷不丁聽到一句方言,內心還是會短暫停頓,容我想一想家鄉,和家鄉的人。
那些一夕之間的改變,告訴我們衰老正在發生
衰老是《機智的醫生生活》第四集第54分鐘,他們的談話——
「年紀大了口味會變,還不是緩慢的變,而是一夕之間突然就變了。我連蔥泡菜都覺得好吃,還瘋狂地想吃豆漿面;
我是突然對貓過敏,之前從來沒有過敏症;
我去年12月25日早上6點,突然有了老花眼,女朋友把手機拿到我面前,我卻什麼都看不到,直接說了喜歡;
我前天去公園,光是花的照片就拍了六千張,孩子站在旁邊喝豆漿,我突然沉浸在花的海洋中;
他之前對他媽狠毒又可怕,經常在我們面前狂罵他媽,世事難料啊,一下經歷那些事,現在完全是個媽寶男啊」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阿朵說,「第一次見含韻,我是她那個活動的評委,那時候她還是十幾歲的小姑娘,現在小姑娘都三十歲了。」
《春嬌與志明》裡,春嬌第一次發現染髮膏不止可以染頭髮,還可以染別的地方長出的白色毛髮;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老了,不是小孩叫我阿姨,而是他們叫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最近一次覺得自己老了,是發現貝克漢姆的大兒子已經訂婚。
那些持續的衰老,是一根一根冒出的白頭髮,如今這個年紀,也不好意思再跟自己說是「少白頭」了。
你最想吐槽哪些大數據糟糕的精準投放
某音頻平臺每晚十點給我推送同一內容,我把它總結為「失眠引發的365條惡下場」,每天一條,從失眠引發抑鬱症到失眠引發癌症,惡劣程度逐日遞增,每當我捧著手機和抖音老鐵玩得不亦樂乎之時,當日的「失眠惡下場」就會給我當頭一棒。直至有一天我終於點開了推送,才發現那些聳人聽聞的標題背後,原來是一段助眠音樂,上面寫著「沉浸式助眠」。
沒有旅行的這一年
距離最近一次旅行,剛好過去11個月。手機相冊裡最後一張與旅行相關的圖片,是在倫敦巴羅市場旁邊的小巷子裡,拿著一杯桃紅邊走邊笑。想到這一整年我都寫不了旅行稿,好難過呀,平白失去了很多賺稿費的機會。好啦,是句玩笑話。與其說是放鬆、休閒、玩樂,旅行之於我的意義更多是注入能量的過程。有人讀書有人行走,有人學習有人觀察,有人馬不停蹄有人平躺放空,旅行的意義和形式千人千面,好玩得很。每年我們總有這樣的盼頭,等到暑假吧、等到小長假吧、等到黃金周吧、等到年假吧、等忙完這陣子吧、等孩子開學吧、等發過年終獎吧、等疫情過去吧、等天下太平吧、等到2021年吧……
不著急,世界那麼美,我們總會出發。
1988季
很多人說,每年暑期某段時光,是要用來重溫《請回答1988》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真的這樣做,但聽起來順理成章,至少在心意上不算誇大其詞。看劇躊躇時,新劇追不過來看不進去,經典又是存呀存著,想著「再等等……離上一次看過還不太久……」;可憐時間花了看了許多悶劇爛劇的開頭,還不如早點去看老片。但1988卻還不算老,在我心裡,它同時保持又新鮮、又經典的樣貌,劇集展開時,未覺得畫面鏡頭離得多麼久遠,仿佛是今年、去年的作品,不禁要大讚歷久彌新 ——然而,這轉折在於,當我去查資料,又恍然了,它本來就只是2015年的作品呀,本來就沒有那麼遠。這正是想囉嗦的奇妙之處:它像佔據了有十年之久的殿堂位置似的,可看起來仍如光芒初現時簇新、閃亮。
對於很多人來說,1988就是我們的《老友記》。
便利店風味日常
關東煮,在便利蜂還叫關東煮,在7-11叫好燉,在羅森叫熬點,可能因為是舶來品,要努力樹立一番自家風格?但輪到窩頭、紅糖饅頭、醬肉包,這些蒸品就都懶得重起花名了。據說,全家的潮汕牛肉丸與羅森的黃金魚蛋是宿敵,而7-11的炭燒雞肉丸子又與羅森的韓式年糕雞肉串棋逢對手,怎麼講,在個色小吃這一塊,大概是三英戰羅森的局面。不過戰局是分地域的,譬如在北京,羅森和全家店面數量不行,基本是7-11大戰便利蜂。坐辦公室的人,享有的便利店風味隨寫字樓的招商結果而定。7-11有個絕技,奇奇怪怪的泡麵種類極為繁多,比如那款有點好吃的「蒙古湯麵」,標註著味增口味,害我專門去搜蒙古人吃不吃味增;再有是他家自有品牌零食的乾酪夾心脆,對芝士控來說堪稱必殺。而便利蜂那邊,我覺得更有中餐味道;有款鹹蛋黃飯卷,鹹度和米粒的油潤度都剛好。熱辣蝦炒飯與盒裝炒餅,都要勝上友商一籌。還有糯米燒麥,米粒浸了恰好的醬油味,米間略微藏著鹹肉,每枚能吃到幾粒,數目不一定,那滋味似乎有著江南小城的一點點神韻。
那麼提問,吃遍7-11裡所有好燉和熟食箱裡的肉串、包子,總共要花多少錢?答案是261.6元,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是從隔壁家公眾號抄來的。
點擊「喜歡作者」,獲贈雲端電子刊第6期《姐姐正當紅》,打賞金額你說了算!
您可以在以下場景讀到《雲端》 :
海航集團旗下16家航空公司的機艙內。
海航集團旗下50餘家星級酒店的數萬間客房內。
海航集團旗下9家機場的貴賓休息室內。
海航集團旗下星級寫字樓的閱覽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