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意見 |誰是你心中最強綜藝咖

2021-02-27 雲端High

誰是你心中最強綜藝咖

這是綜藝的夏天。從周三到周日有看不完的綜藝,剩下的兩天可以補齊只有會員才能看到的加長版或優享版。

 

據不完全統計,正在熱播中的綜藝節目包括:《乘風破浪的姐姐》、《明日之子樂隊季》、《說唱聽我的》《我是唱作人2》《認真的嘎嘎們》、《跑男》、《極限挑戰》、《密室大逃脫2》《巧手神探》、《笑起來真好看》、《炙熱的我們》、《我要這樣生活》、《我在頤和園等你》、《嚮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4》、《婆婆和媽媽》、《奇妙小森林》、《夏日衝浪店》、《未知的餐桌》《運動吧少年》……以上,還僅僅是夏季檔,如果再羅列一遍春季檔,文字量還可以再多四行。僅芒果TV的綜藝數量就排到了27頁之多,還不包括愛奇藝、騰訊和優酷三大平臺。

 

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檔綜藝,每個平臺都會幫你梳理好《必追綜藝一周推》,從周一到周日,保證每天回家,只要一個沙發、一個手機、一份外賣,就可以在沙發上躺到地老天荒。唯一困擾的,是如何在停不下來的綜藝中停下一直在吃東西的嘴,畢竟,綜藝日代表著放縱日,但也架不住一周七天都有綜藝啊。

 

以及,真的是同一撥綜藝咖在蹦躂呀——何老師、大張偉、李誕、沈騰、賈玲、楊迪、楊穎、王嘉爾、魏大勳、沙溢、周震南、杜海濤、吳昕、沈夢辰、範丞丞、謝娜、郎朗(排名不分先後)……同樣的導師、同樣的綜藝咖、同樣的遊戲規則、同樣的投票機制、同樣的製片人和攝製團隊——《青春環遊記》是《王牌對王牌》的室內版,《夏日衝浪店》是《中餐廳》的運動版、《乘風破浪的姐姐》是《青春有你》的姐姐版,《認真的嘎嘎們》是《創造101》的綜藝咖成團版。

 

這個長得有點像王大治的男人叫吳彤,是浙江衛視金牌製作人,其作品包括《王牌對王牌》、《青春環遊記》、《我就是演員》、《天賜的聲音》……視頻中,他描述了一個合格的綜藝咖應具備的素質。視頻後半段,臺灣綜藝之父王偉忠聊了聊什麼叫做gagaman,很多人最早知道「綜藝咖」的說法,都是從臺灣綜藝裡學來的。

看得多了,便會有個人版最強綜藝咖排名,比方,在我的排行榜中,李誕、沈騰、大張偉、賈玲是品質保證,他們的優點在於鬆弛、不令人尷尬、愛冒犯卻有分寸感、沒有偶像包袱。相比之下,何老師的問題在於從來沒有「冒犯」,老好人一個,王嘉爾太過乖巧懂事、謝娜用力過猛、沈夢辰和楊迪帶著主持人的遺風、楊穎只能讓人記住「美」、魏大勳憨中透著「油膩」、黃曉明永遠學不會在「嚴肅」和「活潑」之間巧妙切換……

 

你心目中的最強綜藝咖是誰?留言告訴我們吧。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太上進的人生

幾年前,藍盈瑩參加《我就是演員》,她和章子怡搭戲《青衣》中的一個片段,劇中她們爭奪同一個角色,藍盈瑩的臺詞是「怎麼可能嘛,戲比天大,我怎麼可能讓你。」眼中是決絕、堅定、掠奪和當仁不讓。這本是劇中橋段,但那一瞬間,那就是藍盈瑩。那時候,雲端雜誌為藍盈瑩做了一篇專訪,標題叫做《熱血青年藍盈瑩:我不甘心平凡》,幾年後,舞臺換到《乘風破浪的姐姐》,藍盈瑩的人設依舊沒變。

 

從第一期豔壓群芳到第二期高開低走,藍盈瑩的好感度敗給了吳昕的眼淚和黃齡的沉默。熱血青年卻仍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努力!奮鬥!我要更強!

 

同樣的熱血青年還有剛結束的《創造101》中,最終獲得第四名的少女陳卓璇,她的一句「難道是因為我站得還不夠高嗎」,炸翻全場的同時,也炸開了每個人內心的小九九。

 

我們讚嘆天才,因為可以把成功甩鍋給老天爺賞飯;我們喜歡屌絲逆襲,喜歡楊超越、張藝凡、吳昕停不下的眼淚,喜歡通過她們的「示弱」接納自己的弱點,更喜歡通過歸結為「她們運氣也太好了吧」,為自己的懶惰心安理得;

 

但我們不喜歡和自己差不多資質的人,獲得成功,並把成功歸結為努力。我們嘴上嘲笑她們「用力過猛」和「吃相難看」,其實內心羞於承認「為什麼我做不到」。

 

體脂率焦慮

作為一個體脂率高達19,每次體檢都膽固醇過高,提倡「生命在於靜止」,但體重可以打敗小米運動99%用戶的「胖瘦子」,最近不得不開始運動了。

 

第一個發現,是在我的支付寶運動排行榜中,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是比我還不愛運動的瘦子。當我連續兩天步數超過一萬九,被軟體提醒「你可能應該休息了」的同時,排在第二名的瘦子穩固地保持在每天230到340之間。據說她的最低紀錄是一天23步,成功獲得朋友圈無數點讚。我試了一下,從床邊走到廁所需要11步,客廳走一圈24步,繞茶几一圈12步,沙發走到廁所14步。基本上也就給了她一次去廁所的折返量吧;

 

第二件趣事,是我的瑜伽教練,她最近新學了一套維密教程,興衝衝在我身上實驗。每當她發出「核心收住、臀部收住、大腿收緊」的指令時,都會用食指反覆地戳我以上幾個部位,驗證我有沒有用力。那場景總讓我想到在家燉肉或蒸紅薯,不知道熟沒熟,就會拿跟筷子戳啊戳。所以當我暴飲暴食了四天並毫無運動的時候,教練的「戳戳功」就很讓她困惑,心想「腹肌到底去哪兒了,不應該啊,怎麼戳不到呢」,她找得滿頭是汗,還不死心地撩開了我的瑜伽服,在肚皮上繼續戳,我只能不忍心地告訴她最近真的吃很多。

 

和那個曾經無比討厭的人握手言和

不可避免的,我們總會在一些時刻討厭自己,覺得自己很差勁,什麼都做不好。日劇《我們由奇蹟構成》裡的男主角,是一位動物學教師,也是一位典型意義上的「奇怪的人」。相比於和人相處,他更喜歡和動物相處,並感到由衷的快樂。即便周圍的人不懂他也無妨。

 

他說,「我很難跟人好好相處,但是,我已經和最想交好的人能好好相處了,這就夠了,以前,我真的是最討厭那個人了,即使想要交好也做不到,反正就是很討厭,每天都哭,現在已經沒事了。那個人,是我。」

 

而他的對立面,一位優秀的牙科醫生,卻在用盡全力討厭自己——

 

討厭自己在男朋友面前表現不夠好

討厭報了烹飪班卻從來沒去過

討厭沒辦法回答患者「為什麼壞掉的牙叫蟲牙」

討厭父親經營了一輩子的牙科診所,在自己手中並沒有越來越好

討厭為什麼學不好中文

討厭懷疑男朋友出軌時,為什麼要說陰陽怪氣的話,而不能當做沒發生

討厭發現錯怪男朋友時,為什麼不好意思主動聯繫

討厭為了精進手藝出國留學,診所的效益卻依然堪憂

討厭為了服務周邊居民而發起的刷牙講座,來者寥寥無幾

討厭自己那麼努力,卻依然無法愛上女性雜誌上自己的專訪

討厭那麼在意,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

直至討厭到,

撕掉了自己的專訪頁,即便她看起來成功、優秀、招人喜愛。

生活中的「牙醫」處處可見,想證明自己很強大,很厲害,很不錯。於是苛責自己,苛責不得便討厭自己。

 

可就像該劇結尾曲唱的那樣,「不管怎麼樣,我就是我,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成為別人,那麼比起討厭,我更想喜歡自己……」

 

下次當你再遇見討厭自己的時候,請對自己說,「我可以說出你的100個厲害之處」,看看說到第幾個時可以破涕而笑呢?

 

送給所有不喜歡自己的人。

 

方言的樂趣,要長長久久的存在呀

最近密集地在聽潘採夫和格子的一檔音頻節目《跑題大會》,很難相信最吸引人的點竟然是他倆一個山東口音、一個河南口音的反覆切換,尋尋常常的句子,有了方言加持,好笑得要起飛。老男人身上逃不掉的「油膩感」被方言壓上了一層鄉土氣,瞬間樸實了好多。

 

小時候,看老家電視臺的新聞,無論記者還是街邊路人,一個方言問,一個方言答,日常語境不覺得,從電視裡傳出來,不正經的很。高中數學老師教我們正切餘切函數,常用方言做諧音梗,之所以二十年後還能記得,皆因數學老師小眼一眯,「以後遇到這種題,就想想切飯(吃飯)的切」。

 

如今再回家鄉,買早點前半天張不了口,糾結著說普通話還是方言,結果老闆娘大大方方說起了普通話;小孩子已經很難從父母那裡學到方言,唯有從老外婆那裡學到一兩句,回來還要被父母反覆糾正,順帶學一嘴英語怎麼說;電視節目裡天南海北,《舌尖》裡的小攤小販,操著一口當地普通話,標準得不得了。

 

城市裡的「移民」四處闖蕩,普通話成為最便捷的溝通方式,冷不丁聽到一句方言,內心還是會短暫停頓,容我想一想家鄉,和家鄉的人。

 

那些一夕之間的改變,告訴我們衰老正在發生

衰老是《機智的醫生生活》第四集第54分鐘,他們的談話——

「年紀大了口味會變,還不是緩慢的變,而是一夕之間突然就變了。我連蔥泡菜都覺得好吃,還瘋狂地想吃豆漿面;

我是突然對貓過敏,之前從來沒有過敏症;

我去年12月25日早上6點,突然有了老花眼,女朋友把手機拿到我面前,我卻什麼都看不到,直接說了喜歡;

我前天去公園,光是花的照片就拍了六千張,孩子站在旁邊喝豆漿,我突然沉浸在花的海洋中;

他之前對他媽狠毒又可怕,經常在我們面前狂罵他媽,世事難料啊,一下經歷那些事,現在完全是個媽寶男啊」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阿朵說,「第一次見含韻,我是她那個活動的評委,那時候她還是十幾歲的小姑娘,現在小姑娘都三十歲了。」

 

《春嬌與志明》裡,春嬌第一次發現染髮膏不止可以染頭髮,還可以染別的地方長出的白色毛髮;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老了,不是小孩叫我阿姨,而是他們叫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最近一次覺得自己老了,是發現貝克漢姆的大兒子已經訂婚。

那些持續的衰老,是一根一根冒出的白頭髮,如今這個年紀,也不好意思再跟自己說是「少白頭」了。

 

你最想吐槽哪些大數據糟糕的精準投放

某音頻平臺每晚十點給我推送同一內容,我把它總結為「失眠引發的365條惡下場」,每天一條,從失眠引發抑鬱症到失眠引發癌症,惡劣程度逐日遞增,每當我捧著手機和抖音老鐵玩得不亦樂乎之時,當日的「失眠惡下場」就會給我當頭一棒。直至有一天我終於點開了推送,才發現那些聳人聽聞的標題背後,原來是一段助眠音樂,上面寫著「沉浸式助眠」。

 

沒有旅行的這一年

距離最近一次旅行,剛好過去11個月。手機相冊裡最後一張與旅行相關的圖片,是在倫敦巴羅市場旁邊的小巷子裡,拿著一杯桃紅邊走邊笑。想到這一整年我都寫不了旅行稿,好難過呀,平白失去了很多賺稿費的機會。好啦,是句玩笑話。與其說是放鬆、休閒、玩樂,旅行之於我的意義更多是注入能量的過程。有人讀書有人行走,有人學習有人觀察,有人馬不停蹄有人平躺放空,旅行的意義和形式千人千面,好玩得很。每年我們總有這樣的盼頭,等到暑假吧、等到小長假吧、等到黃金周吧、等到年假吧、等忙完這陣子吧、等孩子開學吧、等發過年終獎吧、等疫情過去吧、等天下太平吧、等到2021年吧……

 

不著急,世界那麼美,我們總會出發。

 

1988季

很多人說,每年暑期某段時光,是要用來重溫《請回答1988》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真的這樣做,但聽起來順理成章,至少在心意上不算誇大其詞。看劇躊躇時,新劇追不過來看不進去,經典又是存呀存著,想著「再等等……離上一次看過還不太久……」;可憐時間花了看了許多悶劇爛劇的開頭,還不如早點去看老片。但1988卻還不算老,在我心裡,它同時保持又新鮮、又經典的樣貌,劇集展開時,未覺得畫面鏡頭離得多麼久遠,仿佛是今年、去年的作品,不禁要大讚歷久彌新 ——然而,這轉折在於,當我去查資料,又恍然了,它本來就只是2015年的作品呀,本來就沒有那麼遠。這正是想囉嗦的奇妙之處:它像佔據了有十年之久的殿堂位置似的,可看起來仍如光芒初現時簇新、閃亮。

 

對於很多人來說,1988就是我們的《老友記》。

便利店風味日常

關東煮,在便利蜂還叫關東煮,在7-11叫好燉,在羅森叫熬點,可能因為是舶來品,要努力樹立一番自家風格?但輪到窩頭、紅糖饅頭、醬肉包,這些蒸品就都懶得重起花名了。據說,全家的潮汕牛肉丸與羅森的黃金魚蛋是宿敵,而7-11的炭燒雞肉丸子又與羅森的韓式年糕雞肉串棋逢對手,怎麼講,在個色小吃這一塊,大概是三英戰羅森的局面。不過戰局是分地域的,譬如在北京,羅森和全家店面數量不行,基本是7-11大戰便利蜂。坐辦公室的人,享有的便利店風味隨寫字樓的招商結果而定。7-11有個絕技,奇奇怪怪的泡麵種類極為繁多,比如那款有點好吃的「蒙古湯麵」,標註著味增口味,害我專門去搜蒙古人吃不吃味增;再有是他家自有品牌零食的乾酪夾心脆,對芝士控來說堪稱必殺。而便利蜂那邊,我覺得更有中餐味道;有款鹹蛋黃飯卷,鹹度和米粒的油潤度都剛好。熱辣蝦炒飯與盒裝炒餅,都要勝上友商一籌。還有糯米燒麥,米粒浸了恰好的醬油味,米間略微藏著鹹肉,每枚能吃到幾粒,數目不一定,那滋味似乎有著江南小城的一點點神韻。

 

那麼提問,吃遍7-11裡所有好燉和熟食箱裡的肉串、包子,總共要花多少錢?答案是261.6元,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是從隔壁家公眾號抄來的。

點擊「喜歡作者」,獲贈雲端電子刊第6期《姐姐正當紅》,打賞金額你說了算!

您可以在以下場景讀到《雲端》 :

海航集團旗下16家航空公司的機艙內。

海航集團旗下50餘家星級酒店的數萬間客房內。

海航集團旗下9家機場的貴賓休息室內。

海航集團旗下星級寫字樓的閱覽架上。

相關焦點

  • 4位綜藝主持人,誰才是你心中的綜藝大咖?
    4位節目主持人,誰才是你心中的綜藝大咖?近日看到了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在節目中,李少紅導演組的楊迪,在影視短片中飾演了一個因兒時高燒導致大腦受損,智力只停留在6歲左右的智障。這個角色實在是很有難度和挑戰性,因為並不是完全的傻,而是具有一個孩子對於事物和事情最基本認知。就連李少紅導演都表示,楊迪飾演的角色是男隊最大的!
  • 於正批李汶翰軋綜藝?數一數2020年的十大綜藝咖,都誰上榜了
    一個原因是各種綜藝節目頻繁請多個明星來吸引觀眾。二是綜藝的門檻低,沒作品,沒實力,稍微有點名氣的明星都可以上,因此「綜藝咖」都成了貶義詞了。那麼2020年的綜藝咖們都有誰,李汶翰上榜了嗎。第四名郭麒麟11檔綜藝今年的主流綜藝中《嚮往的生活》、《最強大腦》、《密室大逃脫》、《做家務的男人2》都有郭麒麟的身影,總共是參加了11檔綜藝。15年德雲社的少班主郭麒麟選擇輟學,說是熱愛相聲事業。現在相聲事業不是他的主業了,他成為了綜藝咖。
  • 王嘉爾為什麼牴觸「綜藝咖」?
    很快,王嘉爾就因為不想當「綜藝咖」被嘲了。理由很簡單,你自己接了這麼多綜藝,到頭來又說不想被當作「綜藝咖」?這不是又當又立嗎?當然,王嘉爾的粉絲絕不會躺平任嘲。這一點,在王嘉爾反水優酷那場風波中就有所體現。2017年12月,愛奇藝和優酷的街舞節目都有意向邀請王嘉爾加入。
  • 被網友炮轟「綜藝咖」,她真的墮落了?
    7月份,何炅在《認真的嘎嘎》談到綜藝界的現狀時,說「好像綜藝變成了一個誰都可以做,但卻不見的每個人都能做好,做好了又不見的能留下來(的工作)」國內綜藝市場如一個十字路口,明星們來了又走,看似熱鬧但對綜藝本身是一種消耗。
  • 盤點 | 真人秀「鬥咖「新風尚:誰挖的咖最冷算誰贏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自2014年起,真人秀綜藝界就已經隱隱開啟了一種全新的,逆向思維的「鬥咖」風潮? 沒錯,就是「冷咖向」風潮,用圖解表現就是:「冷咖的試水」→「冷咖的逆襲」→「 誰挖的咖最冷算誰贏」 獨目君所說的這種
  • 當黃明昊談論「綜藝咖」標題時,「綜藝咖」何時成為貶義詞?
    「綜藝咖」,這個詞對許多小夥伴來說一定很熟悉。一般認為,「綜藝咖」是主要出現在綜藝節目中的明星。例如,楊迪、薛之謙、黃明昊可以分類為「綜藝咖」。在節目,黃明昊上談到了「綜藝咖」標題的想法,我們在言語中看到了一些無奈。畢竟在公眾眼中,「綜藝咖」是一種不務正業、放棄專業的感覺。
  • 王嘉爾哭著說不想當綜藝咖?
    「王嘉爾哭完轉頭又接了兩個綜藝。」  什麼時候「綜藝咖」這三個字變得這麼諷刺了?這個話題被熱議其實是因為昨晚王嘉爾在生日會上說了下面一段話:我為什麼戴帽子,我想遮住自己的臉,因為人家一看就說這人是綜藝咖。
  • 沙溢、賈玲、張偉誰才是今夏zui有趣綜藝咖?
    我們看了20年的國民綜藝《快樂大本營》,終於要注入新鮮主持了!搞笑藝人全軍出擊,我們這些觀眾只有被逗得眼淚直飆的份!於是乎,小編找了一些讓你爆笑的綜藝人,相信我,他們會讓你這個夏天更加歡樂!NO1:英子他爹——沙溢推薦指數:5顆星幾年前說起綜藝咖
  • 新晉綜藝咖的養成之道
    隨著近幾年綜藝的井噴,在綜藝節目中「笑果」頻現的藝人也湧現出來。從前兩年,以特色語言俘獲人心的「初代綜藝咖」,到現在,越來越多個性鮮明、真實可愛的「升級版綜藝咖」。至此,藝人及藝人團隊對於「綜藝咖」的經營,越來越深諳其道。
  • 過度依賴「綜藝咖」,是綜藝市場的原地踏步嗎?
    但這還不夠,已播的《漫遊記》《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3》,待播的《密室大逃脫2》,都相中他為常駐嘉賓,而其與張若昀的範家兄弟同臺也使得《拜託了冰箱6》在開播第一期便獲得了不錯的熱度。 頻頻在綜藝市場露面的不止綜藝郭麒麟一個。拉開整個2020已露面的綜藝節目名單,孟美岐、楊超越、範丞丞、黃明昊、李汶翰、小鬼、王子異等這些新生流量正加速入局,他們在多檔綜藝節目中穿梭。
  • 綜藝咖楊迪也翻車!綜藝不再是吸粉撈金聖地,難度係數高於拍戲
    近來,綜藝行業十分火爆,受歡迎程度甚至已經超過影視劇,不少藝人不再接劇本,而是做起了「綜藝咖」。的確,在最初,參加綜藝對於藝人而言,還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商機」,片酬高,而且比起拍戲而言,也比較輕鬆,尤其是一些真人秀節目,玩玩鬧鬧,只需要展現出生活常態,便輕鬆賺到了一筆不錯的酬勞。不僅如此,高收視率的綜藝節目還會讓明星擁有極高的話題度,十分吸粉。
  • 當紅綜藝咖的師傅都是誰?郭麒麟的眾所周知,看到楊迪的:原來是她!
    不難發現如今各大平臺都在斥巨資打造屬於自己的綜藝節目,於是這個時候也便十分順利的脫穎而出了幾位當紅綜藝咖,那麼此時此刻的問題也就來了,你可知道他們的師傅都是誰?像郭麒麟的師傅就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只看看到楊迪的師傅後才會恍然大悟一般的知道原來是她!
  • 2020年綜藝咖混戰:偶像跟喜劇人搶飯碗?
    畢竟有楊迪、郭麒麟、沙溢、周深這些觀眾極度臉熟的綜藝咖,誰還會擔心沒有笑點?何況偶像們也正在積極爭取這些工作。簡單拎出今年熱播的幾檔綜藝,除了楊迪等人,範丞丞、黃明昊等偶像也正在承包各大綜藝節目的常駐和飛行嘉賓,生活、求職、情感應有盡有,換個網播平臺,打開的仍是那張臉。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逆襲,五位喜劇大咖,誰是你心中喜劇之王?
    不過即便《我和我的家鄉》票房逆襲,五位喜劇大咖,誰是你心中喜劇之王?拋開鄧超的綜藝濾鏡不談,其在這部影片中的演技堪稱炸裂,讓人為之潸然淚下,可以說情懷感滿滿。這個單元的鏡頭感流動是最強的,各種家鄉鏡頭美輪美奐,其中不少鏡頭都堪稱宣傳大片。當然能將此單元送上第二名位置的,和範偉老師的表演分不開。範偉老師在本單元中可以說是獻上了教科書級別的演技,讓人看得大呼過癮。而且本片情懷感特別足,讓人又哭又笑,將「家鄉」這一主題最終升華。
  • 網友喊話周深,求你別再做綜藝咖,成名的背後誰懂藝人的無奈?
    你在幹嘛》和《天天向上》都出現過周深的身影。四月份出現在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還登上過央視綜藝頻道CCTV–3《希望搜索詞》。五月份又接連兩次出現在《天天向上》,同時還參加各種晚會。一個歌手,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參與如此多的綜藝節目,怪不得會被網友冠以「綜藝咖」的稱號。「綜藝咖」,其實這只是個名詞,就是指綜藝節目中的一個成員,只不過他說話的方式比較對觀眾的胃口,所以叫綜藝咖。
  • 最強大腦第七季落下帷幕,誰才是你心中的意難平?
    隨著時間推移,《最強大腦》第七季在7月最後一天的晚上落下了帷幕,第五季的腦王楊易時隔兩年再奪腦王,不得不說這個結局還是有些出人意料。 楊易奪得腦王之王儘管最強大腦第七季的口碑較前幾季有所下降,賽制、項目、導師都受到不少質疑,但選手的不少精彩表現還是留下了深刻印象。
  • 《康熙來了》停播四年:羅姐走了,綜藝咖們的生活還得繼續
    「《康熙》十二年來,大家對它都有不同的評價,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見,可是對我來講,很榮幸的部分就是,我們在節目當中,留下了這些身影。」隨著《康熙》的收官,小甜甜被人以「你這樣肉肉的,性格又好,在這裡不用擔心找不到男朋友」的理由,誘惑到內地發展。她參加了各種綜藝節目,又陸續出演了不少電視劇。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的關係,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她,被發現在路邊做時薪160元的零工。
  • 國內綜藝咖怎麼容易尬
    作品沒有,天天上綜藝,打開電視哪哪都能看到他們,靠節目刷臉、賺錢。但,造成這種反感的原因和「綜藝咖」這個詞無關。今天,我想為綜藝咖正個名。「綜藝咖」是個很講究各方面喜劇素養的一項職業。比如在日本,綜藝咖們指的多為搞笑藝人,非常職業化,專注於在綜藝裡炒熱氣氛+控場子+吐槽等等。
  • 金句來襲,誰是你心目中的綜藝金句製造機?
    近年來,各路綜可謂是層出不窮,許多明星也紛紛轉戰綜藝市場。在綜藝節目中有些明星就因為特立獨行的性格受到了很多觀眾的注意,他們腦迴路清奇,金句頻出,讓人又哭笑不得!那麼這麼多綜藝大咖,誰是你心目中的金句大師呢?
  • 【周深】周深要不要再上綜藝?他真是個「綜藝咖」?
    首先說一下,我是個狠心的媽媽粉,有人說讓我偶像周深別上多綜藝了?那怎麼行?!周深啊,我做了你四年的歌迷,今年才在綜藝裡被你踹下坑,你可得對我負責!對我負責啊!其實,以上皆為笑談,有人求求周深不要做綜藝咖,那我們也來嘮嘮這個事兒。既然說上綜藝多,那我們也來盤他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