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走進一家叫「紅香柳刀削麵」的麵館吃飯,所看到的一幕,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羅曼·羅蘭說的「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多麼的偉大。
看似一碗普普通通的刀削麵,讓我發現了一個安陽國家級明星人物,感到這一碗麵裡有大文章!飯後聯繫老闆王曉軍,約個時間進行了深入採訪。
通過採訪王曉軍,讓我切身感受到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
01.進入「明星麵館」
2020年冬季的一天中午,陡峭的寒風肆意地刮著,大街上的行人明顯的少了,人們匆匆忙忙的各自朝著自己的目的地行走著。
我在人民大道與東工路交叉口附近辦事兒,臨近中午,回家也是一個人,於是就走進這家叫「紅香柳刀削麵」的麵館,準備吃一碗麵再回家。
與外面寒冷的境況不同,這家店裡熱氣騰騰的人聲鼎沸的景象很吸引人。推門進去,離門最近的幾張桌子上方分別標有「尊老座」「敬老座」「愛老座」字樣,幾位老人正在安祥地低頭吃著面,讓我感覺這個店不一般。
很快,我被店面正前方畫面所吸引:「三孝紅香柳,一面傳真情」,文章提示說:「我們都會老,趁我們還年輕多為老人和社會做些事,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團結、友愛,本店向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就餐。——紅香柳刀削麵」「麵館開業以來,始終秉持『敬老、愛老、孝老』的經營宗旨,堅持回饋老人、回饋社會、回饋這個偉大的時代,紮實踐行『為70歲以上老人、低保貧困戶提供免費就餐!』『為環衛工人實行半價就餐』;『為農民工兄弟免費加面』等一些列莊嚴承諾」。
「紅香柳刀削麵」創始人王曉軍,是一名退伍軍人,由於感恩當年在青海當兵12年間部隊駐地老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滿懷對社會的感恩和對老人的感謝之情,於2010年9月份在西寧市興海路開辦了第一家「紅香柳刀削麵。」
……
「先生,您吃點啥?」服務員問我時,我才想起自己忘記報飯了。
哦,這是一家「明星飯店」啊!
我心裡抑制不住對王曉軍有一種仰慕之情,決定採訪這個老闆大於我吃飯的興趣了。
02.12年高原雪山情
1996年12月,16歲的內黃縣六村鄉後化村王曉軍參軍入伍,來到位於青海省西寧市邊遠山區的軍營。
他所在部隊駐地湟中縣,是青海省西寧市邊遠的山區高原,不僅屬於高寒地帶,還是山溝溝。
他分到了騎兵連。連部比起團部所在地更是艱苦,方圓幾百裡地不見人煙。三個月的新兵生活,一個哨口兩三個人,每一個星期兩次去連部取食品。每天見面的也就是他們兩三個戰友,還有伴他們巡邏的馬匹,還有靜默的大山,皚皚的白雪。
這裡的雪,下起來特別的大,雪團,狂風,恨不得將人裹捲起來,尤其是他們在下雪的時候巡邏,不小心就會迷路。
有一次,他和一個戰友騎馬外出巡邏,風大雪大,他們迷路了。在呼嘯的雪地裡,還能時常聽到狼豪的聲音。
在馬也走不動的時候,他就下馬,卻一不小心將腳脖子歪了。戰友是位老兵,但也沒法幫他,只是警告他不能停留,如果停留,後果就不敢設想。
他咬牙堅持著,手扶著馬匹,艱難地拖著腳,不停地走,走了好長時間,終於看到一個牧民人家,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樣。
平時,他們是不會打攪牧民朋友的,不到真的沒有辦法,才敲牧民家的門。他們到牧民家門口,一位70多歲的老爺爺迎上來,幫他們掃雪,得知他腳崴了,就讓他家兒子攙扶著他坐下。老人燒開了水,幫他將褲腿卷開,為他脫下襪子,用熱水幫他擦洗,用藏民土藥敷上包好。看著老爺爺為他清洗、包紮,年僅16歲的他,眼眶裡噙滿了激動的淚水,享受著祖父般的關愛。老爺爺讓家人做飯,為他們做了一桌子菜。藏民的熱情讓他渾身感到無限溫暖。
他們要走了,老爺爺又送給他一條羊毛毯子。他們給飯錢,不要;給藥錢,不要;給羊毛毯子錢,更是不要。
老兵們說,像他這一種情況,幸好遇上了牧民併到家躲避、包紮,不然的話,時間長了後果不敢設想。
後來,他調到團部去當通訊員。在他的心中,一直心心念念這位老爺爺,也一直想著去看望老人家。
兩年後,他大包小包的買東西去看望老人,但是,沒想到老人已經於半年多前去世了。聽到這裡,他的腸子都悔青了,心裡特別的難受,內疚。他想,當時自己雖然說調走了,但是,還是有不少機會去看望老人,但就是一直拖,認為機會多的是,有的是時間,卻沒有想到到頭來是一場空!為此,他暗下決心,要把對這位老人的感恩之情,回報給所有的老人!
他當兵12年時間裡,多少次巡線執勤、出門辦事,每當走到藏民朋友家門口,尤其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熱情地邀請他們到家做客,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款待他們。這樣一種軍民情誼,讓王曉軍終身難忘。
王曉軍說:「當地藏民不僅給我們端上熱乎乎的奶茶、飯菜,還給我們親人般的呵護、關愛,讓少年離家的我感受到了無限溫暖和愛意。」
03.我要為老人們做點兒什麼
4年後,王曉軍回家探親,得知最疼愛他的姥姥已經去世,像是一下子被人打了一個耳光,他失聲痛哭……
他從小被姥姥帶大,曾經想過有錢了,要給姥姥許多錢,讓姥姥吃好的,穿好的。但是,沒有想到,姥姥人老了,是不能等的。他那時候就想:為老人盡孝,等,是一個多麼可怕的「藉口」啊!等到自己有時間、有錢了,要去實現這個目標了,老人卻不在了,因為時光是不會讓你等的!
他由姥姥想到高原雪山裡的藏民老爺爺,他因不能繞老人膝下而感到痛惜、懊悔,腦海裡閃現出的「子欲孝親不在」的古語是那樣的戳人心扉!
他感到當頭棒喝,醍醐灌頂:老人們實際上是不圖錢,不圖利的,只希望子孫們能夠經常去看看,去和他們說說話,就像歌詞裡唱的「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
他想,我今後一定要為老人們做些什麼,作為對老人的回報,對社會的回報。
04.他要學一門手藝,做一番事業
2008年11月25日,他當兵12年後復原。
如何回地方,回到哪裡去,成為他思考的重大問題。
他面對著到是一個事業單位舒適地工作,還是趁年輕有一番作為的選擇。他說,受部隊教育十幾年,自己也很年輕,他不甘心就這樣安逸地去享受,而是想著要為社會做點兒什麼,奉獻點兒什麼。雖然說在部隊受教育十幾年,自己得到了鍛鍊。思想上也更為成熟,但是,畢竟與社會脫節這麼多年,對社會上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他退伍在農村的戰友有一個共識,就是當兵的人雖然能吃苦,但是沒有技術,沒有手藝,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想先學一門手藝,再創業。部隊老首長了解他的想法後,也很支持他,就推薦到二炮幹休所學廚藝。2009年初春,他背起行囊,北上北京學藝。從此,在北京二炮幹休所裡,就有了一個消瘦的、剛毅的,每天精神抖擻的熱血青年,他從洗碗、擇菜、洗菜開始,從練刀工學起,切菜,拌涼菜,和面,揉面,削麵等,他逮著機會就學。他學了一定手藝後,很是迫切地回到了西寧,這個給他第二次生命的熱土創業。
2010年9月9日,王曉軍在西寧市城西區興海路開辦的第一家 「紅香柳刀削麵館」開業。店裡標語醒目:我們都會老,趁我們還年輕,多為老人做些事,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友愛,本店向70歲以上老人、五保戶吃麵免費;環衛工人半價、農民工加面免費。許多朋友勸他象徵性地為老人免費提供一段時間就行,做好事也要講究現實、講究實力,善意地提醒他說,時間長了你會堅持不下去的。他原來部隊領導聽說後,肯定了他的想法,但是根據他的經濟狀況,勸他等到飯店盈利後再去獻愛心。他說:「我等不起,也不能再等了。」說著,他的鼻子一酸、眼睛一熱,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他之所以這樣,是不想讓自己再有遺憾。所以,王曉軍說,我們都會老,趁我還年輕,尊老愛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多為老人和社會做些事兒,讓咱們的社會更加團結和諧。飯店開業經營後,他才感到真的很難,尤其是一些同行認為他是在作秀。剛開業那段時間裡,每到中午十一點半,一些老人便會來到他的麵館,最多的時候,能有二十個人之多。面對這一情況,他沒有退縮,他堅持70歲以上老人至上,有時候沒有面啦,他就燉菜給老人吃。服務員直接懟他說:「你這樣下去,一定是有莊子賠不了地!」她們擔心他給不了工資,因此就要求他月底必須發工資。一些老人也認為王曉軍是在搞啥活動,說不定是在引誘老人什麼的。也有人認為,他就是在作秀,也許過一段時間也就不搞了。不管這難那難,他一直在堅持著,毫不變樣。
他的真情打動了一位經常來吃麵的老人,老人私下對他說:是旁邊飯店的老闆起鬨,攛掇老年人來的。當這個老人得知王曉軍不是為了搞活動,而就是為了尊老愛老讓大家免費吃麵後,回家包了一天的餃子送到他的飯店,還送來了子女孝敬他的水果,表示慰問和感謝。這位老人還專門讓自家的孩子來飯店就餐,體驗體驗尊老愛老的氛圍。
在西寧市,一位很正直的老人,從朋友那裡聽說了王曉軍為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面,也是不大相信,懷疑是不是用免費吃麵誘惑欺騙老人,要仗義為老年人「除害」,因此,他連續七天來店裡體驗。這位老人,一連七天,天天來,卻感到一天比一天滿意,看到王曉軍真的是為了老人。第七天,老人從自己家裡拉來了7袋面送到飯店,感謝王曉軍對老人尊敬的態度,感謝王小軍對老人的關愛之情,並表示今後有什麼困難儘管找他。老人說,他也是當兵出身,團職幹部,為有王曉軍這樣的戰友感到自豪!
還有的老人主動為他宣傳,帶家人到店裡就餐,到店裡幫他擇菜……
王曉軍從來沒有想到過回報,沒想到卻有這麼多老人無償的為他宣傳,發動自家人、親友來麵館吃飯。這些感人的場景,讓王曉軍深切的感覺到做好人不吃虧!
05.老人向新聞單位爆料
2014年3月6日,王曉軍的個人事跡在中央電視臺13套新聞頻道播出。這個消息,讓遠在千裡之外的鄰居看電視時看到了,鄰居就將消息告訴了他的家人,還繪聲繪色地說,王曉軍在西寧開飯店,免費讓老人吃麵,肯定是發大財了!到這個時候,他愛人才知道這些情況,也認為他在外面發大財了,掙大錢啦,要求他接她和孩子們去西寧過城市生活,讓孩子在城市裡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他能理解愛人的不理解,因為,他愛人和孩子還在農村生活,沒有買房子,沒有好學校上,肯定會感到一肚子的委屈。他耐心地將自己免費為老人提供面的初衷告訴了愛人,愛人才理解了他,也默默地支持他。說到中央電視臺報導他的事跡,他說,是一位老人的爆料,讓他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
這位老人叫陳連志,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一準會乘坐公交車到他的飯店吃麵,但是,周六、周日這兩天不來。後來與老人聊天他才知道,老人因為自己不會做飯,中午吃泡麵有了免費吃麵的地方,他就專門乘公交車到他的店裡,只有在周六、周日家裡有人做飯了,他才在家裡吃飯。時間長了,陳連志老人很受感動,私下裡向《西海都市報》打電話爆料,請報社記者採訪報導了王曉軍的事跡。2012年3月3日,《西海都市報》在「身邊的感動 學習雷鋒好榜樣」欄目,以《一碗免費刀削麵 溫暖了多少老人心》為題,報到了他的先進事跡。陳連志老人將當天的報紙送給了他,他才知道了這件事兒。他說,他自己沾了老人們的光,黨和政府給了他不少榮譽:
《西海都市報》報導後,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華社、上海衛視、青海衛視、河南衛視、江西衛視、騰訊新聞等多家媒體相繼報導,麵館先後被評為西寧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誠實守信示範戶」!王曉軍個人於2015年榮獲西寧市城西區誠信道德模範,2017年3月榮登「中國好人榜」,2018年5月榮獲「青海省青年五四獎章」,2018年4月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8月榮獲「河南省優秀復轉軍人」,2019年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06.免費送面的事兒,他一做就是10年
媒體報導後,王曉軍一下子名聲大震。親朋好友認為他掙大錢了,才做的善事兒贏了名聲,所以,不少親友向他借錢,但是,他確實是沒錢。他說,開麵館第一年就一直賠錢,到後來才算收支平衡,這和他不懂人情世故,也不太懂經營有關。2011年春節前員工7000元工資,他是向戰友借的。為員工結算工資後,他身上已經沒有錢了。要回內黃回老家,沒辦法,他將麵館收款箱的零錢,一起倒出了,歸攏在一起,最大的面額是五元錢,最後湊齊了200塊多塊錢。他花190塊錢買了火車站票,從西寧一路站著或蹲著到鄭州。從鄭州回內黃,買車票後僅剩了7塊錢,一天一夜啊,到這時候,他才敢花錢買了2瓶礦泉水和一個麵包充飢。他的麵館2010年9月9日開業,女兒9月16日出生。麵館忙,他顧不上回家,無法陪伴妻子,也無法第一時間看到孩子,不單純是遺憾,更多的是愧疚。就這樣,第一年創業的他,兩手空空回到了家裡,面對出門迎接他的妻子和出生半年沒見過面的女兒,他竟然無言以對。妻子說:孩子岀生你都沒回來,我心想你會為孩子買個禮物什麼的。當時覺得自己特別沒用,連家都照顧不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春節期間,他悶在家裡反思:我自己這樣做到底對不對?不過,當他想到自己麵館裡來的那些老人時,他感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義。王曉軍說,最困難的時候,他只要想到麵館裡那些老人,就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他都會更加堅定自己的初心,堅守自己的承諾。資金哪裡來?他將原來買的大額保險金退掉,湊了15000元,麵館按時開門迎客。
春節過後,王曉軍麵館裡吃飯的人多起來,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後來基本做到了盈虧平衡。儘管沒有掙錢,但是,王曉軍的心裡還是寬慰的,也更增添了他辦麵館的信心和決心。
2014年,他父親患了腦梗。為了照顧父親,也為了能夠繼續傳承關愛老人的風尚,他與家裡人商量回安陽再辦一個「紅香柳刀削麵麵館」,也為家鄉的老人獻上一份愛心。他的家人說,你愛咋的咋的,反正多少年了也沒有往家裡拿過錢。這也讓他唏噓不已。2017年1月,位於安陽市人民大道與東路交叉口的「紅香柳刀削麵館」開業,他將自己的愛心惠及到了家鄉父老。為了讓老人以及廣大消費者在麵館裡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王曉軍始終堅持用現殺現賣的牛羊肉,麵館裡使用的麵粉、食用油等也必須是自己採購才放心。
「雖然我這樣做會增加經營成本,但是,做人應該有誠信,既然堅持做這樣一件事,就要把這件事踏踏實實做到實處。」王曉軍說,「只要我還有能力,只要我的麵館還開著,我就會將這樣的愛心善舉堅持下去。」誰也不會相信,開麵館10年的王曉軍沒有攢下多少積蓄,連套房子也沒有,但他依然初心不改,並表示會一直堅持下去,他說:「多為老人和社會做些事兒,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友愛,但是,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一起跟我做這個事兒。」他要開連鎖店,為更多的老人提供免費吃麵服務,但是無論從他的經濟實力還是個人的精力,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他想到了他的戰友們。
07.愛的輻射,戰友們加盟了
媒體宣傳報導後,外面一些不了解他的人,認為他有些兒「飄」了。但是,他自己卻因為感到自己能力渺小而自卑,思想很壓抑,想幹很多事兒,但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在社會上與人交流交往,感到自己做的事兒與自己的名聲不匹配,一直在思考著如何才能實現他所奉行的「日行一善,行善一生」,成為他要解決的「坎」。
他思來想去,還是要在擴大麵館的經營上做文章,擴大連鎖經營,提升經營效益,才能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免費吃麵。
在他鬱悶、困頓的時候,他的戰友來了。
他同部隊的戰友趙貞強得知他的情況後,加盟了西寧市的麵館,和妻子一起經營,成為王曉軍新的並肩作戰的「戰友」;戰友張獻忠也成為「紅香柳刀削麵館」加盟者,在安陽市東工路前張村開了第3家加盟店;慕名前來的曾經也是軍人的任學川在開發區後營村開了第4家加盟店;同樣也是慕名前來的,曾經當過兵的劉玉飛,在紅旗路開了第5家加盟店;王曉軍自己在紅旗渠商貿城旁又開了一家直營店。
王曉軍和他的戰友先後開了5家「紅香柳刀削麵」分店。隨著物價的上漲,刀削麵價格從2010年的6元一碗漲到了現在的11元一碗,但不管是在西寧市,還是在安陽市,他們始終堅持「為7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就餐服務」「給環衛工人半價優惠」「為農民工免費加面」這一善舉。
有人粗略地算過一筆帳,王曉軍和戰友的加盟店一起,按一天10碗,10年下來奉面8萬多碗;1碗面按10塊錢算,價值六七十多萬元。
戰友們的紛紛加入,給了王曉軍很大的啟示:在軍營裡歷練過的退伍軍人們,不是一支很好的加盟隊伍嗎?
因為他了解到,不少士兵退伍後不知道從哪裡做起,尤其是許多農村兵,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有的外出打零工,有的上建築工地當小工,就業環境差,生活條件窘迫,這一狀況不時地刺痛著他的心。
由此,他向有關負責退伍軍人事務的單位領導提出,他要為退伍軍人建立一個創業平臺:「紅香柳刀削麵」加盟連鎖機構,專門面向退伍軍人,為退伍軍人免費提供培訓,免收加盟費,唯一的硬性要求是善待老人,對老人好,為70歲以上老人、五保戶免費奉面,為環衛工人提供半價面,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加面!
為退伍軍人提供創業平臺,直接為退伍軍人帶來的益處就是解決了退伍軍人夫妻兩地生活、孩子上學的困頓,同時也會為國家分擔就業困難,為社會做出貢獻。
王曉軍說,一個戰友加盟一個麵館,一個麵館就是一面旗幟,就會起到引領作用。
王曉軍的提議,成為廣大退伍士兵的福音,也得到了退伍軍人事務單位相關領導的首肯。
08.他有一個夢想,畢生要去追求
王曉軍說自己畢生有一個最大的夢想,就是將來建設一個「孝道博物館」!
他內心裡規劃著這個「孝道博物館」,它是那樣的令人嚮往。
他說,要讓「孝道博物館」成為安陽一個地標性建築,吸引更多的人善待老人,尊敬老人;了解孝道,懂得孝道,踐行孝道;讓一代代的中國人傳承孝道,弘揚中國古老的孝道文化。
古有吳猛8歲「以身餵蚊」孝敬父母,王祥「臥冰求鯉」為母治病……
今有王曉軍以「一碗麵的擔當」,為70歲以上老人免費奉面,10年持續不斷,奉面8萬餘碗……
寫到此,禁不住為王曉軍的大孝大愛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