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置盛京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傑先生致辭
民政部原副部長徐瑞新為李傑董事長授牌
中社社會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趙蓬奇講話
各級領導和董事長李傑(右二)共同啟動養老基金慈善之門
空巢老人感受到愛心和溫暖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這個看起來只是個美好願望的養老境界,離您的生活越來越近了!
2015年11月6日,中國首個專項養老基金——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授牌儀式在遼寧省友誼賓館隆重舉行。
民政部、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遼寧省政府、瀋陽市政府、瀋陽市民政局、瀋陽市殘聯、渾南區政府、渾南區民政局、瀋撫新城管理委員會、棋盤山管理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到會祝賀。
中置盛京養老基金的設立,標誌著該企業強力啟動品牌社會形象,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的文化傳播,同時標誌著養老服務新時代的開始。
據悉,作為中國首個專項養老基金的設立,它將為全國80歲以上的高齡長者提供免費的養老服務(入住中置盛京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有效解決了80歲以上高齡長者的養護問題,受到民政部領導的高度重視。
-現狀:
弱勢老人群體亟需社會救助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特困家庭、弱勢老人群體亟需社會救助。2014年末,遼寧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近840萬人,增長率為6%。目前,遼寧省已有瀋陽、大連等5個城市老年人口佔比超過20%。遼寧老年人口結構數據也表現出失能、半失能、空巢比例高等特點。空巢老人,這一正在上升為「主流」的特殊群體,背後有著諸多亟待社會關心和解決的問題:生活照料、疾病護理和精神慰藉。而臨時性的援助遠遠滿足不了各方需求。因此只有加快專項慈善事業基金的設立,才能從機制體制上擴大社會救助面、有效保障社會和諧平穩發展。
此次,由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主辦,中置盛京養老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中置盛京養老基金」可以幫助部分老人有效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目標。
-利好:
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是慈善基金
記者了解到,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是慈善基金,並且通過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批准,並接受該組織監督。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授牌儀式現場,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王紅衛宣布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關於設立中置盛京養老基金的批覆》。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成立於2011年3月11日,歸民政部主管。
中置盛京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傑先生說:「由企業出資200萬元啟動資金,設立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加快慈善事業發展,對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設立養老慈善基金會又是發展慈善事業的必然選擇。」-董事長訪談:
中置盛京養老基金可以逐步實現80歲以上高齡老人免費養老
中置盛京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傑說:「協同國家去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是一個負責任企業應有的使命與擔當。中置盛京養老基金的設立,是公司彰顯企業品牌、勇承社會責任的文化體現,也是集團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一件大事。」
記者:中置盛京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下屬企業-瀋陽安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開展養老與養生相結合的養老模式,倡導綠色養老,在遼寧省養老行業受到矚目。為何如今把服務理念轉向高齡養老服務上來?
李傑:我們在從事養老服務事業中發現,社會最大的需求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根據這個特點,公司董事會決定將服務宗旨調整到高齡老人的服務上來。為了能給這個群體更好的服務,我們設置了中置盛京養老基金。
記者:中置盛京養老基金的作用是什麼?
李傑:對入住我們中置盛京康復養老機構8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夥食費和床位費補貼的方法,逐步實現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免費入住中置盛京養老機構。
記者: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是什麼性質的基金?
李傑: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是慈善基金,全部用於公益養老事業。慈善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僅能幫助人們克服困難,樹立生活的信心與勇氣,還能使人心向善,懂得關愛他人、回饋社會。
記者:具體如何實施?
李傑:先從瀋陽開始,然後省內,最後拓展到全國。但是需要逐步進行,瀋陽市內的80歲以上老人現在就可以報名,我們機構根據養老院的床位的情況和老人的身體方面的情況安排免費入住。計劃明年三月份,瀋陽安奉養老公寓的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後就可以正式接納瀋陽的首批80歲以上老人。
記者:您提出以醫養結合的總體布局?
李傑:八旬以上老人,多有身體疾病,比較弱,我們加強了在醫療、醫院方面的建設,對老年人的常見病腦血栓、糖尿病、關節炎等有專業的醫生提供服務,並有自己的醫療機構。我們實行的是以康復醫療為主、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記者:設立「中置盛京養老基金」最終目標是什麼?
李傑:滿足中國高齡老人的養老需求,使每個高齡老人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中置盛京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實現5~10年內累計投資達到50億元人民幣,完成在全國高齡老人入住中置盛京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達到20萬人以上的總體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將不會再有一個家庭成員因為照顧高齡老人而放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