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養老床位「搬進」家老人享「升級」版居家服務

2020-12-23 齊魯壹點

養老不離家,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願望。讓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保障他們的幸福晚年生活,是考量養老服務「溫度」的關鍵指標,也是養老服務工作的「必答題」。西城區民政局通過近一年的探索試點,創建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模式,為居家老人提供了專業、優質的服務。

政策創新:老人籤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

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失能化、高齡化、空巢化和獨居化程度高,老年人居家養老和醫療、護理需求大,但空間資源緊張,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有著自己的養老難題。為破解這一難題,西城區今年出臺了《西城區家庭養老照護床位運營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明確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補貼標準等內容。

「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模式讓老人在家可以享受到相當於一般養老機構所提供的專業服務,但卻有別於養老機構的模式化管理。也就是說,通過專業化服務、居家適老化改造和智能技術應用,補充老年人因身心老化、失能失智及家庭照護不足等造成的居家基本生活基本障礙。」西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是依託就近的養老服務機構,藉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配置必要的基礎設備,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綜合照護管理、專業照護服務、居家安全協助、家庭照護支持等6大類55項專業服務,幫助老年人及家屬解決居家照護難題。

暫行辦法明確,實際居住在西城區內、年滿60周歲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殘疾老年人、中度失能或中度殘疾老年人、80周歲以上高齡且獨居老年人、有意願申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的老年人,均可申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

「家庭養老照護床位主要提供基礎和專業兩部分服務。」據介紹,基礎服務由籤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主要包括照護管理、需求評估、健康監測、安全協助、上門訪視、技能指導等,由政府「買單」。專業服務由服務對象或代理人與籤約養老服務機構共同商定,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專業照護、健康管理、心理疏導、喘息服務和技能培訓等服務,老人可按需「點單」,服務費用由本人承擔。

對於老人們都關心的補貼問題,暫行辦法提出,家庭養老床位補貼包括基礎設施補貼、基礎服務補貼和困境家庭老年人服務對象專業服務補貼。基礎設施補貼對象為籤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殘疾老年人,每人一次性限額3000元的家庭照護床位基礎設備補貼;基礎服務補貼對象為重度失能或重度殘疾服務對象每人每月600元基礎服務補貼,其他服務對象每人每月可獲得100元基礎服務補貼;低保、低收入、計生特扶家庭的重度失能老年人,參照入住養老機構補助給予一定的專業服務補貼。三項補貼均不發放給個人,由服務機構根據實際服務的情況進行結算。

為規範管理,西城區還出臺《西城區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管理規範》等文件,統一服務協議、統一服務平臺、統一服務指導價格、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服務監管,保障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質量。

該負責人還表示,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模式實現了服務管理創新,將機構照護管理引入了居家照護管理,提升了居家照護的專業化、規範化水平;通過政策綜合運用,將養老機構的運營扶持、適老化改造、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扶持等政策有機進行結合,實現一站式申請、一站式服務。同時,通過網際網路,實現服務申請、監測預警、服務監管數據化。

截至目前,西城區共籤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的老年人有1236人,其中重度失能1135人,中度失能37人,高齡且獨居老人64人。

體驗1 「高科技」設備讓老人安心生活

年過八旬的姜大媽屬於重度失能老人,因半身不遂臥床已有十餘年了。常年的臥床讓老人原本就不靈便的腰腿更加僵硬,經常會因磕磕碰碰讓身上出現皮外傷。

作為2019年首批「養老床位搬進家」的體驗者,姜大媽的家裡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還安裝了呼叫器、腕錶、紅外線測試儀、定時藥盒、血壓計、扶手、夜燈等智能化用品。特別是根據老人實際需求,配備了可升降的養老床位和棕色的「助起沙發」。助起沙發的厚度有40釐米以上,表面質感柔軟,用手一按,彈性很足。姜大媽笑著說,自從家裡有了高科技的床和沙發,身上的褥瘡消失了,皮外傷也不見了。

「我家是老房子,採光不好,以前一關燈就黑了,起夜都提心弔膽,生怕磕著碰著。」姜大媽一邊說一邊按下控制按鈕,臥室頂端的大燈亮度由強變弱,顏色也從白色變成橘色。「自從有了智能燈,不僅臥室變亮了,每天睡覺的時候,還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暖色燈光,真好!」

據了解,這些設備可以記錄並上傳老人生活狀態數據,老人家屬和工作人員都可以隨時查看,智能手環還有一鍵報警功能,發現問題後工作人員幾分鐘就能上門。像姜奶奶這樣的身體狀況,除了必要的設施設備外,還可以享受相應的專業照護服務。

體驗2 保姆有了專業技術指導員

家住牛街街道的83歲老人安星(化名)患有阿爾茲海默症,日常生活需要由保姆照料。今年上半年,老人出現了站立困難、暈眩等症狀,一時間保姆有些慌亂,不知該如何照顧老人。

作為今年籤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的老人,安星迎來了專屬自己的養老照護管理師韋圓,為她提供血壓、血糖監測等基礎服務。保姆也迎來自自己的「指導員」。「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經常會出現臆想、容易受到驚嚇,需要家屬和保姆更加精心的照料。」韋圓說。

8月19日,韋圓上門為老人提供服務時得知,保姆陪老人吃飯時,老人很是不高興。他建議,「下次出現這種情況時,保姆可以適當迴避,讓老人有自己的獨處空間,老人逐漸會獨自進食。但也不能完全讓老人離開自己的視線,避免出現其他意外情況。」

對於老人夜間會驚醒的情況,韋圓表示,可以對老人進行人為幹預。比如,白天多帶老人出門、參與小遊戲,避免老人白天睡眠過多,夜間入睡困難。對於睡眠環境的布置,也應避免過多光源,讓老人出現視線扭曲。對於老人容易受到驚嚇的問題,韋圓囑咐保姆避免帶老人出入陌生的環境,並時刻陪伴老人左右,讓老人有安全感。隨時關注老人周邊的環境,減少老人的情緒波動等。

一系列小技巧,讓保姆照顧老人更加得心應手。「我們對保姆進行了一些指導,這種主動人為幹預有了一定效果,也得到家屬的認可。」韋圓說,「我們還將繼續為老人做好照護支持,讓老人享受綜合照料服務。」

體驗3 監管員入戶巡訪「提質」服務

「宋大媽,最近都挺好的吧,生活上有什麼不方便的嗎?」「您有任何服務需求儘管和我們說,我們儘量協調解決。」8月31日,西城區家庭養老床位監管員王麗與養老照護管理師任玉一起來到月壇街道89歲的宋大媽家,對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及老人滿意度進行調查。

宋大媽患有哮喘、行動不便,需要拐杖、輪椅等輔助設施,經評估為重度失能老年人。去年11月份籤訂家庭養老床位協議,成為家庭養老床位中被服務的一員。「我們主要為老人提供測量血壓、血糖和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等基礎服務。當老人有專業服務需求的時候,我們幫忙為老人聯繫相關人員解決問題。」任玉說。

家庭養老床位監管員入戶巡訪

之前,宋大媽有保姆照料,但疫情防控期間保姆回老家,留下老人獨自生活。由於年紀較大,行動不便,老人洗澡、看病取藥等非常不方便。家庭養老床位的養老照護管理師及時「補位」,疫情防控期間幫助老人去醫院取藥、送藥,幫助老人買菜,「無接觸」式服務解決了宋大媽的實際困難。

自7月底起,養老照護管理師可陸續上門為老人提供陪同就醫、陪同外出等服務。「我想出門買點東西。」8月29日,宋大媽一個電話,養老照護管理師胡立華就來到了老人家陪同老人外出採買。宋大媽在家測量血壓130mmHg(毫米汞柱)比較正常,但在小區門口測量血壓時發現血壓達到了190mmHg,把胡立華嚇了一跳,趕緊將老人送回家中休息。兩天後,王麗在巡查時發現老人的血壓計還未更換,叮囑工作人員儘快為老人更換新的血壓計,及時監測老人的健康情況。

展望

據悉,西城區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自2020年起將連續開展三年,每年計劃籤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1000張。目前,2020年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1000張籤約任務已經全部完成,力爭9月初完成信息化設備的相關評估、設備配送、設備安裝等工作,逐步為籤約老年人提供居家綜合照護服務。

相關焦點

  • 養老床位「搬進」家!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示範平臺工作人員來到富力東社區老街坊何婆婆家中,上門開展適老化智能家居改造服務。自2019年開始,廣州市民政局就在荔灣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試點期間,60周歲及以上戶籍居家老年人,如有養老專業服務需求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入住養老機構的,或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條件暫時不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經廣州市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評估為照顧等級2-5級,就可申請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 解困獨居老人養老難題:「養老床位」搬進家,可實時監測
    想去機構養老可惜「一床難求」,選擇居家養老又怕出現意外……長期以來,高齡獨居老人普遍面臨這樣的養老困境。而在朝陽區酒仙橋街道,試點推出的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正在嘗試尋找突破口。「作為老電子工業區和舊城改建區,酒仙橋呈現出『老年人多、低收入人群多、殘疾人多』等特點,目前轄區內只有一家養老機構,僅69張床位,再加上6家社區養老驛站,滿足不了轄區需求。」
  • 「養老床位」搬進家智能監護都有啥 青島獨居養老難這樣破題
    今年年初,他曾半夜突發腦梗,差點連近在咫尺的手機都沒夠到……不過,就在一周前,他的居家養老難題迎刃而解——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將機構「養老床位」搬進他的家中,老人可以在家享受24小時智能監護。這是青島市創新推出的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正在為破解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難題尋找突破口。
  • 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 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對於健康老人來說,社區養老解決餐飲、醫療、照護等服務需求相對比較容易。而失能老人由於需要專業的照護,社區養老服務難以滿足照護需求。為了解決失能老人的社區養老需求,近年來,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滿足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
  • 蚌山區: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提升養老服務滿意度
    為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讓廣大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居家特殊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蚌山區燕山鄉民政事務所在轄區城市居民範圍內開展家庭照護床位建設試點工作。試點期間由龍湖生態老年公寓(燕山鄉養老服務中心)承接全鄉家庭照護床位上門服務工作,試點老人將享受每周定期上門服務,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個人護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為做好家庭照護床位試點的前期摸底工作,鄉民政所聯合龍湖生態老年公寓專業護理人員走訪失能失智獨居老人家庭,摸清老人的意願和需求。
  • 把「養老院」搬進老年人家中 成都13個行政區試點「家庭照護床位」
    全市現有養老機構546家(其中公辦218個、民辦328個),養老總床位12.5萬張(含籌建),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床位39張;城鄉社區養老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97%、65%。據調查,成都民辦養老機構服務每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平均成本在3000元/月以上,而2019年成都城鎮企業退休職工月平均養老金為2325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老年人月平均養老金僅為567元。老年人現有收入水平難以覆蓋養老服務成本。此外,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目前居家養老仍然是絕大數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
  • 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智慧養老平臺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在...
    1月21日上午,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智慧養老平臺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在瀋陽遼寧大廈舉行。會上,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妍瑩、副總經理高斌出席會議並致辭。據了解,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是遼寧首先嘗試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公司,與傳統養老模式不同,怡家親更重在打造「居家」養老模式。
  • 免費享受家庭養老照護床位 杭州市困難老人有新福利
    這麼好的服務還是免費的。」家住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的張奶奶高興地說。今年4月,張奶奶遭遇意外腿骨骨折,不得不臥床了近一個月。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何況已經是85歲高齡的她。最近,她從社區了解到「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便提出了申請。更讓她驚喜的是,上個月,上城區進一步升級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可為轄區內困難老年人免費提供該項服務。
  • 五常再添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社區老人喜開顏
    浙江在線1月14日訊(通訊員 嚴曉亞)為了給社區老年群體創建一個集居家、養老、娛樂、保健、健身養性於一體的綜合性老人居住場所,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需求,加大優質養老服務供給,響應美麗城鎮「共享樂民生活美」、全域美麗「靚麗城市專項行動」的建設行動。
  • 「15分鐘服務圈」探秘——西寧居家養老觀察
    從家到15分鐘步行範圍內,就是老人的幸福生活。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青藏高原最大城市——青海省西寧市充分利用社區、農村現有資源,普及建設愛老幸福食堂、社區照料中心、醫養結合體系,打造「15分鐘服務圈」,實現居家「老有所養、老有所安」。
  • 海歸美女創居家養老護理平臺 甘心做老人「保姆」
    海歸美女創居家養老護理平臺 甘心做老人「保姆」 2017年05月16日 10:36   來源:北京晚報
  • 北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恢復首周 驛站復工的AB面
    北京市全面有序恢復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服務已整整一周。7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多家養老企業,梳理了全面復工首周全市100餘家養老照料中心和驛站的居家養老服務恢復情況。據統計,一周以來,這100餘家站點累計服務了3000-4000人次,其中,堂食就餐、送餐上門、康復理療等服務需求相對集中,成為這一周內的熱門服務項目。
  • 住進農家小院養老,醫生每天「查房」:這家田園養老院新增30張床位可照顧失智老人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老年病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攜手谷裡街道開辦的谷裡田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康養小院,一期已有34人入住,如今新增「田園頤康之家」,可提供床位30張,主要為城鄉聯動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江蘇省老年病醫院在前期「田園康養小院」基礎上新推出了「田園頤康之家」,主要為失智老人提供家庭式護理單元照護。
  • 養老周刊丨國常會鼓勵保險公司提供養老服務;京東推出首款老年5G...
    建立健全養老服務制度體系、供給體系、支撐保障體系、治理監管體系等「四大體系」,組織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機構養老服務提檔升級工程、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工程、養老服務功能拓展工程、養老服務消費促進工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綜合監管能力提升工程等「七大工程」。到2022年,力爭全市所有街道和有條件的鄉鎮至少建有1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90%。
  • 養老服務發展生態鏈打造新時代養老服務新格局
    其中,橫琴新區引入澳門街坊總會運營小橫琴社區服務中心,向居住在橫琴的澳門居民,提供澳門特色居家養老服務;香洲區拱北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引進香港仁山優社養老品牌,打造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同時,引入專業社工組織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主要載體,為本地及港澳籍常住老人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體娛樂等服務,促進港澳老人融入本地社區生活,參與社區事務。
  • 黃華堡居家養老中心改造升級
    社區發言人 王春蘭(黃華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指導員): 我們村新班子上任「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升級居家養老中心,這幾天正在建餐廳和廚房,解決空巢老人的午餐問題。  目前,黃華堡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在建設食堂和餐廳,解決空巢老人午餐問題。承擔起買菜、炒菜、收拾碗筷桌椅、照顧老人等繁雜工作的正是該村巾幗志願者和自香亭志願者兩支隊伍。「在2016年至2017年間,我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曾開辦過食堂,供應午餐。後因多方面原因,食堂關停了。
  • 濱海新區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多種養老模式「各顯其能」
    、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到「十三五」末,養老服務床位達8000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覆蓋率大幅提升。  濱海新區政府主導建設的第一、二、三老年養護院和貽芳託老所等重點民生項目以及一批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先後建成投入使用,使養老服務床位總量達8000張,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3張,全區現已備案運營的養老機構達到24家、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133家,老人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就近自由選擇,多元發展的養老服務格局在濱海新區基本形成。
  • 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老人說:「能夠在家門口享受養老服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謝文驊享受的「家門口養老服務」,得益於「十三五」期間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推行。作為試點之一,衡陽市推行新建住宅必須同步規劃建設配套養老服務設施,政府無償新建、改擴建社區養老用房等措施,積極打造小區養老「毛細血管」。一批小而美、專又精的社區養老機構逐步興起,讓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的願望。
  • 【公示】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
    居家健康養老居家健康養老服務26北京普天大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居家健康養老社區居家健康養老服務27江蘇禾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居家健康養老居家健康養老網際網路+智慧家庭照護養老床位服務42浙江皓月朝陽科技有限公司居家健康養老網際網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43上海友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居家健康養老
  • 流亭街道開啟智慧養老新模式 璞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開業
    今年以來,流亭街道牢固樹立「陽光城陽」發展理念,以打造一流養老服務場所為目標,全力支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積極打造舒適的頤養環境,讓老年群體暢享「陽光生活」。據了解,流亭街道璞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坐落於楊埠寨社區D區社區文化中心三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