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2020-12-22 中國經濟周刊

這幾年,老年人享受到的養老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社區「嵌入式」小微型養老機構多了起來,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多樣化養老形式火了起來,「網際網路+」打造的智慧養老平臺受到許多老年人歡迎……

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完善養老護理體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缺失的一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普遍開展;養老與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產業融合發展,業態不斷創新;從居家、社區到機構,從公辦到民辦,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初步形成,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制度體系基本成形

在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的華雅老年人康養中心,今年83歲的謝文驊正在書畫室練字。老人說:「能夠在家門口享受養老服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謝文驊享受的「家門口養老服務」,得益於「十三五」期間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推行。作為試點之一,衡陽市推行新建住宅必須同步規劃建設配套養老服務設施,政府無償新建、改擴建社區養老用房等措施,積極打造小區養老「毛細血管」。一批小而美、專又精的社區養老機構逐步興起,讓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的願望。

自2016年11月到2020年2月,全國共有200多個像衡陽這樣的城市被納入試點範圍。

「十三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頂層設計,民政部等部門積極跟進,推動養老服務快速發展,初步實現了從重視機構建設向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的轉型,從補缺型、碎片化向體系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轉型,為構建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制度體系基本成形。從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制度,到民政部修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規範養老機構服務;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到各部門制定發布養老機構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養老機構標出安全「紅線」、質量「基準線」、服務「等級線」,我國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成形。

——市場潛力充分釋放。取消對20張床位以下小微養老機構的消防建築設計要求,取消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取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審批……一項又一項簡審批、降門檻措施的實施,推動全面放開的市場發展環境基本形成。

——資金保障更加有力。「十三五」以來,中央預算內投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超134億元,中央財政投入50億元支持開展包括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在內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2014年至2019年,民政部累計投入本級彩票公益金85.46億元支持地方養老服務發展。在中央財政資金逐年加大投入基礎上,社會資金投入更加踴躍。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政策已實現整體性突破,對推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養老需求,聚焦高質量養老服務,起到了關鍵作用。」南京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閩鋼說。

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加快優化

九旬高齡的周奶奶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西裡,平日裡最喜歡到家附近的社區養老驛站,享受助浴服務。

「家裡衛生間小,老人洗澡不方便,這個驛站離家近,空間大,設施先進,洗得舒服。」家門口有這樣一個社區養老驛站,周奶奶的女兒也很高興。

這個佔地600多平方米的養老驛站有8張日間照料床位,康復區、餐廳、閱讀區、活動室、助浴間等設施一應俱全,附近社區老人的服務需求基本都能滿足。從2016年啟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試點至今,北京市已建設起1000多家這樣的養老驛站,政府無償提供場地支持,由專業化養老服務企業負責運營,著力打通大城市養老服務「最後一公裡」。

在江蘇省南京市,為破除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問題,當地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通過一鍵呼叫等設備,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養老護理員上門護理服務。

「像這樣的家庭養老床位,南京已設置5000多張,相當於新建50家中型養老機構。」南京市民政局局長蔣蘊翔說,不僅如此,政府還給符合條件的困難老人家庭按照2000元標準進行適老化改造,「算下來,比住養老院便宜多了。」

「照料很周到!」享受著養老中心貼心的服務,年近八旬的江西省興國縣良村鎮西嶺村失能老人郭爺爺說。為解決農村失能特困老人長期照護問題,興國縣創新實施公建民營、集中供養的方式,通過以獎代補、給予經費補貼引入有專業護理能力和醫養結合條件的團隊,將失能、半失能農村特困老年人集中養護,保障全縣失能特困老年人享受優質服務。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加快優化。截至2020年2月,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19.6萬個,床位761.4萬張,其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6.2萬個,佔比82.7%。截至2019年底,全國民辦養老機構佔比達54.7%,床位數佔比達57.6%,提前完成「十三五」民辦養老機構佔比不低於50%的發展目標。我國基本建立起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服務日趨精細化、多元化、智能化

人工智慧陪伴機器人、智慧護理床、遠程監測手錶……「十三五」以來,隨著養老市場的繁榮發展,智能化適老產品正走進千家萬戶。

「您好,王阿姨,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一家養老院調度指揮中心,話務員於倩正在與獨居老人王阿姨視頻連線。為解決老人居家養老但子女不在身邊的難題,當地創建了由政府主導、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虛擬養老院。

在虛擬養老院的藍色大屏上,實時播放著養老服務的運行狀況,實時監控、遠程醫療、大數據分析……「通過虛擬養老院的『信息服務+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平臺,我們能及時掌握老人健康等各項數據,為他們及時準確地提供定製服務。」城關區虛擬養老院院長秦田田說,「網際網路+」為老人的養老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更趨精細,更趨多元。

在江蘇蘇州,當地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增設家庭夜間照護床位,解決居家養老夜間照護難題;在杭州、成都等地,通過大數據建立老年人需求評估體系,推動實現養老服務供需的有效對接,為老年人提供精準分類服務,養老服務正向著個性化精準服務升級……新時代,更加精細化、多元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正讓老年人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領域改革「實招」「硬招」不斷落地,為老年人託起穩穩的幸福。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美好願景,正化為一幅幅現實的幸福圖景。(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託起穩穩的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 「中醫藥「十三五」成就巡禮」河南:中醫院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十三五」以來,河南省中醫藥工作在深化改革中克服困難,加快發展,在提升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上取得新成績。目前,全省共有中醫醫院627家,開放床位9.16萬張,2020年上半年全省中醫醫院門急診總量1500萬人次,出院病人91萬人次,診療服務比重分別達到全省醫院服務規模的23%和18%以上。中醫醫院藥佔比持續下降,收入結構向好。中藥佔藥品收入的比重、飲片佔中藥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8.0%和56.5%。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 ...真情託起幸福夢——平涼市「十三五」時期就業服務工作綜述
    春風送暖千萬家 真情託起幸福夢——我市「十三五」時期就業服務工作綜述平涼日報記者 胥富春每日甘肅網10月20日訊據平涼日報報導 今年2月27日晚十點半,隨著赴上海方向復工專列「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方針,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紮實推進「六穩」工作,精準落實「六保」任務,全市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就業質量全面提升,創業環境顯著改善,人力資源結構不斷優化,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明顯提高,為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 勠力同心 託起「穩穩的幸福」
    俯瞰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十三五」期間,白沙黎族自治縣立足生態優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全縣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在全力以赴抓好問題整改、切實提高扶貧精準度、探索建立就業增收長效機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於2020年高質量實現脫貧摘帽。
  • 居家智慧養老,託起幸福晚年
    近年來,我縣持續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打造智慧養老新模式,依託現有網際網路資源,開展居家智慧養老服務,以「智慧養老」助力「老有所依」,託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就由子女端或者老人端手機APP對我們所有的線上服務質量進行監督。
  • 回眸十三五丨平潭:民生為本 繪就幸福底色
    一座幸福之城,須有鮮明的民生底色。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於平潭發展的每一個瞬間。「優秀的人才能夠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經驗方法等,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為平潭教育質量的提升注入『源頭活水』。」實驗區社會事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傳暉表示,今年起,平潭加快實施教育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將進一步聚焦教育短板,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階段教育水平實現新突破,滿足群眾「上好學」的期盼。
  • 這個2020,曹縣公安用實幹託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這個2020,曹縣公安用實幹託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2020-12-21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人社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
    12月8日,安徽省政府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安徽省人社廳廳長徐建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人社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挑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省穩定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離石區:三張「就業答卷」託起穩穩的幸福
    王燕華 攝 今年以來,離石區多措並舉,全力推進就業創業,把就業壓力轉化為助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動力,穩住就業基本盤,讓廣大群眾用雙手託起穩穩的幸福。 答卷一: 「硬核」舉措 千方百計兜底線 搭平臺,積極探索實施技能培訓。
  • 譜寫高質量發展華彩樂章——嘉峪關市「十三五」發展紀實
    「十三五」以來,該市藉助城市強大的消費動能,在提升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扶持農家樂、鄉村民宿提檔升級,深入挖掘「五小產業」品牌,舉辦農事節會,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態方面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激活了鄉村旅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池春水」。
  • 上海銀行業客服熱線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東方網8月20日消息:一批隱藏身份的「啄木鳥」考官,撥出2340通通話監測上海銀行業客服電話質量,最新結果昨天出爐,熱線服務質量繼續穩步提升。2015年,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繼續委託第三方機構以神秘客戶的身份,開展上海銀行業客服熱線監測,共撥測26家會員單位客服熱線總計2340通。
  • 煙臺福山:「共助養老」 擦亮農村幸福養老新底色
    由「村委主導、政府支持、社會資助、共同參與」的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真真正正的讓農村老人在家門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在院口村幸福院的「共同助養」模式下,煙臺市福山區民政局繼續拓展幸福院打造成果,在福山區張格莊鎮目前共有杜家崖村、黑石村、上官村、臺上村、黃連墅、車家等共7家幸福院,並免費為289位8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營養午餐,讓農村老人幸福養老遍地開花。  「新開業的6家幸福院是對院口幸福院合作養老模式的總結提升,也是對『村級主辦、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共同參與』的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推廣複製。」
  • 濱海新區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多種養老模式「各顯其能」
    、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到「十三五」末,養老服務床位達8000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覆蓋率大幅提升。  多元養老服務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制定出臺《濱海新區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2020行動計劃》,確定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注重提升保基本、兜底線社會保障功能,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引導服務組織向專業化、規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養老機構城市空間布局更趨均衡,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明顯提升,
  • 「十三五」期間陝西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十三五」以來,陝西省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城鄉收入比逐年縮小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總隊統計顯示,「十三五」以來,陝西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395元,增長到2019年的24666元,增長了41.8%,年平均增長9.1%,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 嘉興秀洲:提升公共服務 鋪陳幸福底色
    原標題:提升公共服務鋪陳幸福底色 【看變化】 2016年9月,辦學兩年的浙師大附屬秀洲實驗學校遷入木橋港路新校區。五年間,該校迅速發展,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在社會各界贏得了好口碑。
  • 織密產業扶貧網 託起穩穩的幸福
    產業幫扶是增收之本,近年來,鞍山以「發展產業促脫貧」積極探索多元化產業扶貧新模式,縣、鄉、村、戶縱向到底,「短、中、長」相結合織密產業扶貧網,實施多方位服務,創新產業扶貧政策,達到「鄉有特色產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以項目為核心,鄉村振興讓村強民富風光美,產業扶貧讓困難群眾腰包更鼓了,小康路上託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 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十三五」以來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掠影
    肅州區花城湖「十三五」以來,我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著力夯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堅持把生態環保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強化汙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十三五」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按照「目標管理清單化、責任管理精細化、考核管理標準化」要求,制定並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限排放、控煤質、控揚塵、控車油、嚴監管」5項措施為重點,以燃煤鍋爐淘汰、清潔供暖、「散亂汙」企業整治
  • 脫貧攻堅,託起農牧民穩穩的幸福
    放眼巴彥淖爾大地,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定格幸福……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富民產業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小康路上一戶不落、一個不少。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2020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盡銳出戰、真抓實幹,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提升服務能級 守護幸福夕陽紅 東海漁嫂十大員之助老員
    ✦幫助孤寡和空巢老人重拾信心,提升自我認識,衝淡自身孤獨。按照不同需要,為老年人提供人身安全、身體保健、心理疏導、生活便利服務,定期開展關愛活動。   目前,我市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成立了一支10人及以上的助老員隊伍,共有助老員5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