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安縣富家鎮新生村和荒地村的農業產業園內,高標準大棚骨架已建成。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736.8萬元,佔地255畝,今年秋收後就可投入生產種植草莓,預計年可實現純收益100萬元以上,全部用於扶貧。
這僅僅是鞍山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在多項利好舉措的推進下,鞍山產業扶貧項目遍地開花,溫室大棚、光伏電站、旅遊採摘園、生物燃料製造……一項項產業為扶貧注入了無限動力。
產業幫扶是增收之本,近年來,鞍山以「發展產業促脫貧」積極探索多元化產業扶貧新模式,縣、鄉、村、戶縱向到底,「短、中、長」相結合織密產業扶貧網,實施多方位服務,創新產業扶貧政策,達到「鄉有特色產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以項目為核心,鄉村振興讓村強民富風光美,產業扶貧讓困難群眾腰包更鼓了,小康路上託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今年至今,鞍山建設縣、鄉、村三級集體扶貧產業項目已達66個。據統計,鞍山目前共建成村集體扶貧產業項目187個,並在不斷增加中,收益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反哺貧困人口。2016年至2017年,臺安、岫巖共建成分布式村級扶貧光伏電站46座,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704萬千瓦時,應獲得電價結算資金257萬元以上。一系列產業項目的實施,增強了貧困村造血能力,建立起脫貧長效機制。
在項目到戶扶貧、新型經營主體幫帶扶貧、資產收益扶貧中,鞍山走出了「短、中、長」相結合的綠色產業扶貧之路。據了解,短期項目即「到戶扶貧」,採用發展庭院小產業補助模式,鼓勵貧困戶發展庭院短平快產業,扶持養豬、養家禽等。中期項目即「經營主體幫帶扶貧」,以扶貧資金作為獎補資金,對幫助貧困人口增收的社會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進行獎勵。長期項目即「資產收益扶貧」,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村戶共贏,引導發展村集體扶貧產業項目,以壯大村集體經濟反哺貧困人口,從根本上確保脫貧效果持續穩定。
一項項惠農政策落地落實,一筆筆扶貧資金不斷注入,一個個扶貧產業落地生根……成功把貧困村和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打通了群眾脫貧致富、村集體增收的鄉村振興之路,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小康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媒體記者 蘇仲闖
【來源:千山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