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放眼巴彥淖爾大地,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定格幸福……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富民產業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小康路上一戶不落、一個不少。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2020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盡銳出戰、真抓實幹,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截至目前,全市5個區貧旗縣全部摘帽。決戰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整體進入鞏固提升階段。
貴在精準、重在精準 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
「自從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後,我們農豐村的變化可大了。」說起駐村工作隊,臨河區八一鄉農豐村黨支部書記尹繼平由衷地佩服和感激。在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王樹軍的努力下,農豐村建起了佔地15畝的扶貧肉牛養殖產業園區,養起了200多頭膘肥體壯的肉牛。肉牛養殖產業園區採取「村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讓農民包括貧困戶入股。去年,園區收入了幾十萬元,入股農民分別拿到了股金10%的分紅。村裡還實施土地大破大立項目,引進朝天椒種植項目,以每畝地每年8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了500畝土地,為重慶老乾媽食品公司種植朝天椒。農民和貧困戶拿到土地流轉費用後,有勞動力的還可以在項目上打工,一個日工150元。
脫貧攻堅難在精準、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我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全面摸清貧困底數,推行「一戶一方案」扶貧模式,真正使脫貧政策、項目、資金、措施精準到戶、精準到人。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我市全力打造「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全面推動扶貧產業轉型升級。優先布局糧油、乳肉絨、果蔬、蒙中藥材、飼草、生物質能等六大優勢特色產業,打造若干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天賦河套」品牌航母有力推進消費扶貧,授權的12家企業、53款農產品實現溢價30%以上,帶動農產品整體溢價10%以上。
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我市建立「控輟保學管理動態資料庫」,義務教育階段因貧輟學零發生,137所義務教育學校(含7個教學點)全部實現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完成率100%。把生態保護與扶貧結合起來。我市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獎等政策,4463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享受林草生態政策,發放各類補助資金833.914萬元,聘用建檔立卡貧困護林員175人,發放護林員工資120萬元。
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政策。我市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以旗縣為單位設立了大病救助保障基金,做到貧困戶不因病返貧致貧。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及後續扶持。我市9870人入住新居,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大就業扶貧政策實施力度。開展培訓需求調查摸底,按照生產經營型分產業、專業技能型分工種、社會服務型分崗位的思路,精準化、系統化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186人,其中827人通過公益性崗位實現了穩定就業。
用「繡花功夫」謀篇布局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荷蘭溫血馬、弗裡斯蘭馬、美國夸特馬、土庫曼斯坦汗血寶馬……杭錦後旗蠻會鎮海龍馬產業園區內,現有各種世界運動名馬100多匹。2016年,蠻會鎮請回事業有成的宿海龍回鄉創建了海龍馬產業園。園區每年用工成本六七十萬元,都是用的當地農民,其中一部分是貧困戶。賀生懷是蠻會鎮公益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3月開始在馬產業園區遛馬、餵馬,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每月工資3000元,極大地緩解了賀生懷家的經濟壓力。除了吸納貧困戶就業,園區還設置了扶貧基金幫扶貧困戶,帶動鄉村旅遊,發展飼草種植,也讓鄉村呈現出勃勃生機。
立足實際、著眼長遠,用「繡花功夫」謀篇布局。我市主動作為、創新實踐,積極探索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路徑方法。
在產業振興上謀實招。以「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全力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加快建設中美金伯利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中以防沙治沙生態產業園、中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示範園、中奧番茄產業園、「天賦河套」中韓智慧農業示範園、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等各類平臺載體,示範帶動現代農業發展,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同時還引進和培育了一批扶貧龍頭企業,推動扶貧產業向致富產業提升,扶貧龍頭向行業龍頭轉型,帶動脫貧群眾收入穩步提高。
在強基礎補短板上下功夫。大力推進嘎查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行動,32個集體經濟薄弱貧困嘎查村實現「清零遞增」,嘎查村集體經濟「空白村」全部消除,水、電、路、網、房等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文化信息等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全市652個嘎查村中,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達到609個,佔93.4%,10萬元以上的298個,佔45.7%。
在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上闖新路。我市認真總結推廣嘎查村支部書記「大比武」「微治理」「乾淨人家、精巴媳婦」評比等好經驗好做法,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完善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推動扶貧扶志扶智,開展文化扶貧「十進村」、鄉村移風易俗、培樹脫貧典型等活動,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促進其可持續增收。
創新機制制度 以良好作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機制創新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制度法寶。我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以健全完善制度機制為抓手,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構建「聯合作戰、駐站指導」工作體系。從教育、衛健、農牧、組織、紀委監委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幹,組建脫貧攻堅聯合作戰辦公室,深入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和貧困戶開展常態化「駐站式」指導,及時掌握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建立脫貧攻堅考核問責機制。我市把脫貧攻堅納入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雙線」考核,嚴格兌現獎懲,對工作不力的進行嚴肅問責。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嚴肅查處貪汙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擠佔剋扣等行為,形成震懾。
探索幹部關懷激勵機制。出臺關心關愛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的意見,從培養使用、表彰獎勵、待遇保障等方面進行關懷激勵。為駐村工作隊落實工作經費和生活交通通信補助,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2019年以來,市、旗縣區兩級提拔重用扶貧領域幹部220名,表彰獎勵334名。
站在全面小康社會的新起點,我市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堅定必勝信心和決心,譜寫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精彩篇章。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責任編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