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身影,奮戰脫貧攻堅戰場

2020-11-28 法制網


■本報特約記者 晏 良 李國濤

次仁巴珠為駐地小學生輔導功課。李國濤 攝

朱震宇(左一)為包蟲病患者、丁青縣牧民實施手術。陳愛平 攝

安順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官兵幫助韭黃村村民收割韭黃。葉 高 攝

今天,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

今年的國家扶貧日,節點特殊,意義特別。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既要做好脫貧攻堅「必答題」,又要做好疫情應對「加試題」;既要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又要鞏固現有脫貧成果。

在此節點,國務院扶貧辦表彰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和獲獎單位。其中,來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2名個人和1個單位受到表彰。他們是人民子弟兵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優秀代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官兵情注老少邊窮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交出一份深情的扶貧答卷——截至今年5月底,全軍定點幫扶的4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廣大官兵必將繼續投身脫貧攻堅一線,摘帽不摘幫扶,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編 者 

貢獻獎獲得者次仁巴珠——

恰似春風暖藏家

「阿酷巴珠(藏語,意為巴珠叔叔),祝您節日快樂,扎西德勒!」10月1日,國慶、中秋雙節同至,西藏山南軍分區宣傳保衛科科長次仁巴珠收到一份特殊的節日祝福。

發簡訊的藏族女孩名叫吉宗。電波跨越千山萬水,從四川省成都市飛至西藏山南市。收到1500多公裡外的祝福,次仁巴珠十分高興。

吉宗的家鄉在山南市錯那縣卡達鄉。父母體弱多病,家中繁重的農活一度壓在吉宗瘦弱的肩上,她難以專心學習。2014年,次仁巴珠了解情況後,組織卡達邊防連官兵,義務幫助吉宗一家幹農活,還定期安排軍醫為其父母體檢。今年9月,吉宗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南交通大學。

像吉宗一樣,近年來,次仁巴珠共資助4名貧困學子,其中2人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他還協調軍地,建立3所軍民魚水小學,組成軍地助學對子200餘個,累計對口幫扶300餘戶貧困家庭。

讓更多窮苦藏家娃享受到優質教育,是次仁巴珠最大的心願。而這一心願,緣於自己的親身經歷。

42年前,次仁巴珠出生在山南市錯那縣一戶農牧民家庭。在西藏民主改革前,他的祖輩代代是農奴。到了上學的年齡,因家鄉地處偏遠,次仁巴珠無處求學。為此,駐軍官兵為他和其他小夥伴,開設「8人小學班」。在眾多「兵老師」幫助下,勤奮刻苦的次仁巴珠考上軍校。

大學畢業,次仁巴珠毅然放棄留校機會,返回家鄉。他利用語言通、環境熟的優勢,向藏族農牧民宣傳黨的好政策。從此,戎裝藏家娃成為軍地連心人。

「從1戶3人,到67戶234人,曾經的『三人鄉』變成如今的邊境小康示範鄉。」玉麥鄉黨委書記達娃說,「這裡面,也有巴珠的一份功勞!」

玉麥鄉封山期長,每到冬季,蔬菜供應困難。次仁巴珠積極協調資金,為鄉裡建起4個標準化溫室大棚,利用有限空間種植10餘種果蔬。自此,玉麥鄉結束了不產蔬菜的歷史。

想要奔小康,還得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2019年4月,47戶「山外人」搬遷到玉麥鄉。初來這裡,由於缺少耕地、牲畜,部分村民生活相對困難。次仁巴珠想到,玉麥旅遊資源豐富,遊客住宿需求量大。在他倡議下,山南軍分區和所屬邊防團籌措資金,幫助貧困戶開辦家庭旅館。

作為山南軍分區脫貧攻堅負責人,次仁巴珠奔波忙碌於全市多個鄉村——

隆子縣格西村的手工業作坊,生產效率低,銷售渠道狹窄,見不到收益。次仁巴珠幫助籌措資金,建新廠房,購買紡織機。一年下來,格西村增收20萬元。

曲松縣邱多江鄉放牧點,生活用水困難。在海拔4300多米的野外,次仁巴珠帶人奔波6天找到水源。一個月後,飲水工程建成,汩汩甘泉情暖上千牧民。

……

次仁巴珠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的消息傳來,村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在他們心裡,次仁巴珠的真情幫扶就像和煦春風,帶來濃濃暖意。

創新獎獲得者朱震宇——

妙手仁心闖「禁區」

拉薩-北京,邊疆-首都。

10月上旬,北京西客站迎來一群遠方的客人。西藏丁青縣的35名農牧民來京,免費接受包蟲病手術。人群中,18歲的查加說,他們既是來看病,也是來探望他們的「親戚」——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醫學部副主任醫師朱震宇。

包蟲病多見於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素有「蟲癌」之稱。部分牧區發病率達10%以上,死亡率高達94%。當地不少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朱震宇記得,自己治療過年紀最小的患者只有4歲。看著跟自己女兒一樣大的孩子,遭受「蟲癌」侵擾,他心中滿是不忍,也更加堅定了消除包蟲病的決心。

包蟲大多寄生在肝臟,緊挨重要血管。手術稍不注意,就容易擴散感染,風險極大。此前,當地醫院由於醫療技術和條件有限,普遍採用相對簡單的內囊摘除手術,術後極易復發。

為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朱震宇和團隊多次實地調研,查閱大量資料。最終,他們研究形成以整體剝離技術為核心的手術方案,精準切除包蟲外囊。

藏族牧民扎西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他被檢查發現肝包蟲。由於不了解包蟲病危害,他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醫療隊把扎西接到丁青縣人民醫院檢查,發現病灶直徑已經增長到12釐米,緊緊壓迫血管和膽管。手術需要切除將近60%的肝臟,難度非常大,風險極高。

手術從上午10時開始。開腹、游離、剝除、創面止血……手術刀在密如織網的血管間靈活穿梭。在海拔4000米、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內地60%的高原,為了完成這臺複雜的中肝葉切除手術,朱震宇忙碌了整整7個小時。

6年間,朱震宇和團隊先後為幾百名患者實施包蟲病根治性手術,迄今無一例復發。他們還依託當地醫院,幫助成立西藏第一家包蟲病治療中心,牽頭舉辦多項技能培訓,累計帶教當地醫務人員千餘人次,把先進的醫療技術留在青藏高原。

「如果說在高原上,需要翻越地理上的『生命禁區』,那麼,在無影燈下,需要攻克技術上的『醫學禁區』。」朱震宇說,為了貧困群眾的健康,「禁區」也要勇敢闖一闖。

組織創新獎獲獎單位貴州省安順軍分區政治工作處——

「兵支書」勇當脫貧先鋒

一片片韭黃鋪滿田間地頭,一顆顆蜂糖李掛滿枝頭。山上有茶,林下有菇,地裡有菜,水中有魚……金秋時節,貴州省安順市靛山村村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他們說:「這都應該感謝我們村的『兵支書』!」

安順市位於貴州省中部,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全市下轄6個建制縣(區)均為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啃下貧困的「硬骨頭」,離不開能力過硬的「領頭雁」。近年來,安順軍分區逐步探索形成「幫『建』支部、幫『帶』支書、幫『配』支委」的工作方式。他們陸續推薦916名素質全面的退役軍人,到村「兩委」任職。

「兵支書」的到來,給貧困村帶來新氣象。2016年底,退役軍人、黨員肖正強,成為平壩區白雲鎮平元村新一任黨支部書記。在軍分區指導幫扶下,肖正強帶領支部,制定一系列管理規範,要求黨員帶頭遵守執行。

「泥巴道路石板房,只栽苞谷愁斷腸,自從有了楊守亮,韭黃村裡大變樣……」歌謠中的楊守亮,是普定縣白巖鎮韭黃村黨委書記。

韭黃種植是該村的傳統產業,村名也恰恰得於此。然而,以往由於種植分散、技術落後,韭黃產量上不去,銷路打不開。在軍分區和地方政府幫助下,「兵支書」楊守亮組織全村74名退役軍人,對全村韭黃進行統種統管統銷。他們以老班長帶新兵的「1+9」模式,組成9個班組,分別負責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

韭黃種植產業越來越紅火,村黨委牽頭成立白旗綠色蔬菜發展協會,「白旗韭黃」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韭黃村引領下,普定縣將韭黃作為「一縣一品」主導產業,大力推廣種植。

在安順軍分區幫扶下,916名「兵支書」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一支善打硬仗、群眾信任的「鐵軍」。截至目前,「兵支書」所在的519個村寨,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我們從部隊回到家鄉,就是想儘自己所能,讓家鄉變得越來越好,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紅火!」這是916名「兵支書」的共同心願。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胡美蓉:脫貧戰場「芙蓉花」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胡美蓉:脫貧戰場「芙蓉花」 2020-12-25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第二十八集:草原深處的攻堅
    脫貧攻堅》  系列短視頻第一批共31集  今天推出第28集  《草原深處的攻堅》  敬請關注  ▲點擊觀看視頻  《加油!脫貧攻堅》是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關鍵階段中央電視臺特別推出的系列短視頻,為所有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人們加油鼓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 決戰貧困 圓夢小康 《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
    為了這個諾言,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奔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總是佔滿泥土的雙腳,是他們向貧困宣戰的見證;筆記本上彎彎曲曲畫著的地圖,是他們決戰貧困的作戰圖;不等不靠、主動脫貧,是他們直面貧困的姿態;擼起袖子加油幹,是他們與貧困搏鬥的制勝法寶……在這場戰役中,有多少黨員幹部,成了鄉親們的主心骨,有多少大學生,返鄉當起了帶頭人,又有多少貧困戶,脫貧致富不再是夢
  • 楊亞林為持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各級幹部鼓勁、打氣、加油!
    11月3日,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主持召開鎮雄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為持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各級幹部鼓勁、打氣、加油。  會上,楊亞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長期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各級幹部、工作隊員表示問候。
  • 「我的扶貧故事」田義:在脫貧攻堅戰場譜寫無悔的青春之歌
    我叫田義,是一名從大山裡走出的大學生,是銅仁市兒童福利院一名工作人員,秉承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參加工作一年後,在2017年4月,我毅然重返大山,做了一名駐村幹部,帶領群眾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除了交通,脫貧關鍵還是產業。經過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土井村情民情後,確立「以精準扶貧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重心、以精準脫貧為目標、以扶貧扶志為抓手」作為我們的工作目標。說幹就幹,我們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晚香脆李子100畝,油茶580畝,花椒100畝,辣椒120畝,綠殼蛋雞養殖場3000羽,開發公益崗位4個。共帶動農戶163戶471人增收致富。
  • 【決戰脫貧攻堅】那人,那山,那水,那脫貧攻堅路!
    「說到今年印象最深刻的事,莫過於抗擊疫情了。為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和執行貫徹「三個規定」,他們始終圍繞法院中心工作,著力加強對思想政治及業務能力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脫貧攻堅方面的學習,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嚴格約束自己,講操守、重品行、修美德,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在駐村工作中樹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群眾的肯定。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陳星華 ‖ 脫貧...
    脫貧攻堅顯政治擔當萬畝茶園揚國儲精神陳星華 萬源是紅色革命老區,因特殊的地理、歷史等原因,萬源被戴上了「國貧縣」這頂「窮帽子」,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同時召開組織生活會,統一思想認識,一定要將國家局黨組「兩決定一意見」精神和「五句話」總體要求落到實處,一定要發揚萬源紅軍精神,勇於攻堅克難、創新奮鬥、無私奉獻,為萬源脫貧攻堅努力奮鬥。黨員服務隊員們將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在貧困群眾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厭其煩開展工作,贏得了幹部和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架起了黨員群眾「連心橋」。
  • 全市脫貧攻堅表彰暨「我的脫貧攻堅故事」主題宣講會在市委小禮堂...
    10月17日是全國第七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全市脫貧攻堅表彰暨「我的脫貧攻堅故事」主題宣講會在市委小禮堂舉行,會議表彰一批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宣講黃岡脫貧攻堅故事,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先進為榜樣,高揚精神風帆
  • 八桂大地上的青春之歌——記奮戰在廣西脫貧攻堅一線的「黃文秀式...
    新華社南寧5月4日電題:八桂大地上的青春之歌——記奮戰在廣西脫貧攻堅一線的「黃文秀式」幹部  新華社記者  54歲的貧困戶韋乃情至今回憶起黃文秀,淚水仍會在眼裡打轉。他永遠無法忘記,曾經12次入戶與他親切攀談的那個青春的臉龐。
  • 柔肩亦擔重任 巾幗不讓鬚眉——張家界市永定區脫貧攻堅戰場「娘子...
    在張家界市永定區脫貧攻堅戰場上,活躍著一支如火似水的「娘子軍」隊伍,她們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千方百計協助百姓銷售農產品……只為同一個樸素的目標——幫助群眾脫貧致富,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她們,用拼搏與奉獻推動脫貧攻堅,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柔肩亦擔重任,巾幗不讓鬚眉。」
  • 精神之光,閃現在脫貧攻堅徵程上
    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 精神之光,閃現在脫貧攻堅徵程上 ■馬  晶 「十三五」時期,5575 為凝聚扶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6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近日播出,以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為主要線索,展現一線脫貧攻堅帶頭人想方設法、因地制宜,創造富有地域特點扶貧措施的不凡歷程。
  • 脫貧攻堅路上的人們——追夢人
    身殘志堅仍昂揚向前身患重病仍不屈命運遭遇重創仍追逐夢想自強不息的生命火光在脫貧攻堅戰場上
  • 我講脫貧攻堅故事——中國聯通青年志願宣講團側記
    有這樣一支90後青年志願宣講團,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凝聚聯通力量 共築全面小康」——中國聯通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匯報展現場,他們用青春之聲為參觀者講述展覽背後的扶貧故事,向總部及子公司各單位參觀者宣傳中國聯通扶貧實踐與成效。2020年10月至12月,宣講團陸續為在京各級黨、團組織和外部來賓宣講122場,服務3000餘人。
  • 美好生活 你我都是主角 聚焦脫貧攻堅 廣東臺《飛越廣東》再次起飛
    從2019年的第一季《飛越廣東•壯麗70年》,我們一同飛越了廣東省21個地級市飽覽廣東大地上最地道的風土人情、70年來的偉大變遷,到剛剛結束的第二季《飛越廣東•特區40年》,我們跨越了40年的時空,回首經濟特區的滄海桑田,11月15日,聚焦脫貧攻堅主題的第三季《飛越廣東•全面小康》再度起飛,鋪開廣東各地各戰線決戰脫貧攻堅、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絢爛畫卷。
  • 【脫貧攻堅 •她行動•一線手記】且以他鄉是故鄉,駐村幫扶更...
    【脫貧攻堅 •她行動•一線手記】且以他鄉是故鄉,駐村幫扶更駐心 2020-11-02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主題電影《秀美人生》首映式在廣州舉行
    《秀美人生》首映式現場(總臺央廣記者 何偉奇 攝)央廣網廣州1月6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月5日,電影《秀美人生》首映式在廣州青宮電影城舉行,該影片是中宣部國家電影局脫貧攻堅主題重點故事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禮影片。
  • 我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省委、省政府堅持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助力脫貧。州委、州政府研究出臺一攬子《決定》《意見》《方案》推進脫貧攻堅,書記、州長親自「掛帥出徵」,堅持由「雙組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層層籤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落實「四級書記」抓攻堅,建立執行高效、互聯互通的指揮、責任、政策、幫扶體系。
  • ...中國新聞網:雲南文山州——在殘疾人脫貧攻堅戰場 他們用行動...
    向貧窮和石漠化宣戰的「西疇精神」應運而生,成為文山州乃至全國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日前隨中國殘聯「媒體走基層」報導組赴雲南文山州採訪,記者在與多位殘疾朋友的交流中,無不深刻感受到已融入他們血液中的「西疇精神」。張貴相:只要死不了就要拼命站起來「而立之年」是西疇人張貴相噩夢的起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不僅如此,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已經在播出時間上佔得先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之後與全國觀眾見面的第一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總體來說,該劇鏡頭聚焦新時代農業農村,突出的地方特色很好地映襯了電視劇主題。
  • ...脫貧戰場有我︱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機關黨辦四級調研員王忍
    3月有我奔波的身影,4月有我匆忙的腳步,5月有我執著的堅守,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我暫別了一線的脫貧攻堅戰場。我叫王忍,是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機關黨辦四級調研員。作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新人」,我一刻也不敢耽誤,抓緊了解織金縣相關情況,向同事們虛心請教,把問題一個個地羅列在本子上。目前臺帳內發現有多少個問題?怎麼核查?怎麼問?問什麼?該問哪個部門?問到什麼程度?所有的情況一一在我的腦海裡過了一遍。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下基層的進度一再滯後。「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