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有我奔波的身影,4月有我匆忙的腳步,5月有我執著的堅守,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我暫別了一線的脫貧攻堅戰場。
我叫王忍,是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機關黨辦四級調研員。上一任同事退休後,按照省住建廳「廳長包片、處長包縣、全體幹部職工下基層」相關工作要求,畢節市織金縣農危改和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接力棒交到了我手裡。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以小小的身軀扎紮實實肩負起了織金縣的包縣工作。 作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新人」,我一刻也不敢耽誤,抓緊了解織金縣相關情況,向同事們虛心請教,把問題一個個地羅列在本子上。目前臺帳內發現有多少個問題?怎麼核查?怎麼問?問什麼?該問哪個部門?問到什麼程度?所有的情況一一在我的腦海裡過了一遍。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下基層的進度一再滯後。「不能再等了!」我告訴自己,疫情稍有緩解,我便趕到了織金縣,與當地住建部門相關負責人,走村入戶,爬坡上坎,踏著泥濘的山間小路,深入貧困戶家中驗收農危房和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成果。除了核查臺帳內的問題是否整治到位,還要善於發現問題,通過三個月的走訪核查,共核查出「貴州數字鄉村」APP問題戶170餘戶,實地核查問題戶20餘戶,對於發現的問題,我一一記錄在案,反饋到相關處室和縣住建局,並跟蹤整改落實。
深入貧困戶家中驗收農危房和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成果
2020年6月初,為確保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保障各方面反饋住房安全保障問題得到全面整改,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印發《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問題整改核驗工作方案》,對12個掛牌督戰縣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問題進行整改核驗。 首次作為織金縣督戰組組長,我需要帶領組員於6月20日前完成織金縣3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問題的整改核驗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前期,經過幾個月的走村入戶、實戰學習,我已摸清農危改和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情況。安排好手上其他工作,6月6日是周六,我帶隊奔赴織金縣,馬不停蹄地開展相關工作。 當天下午迅速分組進村入戶,晚上開第一個碰頭會,立即把大家遇到的問題逐一消化解決,並理清核驗工作思路,明確怎麼核驗、怎麼調度、怎麼跟蹤整改、怎麼核實銷號等一系列問題。4個小組,每天必須保證30戶以上的工作量,才能在20號之前完成任務。3天半的進村入戶,我所在小組實地核驗了臺帳內、外共83戶農戶,核實銷號問題戶20戶。
深入農戶家中實地核查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暫別了脫貧攻堅戰場。 6月上旬,迎來了第一個汛期,雨水連綿不斷,導致路面溼滑。10號早上,按照計劃安排,我乘車前往織金縣以那鎮。出發前,我還特地在工作群裡囑咐大家注意安全。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在經過以那鎮收費站,南往以那鎮街上方向,我乘坐的車輛發生車禍,導致我的右手臂當場折斷。事後經送貴州省人民醫院診斷,結果為右側肱骨近端骨折、右側肱骨幹骨折、右側尺神經部分性損害、右側肘橈神經部分性損害、右側肌皮神經部分性損害。 撞傷之後,我腦海裡的第一個想法不是「手斷了怎麼辦?」而是擔心自己不能繼續帶隊完成脫貧攻堅重要任務,辜負了黨和領導的期望。 雖有遺憾和缺失,但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已倍感自豪和榮光。 每次進村入戶,當一個個問題得到整改,群眾的住房條件、居住環境、精神面貌得到極大改善時,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讓我觸動的還有駐村幹部。 深入基層,我深感基層工作的繁雜和不易,但他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把工作搞得扎紮實實,每家每戶情況摸得清清楚楚,家裡有多少人?身體是否健康?有多少收入來源?子女在哪裡上班?他們就像在說自家的情況一樣,真正做到戶戶見、戶戶清。他們的付出,換來當地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有保障、可持續。 「快來家裡坐」「找個時間來我家吃頓便飯。」在走村入戶的路上,這是群眾最多的招呼方式,同時也折射出當地百姓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信任。 半年過去了,整改核驗工作早已收尾,如今織金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實現了住房安全保障,2020年國務院委託脫貧攻堅普查中,織金縣農村住房保障均是零問題,向中央、省、市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而我,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也已回到了工作崗位。右手雖然沒有完全康復,還不能立即投入到脫貧攻堅戰場前線,但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每一個瞬間,都成為了我最寶貴的經驗和收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銀 整理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周文君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