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田義,是一名從大山裡走出的大學生,是銅仁市兒童福利院一名工作人員,秉承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參加工作一年後,在2017年4月,我毅然重返大山,做了一名駐村幹部,帶領群眾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田義正在田間地頭走訪群眾
剛到村裡,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貧困戶吳廷壽兒子身患肝癌,為其申請醫療救助,將吳廷壽一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其減輕高額醫療費用負擔;貧困戶劉華乾想養牛卻苦於沒有資金,我得知後,爭取市民政局支持資金,解決劉華乾及其他9戶貧困戶養牛資金2萬元。
要想富,先修路。在得知徐家巖組位於山巖上,無通組路,群眾出行困難,我帶領駐村工作組向市民政局領導匯報爭取,市民政局解決了毛路開挖資金,經過長達半年的艱苦努力,土井至徐家巖長達3.2公裡通組路完成硬化通車。至今,我們通過努力硬化通組道路14.9公裡,硬化入戶便道8.1公裡,改變了下雨出門一身泥,買賣東西靠肩挑背扛的現象。
除了交通,脫貧關鍵還是產業。經過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土井村情民情後,確立「以精準扶貧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重心、以精準脫貧為目標、以扶貧扶志為抓手」作為我們的工作目標。說幹就幹,我們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晚香脆李子100畝,油茶580畝,花椒100畝,辣椒120畝,綠殼蛋雞養殖場3000羽,開發公益崗位4個。共帶動農戶163戶471人增收致富。
2017年至今,我共向市民政局爭取幫扶資金70餘萬元,用於發展李子、辣椒產業,修公路,維修小學,建村委會辦公樓,幫助村裡困難學生申請慈善金秋助學資金、貴州省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金等,解決了貧困戶家庭學生上學難上不起學的問題......
回首在駐村幫扶的4年時間,在村裡戀愛結婚生子,在兒子患病最需要我陪伴時,是妻子和家人的深明大義讓我含淚選擇了堅守在脫貧攻堅戰場。懷著對妻子兒子深深的愧疚我扛過了工作任務艱巨繁重的重壓,消化了被群眾不理解的辛酸。為了讓群眾擺脫貧困,過上文明富裕的小康生活,我豁出去了......
如今的土井村,交通改善了,有了產業發展,群眾收入也在穩步上升,看到他們臉上展露的微笑,我也感到幸福。因為這座大山見證了我的忠誠與擔當,也見證了我擦乾眼淚再出發的辛酸與豪邁,更見證了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實步伐。
【來源:銅仁市扶貧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