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叫楊士廣,是畢節日報社經濟部記者,2018年3月,到納雍縣羊場鄉奢嘎村開展駐村工作。
首次接觸扶貧工作,心裡有些沒底,懷著緊張的心情,我和同事一起走進了村裡的貧困戶李興文家。他家情況很揪心——一大家子只有一間瓦房和一間草房,李興文醉倒在床上,幾個孩子圍著火,在陰暗低矮的房子裡好奇地打量著我們。
自那以後,我對「貧窮」這兩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針對李興文家的情況,我們一次次給他講政策、說道理,同時,羊場鄉政府也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指標,給他家補齊了各項短板。在我們共同努力下,李興文家逐漸變好。
「李大哥,村裡分給你的路段你都掃乾淨了吧,你不要喝酒了……」
「兄弟你放心,政府安排的活路我一定會做好,等哈我還要打豬草餵豬,不喝酒了!」
這是今年7月份我走訪時和李興文的對話,在過去兩年的扶貧補短板工程裡,李家多了兩間嶄新的平房,連戶路和院子都硬化了,窗明几淨。現在圈裡養著政府出資購買的兩頭肥豬,而李興文也成為村裡的道路保潔員,每月有800元收入。
與這些相比,變化更大的是李興文本人。生活有了盼頭,他戒了酒,在自己家的地裡種起了辣椒、南瓜,從地裡回家後就忙著餵養家裡的豬和雞。前不久走訪的時,他興衝衝地跟我們說,大女兒李紅美現在在鄉裡讀初中,每個學期都給家裡帶回幾張獎狀。
李興文家的故事只是這個小村莊全面脫貧的一個縮影。
過去兩年多裡,奢嘎村先後開展了貧困戶大走訪、「兩不愁三保障」短板補齊、群眾思想教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其中,有我們跋山涉水的辛苦,有每次走訪回村萬家燈火時的心酸,有對家中父母的思念,而更多的是對自己能參加這場戰役的自豪和數不清的感動。
在工作中,除了實現自我價值和收穫感動外,最大的收穫是得到了組織的認可與幫助,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同時,三年的駐村生活也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對未來有了更好的規劃。
更讓人欣喜的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駐村工作組和村民共同努力下,通過「五個一批」等多種措施,奢嘎村在2020年10月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實現了脫貧。
何其有幸能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役,我會永遠記得,在這壯麗的華章中,我曾作為一個音符貢獻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閱讀推薦
來源:畢節日報全媒體中心
韓雷 整理
原標題:《在脫貧攻堅一線入了黨 | 我的扶貧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