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志」在必得

2021-01-14 中國日報網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4月20日至23日到陝西考察,提出「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總體目標,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五項要求,勉勵新時代陝西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在新時代各項工作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內涵豐富,為做好陝西新時代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強大動力。

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格外關切,進深山、入鄉村、登茶園、訪農戶,眺望綠水青山,惦念萬家歡笑。考察4天去了11個地方,其中6個地方涉及脫貧攻堅,行間路間、言間語間都是諄諄的教誨、殷殷的重託,為陝西打贏脫貧攻堅戰定綱定向、鼓勁鼓勵。總書記多次強調:我提倡釘釘子精神,這得從我做起啊!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覆覆地去抓。

心有所向,行有所歸。習近平總書記的巨大關懷是最大的政治鞭策、思想鞭策和精神鞭策。陝西幹部群眾倍加振奮,決心發揚和保持赳赳老秦那股特有的「擰勁兒」,以背水一戰、志在必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精氣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託,努力交出讓黨中央和三秦百姓滿意的時代答卷。

殷殷囑託 鼓舞鬥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第一民生工程,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親力親為、領戰督戰的民心工程。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大別山區……總書記的足跡,深深印在祖國的大地上;總書記的囑託,深深刻在群眾的心坎裡。

陝西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107個縣區中96個有扶貧任務、56個是貧困縣區,基礎條件薄弱脆弱,擺脫貧困是難啃的「硬骨頭」。啃「硬骨頭」,須有凌雲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

在陝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金米村位於秦嶺深處,曾經是極度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發展木耳、中藥材、旅遊等產業實現了整村脫貧。總書記點讚秦嶺深處小山村「小木耳,大產業」。圖為金米村木耳種植戶在採摘木耳。 陝西省委宣傳部供圖

衝鋒號吹響,革命老區鬥志昂揚。延安1784名幹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1546個駐村工作隊直插一線,3.74萬名幹部開展聯戶包扶……「沒有抓過脫貧的幹部,人生是不完整的!」這句話成為黨員幹部的座右銘。

「那時候太苦了,父親只有幾碗剁蕎面來招待毛主席。現在,延安脫貧了!肉啊蛋啊,天天有!」七十多歲的張瑞生老人額頭上的皺紋如年輪一般,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2019年5月7日,隨著最後兩個貧困縣延川、宜川脫貧摘帽,革命聖地延安歷史性地告別絕對貧困。

近年來,陝西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幹,脫貧攻堅力度之大、進展之快、成效之好前所未有。截至2019年底,全省貧困人口減少到18.34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75%,56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三秦大地歷史性告別區域性整體貧困。

掘井九仞未及泉,猶為棄井;勝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4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地處秦巴山區的商洛市、安康市考察脫貧攻堅,所思所盼皆是對陝西發展的深深牽掛,諄諄教誨都是對3800萬三秦人民的鼓舞激勵。

「石擁百泉合,雲破千峰開。」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描繪了秦嶺美麗的畫卷。巍巍秦嶺,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陣地。

「小木耳,大產業」,習近平總書記為柞水木耳點讚。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地處秦嶺深處,曾是極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8戶553人。村民為過上好生活,將村名改為「金米」,村子的路叫「米湯街」,就是想填飽肚子,不再挨餓。

金米村將木耳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通過「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等方式,帶動130戶貧困戶積極參與木耳產業發展,戶均年增收4600元。目前,全縣已有52個村發展木耳產業,打造出「農業+旅遊+文創」綜合產業。今年2月,柞水縣已經正式脫貧摘帽。

安康市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這個社區安置搬遷貧困群眾1346戶4173人。總書記實地察看社區電子加工廠、毛絨玩具廠、服飾公司產品展示廳,走進搬遷戶汪顯平家,來到老縣鎮衛生院、鎮中心小學,強調:「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陝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實地察看了社區電子加工廠、毛絨玩具廠、服飾公司產品展示廳,對當地「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的發展思路給予肯定。圖為平利縣康士利工藝製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生產。 陝西省委宣傳部供圖

春風春雨春茶,雲山雲海雲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老縣鎮蔣家坪村,這裡的種茶史早在唐代就有記載,但多年來鄉親們守著金山卻揭不開米鍋。這兩年,在黨中央政策引導下,蘇陝扶貧協作項目進了村,建起了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總書記十分高興,強調「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叮囑陝西,要瞄準突出問題精準施策,做好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工作,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

牢記囑託,砥礪奮進。陝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強化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面推進扶貧項目開工復工,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動(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真理力量 鑄魂強志

脫貧攻堅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我對今年全面完成現行指標的脫貧任務是有信心的,我最關心的是後續幫扶問題,能否形成穩定連續的機制。共產黨人辦事是求真務實的,要真正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總書記的話溫暖人心、激勵人心。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最強音。回望歷史,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願望。從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為先」、康有為的「大同之道」,每個時代對富民裕民的追求從未停止。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區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遵循。

講活用好黨的創新理論,才能更好立志強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要做好對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組織工作,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陝西積極推動理論下鄉,用廣覆蓋、接地氣的理論政策宣講來強化思想引領,把透徹的理論講透徹,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讓貧困群眾樹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信念,堅定脫貧意志。

漢濱區位於陝西省東南部,漢江上遊,屬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抓好脫貧攻堅,關鍵是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使其成為幹部群眾的思想靈魂。漢濱區積極創新路徑,把從小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小場子」形式和理念挖掘出來,搭建具有地域特色黨的創新理論基層宣講「小場子」。

圍繞解決講什麼、怎麼講問題,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夢、打贏脫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治國理政的「大故事」、「主旋律」,結合身邊人身邊事,運用感染群眾的快板、花鼓子等,規範製作成一道又一道理論「大餐」、精神「主食」,組織轄區鄉土專家、基層名嘴、道德模範、優秀黨員、大學生村官成立「小場子」分隊,深入節慶活動現場、田間地頭、社區工廠等開展常態化宣傳宣講,讓群眾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可親可近、可學可用。

寧強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嶺,南枕巴山,是一個南北交匯、襟隴帶蜀的山區縣。今年2月剛剛脫貧摘帽。

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寧強縣探索創辦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聚焦講思想、講感恩、講政策、講法律、講技術、講道德,由領導幹部、專家學者、鄉賢能人、創業致富帶頭人等組成講習隊伍,下沉到脫貧攻堅前沿陣地,突出講習時間、地點和方式的「便民化」,通過院壩會、板凳會、群眾會等形式開展講習,使講方針政策有高度,講法律法規有深度,講農業技術有熱度,講文明鄉風有溫度,做到群眾有所問、講習有所答,群眾有所需、講習有所應。

全縣213個村(社區)全部掛牌成立講習所,選聘講習員2600多人,累計開展「流動講習」5000餘場次,培訓貧困戶7萬餘人次。如今,講習所已成為寧強縣政策宣傳的大本營、技術培訓的主陣地、精神文明教育的新課堂。

「水色白河」理論宣講團在安康市白河縣有口皆碑。近年來,採取「理論宣講+文藝下鄉+百姓故事+現場互動」形式,深入全縣121個村(社區)廣泛開展主題宣講2000餘場次,真正把扶貧理論政策送進了千家萬戶。

「第一次感受到理論的味道,脫貧的信心更強了。」這是白河縣貧困群眾的共同感受。白河縣還將扶貧政策融入文藝節目,動員群眾登臺談體會、組織有獎知識競答,讓貧困群眾坐得住、聽得進、可落實。

漢中洋縣地處秦巴山區,是老英雄張富清的家鄉。洋縣縣委班子狠抓扶志工作,創建「流動扶志講堂」,根據群眾意願,缺啥補啥,讓扶志宣講更加充實。宣講員用方言土語為群眾講扶貧理論、講扶貧惠民政策,傳授技術,辦技能培訓班,定期進村宣講,給群眾吃上「定心丸」,引導群眾明理感恩、自立自強。

按照分級負責、重心下移、就地宣講、上下聯動原則,採用「專家講理論、幹部講政策、群眾講故事」形式,面對面宣講,心貼心交流,實打實鼓勁,湧現出「農民大講堂」、「庭院會議」等一批小而精、新鮮活潑的宣講品牌。2019年,全省各市縣面向農村一線開展集中政策宣講3.7萬多場,受眾達300多萬人,切實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導到「神經末梢」、任務落實到「基層細胞」。

脫貧攻堅 凝心勵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這樣的標語在陝西鄉村處處可見。

在陝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親切詢問孩子們學習和生活情況,強調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圖為鎮中心小學師生正在上課。 陝西省委宣傳部供圖

「八星勵志」是個好辦法

精準扶貧要點到思想和精神的「穴位」上,才能持續激發脫貧內生動力。這是銅川市耀州區扶貧幹部的共識。

耀州區是「藥王」孫思邈的家鄉,這裡山大溝深,群眾因病因殘致貧的較多,分別佔25.6%、20.6%。部分群眾脫貧信心不足、決心不強。

根據貧困群眾心理需求,耀州區設定了「誠實守信品行好、熱愛集體覺悟高、精神面貌變化大、擺脫現狀願望強、不等不靠動力足、勤勞致富步子快、致富點子提得多、示範帶動成效佳」八個星目,教育引導群眾明理立志、自主致富。先後評選出四星級明星戶1248戶、五星級明星戶1164戶、六星級明星戶739戶、七星級明星戶222戶、八星級明星戶47戶。

殘疾人貧困戶崔普選依靠種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路;李戰文這樣曾經吊兒郎當的人也變得勤快起來,專心從事養蜂事業,帶動10餘戶貧困戶一同致富……這些事例可信可學,一傳十、十傳百,產生了口口相傳的正能量效應。

「道德評議」讓壓力變動力

兩年時間,由「後進典型」成為先進榜樣,家住秦巴山區旬陽縣金寨鎮的村民吉元兵出了名。

多年前,吉元兵由於父親去世,母親身患重病,媳婦離家出走,再加上孩子上學,生活壓力讓他自暴自棄,不思進取。

扶貧幹部越來越認識到,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最大「攔路虎」就是精神貧困,必須從思想根源上斬斷「窮根」。

旬陽縣堅持問題導向,大膽探索,「道德評議會」應運而生。全縣的村(社區)一般由老黨員、老幹部、道德模範等鄉賢,組成約20人的評議委員會,每季度開展一次「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活動。

「道德評議會」成為破解「等靠要」思想的「金鑰匙」。旬陽縣先後推選道德評議委員6376名,召開道德評議會2775場次,評議先進典型3897人次、後進典型2332人次,幫教轉化1837人次,形成「好壞大家評、落後有人幫、比學趕幫超」的生動局面。

吉元兵不出所料被評為「後進典型」。他心一橫:「我要活出個樣子來!」在幫扶幹部幫助下,他養豬養牛、栽烤菸、種紅薯,順利實現了脫貧。

以教明志、以評立志,以亮激志、以獎勵志,陝西多個貧困地區都因「道德評議」掀起一股創先爭優、見賢思齊的脫貧新風,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新民風提振精氣神

「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歷久彌新。

「存儲美德、取出榮譽、傳播力量」,這是道德積分銀行的內涵,本質上還是喚醒貧困群眾的淳樸內心,讓他們有精氣神,有勵志心。

漢中市勉縣武侯鎮鹹河村,村委會將29項善舉美德和16項失信、失範、失德行為量化積分,只要村民做好事,積極投身脫貧攻堅,都可以通過道德評議委員會評分後記錄在冊,而儲存在道德積分銀行的積分,可定期兌換生活用品。

事實證明,設立道德積分銀行這種做法接地氣、受歡迎,一些貧困群眾升華了思想,脫貧主動性自覺性油然而生。

澆樹要澆根,扶貧要扶心。陝西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為載體,以「一約四會」(即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為抓手,構建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北宋時期藍田的《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藍田縣賦予鄉約新的時代精神,訂立了《藍田新鄉約》,建立了鄉約講習所,以此滋養人心、敦化風俗。圖為中小學生到鄉約講習所誦讀《藍田新鄉約》。 陝西省委宣傳部供圖

「藍田日暖玉生煙」。北宋時期藍田「四呂」制定的《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開關中風氣之先」。如今西安市藍田縣大力實施「立約、傳約、行約」鄉約傳承工程,制訂《藍田新鄉約》,全縣1500多名評議員活躍在農村一線,針對移風易俗、脫貧攻堅中的人和事進行監督評議,引導貧困群眾形成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勞奮鬥的良好風尚。

先進典型激發鬥志

「新徵程下索洛灣要成為有民族風味的新農村!」獲得「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的柯小海自信滿滿地向村民們保證。

1999年,20出頭的柯小海,毅然放棄外出經商的豐厚收入,回到延安市黃陵縣索洛灣村參選村幹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他20年如一日,帶領貧困群眾艱苦創業。通過大力發展畜牧養殖、蔬菜種植業,村集體經濟由負債纍纍增加到6000多萬元,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0元增加到2.9萬元,一舉使昔日的「窮苦灣」變成遠近聞名的「幸福灣」。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幾年,付凡平、吉志超、王肖棟等一批模範榜樣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

榜樣力量是點燃群眾脫貧鬥志的「助燃劑」。大力宣傳致富帶頭人、產業扶貧先進典型、基層「自強標兵」等,引導貧困群眾卯足精氣神、擼起袖子幹、立志拔窮根,精準脫貧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以文化人 煥發心志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積澱深厚。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這一關鍵歷史節點,文化不能缺席。陝西文藝戰線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文藝工作者主動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汲取養分,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新時代文藝作品。

作為今年首部亮相螢屏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自3月16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以來,反響熱烈、好評如潮。該劇從一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視角切入,從易地扶貧搬遷講起,展現了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西部農村面貌和農民精神風貌發生的巨大變化。

「我們想做的,是讓觀眾、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它不再貧瘠落後,只差『最後一公裡』,就能邁進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導演白永成說。

近年來,陝西弘揚烏蘭牧騎精神,探索文藝扶貧新模式,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常態化下鄉演出,作家藝術家常年深入基層體驗生活、採風創作,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故事、傳精神、鼓鬥志。創作推出的電視劇《黃土高天》《歲歲年年柿柿紅》、現代秦腔劇《苦樂村官》、民歌劇《鬧熱村的熱鬧事》等一批精品力作,記錄呈現著這個時代的歲月流變。今年,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通知推出22部聚焦脫貧攻堅的精品力作,其中,陝西《一個都不能少》《尋找北極星》《日頭日頭照著我》《綠水青山帶笑顏》四部劇目入選,數量居全國前列。

把文化產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既能傳承發展特色文化,又能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延安市安塞區發揮安塞腰鼓、民歌、剪紙等資源優勢,利用文化藝術館、西營「信天遊大舞臺」、馮家營「千人腰鼓」文化村等基地,免費開展文化技能專項培訓班,推動貧困群眾拓展就業渠道,提高脫貧能力。

補齊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短板,是貧困地區群眾的迫切需要。陝西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並舉,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湧現出銅川市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安康市「漢劇興市」、榆林市基層公共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寶雞市文藝志願服務、渭南市白水縣「村歌村史」工程、西安市高陵區公共文化服務「110」等做法,把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和服務送到了「家門口」,形成用文化感召人、影響人、教化人的深厚土壤,補足了貧困群眾的精神之「鈣」。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旌旗獵獵、擊鼓催徵。

必須一以貫之砥礪脫貧志向。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作為根本遵循,強化思想引領,築牢思想根基,篤定信念,明志立志,讓脫貧志向在貧困群眾思想深處紮根。

必須一以貫之激發內在動力。努力消除貧困意識,培植自我發展能力,弘揚「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精神,把內在動力和「造血」能力相結合,把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相貫通。

必須一以貫之推動志智雙扶。富口袋、富腦袋一起抓,扶精神、扶知識、扶技能一起做,彼此賦能、互促共進、一體落實,使擺脫貧困成為內在自覺。

必須一以貫之以文化人育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推動移風易俗,改變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振奮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精神風貌。

如今,在脫貧攻堅的浩蕩徵程上,從陝北黃土高原的溝溝峁峁,到關中平原的一馬平川,再到陝南秦巴山區的白雲深處,處處湧動著三秦兒女奮勇搏擊的身影、盡銳出戰的壯志豪情!

來源:《求是》

相關焦點

  • 堅定愚公移山之志 確保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戰雙勝」
    要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就必須堅定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標,堅定信心,精準施策,盡銳出戰。堅定愚公移山之志,就是要保持咬定目標不放鬆的「恆」勁。前進的徵途中困難很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脫貧攻堅是最艱巨的任務,新冠疫情是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堅定信心,以愚公移山之志,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疫情改變了經濟增長路徑,增加了脫貧攻堅難度,同時也要看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脫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
  • 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智勝貧困 志...
    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智勝貧困 志斷窮根 2020-12-15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野縣漢城街道:評選紅黑榜發放紅黑旗,志智雙扶助力脫貧攻堅
    12月份以來,新野縣漢城街道張營社區持續開展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主題,繼續宣講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活動中,張營社區就國家扶貧政策、惠民政策對貧困群眾進行了再講解再培訓,引導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等落後思想,學會感恩,樹立自強不息、脫貧光榮的思想觀念。組織貧困戶上臺發言,講述自己脫貧故事,以身邊事感化身邊人,評選「紅黑榜」,發放紅黑旗,獎勵愛心超市積分卡,並組織到「同心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 脫貧攻堅,託起農牧民穩穩的幸福
    2020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盡銳出戰、真抓實幹,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截至目前,全市5個區貧旗縣全部摘帽。決戰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整體進入鞏固提升階段。貴在精準、重在精準 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自從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後,我們農豐村的變化可大了。」
  • 惠水縣王佑鎮:「三個進一步」推動「黨建+脫貧攻堅」成效提升
    近年來,惠水縣王佑鎮緊跟縣委決策部署,著力在「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上下功夫、求實效,以「三個進一步」為抓手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推動「黨建+脫貧攻堅」成效提升。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張家界脫貧故事】今日「花園」
    邵穎 攝 2017年,市委辦、市檔案館成為該村精準扶貧後盾單位,市委書記虢正貴多次深入花園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單鑄飛也多次到花園村調研並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和多次調研指示精神,駐村幫扶工作隊緊緊圍繞「保基本、能退出」總體思路,對照戶脫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村出列「1+10」標準,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 脫貧攻堅,文學在記錄在鼓勁
    他們是歷史和現實雙重選擇的結果,集身份、信念、責任、組織、施行等諸多職能於一身,他們怎樣行動,行動的方向和力度如何,將直接決定脫貧攻堅戰略降落在地面上的質量。所以,他們必得沉入村莊,與村莊建立肉體和心靈的共同體。  6月9日,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震湖鄉張撇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李方(右),正在和建檔立卡戶王海義一同謀劃養殖產業。
  •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2020-05-17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龍脫貧 春來怒江——擂響脫貧攻堅的「戰鼓」
    獨龍脫貧 春來怒江——擂響脫貧攻堅的「戰鼓」 2020-11-18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南新野:查擺問題找短板 脫貧攻堅再發力
    趁著天氣上難得的時機,上港鄉召集鄉黨政領導班子成員、4個村第一書記、16個村支部書記、扶貧專幹、鄉直部門負責人,召開「脫貧攻堅排查整改專題匯報會」,集中查擺問題,找準短板,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和捨我其誰的勇氣,謀思路、話出路,加壓增責,脫貧攻堅再發力,奮力奪取新勝利。
  • 程華恩主持召開縣委脫貧攻堅(大營戰區)專題會議
    7月10日,縣委書記程華恩主持召開縣委脫貧攻堅(大營戰區)專題會議,會議分析研判了大營鎮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大營鎮下步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縣領導翁志江、景貴剛出席會議。會議指出,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已如期完成相應工作目標任務,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大營鎮全體幹部職工要不折不扣抓好「拼搏100天,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要求,嚴格按照「查缺補漏、鞏固提升、發展增收、迎接考核」等要求抓好下步工作。
  • 【脫貧攻堅】許一鳴院長到太陽坪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許一鳴院長到太陽坪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2020-12-08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開州區法院彭貴代院長赴中和鎮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開州區法院彭貴代院長赴中和鎮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2020-04-10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袁超洪到延平區調研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24日,市長袁超洪到延平區洋後鎮調研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並走訪慰問掛鈎幫扶貧困戶。在察看坑門村無花果及百香果種植情況後,袁超洪強調,要突出產業扶貧,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綠色食品,打響「武夷山水」品牌,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同時,要進一步轉變思路,創新機制,拓寬村財增收和群眾致富渠道,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脫貧成果。
  • 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評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2020年的初春,在中國大地上,頂料峭春寒,奮鬥的中國意志昂揚在抗疫的奮爭歷程中,迎甦醒春風,堅定的中國腳步踏在脫貧攻堅的奮進道路上。在「武漢保衛戰」的戰場上,電視藝術工作者已然披掛上陣,或記錄點滴或積累素材,創作成果正在陸續湧現。在脫貧攻堅戰的前沿,攻克「最後一公裡」的故事,正在螢屏上鋪展開來,《一個都不能少》率先與觀眾見面了。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一線黨旗紅——看永新如何推動基層黨建...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該縣推動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讓黨旗在一線飄揚,讓黨徽在一線閃耀,幫扶「自我造血」,讓越來越多困難群眾「站起來」「走得遠」。下好脫貧「一盤棋」擂響脫貧攻堅戰鼓以來,該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創新工作方法,壓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 饒平縣脫貧攻堅動真格 對不作為「零容忍」
    饒平縣委、縣政府層層籤訂責任書 , 立下軍令狀 , 嚴格實行責任制 , 形成縣、鎮、村三級書記一起抓脫貧攻堅的工作格局。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的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 以最頂層標準配強組織領導機構 , 並多次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會議 , 及時分析形勢、研究措施、解決問題 , 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抓。
  • 「大決戰——河南省脫貧攻堅優秀攝影作品展」在鄭州開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濤  12月6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攝影家協會、省作家協會承辦的「大決戰——河南省脫貧攻堅優秀攝影作品展」在河南省美術館開幕。  此次攝影作品展以河南省脫貧攻堅重大專項工作為主題,融合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傳播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講述我省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感人故事,見證著我省脫貧攻堅的光輝歷程。
  • 宛城區:講好百姓故事 為脫貧攻堅加油助力
    11月25日,南陽市宛城區召開全區脫貧典型新聞發布會,城區溧河鄉邢莊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娜動情地講述著自己的扶貧故事。  此次受邀參加宛城區脫貧攻堅「故事會」的還有扶貧幹部馬勇、民營企業家付中華、脫貧戶張久愛。他們從不同側面講述著「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的精彩故事,給人傳遞著榜樣的力量。
  • 【脫貧攻堅】蘑菇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選準適合訥河種植的赤松茸作為扶貧產業,從2016年選項到今年已種植赤松茸3400畝,是全國縣域赤松茸種植基地。赤松茸又名酒紅大球蓋菇,原產歐美,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其色澤豔麗,肉質細嫩,蓋滑柄脆,菌味純正,口感良好,可預防高血壓、延緩衰老、增加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