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美好生活新樂章——甘南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綜述

2021-01-08 每日甘肅網

  近年來,甘南州開創性地實施全域旅遊無垃圾和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工程,大美高原的氣質和顏值實現了華麗蝶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錦濤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錦濤

  2013年以來,甘南州3.9萬戶17.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了貧困序列,貧困發生率從30.43%下降為零。截至2019年底,8個縣市相繼脫貧摘帽。

  決戰決勝,步履鏗鏘。近年來,甘南州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方略,下好「繡花」功夫,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在脫貧攻堅戰場繪就了一幅出彩絢麗的「甘南答卷」。

  一

  冬日的暖陽照耀著大地,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洋溢著陣陣暖意。在村民桑吉加措家裡,精美的藏式柜子上擺放著液晶電視,茶几上擺著風乾牛肉、糕點等。「以前家裡放牧為業,牛羊到哪裡,我們就住在哪裡。現在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房子,還辦起了藏家樂,感覺特別好。」桑吉加措高興地說。

  尕秀村曾經是個以放牧為主的牧村。近年來,依託「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生態文明小康村」等項目,牧民們端起了「旅遊碗」、吃上了「致富飯」。

  甘南州是全國「三區三州」和全省「兩州一縣」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和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2015年以來,甘南州立足生態定位、產業發展現狀,創新性開展了「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創建和「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兩大系統工程,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全域旅遊無垃圾的「環境革命」實施中,4.5萬平方公裡大草原實現了「全域無垃圾」的目標,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和轉變,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在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中,甘南州創造性地啟動了以「生態人居、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為核心的四大工程,目前全州已建成生態文明小康村1603個,惠及10.9萬戶48.9萬農牧民群眾。

  二

  在脫貧攻堅戰中,甘南州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凝心聚力抓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保障等工作。

  扶貧必扶智,讓每一個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甘南州始終把「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的理念貫穿於教育精準扶貧全過程,全面落實教育扶貧各類保障資助政策,落實各類教育保障資金20.57億元,通過實施包吃、包住、包學費的教育「三包」政策,破解學生就學難題,並取得階段性成效。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甘南州精準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參保、資助、待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先診療後付費」及「一站式」即時結報服務落實到位,貧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住房安全有保障,幸福生活才有盼頭。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後續產業扶持、公共服務配套、轉產轉崗就業,全州45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依託「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擺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現實窘境,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可致富」的目標。

舟曲縣土橋子村乾淨整潔的村民休閒廣場。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錦濤攝

  三

  多措並舉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是近年來甘南州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任務。

  文化旅遊產業是甘南州的首位產業。2015年以來,甘南州探索創立「全域旅遊無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金字招牌,謀劃實施文化旅遊「一十百千萬」工程,不僅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而且為1449家農家樂、藏家樂、林家樂的成功開辦創造了條件,為3.8萬農牧民群眾就地就近實現旅遊增收搭建了平臺,甘南旅遊扶貧減貧模式入圍「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瑪曲縣在實施文化旅遊「一十百千萬」工程中,充分挖掘資源稟賦,打造「首曲驛站」草原溼地景觀。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錦濤攝

  與此同時,各縣市依託資源稟賦,穩步推進牛、羊、蕨麻豬、叢嶺藏雞、果品、蔬菜、食用菌、藏中藥材等八大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光伏、電商等新型產業,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隨著一項項促增收措施的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在甘南大地結出了豐碩成果。

  決勝脫貧攻堅,賦能鄉村振興。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甘南州正在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路子,在雪域高原奏響美好生活新樂章。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