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每天清晨,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大灘鄉土城子村村民劉強都會在村子裡溜達一圈。
「前幾年出去打工,再回來發現變化真大!」劉強掰著手指頭數著村裡的幾個大變化,「你看,這路燈亮盈盈的,自來水清凌凌的,洗澡還有空氣源熱力泵,我們土城子村也變洋氣了!」
察右中旗地處陰山北麓,常年乾旱少雨,自然條件較差,是國家級貧困縣。由於惡劣的生存環境和落後的生產條件,土城子村曾經是出了名的窮村。
短短幾年,土城子村就變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幸福感也增強了……在這場蝶變中,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地方金融排頭兵、普惠金融引領者,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7月1日,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肩負重託,在土城子村開展定點幫扶,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號角,並下定了決心「凝心聚力,全力攻堅」。
用真心扶真貧,用真情扶真困。從走訪貧困戶開始,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駐村的扶貧幹部們逐村、逐戶深入調查摸底,根據實際情況,堅持「扶貧扶志、扶智扶能」原則,對貧困戶分類、分批、分措施進行幫扶。對有強烈脫貧願望且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率先脫貧致富;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積極性的,進行教育引導,使貧困戶把動力變為活力;對無勞動能力,因殘疾、疾病致貧的,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進行兜底扶貧。
「要想將扶貧工作開展好,首先要取得幫扶對象的信任。」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摸底調查中,當得知大部分老人都有一個願望——拍一張彩色照片後,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為170名村民實現了心願,並將照片裝裱。當看到村民們種植的無公害大豆因交通不便利面臨銷售難題時,駐村幹部自費開車往返於呼市與大灘鄉之間,主動幫助村民打開銷售渠道。村民反映村裡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便、不安全,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立即為土城子村安裝了100多盞路燈。了解到村裡的土地適合種黑麥,他們免費提供黑麥種子1萬多斤,推廣種植800多畝,讓農戶人均增收近千元……正是這一件件暖心的事,讓他們和村民的心越來越近。
穩定脫貧,產業造血必不可少。2019年12月,經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研究決定,由駐村幹部牽頭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立內蒙古大金灘農牧業合作社。合作社承包了大灘鄉建起的糧油加工廠,選用村民自己種植的莜麥、小麥、胡麻等綠色農作物,加工製造成傳統醋、胡麻油、菜籽油、莜麥麵,現所有成品均已通過質檢部門的驗收。
在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的倡議下,全區93家旗縣級農信機構積極響應,開展「愛心扶貧」工程,消費扶貧資金已達700多萬元。在產業發展中,他們還為貧困戶提供「前期培育、中期指導、後期銷售」的一條龍綜合服務,將「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提振了農牧民靠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增收致富的信心。截至目前,內蒙古大金灘農牧業合作社共帶動2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42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換個思路,就有出路。土城子村雖還是那片土地,卻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今年9月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實現全部脫貧。
「家門口就能掙錢,種地收成也好,越來越多出去打工的村民都回來了!」劉強笑著說。(記者:郭建廣)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土城子村變洋氣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