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六穩」 促「六保」】
就業託起穩穩的幸福
——臨洮縣穩就業保民生紀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長期以來,實現穩定就業,是許多農村家庭最迫切的盼望。
今年以來,臨洮縣把穩就業作為重要工作,著力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努力拓展就業空間,擴大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讓許多就業困難群眾實現了穩定就業,全縣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扶貧車間生產忙
時值冬日,記者來到位於臨洮縣城附近的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有限公司製衣扶貧車間時,伴隨著縫紉機的噠噠聲,上百名工人正忙著縫製衣服,熨燙、碼放,工作井然有序。
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扶貧車間是福州市倉山區與臨洮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引進的扶貧合作項目,由福建春暉服裝科技有限公司與臨洮縣農投公司合作建立,主要從事服裝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研發。建成以來,公司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搬遷戶到車間就業。
「公司2019年6月底建成,7月1日正式招工,員工大多是縣城附近的易地搬遷貧困戶、陪讀媽媽和留守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的婦女。公司計件發放工資,培訓期間按照臨洮縣最低工資標準發放,目前平均工資達3000元以上,部分員工能拿到5000元。」扶貧車間總經理吳章銘說,現在車間生產線已全部投入使用,員工達160餘人。
「目前人員穩定,訂單除總部發過來製作的,也在努力開發更多當地訂單,確保車間平穩運行,讓所有員工都有穩定的收入。」吳章銘說。
今年33歲的陳娟娟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兩個孩子都在縣城上小學。去年7月到車間上班,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實踐,現已成為一名技藝嫻熟的製衣女工。「在車間上班,一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中午和晚上還能趕上給孩子做飯,挺好的。」陳娟娟說。
家住峽口鎮峽口村的潘亞陸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8月起到扶貧車間上班。由於腿腳不好,潘亞陸之前一直未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兩個孩子在城裡上學,我租房子照顧他們生活。現在一個月能拿3000多元,家裡一般的花銷足夠了。」潘亞陸說,她現在的目標就是好好掙錢,在縣城買一套房子。
今年以來,臨洮縣在保持2019年底已認定扶貧車間42家的基礎上,5月份完成今年第一批6家扶貧車間的建設認定工作,吸納271名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建檔立卡勞動力75人。在繼續做好新建扶貧車間認定的同時,縣裡積極落實扶貧車間動態監管機制,對不再符合運營條件的5家扶貧車間及時予以清退。截至目前,臨洮縣有扶貧車間43家,帶動1119人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
村裡有了「大企業」
來到位於辛店鎮康家崖村農副產品集散加工園的臨洮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時,儘管外面已經天寒地凍,但車間內卻依然熱火朝天,不同工種的工人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一個個菌袋經過一道道工序,生產出一包包杏鮑菇,從這裡發往西北五省區。
臨洮雪榕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上海雪榕公司在西北設立的生產基地,是我省重點扶貧項目。項目一期建設佔地208畝,投資5億元,年產杏鮑菇2萬噸,實現年產值1.5億元,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杏鮑菇生產基地。項目二期建設全部完畢之後,用工量將達到800人,為相關下遊產業將間接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讓康家崖村以及周邊村有了名副其實的「大企業」。
「種植全部在流水線,通過工廠化種植,還原菌菇自然生長條件,達到穩定批量生產的效果。」人事經理劉亞輝說,公司目前有6條生產線,每個車間工種不一,大量的用工都在流水線、生產和包裝等車間,吸納當地420餘名勞動力穩定就業,主要以附近的女工為主。
走進裝袋車間,記者看到全自動流水線上,10多名工人正在裝袋,不一會的功夫,一個個菌袋隨著流水線從這裡出去,進入其他車間。此時,工人於小霞正忙著菌袋上架。
於小霞是辛店鎮辛店村人,今年2月份來到車間上班。「離家近能照顧孩子,待遇也很好,一個月三四千元,還有通勤車接送,比在外面務工好。」
在包裝車間,來自辛店鎮桑南家村22歲的王雙娟正在給剛採摘的杏鮑菇做包裝,這是她在車間上班的第8個月。「之前在家照顧孩子、種地,沒上過班,現在一個月4000元的工資,還管吃管住。」王雙娟說。
「目前我們公司車間日產量達60噸,第一期杏鮑菇生產線已經投產,第二期海鮮菇生產線正在建設,臨洮廠區主要負責菌菇的產量和質量,總部統一銷售,基本達到日產日清。」劉亞輝說。
臨洮縣人社局科員馬永安告訴記者,按照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有關扶持政策和項目投資協議約定,臨洮縣已向公司投入財政獎勵補助資金3000萬元,用於項目建設,確保企業更好地帶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的發展。
「就業飯碗」端得穩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對培訓和就業造成的不利影響,讓百姓「就業飯碗」端得更好更穩,臨洮縣根據勞動力的培訓需求和市場需求,結合實際及時調整計劃,推行培訓券式培訓和網絡平臺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對有培訓需求的623名農村勞動力開展了家政服務、汽車維修、保健按摩、美髮師等技能培訓,對400名有創業意願的勞動力開展了SYB創業培訓,並將企業在崗職工、兩後生、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理事都納入了培訓。」馬永安說,目前臨洮已完成勞動力培訓4595人,其中建檔立卡勞動力776人。
勞務輸轉是臨洮縣群眾增收的一大支撐。今年縣裡把勞務輸轉作為重中之重,積極開發用工崗位,通過各種有效手段,組織引導勞動力外出務工,力爭外出務工規模不降低、有提高。目前,全縣已輸轉城鄉勞動力10.8769萬人,輸轉就業形勢穩定。
臨洮縣還優先考慮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截至上半年底,在全縣18個鄉鎮開發502個鄉村公益性崗位(其中臨時鄉村公益性崗位164個),制定管理方案,製作崗位明白卡和人員公示牌,確保公益性崗位選聘和管理工作規範有序,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此外,縣裡通過扶持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搭建創業孵化平臺為載體,暢通渠道、落實政策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積極推進失業動態監測和失業預警制度建設,把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補貼50人以上的所有企業都納入監測範圍,全縣就業形勢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