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發展生態鏈打造新時代養老服務新格局

2020-12-21 齊魯壹點

「這裡的環境真不錯,服務也很貼心!」「長者飯堂不僅解決了我們的『吃飯難』問題,飯菜也很可口!」「在珠海養老,幸福指數就是高!」今年,珠海市民政局舉辦了多場養老服務體驗日活動,讓老年朋友近距離感受我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長者們在參觀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時都讚不絕口。

日前,民政部、財政部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成果驗收工作。按照綜合評分,全國共有26個試點地區驗收結果為優秀。其中,珠海市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被作為優中選優的10個試點城市之一給予獎勵。

今年2月,珠海市被確定為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以來,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推動養老服務加快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持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與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了灣區化、集約化、多元化、智慧化、法治化的養老服務發展生態鏈,打造新時代養老服務新格局。

灣區化:探索跨境協作養老新模式

據了解,為提升港澳同胞對內地的認同感、歸屬感,我市積極引進港澳知名服務品牌,試點開展面向港澳居民的特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其中,橫琴新區引入澳門街坊總會運營小橫琴社區服務中心,向居住在橫琴的澳門居民,提供澳門特色居家養老服務;香洲區拱北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引進香港仁山優社養老品牌,打造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

同時,引入專業社工組織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主要載體,為本地及港澳籍常住老人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體娛樂等服務,促進港澳老人融入本地社區生活,參與社區事務。每天上午,62歲的澳門籍居民門阿姨都會來到拱北街道茂盛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珠海本地居民一起跳舞、聊天,開心得合不攏嘴。

同一社區的澳門籍居民李叔更是成為業委會委員,和本地居民一起共同參與社區議事協商,而這些只是珠海近年來積極推動珠澳兩地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我市累計服務香港、澳門老人4147人次,切實提升港澳同胞在珠海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促進在珠港澳同胞從「同居」向「同心」轉變。

集約化:打造綜合性城鄉社區服務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社區老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市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化,增加多種為老服務功能,形成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打造「15分鐘黨群為老服務圈」。

在梅華街道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長者飯堂、老年人能力評估中心、閱覽室、康養驛站、心靈驛站等一應俱全。來自湖南的退休幹部老潘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每天和老伴一起來到梅華街道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寫字繪畫、唱歌跳舞,晚年生活多姿多彩。老潘說,「中心就像我的第二個家,在這裡有可口的飯菜、豐富的娛樂節目,還結識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和細心的工作人員,我感覺特別充實,兒女也十分放心。」

目前,珠海市已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230處,其中鎮(街)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14處,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216處,累計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34506人次。到2020年底,實現覆蓋100%城市社區、90%農村社區的目標,並依託該平臺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喘息服務、文化娛樂、康復理療等養老服務。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我市對特困人員、計生困難家庭中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按照輕度失能200元/月、中度失能300元/月、重度失能500元/月的標準,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對其他高齡、失能的老人按照40元/月提供居家上門服務,真正打通了養老服務最後一米。

多元化:補齊養老服務發展短板

據了解,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珠海市印發了《關於促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或運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對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社會力量給予10萬-20萬元創辦補貼及5萬-20萬元運營支持,已開展服務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部交由社會力量運營。

梅華街道的陳阿姨和老伴品嘗完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長者飯堂的飯菜後,大讚味道不錯。陳阿姨說,「平時和老伴吃午飯,總是簡簡單單就解決了,長者飯堂有菜有肉有湯,不僅比在家吃豐富,還便宜、省心。」目前,我市已建設長者飯堂167處,市級財政為所有用餐老人發放每人每餐3元的餐費補貼。

為了讓更多的長者享受到長者飯堂的福利,珠海市積極引導公益慈善力量支持養老服務。例如,通過建立慈善資金支持長者飯堂配餐服務長效機制,設立長者飯堂慈善助餐項目,以「一元捐」「享有冠名權」等多種方式發動社會力量認捐,拓寬配餐項目資金補貼渠道。目前已有29家長者飯堂得到慈善資助,基本形成「政府補一點、企業捐一點、老人擔一點」的「大配餐」機制。

為充分激發養老服務市場活力,我市支持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引進深圳福安、山東青鳥等一批連鎖化運營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龍頭企業;培育香洲正圓、金灣恆愛、珠海慈安等一批連鎖化經營本土品牌。

智慧化:促進養老服務水平提檔升級

養老服務體驗日當天,老年朋友們前往香洲區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參觀社工服務中心、多功能培訓中心、老年人能力評估中心和輔具展示及體驗中心等,體驗安全、便捷的「指尖上」養老服務,還在長者飯堂體驗「刷臉」用餐,享用了一頓營養均衡、美味健康的午膳。老人們欣喜地感嘆,「通過參觀,切實感受到了智慧養老生活的便利,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大的盼頭。」

當然,智慧養老並不僅僅是「刷臉」用餐這麼簡單。8月19日,「珠海智慧養老信息平臺」正式投入運營,該平臺整合全市範圍內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等線下養老服務資源,開通熱線電話、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多種線上服務渠道,提供養老資源自主查詢、智能嚮導、精準匹配等「一站式養老綜合服務」,精準對接養老需求。4個月以來,該平臺註冊用戶已達32833人,準入養老服務機構479家,提供服務161675人次。

針對我市所有納入特困供養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給予每戶超過3000元的適老化改造經費補貼,建立智慧化家庭養老(照護)床位,配備生命體徵紅外探測設備和緊急呼叫裝置。目前已改造286戶,累計補貼85.8萬元。同時,為80歲以上戶籍老人每月發放200-500元高齡老人政府津貼,2020年累計支出5837萬元,累計249331人次老年人享受該政策。

依託該平臺,我市養老服務實現了「三個升級」。一是諮詢服務全面升級,老人足不出戶便可享受政策解答、心理疏導、設施查詢、服務諮詢等多項便民服務;二是照護服務全面升級,為高齡、失能等困難老人發放「平安通」「一鍵通」等智能設備,老人遇到緊急突發情況時可實現一鍵呼救;三是智能體驗全面升級,通過「人臉識別」建檔,老人可在全市安裝智慧餐檯的老年食堂實現「刷臉吃飯」。

法治化:保障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

2019年以來,我市先後出臺《珠海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方案》《關於促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創新試點工作方案》等22項政策措施,構建「1+N」養老服務政策體系,為疏解養老服務發展堵點、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提供有效政策支撐,重點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

今年,我市已將《珠海經濟特區社會養老服務條例》列為人大立法預備項目,運用法治化手段協調相關社會關係,為全市養老服務工作規範化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推動養老服務體制性改革和前瞻性規劃。

通過不懈努力,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灣區化、集約化、多元化、智慧化、法治化的養老服務發展生態鏈,切實有效提升了珠海市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十四五」期間,珠海市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高的標準、更優的質量繼續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加快發展,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促進養老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

相關焦點

  • 安慶深化開放合作 打造養老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核心提示:深化養老領域「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審批,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 我市深化開放合作打造養老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全面放開養老市場。深化養老領域「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審批,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
  • 廣東福彩公益金 助力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資料照片)■深圳市公辦養老機構引入社會力量「公建民營」的首個試點深圳市福田區福利中心■珠海市橫琴新區富祥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廣州、深圳,為緩解疫情對養老服務機構運行成本增加的困難,兩市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列支,落實疫情防控補助等扶持措施,切實減輕養老機構負擔、助力養老服務行業復工復產;在珠海,為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設,
  • 破解養老服務難題 新城區全域打造「飯大爺」服務品牌
    同時還在經營模式、管理制度、服務標準進行了統一規範,實現了工作人員培訓統一化,原材料採購、加工、配送、服務程序化,逐步將「飯大爺」打造成具有影響力和信任度的老年助餐品牌。讓老年市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為持續推進「飯大爺」全域助餐服務,惠及更多的老年人,今年10月,新城區出臺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促進「飯大爺」項目的深入推進、規範實施、落細落實,推動建設「15分鐘養老圈」,打造「飯大爺」全域老年助餐服務品牌。
  • 率先啟動養老服務
    該福利中心,位於高新區通安鎮真山路,總投資2.5億元,佔地46.5畝,總建築面積43151.45平方米,共有4幢主體建築,分別為養老服務綜合樓、老年福利樓、兒童福利樓及後勤樓。此次運營主體為老年福利樓,包含老年公寓162戶、護理院132床。其定位為中端市場,與面向中高端市場的「怡養」項目錯位發展,重點為區內及部分蘇州大市範圍內的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養老綜合服務。
  • 「點菜式」服務+智能「陪伴」 呼和浩特市養老服務實現多樣化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綜合服務體系為目標,不斷創新理念、思路和舉措,不斷優化養老模式、機制和服務方式,不斷加大養老保障體系、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有效推動了全市養老服務工作全面發展。
  • 「點菜式」服務+智能「陪伴」呼和浩特市養老服務實現多樣化
    ,有效推動了全市養老服務工作全面發展。結合實際,我市制定了《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辦法》等13個規範性文件,提出了「有為老服務餐廳、有信息化運營平臺、有日間照料中心、有康養醫養項目、有多功能活動區域、有居家上門服務」和 「統一適老化改造、統一LOGO名稱、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績效考核」的規範要求,建立了11類83項服務標準,為深入推進人民滿意的養老服務提供了政策保障。
  • 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智慧養老平臺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在...
    1月21日上午,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智慧養老平臺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在瀋陽遼寧大廈舉行。會上,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妍瑩、副總經理高斌出席會議並致辭。據了解,遼寧怡家親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是遼寧首先嘗試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公司,與傳統養老模式不同,怡家親更重在打造「居家」養老模式。
  • 住建部等六部門: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來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發展改革委、民政廳(局)、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老齡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民政局、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老齡辦: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一系列決策部署
  • 蘇州高新區社會福利中心投運 為老年人提供專業養老綜合服務
    該公司由蘇州市農發集團、蘇高新集團共同出資成立,市、區兩級國資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共同打造,是踐行全市國資「1+10項目」合作機制、服務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有益探索,也是立足福利中心市場化發展、品牌化服務的一個良好實踐。此次運營主體為老年福利樓,包含老年公寓162戶、護理院132床。
  • 再推25000張異地養老床位供給! 長三角深化養老服務合作年開啟
    今天(1月6日),記者從在上海召開的「2021長三角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研討會」上獲悉,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民政部門決定,將2021年作為「深化長三角養老合作年」,三省一市將圍繞「拓展合作城市數量」「異地養老床位供給翻番」等十項任務全面推進養老服務合作。
  • 「祥頤養老」李洋:深耕服務近10年,日式養老如何助力打造旅居產品...
    藉助旗下自建的養老社區,泰康已開始聯動各地園區資源,開展體驗旅居服務;金旅居以酒店式公寓和度假酒店為主,採用商業聯盟模式聯合眾多戰略聯盟,向客戶提供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旅居服務;山嶼海集團以中老年旅遊起家,綜合多種業態,逐漸打造「一個中心、多向驅動「的生態養老產業閉環;烏鎮雅園高舉高打推出的養老度假小鎮模式,自推出後好評如潮……不過,在關注這些成功個例的同時,我們仍然要客觀看待旅居市場
  • 常州高新區:多渠道開啟養老服務新模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 全國人大代表楊震生:打造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從業隊伍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民政事業中心主任楊震生——打造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從業隊伍對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業中心主任、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來說,在療養院各病區走一走、看一看,仔細了解截癱傷員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早已成為他每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智慧養老」特別報導 ——日立解決方案開啟智慧養老新時代
    「智慧養老」特別報導 ——日立解決方案開啟智慧養老新時代 敬老愛老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而老齡化則是社會發展即將面對的挑戰。中國有百分之九十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如何確保他們的安全健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面對這一社會課題,日立通過自身長年積累的數位技術及經驗,積極開展健康養老解決方案事業。
  • 打造「娥江晚情」居家養老品牌|全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會召開
    居家養老中心環境一流,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運營溫馨暖心,助餐配送餐點建設穩步推進……昨天,記者從全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會上獲悉,隨著我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養老服務業正在快速發展,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增強。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養老服務,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取得明顯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養老服務統一市場,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堅持公正監管、規範執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引導和激勵養老服務機構誠信守法經營、積極轉型升級、持續優化服務,更好適應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濱海新區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多種養老模式「各顯其能」
    多元養老服務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制定出臺《濱海新區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2020行動計劃》,確定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注重提升保基本、兜底線社會保障功能,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引導服務組織向專業化、規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養老機構城市空間布局更趨均衡,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明顯提升,
  • 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需加碼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養老服務統一市場,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以更好適應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要求。
  • 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這幾年,老年人享受到的養老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社區「嵌入式」小微型養老機構多了起來,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多樣化養老形式火了起來,「網際網路+」打造的智慧養老平臺受到許多老年人歡迎……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
    如何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滿足農村養老需求? 「我們正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從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智慧養老等多方面齊抓共管。」寧波市民政局副局長丁導民說。前不久,位於寧海縣黃壇鎮榧坑村的一幢3層閒置教學樓經過改造,成了黃壇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時間雖不長,已吸引來60多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