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熱線首播:徐克成與他的醫學世界

2021-02-12 廣東徐克成關愛健康

5月8日,徐克成&趙廣軍生命熱線正式首播。據統計,當晚直播觀看人數超過20萬。

直播由全國公益之星、聯合國63屆婦女大會代表李建輝博士擔任主持。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十大傑出志願者趙廣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華夏》雜誌社總編輯劉迪生也一同做客直播間。

節目中,徐克成教授詳細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治癌理念。小編將其中的精彩內容整理編寫,獻給各位讀者。

諾貝爾獎得主卡皮察說:「人生觀建立的起點是在幼兒園。」 我的「幼兒園」是上世紀40年代硝煙瀰漫的戰場。

 

我生在戰火硝煙年代的。

我永遠記得,是一位好人掩護了,才讓我倖免成為敵人的槍下魂。

我也不會忘記,是一位解放軍政委杜阿姨給了我「硫黃」膏藥,才讓我免於疥瘡之苦。是她告訴我:「忍一忍,就快『天亮』了。」很遺憾,她在渡江時犧牲了,沒能看到新中國的成立。

從有記憶開始,母親就經常叮囑我:你長大以後,要為黨和國家,要為人民做好事、做善事。

1970年,母親因肝癌離世。彌留之際,她緊緊拉著我的手,斷斷續續地吩咐:「 你是醫生,要好好為病人……」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對肝癌展開系統研究,逐步積累對腫瘤的認知。

 

1998年,時任衛生部陳敏章與我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

聊起腫瘤有日漸增多的趨勢,陳部長目光凝重地說:「目前的這套腫瘤治療方法不行,許多問題解決不了,一定要引進新的治療手段,要創新。你可以在南方創建一家有特色的腫瘤醫院。」

臨別前,陳敏章還重重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辦個醫院,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辦好以後,我去看你。」我記下他的話,一邊籌備,一邊等待適合的時機。不久噩耗襲來,陳敏章被胰腺癌奪走了生命。

 

2000年,兌現承諾的時機來到,有朋友請我在廣州主辦一所腫瘤中心。在「體制內」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我,決定「自斷皇糧」二次創業。

2003年,經廣東省衛生廳批准,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正式成立。

但是,一家民營醫院要在公立醫院林立的大城市立足和發展談何容易!

 

一直以來,社會上對民營醫院抱有「誠信低、技術差、追求暴利、虛假廣告」的印象,患者對民營醫院的信任危機,也是導致民營出現生存危機的直接原因。

為此,我在院內設立嚴格的「三不」原則:所有員工不能收受紅包、不能收受回扣、不能接受吃請,一旦發現觸碰「高壓線」,即被開除。

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因此,我提出「3C+P」治療策略,2015年又在全國率先引進納米刀消融術。為許多不能手術或常規治療失敗的病人帶來福音。

十多年來,復大醫院吸引了全世界超過90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創造了不少生命的奇蹟。英國皇室、印尼衛生部長等知名人士也慕名而來。

我特別記得2011 年 11 月,一位出生才 11 個月,腹部長有巨大腫瘤的沙烏地阿拉伯患兒娜娜來到復大。此前,她被當地醫院診斷為惡性畸胎瘤,曾予化療無「反應」,腸梗阻,腹腔穿刺並發腸穿孔,腹腔感染,可能有敗血症。靠著我們醫生的經驗和技術,一條幼小生命就此挽回,這是醫院的榮耀,也是中國的榮耀。

真誠的態度和真實的技術,是復大醫院一筆可貴的財富。我衷心希望,醫院能繼續秉承這樣的初心走得更遠更好,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15年前的春天,我剛從國外出差回來,我同事給我安排了身體檢查。PET-CT顯示我的肝臟裡面有一個東西。經驗和直覺告訴我,這很可能是惡性腫瘤,必須馬上開刀。

當從手術麻醉中清醒過來,我向主刀醫生要來了我的肝臟。我用手摸著那團切下來的紅褐色發白的東西,我很清楚,這是肝癌,而且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肝癌。我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按照常規,我是活不下來的。

 

生命誠可貴。人只有在面臨死亡時,才會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什麼叫生命?人為什麼活著?怎麼才能活下來……平常根本不會去想的問題,此時都一個個浮現出來。

 

作為醫院的院長、腫瘤醫生,我的使命就是要讓我的病人活下來,讓醫院活下來。首先,我自己必須活下來!

怎麼才能活下來?我翻閱大量文獻,最後大失所望——幾乎所有文獻都認為現有治療沒有證據表明能讓我這樣的病人生存受益。

 

關心我的人很多。我的醫生、學生、朋友都來問是否要接受某種治療。我反問他們:「你們認為這些治療能延長我的命嗎?如果沒有,那我為什麼要接受這些治療?」他們說:「這是常規,必須走這個程序。」我說:「治療的目的是為了能活下來,而不是按照既定模式走程序。活下來才是硬道理,活不下來,沒有效果並且很痛苦的治療,有什麼意義?」

我開始探索讓自己活下來的方法。

2010年,當我用自己的康複方法活了4年的時候,我有感而發寫了《我對癌症患者講實話》這本書。

開篇《救治一條鮮活生命》,講述了救治已病入膏肓在醫院流浪等死的彭細妹的故事。患卵巢癌的彭細妹當時已有腹腔轉移,在手術後僅做過「簡單」「有限」的4次化療,至今已活10年,而且活得非常好。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5年是一個重要的坎。時間來到2012年,我術後重生第6年,我感到自己「活得很好」,與此同時,有兩個病人的遭遇讓我觸動很大。一位是某公司的副老總,一位是青島的老闆,兩人都是肝癌,都是在開刀後接受了「程序治療」,很快結束了生命。

 

作為醫生,要實事求是。尋求對病人有好處的治療方法。不能為了完成一個程序而做對病人沒好處的治療。2013年,我獲得衛生部最高榮譽「白求恩」獎章,有領導希望我「寫寫自己的抗癌經歷」。於是,我完成了《跟著我去抗癌》。

 

如果說,《我對癌症患者講實話》《跟著我去抗癌》兩本書是醫者的美好願景和希望。那麼,後來的《與癌共存》和《踐行中國式控癌》則可定義為癌症治療理論和策略。

 

當活到第十年,我感到自己這條路走對了!癌症是一種慢性病,每個人身上會產生癌細胞,癌細胞是生命一種新的形式。一味攻擊只會適得其反,必須學會「與癌共存」。

 

我的老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腫瘤外科學家湯釗猷提出的「中國式控癌」認為,癌症治療不僅要學習西方技術,還應有中國策略。癌症不可能被趕盡殺絕,必須走「消滅」+「改造」的控癌之路。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患癌第12年,我把這麼多年在臨床實踐中的經驗和個案寫成了《踐行中國式控癌》。

旨在消滅癌瘤的那些治療,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讓患者長期活下來,才是硬道理。治療後的康復,對於我和我的癌友,是一項終身任務。一句話:需要終身「呵護」!

所以,近年來我把重心轉向癌症康復。通過大量研究和走訪,我發現氫作為一種理想的選擇性抗氧化劑,可以抑制癌細胞,對人體許多疾病都有積極作用。我的公益工作室,每天都為大家提供免費的吸氫服務。希望這種簡單無痛苦的方式能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長按掃碼關注健康

喜歡此文請點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焦點

  • 徐克成:堅持中國式控癌,贏得世界尊重
    相比之下,徐克成教授的另一位好朋友,日本著名的醫學教授,患喉癌後按「常規」放療20多次,不能講話、不能進食、不能行走……短短幾個月就離開人世。離世當天,徐克成教授正在印尼參加蘇先生創辦的學校的學生畢業典禮。
  • 「癌症剋星」徐克成:不斷創新 贏得世界尊敬
    他行醫半個多世紀,始終堅持「厚德行醫、醫德共濟」,年過花甲時創辦了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以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贏得了海內外無數患者的信賴,被譽為「雷鋒式好院長」。2018年8月24日,在日本千葉市舉行的45屆低溫醫學年會上,作為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名譽主席,我應邀作了「亞洲冷凍治療的現狀和未來」的報告。
  • 徐克成看病︱控癌之策:快樂
    他慕名而來,專程到復大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治療。 見到徐克成,老蘇格外欣喜。他沒想到,徐克成給了他一個更大驚喜。 3月22日,湯釗猷院士來廣州出席徐克成新書《踐行中國式控癌》併到復大腫瘤醫院參與會診及慰問病人。老蘇不但見到了湯院士,還得到了包括他在內的多位專家寶貴的治療意見。
  • 大醫至仁,徐克成的「中國式控癌」
    如今,彭細妹結了婚,入了黨,一直在復大和我的「廣東省徐克成關愛健康工作室」做義工。多年來, 我們先後免費幫扶救治了數百名貧困患者,減免和資助醫療費用近千萬元。 【採訪手記】 時代楷模、白求恩獎獲得者、廣東好人、雷鋒式好院長、白求恩式好醫生、感動廣東十大人物、兩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這麼多高等級的榮譽,廣東省慷慨送給了一位外來的老人。
  • 徐克成:肝癌院長的癌鬥故事
    科技興醫,是徐克成在採訪中不斷提及的民營醫療「換道開車」發展方案。復大腫瘤醫院的前身是陳敏章部長題字的「腫瘤特別治療中心」,那是2000年。在公立醫院林立的廣州,徐克成為他的腫瘤治療中心引進了氬氦刀,當時的一種新型冷凍系統。30歲之際,徐克成的母親幾無徵兆地查出肝癌晚期,回天乏術。
  • 【2020·氫盤點】丨不平凡的年度氫醫學發展大事記!(完整版)
    ,讓生命之氧輸送到患者體內,可謂之功德無量。感謝高產的11月,由暨南大學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榮譽總院長徐克成教授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作序的《氫氧吸入治療COVID-19》英文版重磅發布。這本書再一次的將關於氫醫學這一「真實世界」的研究呈現在世人面前。
  • 徐克成癌症康復每日談 (22談)| 奇蹟出於信念
    「用自己生命做抵押,研究和尋找癌症康復新理念、新策略和新方法,實踐『中國式控癌』。」
  • 四川腫瘤醫院選擇廣州復大醫院:徐克成院長講述治肝癌經驗
    最近他的心情跌到谷底,因為他的肝部出現多發轉移瘤,情況很不樂觀。上周三,他到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找徐克成教授求救。「早半年前就發現新長的腫瘤,做完TACE(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為什麼不及時處理?」徐克成教授看過阿輝的CT後惋惜不已,「耽誤了的時間,任何人都補不回來了。」(微信搜索: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 海南博鰲萊富凱爾醫學中心——健康生命締造者
    海南萊富凱爾醫學中心位於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國家級開發區),是經國家批准的合法進行幹細胞治療的臨床醫院,集研究、治療
  • 廣州之行讓傅達仁的生命延長了65天
    6月7日凌晨5時33分,徐克成的手機收到傅達仁從發來的簡訊:「至愛的弟兄徐總院長克成教授  :你已經儘力了,你對我的恩情,另我感動,三生還不清,你是我見過的,全世界最大的善人。救人無數,功徳無量。按著定命,人必有死,送君千裡,終有一別。上帝恩昭,我將熄掉地上的勞苦,榮歸天家,安息主懷。再見!我的弟兄!我將保守你的終生!平安喜樂健康 長壽 !
  • 鍾南山、張文宏亮相2020騰訊醫學ME大會:從生命痛點出發,探索醫學...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會上指出,連接、算力與智慧化是醫學數位化創新三大路標。他表示:「我們相信,科技應當向善, 與醫學結合共同助力消除人類的痛點。以科技守護生命之光,讓每個人的健康變得可度量、可管理、可改善。」
  •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 黔南熱線
    為進一步宣傳和普及愛滋病預防知識,降低愛滋病感染率,減少對愛滋病感染者的歧視,倡導廣大群眾關心關愛愛滋病病毒感染者,2020年11月28日,在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來臨之際,平塘農商銀行工會委員會組織開展以「攜手防疫抗艾 共擔健康責任」為主題的愛滋病防治宣傳活動。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李小琳說,精神醫學是現代醫學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在生命關懷事業當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在協會領導下,要充分認識心理、生理疾病高態發展的嚴重趨勢,增加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發揮專業委員會的學術組織功能,大力開展精神醫學的科學研究;堅持秉承關愛生命健康的宗旨和理念,全面提高提升精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管理水平。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李小琳等出席
    精神醫學是現代醫學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在生命關懷事業當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在協會領導下,要充分認識心理、生理疾病高態發展的嚴重趨勢,增加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發揮專業委員會的學術組織功能,大力開展精神醫學的科學研究;堅持秉承關愛生命健康的宗旨和理念,全面提高提升精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管理水平。
  • 勇攀醫學高峰助力生命起航
    多年來,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全體醫護人員辛勤耕耘,潛心煉技,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的創新迭代,為徐州市輔助生殖醫學的發展書寫了一篇篇載入史冊的華章;更重要的是,他們成功助孕誕生超1萬例試管嬰兒,為無數家庭送去福音,被稱為締造生命奇蹟的天使。
  • 《氫氧氣霧化機治療COVID-19》英文版一書由世界出版社正式發行
    由徐克成教授主編,鍾南山院士主審並作序的中國抗疫成果總結之作《氫氧吸入治療COVID-19》英文版紙質、電子書,於11月初正式發布。
  • 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派特雲圖「中醫熱CT」健康檢測 為您的健康...
    日前,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獨家引進第一臺功能醫學派——派特雲圖全身健康檢測系統,採用世界領先的生物電(BIA)及生物電阻抗成像(EIT)檢測技術,以功能醫學為理論依據,對人體全身各系統器官的功能狀態、修復能力雙向綜合評估,結合精神壓力指數對人體身心同步測評,可以實現同步測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狀態全身健康評估!
  • 《氫氧吸入治療COVID-19》英文版由世界科學出版社正式發行
    這是一本結合理論又有實例的真實世界研究專著。該書從醫學治療角度,凝結了中國各地區的醫生面對基線水平在輕、中、重、危重病人探索氫氧氣輔助治療的應用心得,對世界抗疫具重大臨床應用意義。主編徐克成教授本書主編徐克成教授,是國際冷凍治療學會主席,中國白求恩醫學獎章得主,近幾年潛心研究氫氧醫學,特別是氫氧氣對癌症的控制作用。
  • 基因技術:承載生命的密碼,未來醫學的鑰匙
    2016年美國生物學家文特爾(Craig Venter)以化學方式合成了含473個基因、能夠正常存活和運轉的最小細胞生命Syn3.0。自基因被發現的一百多年來,基因技術作為生命運行原理的解釋和操控手段,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人們夢想著徹底解開生命的奧秘,並應用於自身生理健康、疾病治療、工業生產及環境能源等更廣泛的社會領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