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醫,是徐克成在採訪中不斷提及的民營醫療「換道開車」發展方案。
復大腫瘤醫院的前身是陳敏章部長題字的「腫瘤特別治療中心」,那是2000年。在公立醫院林立的廣州,徐克成為他的腫瘤治療中心引進了氬氦刀,當時的一種新型冷凍系統。
30歲之際,徐克成的母親幾無徵兆地查出肝癌晚期,回天乏術。因此,他開始著力研究腫瘤早期診斷和「微創」治療,在1999年第一次聽到氬氦刀冷消融治療技術時,徐克成有點興奮。
憑著這一新技術,腫瘤治療中心發展成有自己特色的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更加堅信科技興醫。兩年前,復大開始研究磁納米治療腫瘤技術。
「民營醫院船小好掉頭,看到新的技術和模式,一定要非常敏感地抓住,才能有差異發展。」
不久前,徐克成已經在復大腫瘤醫院的大會上完成了交班,退居二線,他說自己為這個醫院的發展做了很多的好人好事,也交代了復大新的領導班子要挑起重擔,他自己則是專心做看訪。徐克成正在準備一篇論述,關於腫瘤患者的新治療方案,臺灣回訪也因此而起。
「特別興奮」,聊到這次的臺灣回訪,徐院長毫不吝惜表情,喜形於色。一邊笑著說高興,一邊掏出手機翻找這次回訪病人帶回的照片,那些癌症晚期患者患者用新康復治療手段前後的對比圖。
冷凍消融治療已經普及,磁納米技術也在不斷獲得研究進展,新療法是徐克成現在最關心的。
「我不喜歡跟別人擠在一起」,聊到民營醫院的發展,他說:「我做我的事,其他醫院有的我也有,他們沒有的我就想辦法做更好,我不彎道超車,但我喜歡換道開車。」
從臺灣回來,下一站是北京,還要去上海、東京。說話間,我們一起走出醫院。
現在,彭細妹依舊在復大做義工,醫院幫她就近租了房子,每個月付給她生活補助。慈愛、使命、服務、差異、發展,是退居二線的徐克成多年來經營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繞不開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