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變不是癌,積極治療可逆轉

2021-01-16 騰訊網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當一個正常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它就開始被「賦予」了癌變的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即癌症正式形成之前的一個「預備」狀態

癌前病變令人害怕,但也給人安慰。害怕的是再往前邁一步就可能發展為癌症,安慰的是只要及時幹預,多數可以逆轉。因此,認識癌前病變,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可以將癌症扼殺在萌芽狀態中,是癌症預防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幾種典型的癌前病變,如果確診為以下疾病一定要及時治療。

腺瘤性腸息肉

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大致可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幾乎不惡變;而腺瘤性息肉屬癌前病變已被公認。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直徑大於2cm的腺瘤惡變的機率為46%

預防腺瘤性息肉發展為腸癌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及時進行腸鏡篩查,發現息肉後及時將其摘除,癌變風險也就隨之消除。

乳腺囊性增生

單純的乳腺增生一半不會發展為乳腺癌。但是,乳腺囊性增生有一定的惡變風險。乳腺囊性增生是以乳腺小葉小導管及末端導管高度擴張形成的囊腫為特徵,伴有乳腺結構不良病變的疾病。有囊性增生病的,比無囊性增生病者,其乳腺癌發生率高2倍~4倍,發生率約2.8%

乳腺囊性增生視情況可接受藥物治療,穿刺治療和手術治療。

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是肝癌的癌前病變。肝癌的發生一般要經過這樣三個階段:肝炎—肝硬化—肝癌。約70%的原發性肝癌是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的,在我國2015年慢性B肝防治指南上明確指出,每年約有3%-6%的肝硬化患者轉化為肝癌

我國肝硬化患者絕大部分發生是由於B肝病毒感染導致,其他原因還有飲酒、脂肪肝等也會有一定作用,如果發現自己有慢性B肝感染可以通過抗病毒治療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

另外在醫生指導下,定期通過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進行肝癌早期篩查,也可以將腫瘤消滅在萌芽狀態。

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及時接受正規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不會致癌。但是有的胃癌與某些良性病變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基礎上發生癌變,而這些胃部疾病大多已長期存在,更易使患者放鬆對胃癌的警惕。

根據荷蘭研究顯示,萎縮性胃炎的胃癌發生率約為0.1%/年,瑞典研究顯示約2%的萎縮性胃炎患者在20年內發展為胃癌

而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致病因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在萎縮性胃炎發展階段,經過合理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和飲食注意,是可以降低萎縮性胃炎轉化為胃癌的可能性,同時定期的胃鏡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伴上皮非典型增生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就是我們俗稱的宮頸糜爛。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可逆的。但是這種交替的現象如果經常發生,同時還伴有HPV感染,進而導致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就有可能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雖然並非所有的不典型增生均會發展為子宮頸癌,但據統計,如不給予治療,有10%~15%的輕、中度和75%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將會轉變為浸潤癌。

通過前面的描述,我們知道HPV感染是導致癌前病變的重要原因。而HPV感染多為一過性感染,人體免疫系統可以將其清除,必要時可使用幹擾素進行治療

另外,如果不典型增生情況嚴重,也可以通過手術等辦法切除相關病灶,在癌前病變狀態祛除也可以的。

交界痣

交界痣可能是黑色素瘤的癌前病變。部分皮膚的交界痣和混合痣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可發生惡變,成為惡性黑色素瘤。儘管交界痣和混合痣已被證實有惡變傾向,但真正發展成為惡性腫瘤者微乎其微。需要注意的是,反覆的摩擦、針挑等刺激,不完全的切除、用藥物腐蝕及自身的內分泌紊亂等因素,可能是激發交界痣或混合痣惡變為黑色素瘤的誘因

去除危險痣最好不要用冷凍和雷射去除的方法,因為這易刺激痣細胞,反而誘發其癌變。最保險的做法是手術切除

寫在最後

對於大眾來說,要做好常規的體檢以及防癌篩查;對於已經處於癌前病變的病友,也不要擔心,可以積極治療,通過藥物、手術處理掉將癌前病變逆轉或者祛除,同時做好定期隨訪和檢測,就可以極大降低癌症發生的機會。

相關焦點

  • 醫生說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如果沒重視,多久會變成癌?
    首先「癌前病變」並不等於癌症,但它會有很大的可能發展成癌症。「癌前病變」是可逆的。當醫生說出四個字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彷徨。當查出「癌前病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醫生說的「癌前病變」,如果沒重視,多久會變成癌?癌症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有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往往是身體中的一些病症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久而久之才形成的。
  • 【貼心醫生】癌前病變,下一步就是癌症?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癌前疾病是通過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的,典型者經歷了從癌前疾病、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性癌等階段,有的病例直到癌症擴散轉移才被發現。 簡單概括一下: 癌前疾病是一個病名;癌前病變是一個病理學名詞。比如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但只要不伴隨異型增生就不叫癌前病變,還是是良性的。 癌前病變是指細胞異常增生具有癌變傾向的病變,是惡性腫瘤發生前的一個特殊階段,往往繼發於某些慢性疾病或所謂癌前疾病。
  • 26歲查出「宮頸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到癌症剩幾年?
    小青便去詢問醫生,接受建議後又做了陰道鏡檢查,結果醫生說是已經宮頸癌前病變了。 小青一聽,慌了:「癌前病變?是不是就是宮頸癌?可是我之前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啊,醫生,我才26歲,我不想死啊!」 哪些情況屬於宮頸癌前病變?
  • 科普丨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 【防癌有方】這些「常見病」,當心是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潛能的良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轉化為癌。但並不是說,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癌,癌也不是都來自癌前病變。 出現這些變化,當心是癌前病變 其實所謂癌前病變,是指繼續發展下去具有癌變可能的某些病變,最常見的有以下10種。
  • 患癌前,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常見病是癌症「敲門聲」,別不知道
    二、癌前病變一定會成癌症嗎? 雖然癌前病變中帶有「癌」字,有癌前病變的人患上癌症的風險也會比別人高,但並不是所有癌前病變都會變成癌症。 就算是確診為癌前病變,也不一定需要馬上處理,如宮頸癌前病變,部分宮頸癌前病變生長極為緩慢,甚至有些患者在一生中,癌前病變都發展不到需要醫療幹預的地步,只有高級別的上皮內瘤變,才需要採用積極的治療去應對。
  • 直播預告 12.24「漫談消化」之「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處理...
    從2019年開播,「漫談消化」節目已經涉及Hp感染規範化診治、IBD與結核、藥源性消化道損傷、肝性腦病治療時機和綜合治療策略、胃食管反流病的綜合診治、失代償期肝硬化的臨床管理、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等多方面主題,受到了廣大醫生的關注和喜愛。
  • 【科普知識】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 患癌之前,很多人都會經歷癌前病變!抓住這個階段,消結節、除息肉...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大眾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結節、息肉、增生、囊腫的檢出率越來越高,但很多人對這些「異樣」的檢查結果,還是一知半解,有些人認為這是癌前病變,離患癌只有一步之遙了,整日惶恐不安;有些人卻對這樣的結果放任不管,再去體檢時發現已經是癌症了。那結節、息肉、增生、囊腫是不是癌前病變?
  • 癌前病變是指什麼?醫生說到4種癌症,要留意身體的早期變化
    癌症雖然很可怕,但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她發病之前是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的。臨床上將癌症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癌前病變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原位癌階段,第三個是浸潤癌階段。第一階段的癌前病變階段,指的不是癌症之前身體的變化,而是指癌症已經發生了,對身體已經產生破壞的,如果再不採取科學有段幹預,那麼就要開始形成癌症了。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當然世事無絕對,雖然癌症會經歷癌前病變階段,但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會發生病變形成癌症的。
  • 患癌前,多數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小病或是「敲門聲」,要早就醫!
    患癌前,多數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小病或是「敲門聲」,要早就醫! 在癌症到來之前,很多人都會經歷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就會發展成為癌症,大多數的癌前病變都是慢性的炎症。
  • 醫生手記|她剛過20歲,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
    一周後她的檢查結果出來,是HPV高危型感染同時伴有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更重病變不能排除。通俗來說,就是癌前病變。癌前病變一定會變成癌嗎?80%女性一生中總會感染HPV,但是絕大部分都能靠自身免疫消滅掉。可如果感染的是高危型HPV,比如16、18型,恰好自身又不能清除,形成「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有可能發展成宮頸癌的。
  • 癌前病變,讓不少人聞之色變,醫生提醒:3種常見病或是癌症信號
    在身體出現癌症之前,還會出現一個「癌前病變」,有很多患者一聽醫生說「癌前病變」,就開始慌神,覺得自己得了癌症,其實癌前病變是指,這個疾病如果沒有得到控制,繼續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會出現癌症,這時體內的細胞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還有一定的可逆性,在採取措施後,有恢復正常的可能,所以對於這些常見的癌前病變
  • 7種常見「癌前病變」,一定要警惕!
    7種常見「癌前病變」,一定要警惕!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常見7種癌前病變,要定期檢查,及早採取適當處理!
  • 什麼是清潤性癌 為什麼會導致侵潤性癌
    什麼是清潤性癌?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疾病,它是癌的演變過程中最後一步。那麼早期浸潤癌和中晚期浸潤癌的區別是什麼呢?清潤性乳腺癌的臨床表現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什麼是清潤性癌浸潤癌是癌在演變過程的三部曲的最後一步。癌的演變過程: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注意:不是所有癌都必須經歷這三部曲)。
  • 一天之內,發現2例胃早癌,2例癌前病變——胃癌來臨,往往悄無聲息!
    3月5日,疫情緩解,我們醫院開始了正常胃腸鏡檢查,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天之內,不到20個檢查者,竟然查出來2個胃癌,2個癌前病變。 他們有的有症狀,有的完全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但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 我們一起來看看。
  • 癌前病變——細胞不典型樣增生,輕度的可以逆轉,重度的要手術
    孫先生很是擔心,他聽說不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到我們醫院就診,想知道有沒有辦法逆轉這種病變。 一般認為,從正常細胞發展到腫瘤細胞,都要經過一個這樣的過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而非典型增生則是從良性改變到惡性改變的中間站。因此又將非典型增生稱之為癌前病變。 不典型增生上皮細胞與癌細胞最大的區別是:癌細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而不典型增生一般不見病理性核分裂。
  • 1個月的時間不換內褲,23歲姑娘患「外陰癌前病變」,這是啥病?
    23歲姑娘一個月不換內褲,患上外陰癌前病變23歲的慧慧在前幾個月,身體突然感覺不適,但由於影響不是很嚴重,因此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最近身體狀態越來越糟糕。這才去醫院進行檢查,而檢查結果就是慧慧患上了外陰癌前病變。對於這個病,相信大多數人也感到非常陌生。
  • 原位癌、浸潤癌都是癌!有什麼不一樣呢?
    原位癌是最早期的癌症,嚴格來講,只能稱得上是癌前病變,故原位癌又稱為0期癌。 浸潤癌:當位於原位癌的癌細胞突破了上皮組織層,浸入基底膜後,就從原位癌變成了浸潤癌。當然,這個過程一般要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早期的浸潤癌一般不會出現轉移,癌灶擴散很慢。 我們所說的癌症,例如胃癌、肺癌、甲狀腺癌其實都屬於浸潤癌。浸潤性癌分為早中晚期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一般只需要手術治療,不需要放化療。
  • 癌性腸梗阻十大治療方法
    癌性腸梗阻的病理類型包括機械性腸梗阻和功能性腸梗阻兩大類。機械性腸梗阻是MBO中最常見的一類病理類型,是由於腫瘤侵犯腸道或腹腔!腸繫膜等引起腸腔狹窄所致。其病理亞型包括:由原發腫瘤、腸繫膜和網膜腫物、腹腔或盆腔粘連、放療後纖維化等所致的腸腔外佔位性MBO;由原發腫瘤或轉移癌引起的息肉樣病變、腫瘤沿腸腔環形播散所致腸腔內佔位性MBO,以及腸壁內佔位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