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做了體檢,看到了息肉、萎縮性胃炎等,就趕緊上網查,一查不要緊,都是說「癌前病變」、「離胃癌一步之遙」等等,增加了不少的壓力。
那麼,癌前病變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就是快要癌變了嗎?
◆◆ ◆
先說說什麼是癌前病變?
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或細胞癌變是分階段發展和逐漸演變的。
從致癌因子攻擊正常組織細胞到產生癌症,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平均為15~20年,當然也有進展迅速、病程較短者。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癌前疾病是通過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的,典型者經歷了從癌前疾病、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性癌等階段,有的病例直到癌症擴散轉移才被發現。
以胃癌為例,它的發展歷程為:
正常胃黏膜—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早期胃癌—浸潤和轉移癌
它在發生癌變前,把有可能朝著癌的方向發展的某些良性疾病,叫做癌前疾病,比如萎縮性胃炎、腺瘤性胃息肉、久治不愈的胃潰瘍、疣狀胃炎等;但是,這些疾病還是良性的,還沒有變壞,如不加以控制,有可能會變壞;它們在逐步變壞的過程中,其組織學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腸化、異型增生等,這個病理階段,稱為癌前病變,或者癌前狀態。
簡單概括一下:
癌前疾病是一個病名;癌前病變是一個病理學名詞。比如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但只要不伴隨異型增生就不叫癌前病變,還是是良性的。
癌前病變是指細胞異常增生具有癌變傾向的病變,是惡性腫瘤發生前的一個特殊階段,往往繼發於某些慢性疾病或所謂癌前疾病。
癌前疾病是通過癌前病變的階段才發展成癌症的,比如:癌前疾病就是一個壞學生,不好好管教會犯罪;癌前病變就是開始小偷小摸,夠著進拘留所了;癌,就是徹底變壞了。
◆◆ ◆
癌前病變一定會癌變嗎?
不一定會。它僅僅是癌變的機率大了一點。
大部分癌前病變發展緩慢,僅有一小部分病例進一步惡化、發展成癌症。
癌前病變有組織結構的紊亂和細胞形態的異常,即所謂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內瘤變,分為輕、中、重度。
輕度的可以逆轉消失,或發展為重度的,但重度的癌前病變則難以逆轉,前進一步就是原位癌、早期浸潤癌,甚至與癌難以區分。所以一經發現,就要手術幹預。
在癌前病變階段,重要的是積極規範治療,密切監測其進展,一旦發生進展,就要及時幹預。
癌症是影響現代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惡性疾病,難治癒和預後差都使得人人「談癌色變」。癌症的發生不是突然出現的,它的發展過程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癌前病變、原位癌以及浸潤癌。在癌前病變階段還不算是癌症,在這個階段加以治療的話病變就會得到控制,癌症也就不會發生,預後也非常好。所以想要避免癌症的發生,就要了解清楚癌前病變都有什麼樣的表現,在這些表現出現的時候及時治療控制。
◆◆ ◆常見的癌前病變
第一種:常見的癌前病變是黏膜白斑。主要發生在口腔、消化道、陰道等組織黏膜的白斑。最初的表現是白色的煙霧狀,表面手觸摸光滑;往後發展會慢慢凸出黏膜表面,有粗糙的沙粒感;最後就會開始潰瘍,基底部分變硬或變厚。研究顯示黏膜白斑最終惡變的概率在4%左右,雖然不高,但是其白斑本身就會給患者帶來許多不適感,一般都是建議要積極治療。
第二種: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一般胃部動脈硬化、血流量不足或者吸菸飲酒等習慣會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的退化而發生慢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長期的炎症反應會導致細胞生長出現間變,出現惡化癌變。本身有胃部疾病或者突然出現胃部氣漲、消化差、胃部不適等症狀最好要到醫院進行內鏡檢查。
第三種:乳腺囊性增生家族中有乳腺癌的患者如果出現乳腺囊性增生、乳頭狀瘤等問題的時候更應該及早檢查和治療。
第四種:老年日光性角化病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前病變,它經過長時間紫外線照射後,表皮細胞的DNA會受到損傷,部分DNA損傷無法自行修復而導致,並且有一定機率會發展成為鱗狀細胞癌或惡性黑色素瘤。
第五種:色素性幹皮病這是一種遺傳性的皮膚病,這種皮膚病會使全身皮膚出現色素型皮疹,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容易誘發皮膚癌。
第六種:胃腸道息肉這種胃腸道息肉會引起出血,反覆的潰瘍喝出血容易引起細胞變異引發癌症,應該要及時將息肉切除,避免發展為胃癌、腸癌等消化道癌症。
第七種:良性腫瘤良性腫瘤細胞內合成能量的線粒體功能會出現減弱的情況,這有可能會導致良性腫瘤發生癌變。
第八種:交界痣交界痣一般為褐色或黑色,隆起於皮膚表面,特徵是在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地方有痣細胞,容易惡變為黑色素瘤。若發現自己身體上有痣在短期內突然生長變大、顏色變深,開始瘙癢或疼痛,表面潰瘍、結痂等情況出現,一定要注意是否是交界痣開始惡化,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癌前病變不是癌,也不一定會發展成為癌症,但是一旦被確診,還是建議積極治療,防治惡變成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