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查出「宮頸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到癌症剩幾年?

2020-12-24 騰訊網

26歲的小青身體一直很健康,前段時間單位體檢,到醫院拿檢查報告時,上面顯示宮頸高危型HPV感染,宮頸細胞學檢查顯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小青便去詢問醫生,接受建議後又做了陰道鏡檢查,結果醫生說是已經宮頸癌前病變了。

小青一聽,慌了:「癌前病變?是不是就是宮頸癌?可是我之前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啊,醫生,我才26歲,我不想死啊!」

哪些情況屬於宮頸癌前病變?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每兩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死於宮頸癌。宮頸癌儼然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隨著癌症篩查的普及,越來越多女性注重宮頸健康的檢查。但由於相關知識欠缺,不少女性就如小青一般,一聽到癌前病變就緊張的不得了,誤以為宮頸癌前病變就是癌症前期。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婦科張蓉主任表示,宮頸癌前病變實際上是宮頸重度上皮肉瘤樣病變,這種瘤樣病變有可能向癌演變的趨勢,但距離宮頸癌可能有相當長的距離,及時治療是可以痊癒的。

一般來說,宮頸癌前病變(CIN)通常分為三級:輕度(CIN1)、中度(CIN2)、重度(CIN3),它是一個連續發生發展的過程。

60%的CIN1級會自然消退,建議患者定期隨訪觀察。

20%的CIN2會發展成CIN3 ,患者可考慮進行物理治療,包括:冷凍、雷射電凝等,對於不能定期隨訪的CIN1也建議進行物理治療。

12%的CIN3會發展成宮頸癌。建議CIN2以上以及CIN1級持續兩年的患者應該進行宮頸切除性手術治療。

宮頸癌前病變雖不是癌,但有可能最終發展成癌症。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時間可以從數年到數十年,一般認為這個演變過程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增生宮頸上皮肉瘤樣病變宮頸早期浸潤癌。

所以,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幹預很重要。

宮頸癌前病變,容易出現3種異常表現

不少被檢查出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都很訝然,表示自己身體沒有感覺任何不適。據臨床數據統計,50%—70%的女性是沒有特殊的臨床症狀的,張蓉主任建議如若女性身體出現以下症狀,就要警惕有可能是宮頸病變的預警:

宮頸炎症:年輕女性宮頸炎症經久不治,並伴有長期白帶增多、出血應該引起重視。

接觸性出血:性生活後陰道出血,或是婦科內診檢查後陰道出血,70%-80%的宮頸癌患者有這一症狀。

白帶混血:女性長期白帶增多、白帶顏色異常、白帶混血等應及時檢查。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特別留意,及時就醫。對於沒有症狀的女性,可通過定期接受TCT、HPV檢查預防。

日常如何預防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都跟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關。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葉雙醫生建議,想要預防宮頸癌病變,定期宮頸檢查和注射HPV疫苗是關鍵。

想要預防宮頸癌,就要做好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注射HPV疫苗,宮頸癌疫苗是預防性疫苗,沒有治療效果,建議9歲~26歲的無性生活女性注射都有積極意義。

第二道防線:21歲以上的女性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至少每兩年做一次TCT宮頸癌篩查,HPV呈陽性,需做陰道鏡檢查,以判斷是否處於癌前病變。

第三道防線:中、重度的癌前病變要手術治療,即宮頸錐切,以判斷是否為更嚴重的宮頸癌類型。

得了宮頸癌前病變,並不意味就是宮頸癌,只要及時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大部分人都會痊癒。

不過痊癒後,定期的檢查和隨訪也很重要,專家建議規範治療後,每年應進行一次TCT檢查,隨訪20年以上。另外,改變生活方式也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幫助女性抵抗HPV病毒。女性平日一定要注意戒菸戒酒、平衡飲食、保證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

參考資料:

[1] 《宮頸癌前病變是癌嗎?HPV疫苗怎麼打?》.健康時報網.2018-04-15

[2] 周友珍;《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怎麼治?》[J].人人健康.2019年16期

[3] 《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成為癌平均需要10年!》.健康時報網.2016-07-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科普丨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患癌前,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常見病是癌症「敲門聲」,別不知道
    21歲的薇薇最近發現,自己和男朋友在床上的時候,無論怎麼小心,還是經常會出血,因此她決定有空就去做個常規婦檢。 在去醫院前,薇薇提前了解到,一般來說,25歲以下女性是不用檢查HPV的,因為發生宮頸癌的風險比較低,90%的人會在2年內轉陰。
  • 醫生手記|她剛過20歲,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
    「醫生姐姐,我是不是得癌症了?」看到「高級別」三個字時,薇薇的眼神一下黯淡下來,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癌前病變一定會變成癌嗎?可如果感染的是高危型HPV,比如16、18型,恰好自身又不能清除,形成「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有可能發展成宮頸癌的。持續的HPV感染髮展成宮頸癌前一般會經歷這幾個階段:1、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這個屬於輕度病變,不需要太擔心。
  • 【科普知識】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貼心醫生】癌前病變,下一步就是癌症?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癌前疾病是通過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的,典型者經歷了從癌前疾病、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性癌等階段,有的病例直到癌症擴散轉移才被發現。 簡單概括一下: 癌前疾病是一個病名;癌前病變是一個病理學名詞。比如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但只要不伴隨異型增生就不叫癌前病變,還是是良性的。 癌前病變是指細胞異常增生具有癌變傾向的病變,是惡性腫瘤發生前的一個特殊階段,往往繼發於某些慢性疾病或所謂癌前疾病。
  • 【防癌有方】這些「常見病」,當心是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潛能的良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轉化為癌。但並不是說,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癌,癌也不是都來自癌前病變。 出現這些變化,當心是癌前病變 其實所謂癌前病變,是指繼續發展下去具有癌變可能的某些病變,最常見的有以下10種。
  • 癌前病變不是癌,積極治療可逆轉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當一個正常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它就開始被「賦予」了癌變的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即癌症正式形成之前的一個「預備」狀態。
  • 醫生說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如果沒重視,多久會變成癌?
    首先「癌前病變」並不等於癌症,但它會有很大的可能發展成癌症。「癌前病變」是可逆的。當醫生說出四個字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彷徨。因為這時的疾病還沒有完全變成癌症,通過積極的治療,康復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只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般不會對壽命造成太大的影響。癌症往往是比較隱匿的,若是不能做好定時體檢的工作是很難發現它的,所以很多人在癌症並發的時候,再查出來,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這時候治療的難度也會比較大,給醫生和患者都帶來比較大的麻煩。
  • 癌前病變是指什麼?醫生說到4種癌症,要留意身體的早期變化
    其實那些患有癌症的年輕人何嘗沒有過這樣的想法呢?所以無論你年紀有多大,都要照料好自己的身體,如果你對身體不好,身體也不會對你好。癌症雖然很可怕,但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她發病之前是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的。臨床上將癌症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癌前病變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原位癌階段,第三個是浸潤癌階段。
  • 患癌前,多數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小病或是「敲門聲」,要早就醫!
    患癌前,多數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小病或是「敲門聲」,要早就醫! 在癌症到來之前,很多人都會經歷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就會發展成為癌症,大多數的癌前病變都是慢性的炎症。
  • 威爾·史密斯查出癌前病變:他做的這件事,你也應該做!
    結腸鏡會進到我身體裡有多長?對於威爾·史密斯的疑問,醫生用手勢給出了大約的長度。 幾天後,斯坦福博士告訴威爾·史密斯,這次腸鏡檢查中,醫生摘除了一塊息肉,經病理檢查後顯示,這是腺瘤性息肉,含有癌前病變組織,而大多數腸癌是由這種息肉發展而成。醫生告訴他,早發現是好事。
  • 癌前病變,讓不少人聞之色變,醫生提醒:3種常見病或是癌症信號
    在身體出現癌症之前,還會出現一個「癌前病變」,有很多患者一聽醫生說「癌前病變」,就開始慌神,覺得自己得了癌症,其實癌前病變是指,這個疾病如果沒有得到控制,繼續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會出現癌症,這時體內的細胞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還有一定的可逆性,在採取措施後,有恢復正常的可能,所以對於這些常見的癌前病變
  • 一天之內,發現2例胃早癌,2例癌前病變——胃癌來臨,往往悄無聲息!
    3月5日,疫情緩解,我們醫院開始了正常胃腸鏡檢查,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天之內,不到20個檢查者,竟然查出來2個胃癌,2個癌前病變。 他們有的有症狀,有的完全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但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 我們一起來看看。
  • 子宮頸癌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宮頸癌?婦科專家答案
    對於女性朋友而言,最可怕的疾病無疑就是子宮頸癌。不知何時就會患此癌症,那麼到底該如何預防子宮頸癌呢?哪些因素可導致子宮頸癌?子宮頸癌佔婦女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子宮頸癌確切病因不十分清楚。但是,有些不良因素確實與此種癌症有關,如早婚、早育、多產、宮頸糜爛、夫妻生活過頻、陰莖包皮垢、性激素失調等。消除這些不良因素對預防宮頸癌有重要意義。
  • 21歲女學生查出宮頸病變,醫生搖頭:4種男人,會把你推向宮頸癌
    前幾天,一位女生走進了醫院,在醫生的詢問下得知,女孩子她叫曉曉,最近1個月來了好幾次月經,下腹時不時會出現疼痛感,和男友同居時下身會出血。了解了曉曉的情況後,醫生安排了一系列檢查,但是拿到結果時,不僅是曉曉,醫生也嚇到了,查出宮頸二級病變,感染HPV16,曉曉泣不成聲。才21歲的年紀怎麼就查出宮頸病變?和男友脫不了干係原來,曉曉和男友是異地,平時只有放節假日才能一起,而每次見面,兩人都安耐不住相思之苦,有時候忙到深夜。
  • 患癌之前,很多人都會經歷癌前病變!抓住這個階段,消結節、除息肉...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大眾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結節、息肉、增生、囊腫的檢出率越來越高,但很多人對這些「異樣」的檢查結果,還是一知半解,有些人認為這是癌前病變,離患癌只有一步之遙了,整日惶恐不安;有些人卻對這樣的結果放任不管,再去體檢時發現已經是癌症了。那結節、息肉、增生、囊腫是不是癌前病變?
  • 因皮膚長痘就醫,26歲女子查出宮頸癌,醫生:切勿把小病拖成癌
    導語:癌症,人人都十分懼怕的一種疾病,恨不得離自己越遠越好,可有時候總事與願違。在威脅女性生命的疾病中,乳腺癌排名第一,宮頸癌緊隨其後,並且宮頸癌的發病逐漸向年輕女性傾斜。浙江的夢晨,今年剛滿26歲,平時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打扮,可是最近一件事非常困擾她,那就是臉上長了好多紅色的小疙瘩,這讓追求完美的夢晨無法接受,開始塗抹各種的祛痘藥膏,白天便用厚厚的粉底遮蓋。
  • 從HPV感染到宮頸癌到底有多遠?
    兼任中國宮頸癌防治專家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光動力與婦科腫瘤專委會委員,中國陰道鏡宮頸病變病理學協會委員、上海市浦東新區宮頸病聯盟副主席。美國癌症協會會員。曾榮獲宮頸癌防治專業精英獎和突出貢獻獎。專業特長:子宮頸癌前病變、早期宮頸癌、子宮肌瘤等婦科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宮腹腔鏡微創手術。尤其對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 直播預告 12.24「漫談消化」之「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處理...
    消化內鏡的應用與發展,使得臨床可以發現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對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進行合理及時的處理,將對胃癌的預防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11月,《中國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處理策略專家共識(2020年)》正式發布。本期漫談消化將結合共識和臨床實踐中的真實臨床問題對「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處理策略」展開討論。
  • 7種常見「癌前病變」,一定要警惕!
    7種常見「癌前病變」,一定要警惕!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常見7種癌前病變,要定期檢查,及早採取適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