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手記|她剛過20歲,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

2020-12-24 澎湃新聞

醫生手記第六期

講最真實的醫患故事,做最有溫度的紅房子人

作者:葉子醫生

葉 丹

住院醫師,畢業於復旦大學醫學院,專業婦科腫瘤。

這幾年,遇到的年輕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多,每當看見花一樣的姑娘在病魔面前痛哭流涕,惋惜的同時,我總在想,我們的宣教怎麼可以做得更好一點,更好一點...

於是,我想講講這個故事。

門診來了位美少女

這天我的門診來了一位做婦科檢查的「美少女」薇薇(化名),姑娘膚白貌美、時尚洋氣,我不由感嘆真真是最好的年紀呀。

所謂常規的婦科檢查,一般適用於性生活超過1年的女性。

我看了一下年紀,21歲。不過這也並不奇怪,成年人嘛,所以她來做一下檢查也無可厚非,還應該給她點讚,說明她很有健康意識呢。

可是接下來的對話,讓我再也輕鬆不起來。

「小姑娘,你還蠻有健康意識的,是有什麼不舒服嗎?」

「我和我男朋友在XX的時候,已經很小心了,但還是老出血...」 小姑娘有點支支吾吾 。

「那出血的次數多嗎?出血量有多少?性生活開展有多久了?」我著急地三連問。

「有時候出、有時候不出,血不是很多,性生活有五年了...」

過早開始性生活、同房出血,我確實有不好的預感。

我讓她去做宮頸篩查

雖然,25歲以下的女性常規不需要檢查HPV,因為這個年齡2年內90%的HPV將會轉陰,發生宮頸癌的風險較低。

但是,上述對話之後,我覺得雖然她的年紀小,但是性生活開始得早又有了同房出血的症狀,宮頸篩查是必然的了。

最後的結果,也證實了我的猜想。

一周後她的檢查結果出來,是HPV高危型感染同時伴有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更重病變不能排除。通俗來說,就是癌前病變。

「醫生姐姐,我是不是得癌症了?」看到「高級別」三個字時,薇薇的眼神一下黯淡下來,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

癌前病變一定會變成癌嗎?

80%女性一生中總會感染HPV,但是絕大部分都能靠自身免疫消滅掉。可如果感染的是高危型HPV,比如16、18型,恰好自身又不能清除,形成「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有可能發展成宮頸癌的。

持續的HPV感染髮展成宮頸癌前一般會經歷這幾個階段:

1、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這個屬於輕度病變,不需要太擔心。從臨床上來看,40-50%的患者在一年的隨訪期內可自行轉歸,20%~30%維持不變,有20-30%的患者會進展為癌前病變。

2、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就是薇薇正在經歷的「癌前病變」,要發展成浸潤癌通常需要幾年到十幾年的漫長時間,所以這中間還有很多方法防止癌症的發生。

小小年紀,宮頸病變卻已達到高級別,我為薇薇難過,卻也為她竊喜,因為,還有機會。

接下來,她還需要等待活檢結果和具體的治療方案。

年輕女性浸潤癌發病率在增加

在我不長的執醫年限裡,我見過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是20歲,比薇薇還要再小一點,疾病不挑人,蒼天饒過誰,幸好她這一次的檢查和治療還來得及。

據流行病學報導,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浸潤性宮頸腺癌及其變異型的發病率迅速增加,尤其在較年輕的女性群體中。目前大部分的觀點認為,30歲以上的HPV感染往往是持續性的,而持續性的HPV病毒的感染又是宮頸癌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格外重視。

所有腫瘤中,宮頸癌是唯一或者說最早有希望被消滅的惡性腫瘤,因為我們有二級預防(癌前病變的診治),而且有一級預防(科普性生活健康,更重要的還有HPV疫苗)。

所以,不管多大年齡,如果有性生活,就應該定期做婦科檢查,即便沒有症狀也要體檢。因為HPV感染、癌前病變,甚至早期的宮頸癌都是沒有症狀的,但可以通過體檢發現,進行早期的治療幹預去阻斷宮頸癌的發生。如果是像薇薇這樣,同房出血很明顯,或者是其他的類似症狀:異常陰道出血、異常分泌物,一定要馬上就醫。

年輕人,真的可以無所顧忌嗎?

那麼是不是年輕,免疫力強,病毒自行消退的概率很高,就比阿姨、姐姐們強呢?

不得不潑你一盆冷水,熬夜玩耍、加班加點、亞健康狀態,雖然你的實際年紀是小,但是摸摸自己的良心,你的身體免疫力還好嗎?

對於年輕人來說,我不得不提醒你們,HPV感染的高危因素離你並不遠:

1.性生活開展時間較早(<16歲)

2.性伴侶更換次數較為頻繁或者性伴侶有複雜的性關係

3.既往有性傳播疾病病史

4.吸菸

5.免疫力較差

年輕不是疾病的擋箭牌!

還記得你最近一個月有過多少次熬夜?

有過多少次不規律飲食?

忙忙碌碌,一年又一年錯過時間體檢....

月經不規律,記不得上一次什麼時候來的...

過勞和壓力,不規律作息、飲食,以及性開放的今天,部分女性較為混亂的性關係,無疑是將你暴露於疾病的高風險中。

性生活很美好,也是女人一生中需要經歷的幸福,但是規律性生活;不要過早開展性生活;注意衛生、清潔;不備孕的時候,做好避孕措施;定期做宮頸的篩查是每個女性需要做到的。

--The end--

原標題:《醫生手記|她剛過20歲,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6歲查出「宮頸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到癌症剩幾年?
    26歲的小青身體一直很健康,前段時間單位體檢,到醫院拿檢查報告時,上面顯示宮頸高危型HPV感染,宮頸細胞學檢查顯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小青便去詢問醫生,接受建議後又做了陰道鏡檢查,結果醫生說是已經宮頸癌前病變了。 小青一聽,慌了:「癌前病變?是不是就是宮頸癌?
  • 患癌前,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常見病是癌症「敲門聲」,別不知道
    21歲的薇薇最近發現,自己和男朋友在床上的時候,無論怎麼小心,還是經常會出血,因此她決定有空就去做個常規婦檢。 在去醫院前,薇薇提前了解到,一般來說,25歲以下女性是不用檢查HPV的,因為發生宮頸癌的風險比較低,90%的人會在2年內轉陰。
  • 27歲姑娘宮頸病變,子宮全切,醫生提醒:私下3個變化,需重視
    可可今年27歲,原本是在一家公關公司做事,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經理,原本今年事業愛情都得到了雙豐收,可偏是在這時候,可可的身體卻因為出現過一次嚴重的腹痛,被要求接受全身檢查,結果出來後,可可被查出感染HPV16,TCT有明顯病變,經過進一步的活檢檢查,最終她被確診為宮頸癌,需要進行子宮切除術
  • 癌前病變是指什麼?醫生說到4種癌症,要留意身體的早期變化
    癌症雖然很可怕,但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她發病之前是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的。臨床上將癌症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癌前病變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原位癌階段,第三個是浸潤癌階段。第一階段的癌前病變階段,指的不是癌症之前身體的變化,而是指癌症已經發生了,對身體已經產生破壞的,如果再不採取科學有段幹預,那麼就要開始形成癌症了。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當然世事無絕對,雖然癌症會經歷癌前病變階段,但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會發生病變形成癌症的。
  • 科普丨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
    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癌前病變不是癌,積極治療可逆轉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當一個正常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它就開始被「賦予」了癌變的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即癌症正式形成之前的一個「預備」狀態。
  • 【貼心醫生】癌前病變,下一步就是癌症?
    從致癌因子攻擊正常組織細胞到產生癌症,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平均為15~20年,當然也有進展迅速、病程較短者。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癌前疾病是通過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的,典型者經歷了從癌前疾病、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性癌等階段,有的病例直到癌症擴散轉移才被發現。
  • 【防癌有方】這些「常見病」,當心是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潛能的良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轉化為癌。但並不是說,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癌,癌也不是都來自癌前病變。 出現這些變化,當心是癌前病變 其實所謂癌前病變,是指繼續發展下去具有癌變可能的某些病變,最常見的有以下10種。
  • 蠟筆小新配音演員蔣篤慧年僅49歲去世,病因又是這種癌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高發年齡為25-35歲。浸潤癌為50-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25-35歲的女性普遍生活壓力大,另外疊加年齡的增長,抵抗力逐漸變差,從而使得HPV病毒清除的能力降低,可能造成病毒持續感染,最後導致癌前病變或者宮頸癌的發生。
  • 蠟筆小新、柯南配音演員蔣篤慧去世,年僅49歲,病因竟是這種癌!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高發年齡為25-35歲。浸潤癌為50-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25-35歲的女性普遍生活壓力大,另外疊加年齡的增長,抵抗力逐漸變差,從而使得HPV病毒清除的能力降低,可能造成病毒持續感染,最後導致癌前病變或者宮頸癌的發生。
  • 【科普知識】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26歲女子查出宮頸病變,醫生:月經有1異常,十有八九是hpv來了
    剛開始黃女士以為這是婦科炎症,也沒在意。但是在上個月,黃女士發現自己月經出現了「大出血」,有淋漓不止的感覺,已經十幾天過去了,量還是很多,還伴隨著腰酸和腹痛。 這讓黃女士開始驚慌了,於是就去了醫院,不過因為還在經期期間,醫生不方便做檢查,所以等到一周之後經血沒了再來做檢查的時候,醫生告訴黃女士,她這是得了宮頸病變了,且感染高危HPV18
  • 21歲女學生查出宮頸病變,醫生搖頭:4種男人,會把你推向宮頸癌
    前幾天,一位女生走進了醫院,在醫生的詢問下得知,女孩子她叫曉曉,最近1個月來了好幾次月經,下腹時不時會出現疼痛感,和男友同居時下身會出血。了解了曉曉的情況後,醫生安排了一系列檢查,但是拿到結果時,不僅是曉曉,醫生也嚇到了,查出宮頸二級病變,感染HPV16,曉曉泣不成聲。才21歲的年紀怎麼就查出宮頸病變?和男友脫不了干係原來,曉曉和男友是異地,平時只有放節假日才能一起,而每次見面,兩人都安耐不住相思之苦,有時候忙到深夜。
  • 54歲阿姨絕經後又來「大姨媽」,醫生:不好,可能是宮頸出了問題
    54歲的李阿姨,早兩年就已經絕經了,過了兩年沒有「大姨媽」煩擾的日子,李阿姨竟然覺得「無事一身輕」,心態倒是非常好!但是這一陣子,李阿姨又開始愁了。原來,她那「遠去」的「大姨媽」,好像又回來了!雖然量也不是很多,但是終究讓她覺得很不自在。
  • 醫生說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如果沒重視,多久會變成癌?
    首先「癌前病變」並不等於癌症,但它會有很大的可能發展成癌症。「癌前病變」是可逆的。當醫生說出四個字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彷徨。當查出「癌前病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醫生說的「癌前病變」,如果沒重視,多久會變成癌?癌症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有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往往是身體中的一些病症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久而久之才形成的。
  • 一天之內,發現2例胃早癌,2例癌前病變——胃癌來臨,往往悄無聲息!
    3月5日,疫情緩解,我們醫院開始了正常胃腸鏡檢查,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天之內,不到20個檢查者,竟然查出來2個胃癌,2個癌前病變。 他們有的有症狀,有的完全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但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 我們一起來看看。
  • 宮頸並不是啞巴器官,只是癌變前這3個現象,很多人忽略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持續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首要因素。我國常見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HPV主要通過性生活傳播。由此可見,無愛既無憂,杜絕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這是有著科學依據的!
  • 患癌前,多數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小病或是「敲門聲」,要早就醫!
    患癌前,多數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小病或是「敲門聲」,要早就醫! 在癌症到來之前,很多人都會經歷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就會發展成為癌症,大多數的癌前病變都是慢性的炎症。
  • 癌前病變——細胞不典型樣增生,輕度的可以逆轉,重度的要手術
    孫先生很是擔心,他聽說不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到我們醫院就診,想知道有沒有辦法逆轉這種病變。 一般認為,從正常細胞發展到腫瘤細胞,都要經過一個這樣的過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而非典型增生則是從良性改變到惡性改變的中間站。因此又將非典型增生稱之為癌前病變。 不典型增生上皮細胞與癌細胞最大的區別是:癌細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而不典型增生一般不見病理性核分裂。
  • 宮頸菜花狀是什麼
    女性宮頸最容易發炎,如宮頸炎,還可能還有其他的病變,甚至是惡性的病變,這會導致一些異常的症狀。女性可以通過異常的症狀來判斷疾病,那麼宮頸菜花狀是什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一、可能是尖銳溼疣宮頸有菜花狀贅生物,如最為常見的就是尖銳溼疣,它在發病早期可表現為淡紅色的丘疹狀態,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增大,且數目多,表面可有隆起的症狀,質地較硬且脆,看著高低不平,如果是尖銳溼疣的話,除菜花狀外,還有其它一些症狀,如乳頭狀以及雞冠狀等等,在溼疣部位可呈現出紅色,局部比較溼潤,也有的患者會出現陰部瘙癢的症狀,有時可疼痛甚至流血,抓撓時可引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