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擇業退出歷史舞臺!逐月領取退役金即將登場!

2020-12-23 騰訊網

「利兵之事,絲髮必興。」

2020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

一部法案的通過,預示著退役軍人保障工作,將書寫新的篇章。

從「碎片化」 「打補丁」方式向整體設計、重塑再造推進,構建以《退役軍人保障法》為主幹,涵蓋就業安置、待遇保障、撫恤優待、榮譽激勵、教育管理等各領域的退役軍人工作政策制度體系。

很快,隨著《退役軍人保障法》的頒布實施,配套的輔助政策內容也會隨之而來。

「合軍聚心,務在激氣。」如果說頒布實施《退役軍人保障法》是「上篇章」,那麼強有力地貫徹落實好《退役軍人保障法》就是「下篇章」。通常「下篇章」比「上篇章」要重要得多、也要難得多。

那麼新出臺的《退役軍人保障法》,將會對2020年底的退役形勢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概括一下——

第一句話:自主擇業退出歷史舞臺了。

第二句話: 轉業安置可能越來越稀罕了。

第三句話:逐月領取退役金,2021年正式登場。

下面分開來闡述,僅供參考。

1

必須肯定的是,「自主擇業」客觀來說不是退出歷史舞臺,而是起到了政策的承上啟下作用。

承上是對軍官新的退役安置的一種過渡,啟下是對當前政策改良推進的安置銜接。

當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以指令性方式為主導的安置辦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安置方式要與時俱進。

前期,《退役軍人保障法》二審根據中央文件和現役軍官法有關規定,增加銜接性規定:

軍官離職休養和軍級以上職務軍官退休後,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安置管理。本法實施前已經按照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退役軍人的待遇保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11月4日至6日, 北京市西城區2020年度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一站式」接收報到, 三天共預計接待接收316名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

「末班車」前的最後一次衝刺。

據了解,該地區通過發放《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服務手冊》,手冊內容涵蓋區情介紹、政策講解,將自主幹部各項待遇政策宣傳前置,讓轉業幹部心裡有數,踏實落地。

今年4月,軍地四部門聯合下發〔2020〕21號《關於調整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退役金標準的通知》,該通知中,調整增加自主擇業幹部退役金,改變了退役金結構,調整了計算方式。

已有自主擇業人的待遇保障,基本會採取「老人老辦法」,而區分「老人」與「新人」的標誌性界限是《退役軍人保障法》落地實施,在此之前以自主擇業方式安置的,應該都屬於「老人」。

自主擇業的身份定位是「退役軍人」,或不再提「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同時自主擇業被明確為安置方式的一種,那麼按照新法「退役安置……資金主要由中央財政承擔」的原則,應視為更有保障。

《退役軍人保障法》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也就標誌著2021年新的退役安置保障政策要亮相了。

退役的轉業軍官尋求自主的最後一扇門,轉而開啟了另一條還未有人踏足的、全新的逐月領取退役金之路。

必須認可,選擇自主擇業的軍轉幹部,是為政策做出貢獻,又有過犧牲的。但是,發展是硬道理,軍隊建設與政策制度是同步更新。

從「自主人」到「逐月人」,無論是今後與大家緊密相連的退役金係數問題,或是服役年限問題,都是一次退役安置保障的「升級版」。

2

退役安置的轉業路徑,是緊而又密的。

何為緊?門檻會相對來說,高了。何為密?安置編制靠前比例,多了。

據了解,2020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就在這幾天開始選崗了。

比如,遼寧省大連市針對2020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崗位公示內容中,選崗時間是2020年11月13日。從公布的選崗情況來看,單位多,崗位多,編制多。

注意到一個細節,每年的轉業士官基本上在第二年的5-6月份辦理轉業安置報到手續,今年有的單位推遲了幾個月。

有觀點認為,是在等《退役軍人保障法》的出臺,這也是為什麼加快了《退役軍人保障法》從一審到三審的審議時間。

政策的出臺,除了保障,還需要穩定。明確了《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時間,對2020年退役軍人工作的開展也有了一個方向,政府的職能工作有了前置,退役士兵安置也有了導向,穩定人心的同時,也推進了保障的基礎性工作。

當然,今年的符合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還是以當前的主幹政策為主,不會改變。

大多數人擔心「轉業會沒有」的心理,是不可取的。轉業安置一直是退役保障的主流之一,至於認為轉業安置的路徑門檻會越來越高,劍客個人認為,一是地方安置壓力過大,企事業單位編制改革,二是退役安置保障方式多樣性,選其一就有其二的要求。

地方企事業單位的編制改革,再加上退役軍人保障機構成立沒幾年,體制編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缺編缺人,轉業安置的人數和單位都會比較利好。

但是,一旦飽和了,制度措施完善了,對轉業門檻就會上升到一個高度,但反過來,轉業安置會越來越好。

3

逐月領取退役金,是退役安置的綜合版。

《退役軍人保障法》的立法,建立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打破了以往軍官的「自主擇業」政策,拓展了軍士的退役保障安置,綜合改良軍與士的退役保障路徑。

大家關注的服役年限和退役金係數,據劍客了解,基本上的原則是,會照顧到在部隊長期服役的官兵,按照目前軍官的最低服役年限與任職年限,會有配套辦法;軍士的每一銜級對應的服役年限,也會考量到,特別是大學生義務兵、直招士官群體,都在逐步推進完善制度。

大家廣泛關注的《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也會對逐月領取退役金有具體的規定。

何時實施《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按照之前的《退役士兵安置條例》於2011年10月29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令第第608號發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預測《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會在2020年12月份冬季退役士兵選退之前或2021年新的徵兵制度「兩徵兩退」時間節點上,比較理性的看法是在2021年9月份之前出臺。

總之,推出有逐月領取退役金保底,能夠有效鼓勵軍官與軍士在部隊長期服役,有利於為部隊保留人才,從而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各個單位缺編問題。

來源:三劍客

相關焦點

  • 逐月領取退役金,到底能領多少?
    當然在草案眾多條款中,關於「逐月領取退役金」的討論是相當火爆的。首先讓我們看看草案關於「逐月」的表述:第十八條 對退役的軍官,國家採取退休、轉業、復原、逐月領取退役金等方式妥善安置。第十九條 對退役的軍士,國家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顧名思義,「逐月領取退役金」就是符合條件的退役軍官和軍士,選擇這種安置方式的軍人,在退役後,每個月可以領取一定的退役金。
  • 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2020年11月11日,退役軍人事業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保障法對退役軍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等做了詳細說明,那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 退役軍人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將出臺
    【退役軍人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將出臺】11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專門規範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的基礎性法律。再過36天,這部保障法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 退役軍士可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
    退役軍士可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12 星期四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歷經三次審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11日表決通過了退役軍人保障法
  • 今年馬上16年了,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嗎?
    在本月通過的《退役軍人保障法》中,軍官、軍士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首次正式寫入保障政策。 根據《退役軍人保障法》明確的內容,軍士服現役滿規定年限,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月領取退役金。
  • 20年副團逐月比自主擇業低1800?
    因為逐月的規則模式、計算方法、發放係數已定,改不了了,但是基數(也就是工資數額)是可以增加的:那就漲工資!通過提高計算基數增加最後的得數,使得逐月金與原自主擇業金大體相當,應該是高層的主體思路,早就規劃好的。小編可以初步並大膽推測(一家之言,僅供參考):1、今年的轉業退役復轉軍官結算之前(10月底)肯定會漲工資。
  • 2021年少校逐月領取退役金最低年限是多少年?每月能領多少錢?
    2020年11月11日,退役軍人事業部發布退役軍人保障法,表示2021年1月起施行,且對退役的軍官,可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妥善安置,那2021年少校逐月領取退役金最低年限是多少年?每月能領多少錢?一、逐月領取退役金是什麼意思?逐月領取退役金就是符合條件的退役軍官和軍士,選擇這種安置方式的退役軍人,在退役之後,每個月可以領取一筆按照相關標準計算出的經費數額,直至老去。二、2021年少校逐月領取退役金最低年限是多少年?
  • 2021年退役金的標準,越來越趨於具體
    在11月25日舉行的《退役軍人保障法》新聞通氣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移交安置司政策制度處處長陳永勝回答了記者關於「逐月領取退役金」這一新政策的提問。針對逐月退役金,今天做幾個方面的解讀。1、明年起,退役軍人將「逐月領取退役金」!
  • 從「自主」到「逐月」,還希望不要忘記那些自主人
    「自主擇業」退役安置方式也就正式成為歷史了。只不過,雖然自主擇業退役安置方式不再有了,但那些已經選擇自主的轉業幹部,還希望繼續做好對他們的保障,新法律、新政策、新規定,還是希望充分考慮到他們當初選擇自主擇業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選擇了放棄公務員待遇,不要忘記了他們,更不要傷害他們。
  • 20年副團逐月比自主少1800怎麼解決?
    元旦期間的官方消息,現在文件已經下發,下一步要進行宣傳學習,這也預示著相關的工作也即將開展,同時2021年退役工作也應該啟動了。20年副團逐月比自主少1800怎麼解決?是要漲工資嗎?這一次是以《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為首的一系列文件政策,這些文件中包括《現役軍官退役暫行規定》《關於規範軍官制度改革中等級轉換辦法和過渡政策的通知》這個非常這重要,這一節日「大禮包」同時,也進一步證實了風傳的那個「神圖」得到了驗證。
  • 十六年士官也能逐月領取退役金了嗎?答案將在2021年保障法中查找
    01老兵感言進入12月份,老兵退伍的季節,正常來說必須在12月底離開部隊,今年這一批四級軍士長,沒能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而在2021年,退役軍人保障法實施後,明年的12月,退役的四級軍士長。有可能就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社會也是不斷進步的,新實施逐月領取退役金政策,適應時代發展。順應時代潮流,是歷史的進步,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逐月領取退役金。它作為一種安置方式,與政府安置工作一樣。
  • 少校可逐月,那尉官怎麼辦?
    根據《退役軍人保障法》第二十一條和二十二條明確規定:服現役滿規定年限,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月領取退役金。通過退保法的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只要服役滿一定年限,就可以逐月,並沒有對軍銜、職務進行相應限制。
  • 新《退役軍人保障法》實行後,當兵不香了?
    但在發出的文章評論裡,很多人都在說,新的《退役軍人保障法》和其他軍隊相關法律實施後,當兵和考軍校都是坑,而且沒有了軍官自主擇業的選項後,逐月領取退役金,會讓退役後的軍官收入大幅下降。還語重心長的讓我好好研究一下新頒布的這些軍隊相關法律!
  • 少校可逐月,那尉官怎麼辦?|軍官|軍銜|少尉_網易訂閱
    就是說,「少校可逐月」這個說法,有一定的方向性、象徵性,但並不代表是政策的全部。  根據《退役軍人保障法》第二十一條和二十二條明確規定:服現役滿規定年限,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月領取退役金。  通過退保法的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只要服役滿一定年限,就可以逐月,並沒有對軍銜、職務進行相應限制。
  • 逐月來了,怎麼選才不後悔?
    在逐月領取退役金即將登上歷史舞臺之際,推送此文,供即將面臨選擇的戰友參考。老王是計劃安置了改成自主擇業。我在部隊時的領導老李,卻是自主擇業了又改成計劃安置。故事二:老李,行政正團,幹過團政委,2017年選擇自主擇業。離開部隊前,他就開始四處打聽創業就業的路子,期間還通過地方上認識的老闆,找過幾個合適的崗位。
  • 職業年金:既是軍轉幹部的重要補償,也是逐月官兵的重要保障!
    敏銳的聰明人士逐漸意識到:「職業年金」政策其實是關係全體退役官兵(包含地方在艱苦地區工作的公務人員)切身利益的一件重大事情!仔細研究,不難發現,「職業年金」既是軍轉安置幹部的重要補償,也是「逐月」領取退役金官兵的重要保障!
  • 未來很多政策,都能從「退役待遇與服役期間貢獻掛鈎」中找到答案
    比如對於明天將要開始審議的《兵役法修訂案》,就可以根據已經出臺的《退役軍人保障法》,判斷其除了取消「自主擇業」、引入「逐月領取退役金」和「軍士」等概念,還會明確以軍銜為基準的各銜級服役年限、並判斷是一個「延長」各級最高年限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