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74年間南充街道生活掠影—漸變的大躍進

2021-02-15 鼎盛論壇

  

  南充老照片

  1969-74年間南充街道居民生活掠影

  ——普通民眾生活方式的大躍進

  一、大聯合回家

  1968秋四川武鬥已經結束,在成都隨父母躲了一年半的武鬥後,返回了四川南充,當時本人六歲。因父親單位房子不夠我個人就住在了我保姆家裡大約三年多的時間。

  南充古稱順慶、設府,有栽桑麻養蠶紡織傳統,屬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文革前因朱德、鄧小平、羅瑞卿均為大老總且皆為南充人氏,家鄉人民自號三總故鄉。

  那年回到南充後,因為白天中午和晚飯在家裡吃,晚上參與完家務後方才回到保姆家裡,家裡兩間房屋至少大小燈泡四盞,加上過道煮飯還有掛燈,這樣回到保姆家裡夜晚的反差就極其強烈,印象深刻。

  當時,保姆家格局是一通道連三房,臨街的第一房間有閣樓,我就和大我六歲小姐姐住閣樓。

  剛回南充時,保姆家所在街道還是屬於老城主街,但除大街的路燈和斜對面專區醫院大門有光亮大燈外,整條街的居民統統沒有電燈,直到次年1969年的冬天,居委會統一安排並收了一定的費用統一為整條大街的居民戶一一安裝上了電燈,通電的這一晚上,整條大街的居民戶像集體過大節一樣,互相串門並鬧到很晚,興奮的記憶至今仍留心間!

  對了,通電後,保姆家三間大房加一貫通長廊,就安裝了兩盞燈,其中一盞燈掛在一個三牆交界位置,光亮雖微弱了些,但從此延續了多年的油燈時代終於謝幕,電光時代終於閃亮登場!!

  注一,那時鄰裡間非常密切,除夜晚外白天大家都不關門,夏天更是夜不閉戶,臨街的門和窗都是早晚可上下的活動門板;

  注二,大約十點左右各家閉戶睡覺,居委會管理的治安聯防小組開始值更定時敲邦並呼「小心火燭」「防火防盜,來客要報」。。。

  

  南充老照片

  二、灶火


  通電之前,居民都用燈芯草油燈,油燈按一間房一盞配置,此外整個家還有一盞有玻璃外罩的油燈,汽燈很少見,隔三四家的一駕駛員家裡好像是有汽燈。

  保姆家與其他居民家裡一樣,有一個能來大火、猛火的帶風箱的主灶,主灶一邊是可燒柴禾用風箱的大灶,這個灶主要用來炒菜、箜(kong)飯,另一邊就是用燒過的煤核俗稱二炭的主灶,主灶為慢火主要是燒水、煮稀飯之用。這個主灶結構很講究,過大節時還不能熄火,如過夜不熄火則用完火時都得用混有煤矸石的溼煤粉覆蓋——這是個技術活並與主灶內外設計有大關係。

  而每天早上起來做早飯的一件事就是生火,這就涉及到361網友提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如何打火或取火!!

  當時保姆家裡子女五個,除伯父在我父親單位食堂工作有大約40元工資收入外,保姆——我叫她任媽只有替人漿洗有零星收入,家裡開支非常節儉,兩分錢的火柴(當時大人都叫洋火)使用都很精貴,除了任伯有一盒吃煙的火柴外,另有一盒火柴就放在主灶小格子裡面——這盒火柴就供全家的生活點燈之用,平常都用油布包裹起來,年長日久經常會出現火柴生潮失效或用完後未及時採買情況。

  每天早上做飯都需生火,除用火柴點火外,好多時候保姆家裡取火用的是一套用袋子裝起來的打火工具,正是慕士塔格網友提到三件套——打火石、類似艾絨條用草紙裹制的引火條和火鐮子,用慕士塔格網友所說那樣方法取火。

  曾有幾次,不知何原因,保姆家裡的二哥就用了鑽木取火方法取火,鑽木取火用的木頭、棍子都是專用的,中間墊草紙和幹刨花。那次在長板凳上,費力鑽木取火印象甚深!

  注三,用煤量有定額,晚上主灶不熄火就要耗煤,故通常燒完水就滅火;那時已經出現的蜂窩煤主要用戶是國有機關、事業單位的雙職工家庭才有條件消費,大部分家庭還得自己買煤來製作煤球。

  注四,直到1970初大姐才從醫專畢業工作,二姐經居委會嚴格政審也於同年初保送七機部達縣保密工廠——居民們稱之為「倍密」工廠(據說是後來人們熟知的中國蠶式飛彈總裝廠);

  同年街坊有人家選送北京衛戍部隊,二姐與送衛戍部隊的人都戴大紅花,敲鑼打鼓歡送,很是光彩!

  

  南充老照片

  三、日常生活之浮光掠影


  1、紅苕半年糧

  那時,由於日常生活的油水不夠,家裡每個人的食量都很大,大多時候靠大食量提高飽感,吃飯都用比現在大很多的海碗吃飯。配量不夠各家都得添補大量雜糧補充;川北數百年來都號稱紅苕大國,從秋季開始各家幾乎都要添加大量紅苕以解決完全吃飽的問題,沒有那一頓飯是吃純粹主糧。與其他大多數居民一樣我保姆家裡有一個很大的地下洞庫,主要用來做秋冬春季紅苕及一些少量的像廣柑之類的儲放,幾乎每兩天要吃「一寸」紅苕。總之,那時居民餓飯的情況已經完全沒有了。

  注五,「一寸」紅苕是指當時紅苕買賣的度量單位,相當於十斤重量,「一寸」紅苕大約幾毛錢。

  注六,除配額糧食外,外購的雜糧許多需要加工,如胡麻豌豆紅苕磨粉都由家裡石磨自行磨製,外購的新米、小麥都呆殼的自行設法加工,其它豆製品系列、醃滷等等皆然,皆為自製。

  2、衣與鞋

  記得在73年以前保姆家裡的兒女每人除有一件白襯衣是外面縫紉機給錢打制的外,其他的衣服幾乎全部都是任媽買白布用染料膏子或有色樹葉、花蕾來自染,然後再手工縫製。再後來大姐二姐工作後買了縫紉機情況就變了。

  洗衣服時,除襯衣這些上學堂的外衣要用肥皂(任媽口中喊洋鹼)外,其他衣服都用皂角熬水浸洗,然後拿到嘉陵江邊配以棒槌漂洗。

  家裡子女夏天每人只有一雙雙塑料涼鞋(川話讀hai)——在外面讀書時穿,回家都打光腳或穿木屐——我們叫做踏板鞋,如果不是天氣很冷了,踏板鞋會穿很久時間的。

  冬天來時,大多穿解放鞋打主力了——還只有一雙,家裡雨鞋混穿,就是說誰出門誰穿誰穿,雨鞋用穀草之類墊底。腳上襪子非常古老都是用自紡或當地作坊的麻布手工自製,天太冷時就只好穿上俗稱媬雞婆的棉鞋,因那時道路都是土路,泥濘狀態很長,穿上老式布底鞋最煩走泥濘路,要不了多久鞋子會溼透並帶很多泥漿回家,秋冬季最煩的就是綿連雨水與泥濘的路,還有那溼透了的布鞋與布襪,這點記憶猶新!!!

  注七,外面機打的衣服和襯衣要給錢,都是上學堂或婚喪嫁娶走人戶時才穿,回家即換;

  注八,家裡自做的褲子是傳統樣式與西褲最大的不同是根本沒有考慮皮帶,俗稱大掃蕩,用繩子做腰帶,這南北方一樣;

  

  南充老照片

  3、生活用水

  大約在74年以前,保姆家日常用水全部取自所住大街兩頭的水井,由於老街道人口多,常有排隊打水又或者下大雨致使井水渾濁,往往此時都得到更遠的江邊取水,然後通過明礬鎮水再飲用。保姆家那時喝開水還沒形成習慣,家裡就兩個小的暖水瓶,平時除了吃藥和我要喝開水外,好多時候直接喝水缸水,夏天尤甚!由於飲食生冷因素較多,小孩每年要打兩次蛔蟲。現在想來那時平均壽命50幾歲實在是與飲水因素有重大關聯。

  為了隨時測試所取之水安全可用,大水缸裡常常要養幾條魚既作飲水衛士,又可在來客時熬魚湯做面待客!

  期間街道有大院安裝了自來水——大家都叫機器水,2分錢一挑(兩桶)也可以排隊打水,但由於機器水要收錢同時這個水煮的稀飯不好吃,所以普通居民更願意用井水煮飯,井水水煮稀飯有一種自然的香甜味!!

  居民家裡開水不夠也可在街上老茶館打水,茶館裡的老虎灶大部分開水外賣,八磅水瓶兩分錢、六磅(四磅?)的一分錢,保姆家裡那是絕對自己燒開水。

  4、經濟購買力片斷回憶(網友指正補充)

  ★讀小學每學期收費約為五毛,初中一塊五;

  ★小病看校醫,不給錢,家裡沒正式工作的其他居民來說就只有去民間中醫店就醫,通常就花幾毛錢,到了去大醫院時就已經屬於重病症狀了,這時花錢情況未知;

  但從我個人情況看,由於我從小貪吃引發的高燒、急性胃炎、感冒併發症,每年常去專區醫院至少住院兩三次以上,定時七;天多一點出院辦手續,每次我二哥繳費大都是十元錢左右;

  ★大米每斤0、142元,菜油與豬肉0、74元,油炸面糕4分,豬肉米粉(早上快餐)8分,羊肉米粉一毛,籃球3、0元,解放鞋3-3、5元(?),饅頭、稀飯分別為2分,甜糕4分。。。。。。

  ★居委會主辦的互助會(大約73年以後才成立)最低繳費額五元,以後可零星添補,如家裡有重大事件或變故即可享互助會申請中短期借款;

  ★加工一方粹石二毛;

  ★春季抗流感、統一打老鼠、夏季抗高溫發消暑中藥飲料等等,均由居委會統一免費發藥安排;

  ★大節周邊環境衛生,統由街道安排自治

  

  南充老照片

  注九,阿堵排洩之類,家裡不用說都是馬桶,早上六點半定時清收;當時際,公廁甚少甚遠,緊急時無人處方便者甚多;

  其時,紙張稀缺貴重,處理方便,常常先用預製的光滑竹片或臨時取得的樹枝條先行處理,最後才用廢舊報紙之類了事。。

  截止1973年以前,就保姆家而言,除了任伯有一塊手錶、72年大姐買的電晶體中波收音機、一個鬧鐘以及剛裝上的電燈等大件屬於現代工業社會產物外,其它許多的生活物品都還停留在幾千年前。包括每年做臘肉用的硝鹽都是自造,狗皮靠自消、刀自打、紐扣用線自作、麻繩靠古老墜子等工具自紡、麻衣更是自紡、布鞋手工製作,更不要說從常用的飲食調料到幾乎所有的雜糧加工,總之凡是可以自己製作物件統統自作。

  可以說,包括保姆一家在內的大多數南充居民的生活方式是極其奇妙的,一方面濃烈的來至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生活方式與技巧俯拾皆是;另一方面,中國革命的政治成果讓他們可以無憂無慮在 恬淡時光中等待社會進步成果的逐漸到來並充實、浸漫並最終提高;

  而每一次社會進步的成果顯現與到來雖然緩慢,但卻是那麼實用實在,總是那樣與他們有著切身關聯並帶來史無前例的喜悅,那是明明白白的跨時代的進步,幾乎是從整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式諸方面向社會主義社會初期階段的大躍進!!

  受鼎盛361網友感染,原只想說我在保姆家看的用火打火見聞,不想下筆千言離題已遠,情之所至只好順此漫遊,謹此也將此花了些精力的短文同時獻給我在天上的慈祥保姆--任伯與任媽!!

  熱烈歡迎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於成都


| 鼎 | 盛 | 論 | 壇 |

更多精彩原創作品請關注鼎盛論壇微信公眾號:top81bbs

長按下方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和掃二維碼也可關注鼎盛論壇


相關焦點

  • 「大躍進」罕見老照片
    由1958年初發起的大躍進運動,參加人員之廣、聲勢之大,真可謂歷史上少有。凡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無不留下深刻地印象。一樁樁、一件件的往事,至今還記憶猶新,令人難以忘懷。理,現實生活中,在我們實現美好理想和遠大目標的徵途上,有時需要我們昂首闊步,奮勇前進;有時需要我們低頭彎腰,才能跨過這道關鍵的門檻,獲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你是一個太重感情的女人嗎?每晚9點半,我都會在這裡陪伴著你。喜歡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關注吧,晚安!
  • 南充:發展成果惠民生 多樣生活添精彩
    ,有不同的休閒方式」…… 近日,南充躋身三線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樣性作為上榜的重要依據之一。這樣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大家紛紛認為,南充的高質量發展,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 海浮山下黨旗紅,巨洋湖畔葡萄甜——臨朐冶源街道葡萄科技示範園掠影
    海浮山下黨旗紅,巨洋湖畔葡萄甜——冶源街道葡萄科技示範園掠影通訊員 劉惠美麗冶源,一個有故事的地方。魯中水鄉,北國江南,久負盛名。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冶源街道立足實際,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農民和村集體增收為核心,紮實推進「兩村兩園兩主體」建設。在葡萄特色產業園建設上,植入黨建「智慧晶片」培育出「致富金果」,探索出「1+4」即「黨支部+合作社+企業+文化旅遊+科研院所」的發展模式,一顆小小的葡萄託起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大夢想。
  • 四川南充、宜賓養乃世家愛心再接力!
    關愛白衣天使四川南充養乃世家在行動養乃世家,關愛到家,作為一家有使命感,有責任感的企業,在踐行成為中國羊乳行業引領者的路上砥礪前行,不忘初心!在新冠肆虐祖國大地時,將愛心源源匯聚到抗疫一線奮戰的白衣天使!
  • 2020年的南充,還有54個好消息值得期待!|南充|順慶區|清泉文化小鎮...
    舞鳳街道幅員面積18.9平方公裡,下轄13個社區居委會,居民小組204個,總人數近20萬人,但是轄區內只有7個農貿市場,成體量的更是少之又少,修建這座農貿市場確實對於緩解乃至解決轄區群眾『買菜難』的問題都有著極大的效果。
  • 1969年,神秘的越南
    這位老兵當年在業餘時間拍攝了大量有關越南人日常生活的照片,讓今天的人們一窺戰爭中後方普通南越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態。這些照片是由當年的一等兵蘭斯·V·尼克斯於1968至1969年間,在西貢附近的美萩市拍攝的。(西陸網)
  • 史林拍案 大躍進時的神奇判決:婦女也犯雞姦罪
    【導言】近日,一則「北京小區性派對十幾裸男涉嫌聚眾淫亂被捕」的新聞著實讓網際網路上的小夥伴們驚呆了一回
  • 你沒見過的1960年代農業「大躍進」視頻!
    刊物剪影草垛掠影如今再去翻看當年的影像,歷史氣息撲面而來,畫面頗具年代感。妙齡女子的勞作景象 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建立政權以後,隨著農村土地改革計劃的完成,農村居民均獲得土地,這時農民演變為「自耕農」,但維持的時間極短;隨著合作化運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自耕農」的身份很快由來得極快的「農業合作社社員」變為「人民公社社員」,「社員」的身份直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實施的1984年。所以,實際上,他們都是「社員」。這種文風在當代再難見到。
  • 南充:"洋美女"藏身山坳 曾經命運多舛
    南充西山風景區有一處灰瓦粉牆的中西合璧建築群,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這裡先後住過12名來自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和印尼的修士,當地人因此把這裡稱為洋人灣。這裡有一棵川內現存的最古老、最高大的熱帶引種植物———加那利海棗樹,堪稱川內樹王。
  • 南充豪宅「丁字戶」:歷經歲月洗禮仍舊堅固,地震中也不落片瓦
    文/城中村百事通(歡迎個人收藏分享)說說城中村那點事,講講城中村那些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提起釘子戶,一般都會想到是一種有礙市容市貌,甚至於可能妨礙交通建設的一個帶有貶義性質的群體這是位於四川南充的一個「釘子戶」,或者稱為「丁字戶」更為合適,因為這裡屬於一戶丁姓人家。四川在我們印象中,是位於我國西南地區一個性情十分火辣的地方,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愛吃的火鍋的源頭之地。由於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相對來說並不算高,很多人可能認為這裡的經濟發展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其實不然,在古代的時候四川就已經成為了一個貿易重鎮。
  • 南充周邊泡溫泉好去處,最快只需1小時
    泡完溫泉還可以住旁邊的鳥屋民宿,全木質結構打造的房屋,竹條籬笆圍起屬於自己的院落,舒適安逸~附近還有日料店和咖啡廳,濃濃的日式風情,喝一口醇香的咖啡,嘗一嘗鮮美的日料,生活好滿足!>諮詢電話:023—68226666參考價格:258元/人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北溫泉街道柏聯酒店
  • 南充這80家校外培訓機構上了「黑名單」(附詳細地址),家長速看!
    南充這80家校外培訓機構上了「黑名單」(附詳細地址),家長速看!順慶區北湖路301號北湖賓館6樓74順慶區狀元堂教育培訓學校順慶區鎮江西路二段101號75順慶區南充心動能教育學校絲綢路172號414閬中市閬中市全納教育閬中市保寧街道辦事處北門口164號415閬中市閬中市奇速教育閬中市保寧街道辦事處文昌宮街10號416
  • 南充戰疫:號令如山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
    Δ【南充頭條】(視頻來源:《南充新聞》) 記者 李明洋 眾志成城抗疫情,迎難而上抓發展。這裡是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區一標段的項目建設現場。
  • 南充華鳳大姐《人民日報》講述基層治理新境界
    亮相《人民日報》,讓這支活躍於南充基層的志願服務隊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成為全國各地關注的焦點。A街上走來「華鳳大姐」 傳遞文明新力量4月21日早上8時,位於順慶區瀠華南路一段的安居巷市場早已開啟活力的一天。「油條,油條,又香又酥的油條!」
  • 「大躍進」運動是怎麼回事?
    「大躍進但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發展比較好的情況下,由於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對中國的國情認識不足,更由於黨的一些領導人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在「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後,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便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它是在錯誤批評「反冒進」的過程中醞釀和發動起來的。它正式開始的標誌是1958年5月5日召開的八屆二中全會。
  • 「果氏之國」,四川南充特色美食小吃
    南充,別名綢都、果城、果州,是四川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南充市位於四川省的東北部,地處嘉陵江中遊,是一個鍾靈毓秀的好地方,在一塊地方不僅風景秀美,而且還孕育了一系列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
  • 聽,雪落下的聲音 南充普降今冬第一場雪
    1月7日,南充各地普降瑞雪,一些山區菜地、房頂積起了一層白茫茫的雪,一派銀裝素裹。受一次強冷空氣過程影響,7日,我市各地普遍迎來了2021年的第一場雪,老百姓欣喜地說:「瑞雪兆豐年,預示著今年有一個好的收成!」。「快看,下雪了,下雪了!」7日上午,家住儀隴縣立山鎮的居民推開房門一看,院壩、山林、蔬菜地堆起了積雪,大地一片銀白,空中雪花如柳絮般飄飄揚揚。
  • 四川南充百年清朝古屍之謎
    雖然說關於殭屍是否存在的事情,還沒有一個定論,並且現在殭屍的事情也是我國比較大的一個未解之謎,因為電影存在的原因,很多對於殭屍的知識了解的越來越多,並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出現過關於殭屍出現的報導,其中最出名的事件就是在2005年發生的四川南充百年殭屍事件,這個事件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官方在儘量避免事件的傳播,但是這個事件還是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波動。
  • 南充:出行「停車難」? 聽聽政協委員們如何支招
    四川在線南充頻道訊 (記者 李霞)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私家車數量不斷上升,停車難、停車貴、停車亂已經成為城市交通的一個「頑疾」。四川在線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中心城區,特別是在五星花園、人民花園、西門市場、火車站、中心醫院、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五星小學、南充高中等重要區域周邊,停車難、亂停車的現象尤為突出。同時,由於停車泊位先天不足,車主在未施劃停車泊位的路段,直接將車停放在人行道上,把行人和非機動車擠上機動車道,增加安全隱患。
  • 馬市鋪前擺馬經(「老筆憶南充」文化隨筆系列十一)
    文/朱濤馬市鋪原名馬死鋪,是宋神宗之際老南充的一處集市。當時,宰相王安石為富國強兵,一改北宋「積貧積弱」的社會現實,於熙寧年間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的變法運動。這當中,就有「保甲養馬法」一項。元豐年間,他又推行了戶馬法和都保養馬法,至哲宗登基,方才廢止。戶馬法和都保養馬法,也是官府派民戶養馬以供軍用的制度。《宋史·兵志十二》載:「戶馬者, 慶曆中嘗詔河北民戶以物力養馬。」宋人周煇的《北轅錄》亦云:「馬料供於民,謂之戶馬。」王安石的馬制改革,其推廣範圍在西北一帶,而南充等地卻並不適合。宋朝缺馬,可真正所缺的只是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