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改善社區環境,是我們政府機關的重要課題。我反映一點我們大樓活動室擴大改造工程裝修的質量問題……」「你提的意見很好!我們會後聯繫陳二居委會安排人員修好!」這是發生在「江浦路街道社代會第三組」微信群裡的一段對話,提意見的是江浦路街道陳二居委的社區代表俞復初,12分鐘後就@俞復初明確回應的則是街道黨工委書記史文卿。昨天,江浦路街道作為楊浦區首個在線上召開社區代表大會的街道,「吃螃蟹」圓滿成功,200餘名社區代表在6個微信群裡爭相發言,不僅有真知灼見,還開啟了恰如其分的「鬥圖」模式,商定2020年實事項目。今天上午,殷行街道也把黨建引領社區共治協商民主大會搬進微信群裡召開。特殊時期特殊方式,社區自治共治正以嶄新面貌在楊浦區推進。
圖說:江浦路街道提前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線上開會攻略 街道供圖(下同)
社區代表大會是街道一年一度的大事,一邊是疫情防控不能松,一邊是社區發展不能停,因此,江浦路街道應用前期在疫情防控中積累的網際網路經驗,首次嘗試將會議改在微信群內分組進行。除了在群裡要求大家實名制籤到、在線審議街道辦事處工作報告等,還利用問卷調查小程序,請社區代表對街道辦事處及區政府職能部門派出機構進行滿意度測評,並票選2020年街道實事項目。
圖說:社區代表在微信群裡開會商議社區發展年度大計
第一次在微信群裡開社區代表大會,「群友」們都覺得挺新鮮。第一天會議剛宣布開始時,大家還比較拘謹,根據主持人要求在群裡簡潔地打出「籤到」兩個字,挨個打卡。到了後面幾天的討論環節,氛圍就熱烈多了。你發幾張「金鵬組代表積極討論中」的實時照片;我發幾張在社區裡抓拍的生活即景,讓自己的意見建議「有圖有真相」;幾位代表還幾乎同時發出一堆「同意樓上意見」的表情包,為其他代表的發言點讚;街道相關負責人分散在各個群裡,也並不「潛水」,「該出手時就出手」,介紹街道工作,回應代表關切,一起討論發展大計。
直到昨晚11時25分,距離會議在微信群裡宣布閉幕已有13.5小時,仍有意猶未盡的代表在群裡發言,表示要借微信群這個平臺,向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付出表示敬意,還感性地打出一段話:「太平的日子容易淡忘,風浪裡搏擊的歷程歲月留香!共抗疫情,感謝有你!」這樣抒情的表達在往常的線下會議中很難聽到,正是見字如面的微信群給了大家一個暢所欲言表達心聲的平臺。
新民晚報記者 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