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電視劇,喜歡看那種家庭情感大劇,本來生活已經夠苦了,所以在別人的故事裡找慰藉,好像成了很多人的習慣!看劇的時候難免入戲,會跟著劇中的人物感受喜怒哀樂,相比悲情苦楚的電視劇還是喜歡幸福溫馨的劇情,所以這些年一直喜歡《父母愛情》多過《金婚》。
張國立和蔣雯麗主演的《金婚》比梅婷和郭濤主演的《父母愛情》出來的要早一些,那些年電視上輪番播放《金婚》,看下來的感受就是太有共鳴感了,能夠體會到劇中文麗的那種暴躁無奈,也能共情她的歇斯底裡,而且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文麗」,可是看完以後內心感覺十分壓抑難受。在文麗和佟志的故事裡沒有找到慰藉,反而看完以後更加痛苦了。
幸好不久之後遇到了《父母愛情》,這部劇是相當具有治癒功能的,劇中的江德福是個顧家有責任的男子漢,是所有女人理想中丈夫的樣子,安傑嫁給江德福幸福了一輩子,即便到了老年,江德福也把安傑像小公主一樣寵著,在看劇的時候,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根本就是婚姻童話,在現實中基本不可能出現的,但是我們還是願意去相信,願意去相信世界上有一種完美的婚姻叫做江德福和安傑。
所以每當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小編都會打開《父母愛情》,劇情已經熟透,聽著裡面和緩溫馨的音樂,都能讓人身心放鬆下來,這就是《父母愛情》的魅力,也是小編喜歡《父母愛情》多過《金婚》的原因,起碼江德福和安傑給了一種明確的幸福婚姻模式,讓小編懂得了,婚姻除了像文麗和佟志那樣一地雞毛以外,還有一種婚姻是在瑣碎中,每天都可以過程浪漫的情人節。
後來因為過於喜歡《父母愛情》,所以就買來原著小說看,可是看完了,小編卻後悔了,小說中的安傑其實並不比文麗幸福多少,難道婚姻裡除了一地雞毛的模式,再無別的模式嗎?
小說中的安傑並不是感動於江德福的人品,確確實實在家人和現實的逼迫下嫁給了江德福,一個出身不錯有文化且漂亮高傲的女子,心不甘情不願嫁給自己並看不上的男子,心裡的意難平也許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小說中也沒有江德華這個人物,沒有人替安傑收拾婚姻中的雞零狗碎一地雞毛,安傑嫁給江德福以後生養了七個子女,婚後的安傑徹底變成了家庭婦女,也沒有像劇中那般擁有人類靈魂塑造師的教師職業。整天面對的就是七個上躥下跳的孩子,還有做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
原著小說中安傑常常眼神空洞看著眼前這一切,想著自己不情不願的婚姻,想著自己多年前對婚姻有過的那個憧憬影像,看著自己因為操勞操心日漸衰老的容顏,她縹緲的眼神常常望著遠方,好像在很遠的天邊,在那裡才有一個理想中的家庭。儘管七個孩子是安傑親手帶的,可是孩子們跟這個母親卻並不親近。
在孩子們的眼裡,安傑常常皺著眉頭,也很少展露笑臉,安傑面對孩子們的打鬧爭執,常常覺得不耐煩,面對孩子們的親近,安傑也常常不耐煩地把孩子們推開,所以孩子們很羨慕鄰居家慈祥母親的樣子,總覺得安傑沒有一點當母親的樣子。
孩子們跟安傑的關係緊張,到了叛逆期更甚,幾個孩子的婚姻大事也讓安傑操碎了心。還有面對江德福老家來的親戚,安傑也並沒有展現出劇中那般大方得體,小說中的安傑在江德福的老家名聲並不好。
看完小說以後,給小編最大的感覺就是童話破滅了,想想也是,現實中差距那麼大的兩個人,怎麼會把日子過得蜜裡調油呢?褪去童話故事的光環,安傑實際在這段婚姻裡並不比文麗強多少!只不過看完小說後,再去刷《父母愛情》電視劇,總有一種自欺欺人的感覺,原來擁有的那種治癒的感覺,仿佛現在成了一種欺騙,真是有點後悔看原著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跟小編一樣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