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強納弟媳婦齊王妃?三本史書就竟有三個版本

2020-12-28 今古講堂

李世民納齊王妃,被蔡東藩痛罵為「男無行,女無恥」,但事實真相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李世民和齊王妃生了一個兒子,就是曹王李明。李世民還曾想立她為後,魏徵進諫,把她比喻成淫婦「辰嬴」,因此沒有成功。這就是李世民和齊王妃之間發生的故事的大概。

上述說法最早出自於《新唐書》:

太宗殺其弟齊王元吉,納其妃楊氏,有寵,生曹王明。長孫皇后崩,帝欲立楊氏為後,納魏徵諫,乃至。

但在《舊唐書》中,並沒有類似的記載。因此,整個事情的真實性有多大?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民國史學家蔡東藩在《唐史通俗演義》一書中,曾經對此事進行過評價:

好色為英雄所不諱,但既為北婦,就是豔麗動人,亦豈可納為嬪御,此在普通人民,猶知不可,況身為儲貳,不日將登大寶乎?唐太宗為一代賢君,顧瀆倫傷化如此,宜唐室之女禍為獨熾也。但楊氏對於太宗,有殺夫之仇,既不能死,復委身事之,男無行,女無恥,等一穢惡耳!

他把李世民和齊王妃都罵了一遍。說這男女二人「男無行,女無恥」,十分穢惡。

那麼,事實真相真是這樣嗎?

李世民和齊王妃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我們來分析。

一、李世民始終沒有給齊王妃楊氏一個名分。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把太子和齊王的兒子都殺得乾乾淨淨。

楊氏的頭銜,一直跟著其丈夫李元吉稱號的改變而改變

太子和齊王被殺後,原太子的東宮,被李世民入住了。齊王府則賞給了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尉遲敬德。

這麼一來,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女眷,作為罪犯家屬,被一直幽禁在宮中。住在一間擁擠狹窄的宮室內裡:

誠周於造次之間,行滿於危疑之地(據李元吉的女兒歸仁縣主的墓誌記載)。

史載,玄武門之變後,先是李元吉被李世民廢為庶人,楊氏也跟在後面被剝奪王妃的封號,淪為庶人;後來,李世民良心發現,把李元吉改葬,並追爵為海陵郡王。楊氏便成了海陵王妃,再後來,又把李元吉改封為巢王,楊氏就成了巢王妃。

在這期間,楊氏幫李世民生了他的第14個兒子李明,封為曹王,李世民並讓他承繼李元吉的香火,明嗣李元吉,做李元吉的兒子。

《資治通鑑》的記載比這還要詳細。

李世民曾經想給楊氏名份,魏徵諫言:

「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辰贏賤。且為二君嬖,淫也」。

而辰嬴是秦穆公之女,曾先後伺候過晉懷公和晉文公,辰嬴的行為在古人看來「既淫且賤」。所以李世民就放棄了這個想法,一直把楊氏作為情婦,養在宮中。

如果這些記載屬實的話,也就是說:李世民很喜歡這個弟媳婦,二人長期保持關係,並且生了一個兒子。而楊氏面對殺父,殺子仇人(她之前跟李元吉生的兒子都被李世民殺掉了),與迎就,甘當一個無名無份的情婦。

奇怪的是:在《新唐書》成書前四百年間,沒有任何一本史書提到過唐太宗欲立楊氏為後。包括唐朝專門記錄魏徵諫奏的《魏鄭公諫錄》,也沒有魏徵諫奏阻止李世民立楊氏為後的記載。

上述說法,直到《新唐書》和《資治通鑑》才有記載。

楊氏於貞觀二十一年去世,李世民不準楊氏陪葬昭陵。

二、李世民當真如此不堪?

我們知道,史書記載越接近事發當時,真實性越高。

《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包括之前所有唐朝的史料,根本看不到李世民強納弟媳婦的記載。

《新唐書》則成書於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現了這個說法。

而《資治通鑑》直到元祐元年(1086)才校定完畢,更不應該記載比《新唐書》更詳細。

中國古代的史書,是一個不斷編撰完善的過程。往往到了所謂的「盛世」,皇帝都要組織一幫人來修史。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史書中,記載不盡相同。經常是:成書時間越往後,記載反而越詳細。

這是因為:中國的史官編撰史書,既是在記載歷史,同時也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

後來的史官,如果完全照抄之前的史書,那麼「編史」就失去了意義,就變成了「整理」,也就不會吸引別人的眼球。

所以,這就需要在原有史書的基礎上,再額外加點「猛料」進去。

這些「猛料」,大多來源於私人筆記、坊間傳聞、甚至一些志怪小說,真實性往往都不是太高。

最典型的就是《趙氏孤兒》,有好幾個版本,越往後的版本,情節越曲折傳奇。在《左傳》中,根本就沒有公孫杵臼,程嬰,屠岸賈這些人物。

再比如,同樣是說李世民,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跑到李淵那裡,「跪而吮上乳」。一邊哭,一邊拼命吮吸他父親的乳頭。

關於這個記載,引起了後人的若干討論。有人認為這是出於鮮卑族的「產翁」風俗,有人認為這是出於「羊羔跪乳」,表示一種孝順,云云。

其實,這麼一個雷人的情節。在《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沒有記載。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626年,而編寫《資治通鑑》已經是400多年之後了。但司馬光等人似乎就像是現場目擊證人,在撰寫史書時,突然增加了這麼一個細節,這個細節的可信度高度存疑。

再比如,關於宋太宗「燭影斧聲」,謀害親兄之說,當時的史書根本沒有相關記載。這個情節最早出自於和司馬光同時代的文瑩和尚編寫的、帶有濃烈神話色彩的私人筆記《續湘山野錄》,文瑩和尚的本意是為了美化趙光義,說明趙光義的皇位是天命所歸,並且是他哥哥趙匡胤當面託付。想不到弄巧成拙,令人產生誤解。後來,《續資治通鑑長篇》把這一段內容收錄了進去,直到明朝人編《宋史紀事本末》時,又把這一段記載加以發揮,終於讓這段故事成型。

關於這些內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曾進行過詳細的分析。大家如感興趣,可以【關注】。

成書於宋仁宗年間的《新唐書》中,突然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寵愛弟媳婦的描寫,並且甚至要立弟媳婦為皇后,這個情節也非常值得懷疑。

根據我推測,有一種可能性:因為李世民本身就有三個姓楊的妃子(其中有一個是隋煬帝的女兒)。也許,李明就是這其中一個姓楊的妃子所生,李世民出於愧疚心理,把李明過繼給李元吉,而李明的母親又姓楊,恰好和李元吉的齊王妃同姓,後人由此而以訛傳訛。

支撐我這個說法的,還有一個間接證據:李明是李世民最小的一個兒子。照時間推算,假設楊氏被唐太宗李世民寵幸,生下李明,已經是在貞觀後期了。這個時候,楊氏就算還沒老,姿色肯定也已經大大減退。李世民在貞觀初年不臨幸她,反而等到她年紀大了,姿色衰退才予以寵幸,可能性『很小。

三、齊王妃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待遇?

李世民上臺後,非常善於搞平衡。對原關隴集團成員,太子以及齊王的舊部,都予以安撫,並授予相應的職位。

楊氏出身名門,是隋朝宗室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由於楊雄屬於關隴集團。李世民出於安撫關隴集團楊氏一族的需要,應該不會虐待楊氏。隨著李元吉被追封,楊氏的生活待遇也應該是不斷提高。

李世民並不差女人,對於這個弟媳婦,我估計他應該不會予以太多額外的關注。尤其不可能在其登基後,又過了大約十年,才突然開始寵幸這個弟媳婦。

當然,我這都是基於推測,也不能排除,李世民真的臨幸了她。

對這個問題,大家如何認為?有何看法?敬請賜教!

我是今古講堂,如您認可我的分析,歡迎點讚、轉發、評論、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為何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
    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是天策上將,有自己的勢力,也就是秦王黨,而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則是大唐的太子,未來的大唐皇帝,自然就是太子黨了,那麼李元吉呢?是不是還有一個齊王黨?不,齊王李元吉沒有自成勢力,而是輔佐太子李建成,算起來,李元吉是太子一派的,可以說和自己的二哥李世民是勢同水火。別看李建成、李世民,還有李元吉是一母同胞,可是這又能如何?歷史上兄弟相殘的事情還少嗎?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幹了一件無恥的事情,連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
    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古代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似乎有一個「公共習慣」,即「父死妻母、兄死妻嫂」的收繼婚習俗。王桐齡在《中國民族史》中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隋室、唐室之家族關係,常與儒教道德倫理牴觸,而與塞外民族習慣暗合也。」 在李世民的身上,就有四分之一的鮮卑血統。
  • 李淵請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提起此人名字後,李世民:一個不留
    「成王敗寇」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贏得天下的人縱使手段再如何的卑劣,也沒有人敢提出批評的意見,縱使有膽氣者,史書也不會記下這一筆。而失敗的人,無論站在多麼高尚的位置上,人們為了討好當權者也都會對他們不斷的貶低。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麼一個勝利者,也是歷史上最富爭議的一位君王。
  • 李世民納嫂子入宮,洋洋得意,大臣委婉提醒,李世民:快送她回家
    李世民之所以要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楊氏相貌出眾,讓李世民頗為心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楊氏出身隋朝宗室,李世民藉此向隋朝舊臣示好。李世民納弟妹為妃,在現在看來,有悖人倫。但在隋唐年代,這種事並不違和,而且李世民有鮮卑血統,繼承兄弟的妻妾也不奇怪。
  • 李元吉被害後,楊氏為何要嫁給弒夫害子的李世民?她恨李世民嗎?
    其次,楊氏的家族是當時聲名顯赫的「弘農楊氏」,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響力,有人稱隋朝皇室也來自「弘農楊氏」一支。楊氏的家族背景如此顯赫,並且她生得嫵媚動人,冠絕當時的長安城,怎會不會讓李世民心動?而二人的婚姻本就是一場政治聯姻,一方面楊氏藉助李元吉的勢力穩定自己在朝中的利益。另一方面李元吉也可以藉此籠絡楊家,為自己的大哥李建成登上皇位助一臂之力。所以其實兩人的婚姻沒有一點愛情的成分在裡面,完全是利益上的合作夥伴關係。
  • 「天策上將」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有多強?
    如果他真有修改史書,一手遮天的本事,難道不能把這件事掩蓋過去嗎?他確實看過史書,但真相卻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
  •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為何還霸佔弟媳?這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有許多故事,就像歷朝歷代都會出現爭奪皇位的爭奪戰,除此之外,還有當年相貌出眾的女子。談到張朝紅的建立。而其中一個重大事件,便是玄武門之變。戰鬥之後,本來與王位毫無關係的李世民,沒想到這使他成了李唐王朝的第二個皇帝。
  • 李世民後宮美女三千,為何還要霸佔弟媳,齊王妃後來怎樣了?
    大致有兩個原因:1、齊王妃天香國色,絕世佳人,君子好逑,李世民也不例外。2、對齊王之恨,無法排解,即便已經殺死了他,還要拿他妻子出氣。對二哥李世民做出的齷齪事簡直罄竹難書。李世民深恨的原因李元吉長大後與太子李建成親近,並處處給秦王李世民使絆子。公元623年,李元吉勾結後宮嬪妃,又重金賄賂中書令封倫,在李淵面前詆毀李世民。從此,李淵開始疏遠李世民,對李元吉寵愛有加。
  • 李世民霸佔李元吉的老婆,背後用意超乎了想像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功逼迫李淵退位,完成了自己的皇帝大業。自古面對皇位的競爭都充滿著殘酷,兄弟相殘的事情也不算罕見。但是,為何李世民非要霸佔齊王妃呢?難道真的僅僅是人們所以為的見色起意?歷史遠比我們認為的精彩,李世民霸佔弟媳婦,並成功開創了大唐皇族的混亂男女關係,背後其實是李世民極端腹黑的體現。
  • 史書給出4字評價,映射出李世民父子審美
    武則天的政治手腕自不必說,她天生就是個政客。但武則天的容貌到底怎麼樣,她是個美人嗎?後人為此一直爭論不休,眾說紛紜。 洛陽龍門石窟中有一尊雕刻於公元672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的佛像,名叫「盧舍那佛」。相比其他佛像而言,這尊佛像眉目更為娟秀,眼波流傳,十分有神韻。 據說這尊佛像正是參考著武則天的容貌雕琢的,武則天對這尊佛像非常的滿意,甚至還捐了不少香錢。那是否可以根據佛像來推斷武則天的真實長相呢?其實佛像的參考意義並不大,因為工匠在雕刻的時候肯定會刻意的對佛像進行美化。
  • 李世民為何收了李元吉媳婦?絕不是因為好色
    在大唐歷史上,有三樁桃色緋聞被人們千年以來一直津津樂道。一件是唐太宗李世民收了弟(李元吉)媳婦,一件是唐高宗李治收了後媽(武媚娘),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收了兒(李瑁)媳婦。因此後人對幾個朝代有一評語:髒唐臭漢宋無明。就是說大唐的宮闈之事比較開放,是人們街頭巷尾主要的八卦話題。對於這三樁緋聞,大家都歸結於一個理由:好色。意即李世民李治李隆基都是好色之徒。看見弟媳婦後媽兒媳婦都口角流誕。這個,額,怎麼說呢。李隆基的確是這種情況,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說,李隆基一生犯下的主要錯誤就是好色。
  • 李世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該如何評價?
    一個被鼓吹起來的千古一帝,把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這句話做到了極致,歷史上修改史書第一人,開啟了修改史書不良作風!一個名氣比能力大的皇帝,資敵和親第一人,被儒門忽悠的第一個皇帝。卻是職工最喜歡的領導,群臣最喜歡的皇帝。
  • 武則天跟了李世民13年,一直沒生孩子,為何與李治生了6個?
    李世民能不能生?肯定是能生的,他一共有十四個兒子,二十一位公主,總共三十五個孩子。光跟長孫皇后生的,就有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那麼長孫皇后離世之後,為什麼就幾乎沒生過子女呢?可能有他自身的原因,還可能與長孫皇后的死有關係。
  • 李世民家的女人們:彪悍的人生要什麼解釋?!
    李世民有一匹烈馬,名叫「獅子驄」,高大威猛,鬈毛似獅子,無人能馴服。這就好像買了輛法拉利,卻不能開上街,李世民也無可奈何。這時,武才人挺身而出,說,陛下,我能馴服它。李世民一愣,行,那你說說。武才人說,我需要三樣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錘,三是匕首。
  • 李世民問:我這個學生如何?教書匠回答「我比孔子強」後加官進爵
    古人影視形象劇照(圖)文:悔昔道來唐朝太宗朝時,并州有一名叫張後裔的人,十分有才華,熟讀史書典籍,精於儒家經典。太宗李世民對他之名早有耳聞,於是專門下了道聖旨派人去并州請張後裔入宮,專門為李世民講解《春秋左氏傳》。張後裔入宮後,每天認認真真給李世民講解《春秋左氏傳》,若是太宗不懂的地方,張後裔便會更加細緻入微的向太宗皇帝分析講解。這樣,日子一長,太宗就覺得張後裔挺不錯的,做事情很上心,是個稱職的好老師,於是就特意設了一場宴席款待張後裔。
  • 揭秘李世民14個皇子的下場,可憐生在帝王家!
    唐太宗李世民有14個兒子:長子太子李承乾、次子楚王李寬、第三子吳王李恪、第四子魏王李泰、第五子齊王李佑、第六子蜀王李愔、第七子蔣王李惲、第八子越王李貞、第九子唐高宗李治、第十子紀王李慎、第十一子江殤王李囂、第十二子代王李簡、第十三子趙王李福,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 金庸武俠最蛋疼的人,三個版本死三次,死法竟都不同!金庸好狠!
    【思品時間品金庸第592期:金庸武俠最蛋疼的人,三個版本死三次,死法竟都不同!金庸好狠!】
  • 武則天嫁給李世民12年都沒有身孕,為何跟了李治一年就有了?
    雖然歷代的史書皆未記載李世民失去生育能力的記載,但是從史書中其子嗣的出生時間,確是有理由懷疑他是失去了生育能力,因為自貞觀八年後,直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眾多妃子就再未誕下一子。 試想,如若李世民還有生育能力,怎可能在這15年間再未有一子出身呢? 15年再無所出,唯一的解釋,那就是李世民失去了生育能力。
  • 李世民喝了李建成毒酒吐了1600毫升血,為何三天後能射殺李建成?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靠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囚禁父親才才登上了皇帝之位的。 為了凸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合理性,唐代史書都在不同程度上醜化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形象,通俗的說就是給李建成和李元吉頭上「栽了許多贓「。 這一點,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是看的非常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