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鼓吹起來的千古一帝,把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這句話做到了極致,歷史上修改史書第一人,開啟了修改史書不良作風!
一個名氣比能力大的皇帝,資敵和親第一人,被儒門忽悠的第一個皇帝。
卻是職工最喜歡的領導,群臣最喜歡的皇帝。
諸位在評論之前,先想一個問題:在你們的心中,什麼樣的皇帝才是好的?什麼樣的才是壞的?
喜歡秦皇漢武明祖這種文功武治,一言九鼎,說什麼就做什麼的,政令通達天下?
還是喜歡宋朝那些打仗不行,逃跑第一,皇帝沒有實權,政令還傳不出皇宮的類型?
如果你喜歡秦皇漢武明祖這類型的,那你會看不上李世民;如果你喜歡宋朝君主,李世民絕對是一個值得追的偶像。
執政、軍事、經濟這些都不說,有很多數據表明李世民執政時期民生、經濟都比不上楊廣時期。
這裡只說一點:李世民留下的著作《帝範》又名《帝範:中國最偉大帝王的沉思錄》。
彌留之際,把自己當皇帝的畢生經驗總結交給李治,叮囑李治要好好學習。李治接過手後,轉身扔在了茅坑,同時跟武媚娘開始了沒羞沒臊的生涯。
君體第一: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人主之體如山嶽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制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也。
這裡說的重點是,當皇帝的人應該把德行第一,把能力第二。德行方面做好了,能臣武將自然會莫名而來。對群臣態度好,群臣自然會好好工作,幫忙治理好國家。
李世民自己做了什麼?
爭奪皇位把兄弟幹掉了,還把兄弟的媳婦收入後宮,把魏徵的墓碑挖了。
這個就是李世民鼓吹的德行第一?
李治沒有這樣做,剛開始繼位時,權力都被門閥權臣把控(比如說他舅舅長孫無忌)。後面找機會把長孫無忌殺了,權力才慢慢收攏。
話說,長孫無忌不被幹掉,李治能有鬼的權力,還不得老老實實的聽長孫無忌的。
建親第二
夫六合曠道,大寶重任。曠道不可偏制,故與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獨居,故與人共守之。是以封建親戚,以為藩衛,安危同力,盛衰一心。遠近相持,親疏兩用。併兼路塞,逆節不生。昔周之興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內有晉鄭之輔,外有魯衛之虞。故卜祚靈長,歷年數百。秦之季也,棄淳于之策,納李斯之謀。不親其親,獨智其智,顛覆莫恃,二世而亡。斯豈非枝葉扶疏,則根柢難拔;股肱既殞,則心腹無依者哉!漢祖初定關中,戒亡秦之失策,廣封懿親,過於古制。大則專都偶國,小則跨郡連州。末大則危,尾大難掉。六王懷叛逆之志,七國受鈇鉞之誅。此皆地廣兵強積勢之所致也。魏武創業,暗於遠圖。子弟無封戶之人,宗室無立錐之地。外無維城以自固,內無盤石以為基。遂乃大器保於他人,社稷亡於異姓。語曰:「流盡其源竭,條落則根枯。」此之謂也。
夫封之太強,則為噬臍之患;致之太弱則無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眾建宗親而少力。使輕重相鎮,憂樂是同。則上無猜忌之心,下無侵冤之慮。此封建之鑑也。斯二者,安國之基。
君德之弘,唯資博達。設令縣教,以術化人。應務適時,以道制物。
術以神隱為妙,道以光大為功。括蒼旻以體心,則人仰之而不測;包厚地以為量,則人循之而無端。蕩蕩難名,宜其不遠。且敦穆九族,放勳流美於前;克諧烝乂,重華垂譽於後。無以奸破義,無以疏間親。察之以明,撫之以德,則邦家俱泰,骨肉無虞,良為美矣。
鼓勵分封、分權,鄙視郡縣制、大一統。認為集權太強大,會加速衰敗,要把權力分散,分給地方。
聽話的唐玄宗,把財政權、軍事權、人事權下放給了地方,建立了藩鎮制度。結果怎麼了?安史之亂,唐朝開始衰敗了。
他兒子李治是怎麼做的?
李治剛剛上位,形同傀儡,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世家門閥壓制的李治抬不起頭來,讓李治備受屈辱。
所以一生都在瘋狂的加強集權,弄死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後,李治就瘋狂的打壓關隴門閥,打壓五姓七望,弄死王皇后,就是在向太原王氏開戰。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國家越來越強盛,開啟了盛世的帷幕。
相信《帝範》的宋朝呢?
被稱為慫宋!
別看後世很多人誇《帝範》,鐵木真,康熙,這種;但這些正經人都沒有按照《帝範》去做。只有那些不正經,鐵憨憨會相信,比如說宋朝。
縱觀歷史,改革派都是偉大的,也都是孤獨的。李世民是有貢獻,有功績,但還達不到鼓吹的那種程度。
另外,武則天絕對是一個被低估的皇帝!作為幾千年歷史中,唯一一個成功當上皇帝的女性,還被天下認可的。
她的能力、魄力比李世民只高不低。
ps:致敬所有偉大的改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