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今年65歲了,她都每年要做一次體檢,一月前體檢發現血常規血小板升高,血小板已經達到800×10X9/l,其它的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都正常的。當時醫生建議她需要住院進一步住院。
醫生建議需要做骨髓穿刺,但是張阿姨覺得應該是醫生在嚇唬她,她說去年體檢的時候血小板都正常,拒絕住院回去了。而且張阿姨覺得做骨髓檢查是在骨頭上穿一個洞,然後抽骨髓,是很痛苦,也很恐怖的事情,也不願意做這個檢查。
一個月後的一天早上,張阿姨突然起身下床,感覺右側腳沒力、右手也沒力,拿不穩東西,站不穩,講話語言也不清楚。家人看見這症狀,可能是腦中風了,搭車到醫院去治療。
經過顱腦磁共振(MRI)檢查,張阿姨大面積腦梗死,由於來醫院的時間已經超過了6小時,失去了溶栓和介入治療的機會。經過常規抗血小板、調脂、營養腦神經、高壓氧、康復治療。張阿姨仍然遺留右側手腳沒力,下床走路需要柱拐杖。
一、哪些原因會導致血小板增多?
正常血小板的參考值是(100~300)X109/l ,血小板持續大於450x109/l 才叫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分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和繼發性血小板增多。
(一)、原發性血小板增多
是巨核細胞增殖為主的骨髓疾病,有50%~70%的患者是由於JAK2、V617F基因突變導致,好發於50~70歲。
1、起病比較緩慢,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有80%的人會出現血栓形成或者是不明原因的出血,可以反覆發作。以胃腸道出血最常見,也可以出現鼻、牙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
2、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一半的人可以生存5年以上,部分患者生存10年以上,死亡原因是血栓形成或者是器官出血,部分會轉變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而死亡。
(二)、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1、見於惡性腫瘤、急性炎症感染、急性失血、慢性胰腺炎、慢性肺炎、結核病、肝硬化、風溼免疫性疾病等。其中以感染導致的是最多見。其次是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
2、通常沒有症狀,也很容易被忽視。極少發生血栓形成和出血,預後也比較好,僅在血小板大於1000X109 /l才治療。
二、醫生感悟
1、很多老年人都有每年體檢的習慣,但是有些人體檢發現一些問題卻不引起重視。醫生建議需要做進一步相關檢查,就覺得特別恐慌,也不願意做進一步的檢查,其實這樣的體檢也是白檢查。很多疾病通過普通的常規體檢也是不能確診的。像文中的血小板增多,需要做骨髓檢查,明確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血小板增多導致,治療方案不一樣。
2、引起腦梗死後最佳的治療時間是發病3~6個小時,通過介入取栓治療或者是溶栓治療效果很好,肢體功能恢復好。如果超過6個小時,只能常規抗血小板、調脂治療,大部分患者會留下肢體功能障礙後遺症。
3、如果發現一側手腳沒有力,或者一側肢體麻木、說話言語不清,要考慮到是中風,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要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