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腦梗死,居然沒症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腦梗死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
我國每年有200萬人新發腦梗死
其中2/3人致死或致殘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什麼是「無症狀腦梗死」
無症狀腦梗死為腦梗死的特殊類型,是指患者沒有明確的腦卒中或TIA的既往病史,但在頭顱CT或MRI檢查時發現有與腦血管分布一致的腦梗死或腦軟化灶,而臨床上沒有與病灶相關的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和體徵,僅在影像學檢查時發現 。
有研究發現,在健康人群中約有1/3的人發生無症狀腦梗死。在無症狀腦梗死中,約90%為腔隙性梗死,約10%為直徑≧15mm的皮質或皮質下梗死。
哪些危險因素可以引起「無症狀腦梗死」
專家解讀
無症狀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較多,如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脂代謝異常、頸動脈粥樣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肥胖、飲酒、吸菸等。
1
高血壓
高血壓在所有危險因素中佔首位。高血壓可以引起小動脈硬化,早期小動脈管壁的中層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後中層及內膜出現膠原纖維增生及玻璃樣變,並有玻璃樣物質沉積,因此,管壁逐漸變厚,管腔逐漸變狹窄至閉塞。
2
糖尿病糖尿病時血糖濃度增高,使血液粘稠度增加,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變性能力降低,在血液粘稠度增高的情況下易形成微小凝聚物,引起毛細血管閉塞。同時糖尿病引起體內血糖、血脂及胺基酸的代謝紊亂,可加重高血壓、冠心病的危險程度,並促使腦微小血管內膜病變引起微小的深在部位的梗死。
3
脂代謝異常高脂血症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起腦部小動脈管腔狹窄,加之老年患者血管彈性較弱,血流減慢,易形成微小栓子,導致小梗死。
4
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無症狀性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即使無高血壓,如有中至重度粥樣斑塊形成,仍有很大可能發生無症狀性腦梗死。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無症狀性腦梗死獨立的危險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直接引起終末小動脈或穿支動脈內皮細胞損傷或引起內皮炎症反應而導致腔隙性腦梗死的發生。
6
年齡年齡是引起無症狀性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老年無症狀性腦梗死發病率較高,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
7其它
無症狀性腦梗死患者中被動吸菸者發病率是未吸菸者的1.06倍,曾經吸菸者為1.16倍,正在吸菸者則達到1.88倍。大量飲酒(乙醇>60g/d)會增加無症狀性腦梗死危險性。
如何規範治療「無症狀腦梗死」
無症狀腦梗死的確診和治療流程
「無症狀腦梗死」有哪些轉歸
無症狀腦梗死患者是症狀性腦梗死和血管源性痴呆的高發人群。伴有心房顫動的無症狀腦梗死患者患急性腦卒中的風險增高。在普通總體人群中,無症狀腦梗死者罹患急性腦卒中的風險增加2-4倍。值得注意的是,卒中患者若在發病後1個月內出現新發的無症狀性腦缺血病灶,患者復發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則會增加。
存在無症狀腦梗死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認知功能減退和痴呆。無症狀腦梗死是發生症狀學腦梗死和痴呆風險增高的重要影像標誌物,提示5年後發生症狀性腦梗死的風險為3%-10%,高於健康人2倍左右。
無症狀腦梗死危險因素很多,因臨床表現不顯著,未引起患者及醫生的重視。但其與腦卒中、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障礙、吸入性肺炎等密切相關。所以,無症狀性腦梗死患者應該被認為是高危人群,並且其影像學病灶不能忽視。
如何預防「無症狀腦梗死」
▲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
▲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飲食以清淡、三低(低脂肪、低熱量、低鹽)為主
▲保持心情愉快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無症狀腦梗死診治共識 [J] . 中華神經科雜誌,2018,51( 9 ): 692-698.
[2] 徐運. 加強無症狀腦梗死的規範化診療 [J] . 中華神經科雜誌,2018,51( 9 ): 664-665.
[3] 於青雲,丁晶,汪昕. 無症狀性腦梗死 [J] . 臨床內科雜誌,2019,36(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