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國新辦舉行《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和解讀了白皮書的主要內容。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這之中,提及了高鐵、航空、郵輪等領域的發展,其中涉及到「交通+旅遊」的部分也引發了眾多關注。
將逐步在內河、沿海地區恢復郵輪生產經營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鑽石公主號」在海上漂泊,今年郵輪業是遭受最重創的行業之一。劉小明提到,我們在持續關注全球疫情的變化,逐步在內河地區、沿海地區,在確保疫情防控情況下,逐步恢復生產和經營。大家可能注意到,長江航運已經逐步恢復。近期在三亞,500、1000人近海地區的遊輪,沒有出境的逐步在恢復。當然,在恢復過程中也分階段,按不同的策略來進行相關的服務和防疫的工作。
劉小明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會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在確保疫情防控的情況下,逐步推進水路運輸的健康發展,當然前提是必須確保疫情防控的有效。
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後,全球郵輪行業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國際郵輪紛紛停運。近幾個月開始,國際範圍內有些郵輪開始恢復運營,但也僅限於不出境的航線運營。12月9日「南海之夢」郵輪從三亞駛往西沙群島,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境內首個海上遊輪航線復航,標誌著海南旅遊業態自此全面恢復。未來,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國內郵輪恢復運營也將陸續推進,為遊客提供更多郵輪旅遊選擇。
民航嚴格執行熔斷機制 目前每周國際客運250餘班
會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介紹,當前境外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的增加,民航局近期根據疫情輸入的形勢,對國際客運航班的熔斷措施實施調整,目前來看,每周國際客運航班大概在250餘班,從12月16日起,航空公司同一航線航班入境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人數達到5個的,暫停這個公司的航線運行2周,原來是1周。截止到12月20日,民航局已經累計向中外航空公司發出熔斷指令140次,有效防止了疫情境外輸入。
董志毅還表示,目前,我們正在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同時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加強精準施策,尤其從推動構建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出發,推進民航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創新力、提升行業運行品質。
「交通+旅遊」產業發展 形式多樣
根據白皮書顯示,「交通+」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因積極推動「交通+『旅遊』『產業』『扶貧』」等發展新模式,推動貧困地區交通與產業深度融合。其中,「交通+特色農業+電商」「交通+文化+旅遊」「交通+就業+公益崗」等扶貧模式不斷創新發展。
據了解,交通的進一步暢通也帶動了國內旅遊業的發展。最明顯的印證是隨著高鐵、公路交通的便捷,今年西北部地區旅遊呈現火爆態勢,而旅遊業界也通過提供一系列旅遊配套服務,帶動相關區域旅遊發展,對於遊客來說,交通便捷了,旅遊的可選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陳薇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陳薇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