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小商品作為中國製造的名片之一聞名世界,一直是中國跨境貿易的橋頭堡。
事實上,從義烏你就能夠窺視每年全球聖誕節的氛圍如何,義烏市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義烏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2967.8億元。以聖誕節用品為例,全世界的聖誕用品市場上,義烏佔據了80%的份額。義烏供應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聖誕裝飾品。
賣家稱,今年疫情對自己的訂單有一定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沒有預期那麼大,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和往年差不多,訂單多數通過船運銷往北美、南美、歐洲和日本等地。
做了十幾年聖誕生意的義烏老闆說,「老外跟你做生意,樣品看一分鐘,價格談一星期,有時候他們還會去東南亞找同類貨源,但義烏給的價位,肯定是全球最實惠的。」
旺季延後
而另外一個有些特殊的現象是,今年義烏聖誕商品的旺季延後了兩個月左右。
每年的訂單高峰在5-10月,但今年採購的時間整體往後挪了2個月,不過價格並沒有降低,因為原材料還在漲價。
旺季的延後是因為歐美市場的賣家不太確定疫情發展的趨勢、民眾對於聖誕節的消費熱情,以及各國國家對於聖誕節這一特殊節點的聚集、採買政策等等,所以保持著觀望態度。而隨著聖誕節臨近,一些不確定因素有了明顯走向時,加急和空運的訂單在11月促成了一個義烏聖誕銷售小高峰。
客戶的需求
大到幾米高的人造聖誕樹和全套聖誕老人服,小到一顆彩球一串彩燈,義烏包圓兒了聖誕節的方方面面,如果光是產量大也就算了,最厲害的是,從沒出過國的義烏老闆們,可能比歐美人自己還更了解他們對聖誕商品的偏好。
北美、西歐要求精緻、美觀,甚至還要用料環保;南美和其他小國家的客戶就只有一個要求:看著熱鬧。
「100個聖誕帽5塊人民幣,你能找到比義烏老闆更像上帝的人嗎?」
如果說,最早的義烏製造名揚世界的點是便宜,那現在,就是在創新、質量和價格三個方面集體搶佔高地,徵服全球。「中國製造」這幾年,早就擺脫了「低端」、「廉價」的標籤。
義烏古稱稠州,三面環山,小商販走街串巷手搖撥浪鼓「雞毛換糖」,歷經四十年的大浪淘沙,在這裡成長壯大的創業者們,能活下來都是在競爭中淬鍊出來的,在這裡,競爭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在外貿商人們看來,他們的渠道變革探索之路早已開始:加入WTO,做外貿;電商;直播帶貨……現實告訴他們:商業世界這些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商業變局下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