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抵制的聖誕節,養活了很多中國人

2020-12-27 騰訊網

點關注 不迷路

文章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包容而不是對立。發揚中國傳統節日的同時,也不必排斥國外節日。

2018年的聖誕老人,似乎換了一副模樣 ,一樣的紅帽子、一樣的白鬍子,那個在你襪子裡放禮物的老爺爺第一次有了名字——鰲拜

英文名:All Buy

01

聖誕,一個童話的圍剿

還是在一個月前,浙江義烏一個加工廠內,一個寫滿疲憊的女工,正趕著通宵,為一筆12月的國際訂單忙碌著,這個晚上的加班費,可以讓她請自己孩子在肯德基點上一份豪華的全家桶。

在義烏「聖誕村」,周邊有600餘個工廠和作坊,每年都會生產價值超過30億美元的聖誕相關產品,向全世界出口。光是在美國,中國製造的聖誕飾品進口市場的92%。

這些工人自豪地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聖誕禮品加工廠,全世界每10棵聖誕樹中,就有9棵源自中國」。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喜歡「植樹」的中國人,卻慢慢開始容不下一棵「聖誕樹」。

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裡開始風聲鶴唳: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如果炎黃子孫,也去給洋節升溫助力,國何以堪?」

「西方有個老頭叫聖誕老人,沒給中國人帶來啥好處,狂歡夜是八國聯軍慶祝丹東屠城的紀念日,不少中國人卻還花錢為這個老頭過生日」

「中國人,不要再稀裡糊塗過洋節了!」

諸如此類。

還有一些高校還在聖誕前發布通知,禁止該校各級組織舉辦與「平安夜」「聖誕節」等西方宗教節日相關的活動。

是呀,聖誕節憑什麼那麼火,難道中國的春節、元宵、臘八、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不好嗎?

02

何以謂華夏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某國的國王的兒子,後來,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捨棄王位,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後來,人們為了效仿釋迦牟尼成道的典故,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宋朝《夢粱錄》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其實,我國也有「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的風俗,但沒有具體日期。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於出家人紀念佛陀成道煮粥布施大眾,久而久之,臘月初八形成家喻戶曉的傳統日子。

瞧,佛教是印度的,天生包容的中華民族拒絕了嗎?

沒有啊……

從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南北朝北魏帝的「鮮卑漢化」,再到盛世大唐的「萬國來朝」,發源於黃河谷地一隅旱土的漢文化,因為其他民族的徵伐衰落過嗎?

沒有啊……

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我們抵制過嗎?

沒有啊……

最先從黃河發源的漢民族,以禮儀立邦,以德化服人,何曾自視甚偉,何曾驕縱狂傲,外族來犯,我們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導之,並不斷輔以新的內涵,為我所有,為我所用,這才匯聚56個民族於華夏,生生不息。

不信?端午發源於楚水,於黃河何涉,如今南北上下,何人未嘗過粽子的美味?

再來看國外的聖誕存在吃蘋果一說嗎?並沒有。

在 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當時從港澳臺來的留學生不多,他們中的部分人有過聖誕節的習慣,但沒有火雞,也沒有聖誕大餐,有錢也買不到些什麼東西。

12月市面上,也只有蘋果這種水果賣,於是他們就吃蘋果慶祝,寓意新年裡平平安安。之後,聖誕吃蘋果的風俗才在中國流傳。

如今的平安夜,一些家長們會和孩子一起裝扮聖誕樹,一面編織著善意的謊言——寶貝,在床尾放只襪子,聖誕老人會給你一份禮物。

難道,這樣的節日不溫馨嗎?這樣的謊言,不應該在一個大國有立足之地嗎?

1886年5月1日,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大罷工,並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迫使資本家實施8小時工作制。之後,這一天成為美國的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後,同許多國家一樣,中國也將這一天確定為五一勞動節,並放假一周。

這,是標準的洋節,要不一併取消了?

抵制聖誕,不如抵制蠢蛋。

徐錦江在微博回應

03

「春節」在美國

微博上熱傳著,這樣一個視頻,一位中國小朋友剛到國外讀書,當時,班裡只有她一個中國人。

在到了中國春節那一天時,她沒有想到,全班同學會用中文唱「新年好」!

這與最近抵制全網聖誕相比,看起來很荒誕。

中國的文化,沒有走出去嗎?如今,漢語言受到越來越多外國人的喜歡,同時,中國的節日也漸漸得到了其他國家喜愛。

川普外孫女阿拉貝拉從小就學習中文

也許會有人說,中國學生不還都在學英語嗎?

其實,這正是抵制外來文化的深痛教訓。明清時期,我們閉關鎖國,不思進取,腐朽守舊,讓中國迅速落後於世界。落後,就要學習。

縱觀歷史,開放走向強大,閉關走向衰退。漢民族的開放、包容、學習特質,得以形成了如今疆土廣闊的多民族強國——中國。

任正非曾經激勵自己的員工:

「我們不被個別西方國家認同,不要埋怨,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簡單的一句話意味深長,有寬廣的心胸,只要做得足夠好,就不用擔心華為會倒!

真正文化自信是包容而不是對立,可以發揚中國傳統節日,但不必排斥國外節日。對國外的節日和習俗應該尊重,就像很多國家接納中國的春節一樣。

曾經,一個美國朋友告訴我,感恩節是美國最大的節日,所有的人都過,家庭團聚。但聖誕節只有信基督的人過,美國很多人並不信基督,信其他教,或不信教。

我說中國人不管信不信上帝,都一樣熱衷聖誕節等西方的節日。

她說,這是你們民族偉大的地方,兼容並蓄,信仰和實際分開。

04

打開聖誕的正確姿勢

在過去十數年,許許多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在每年的聖誕節前後,或手持螢光棒、或手拿氣球鮮花等,到大街小巷或者廣場聚集,慶祝聖誕節。

我們看見,聖誕節不僅沒給中國社會帶來不穩定,反而帶來了海量的消費,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也帶來了親朋好友之間,祥和歡樂的氣氛。

一個國家十數年的高速發展和迅速成為GDP排名全球第二的原因,本是由於打開國門進行改革開放帶來的福祉,如今卻欲反其道而行之的跡象卻越來越凸顯,我們不禁要問:泱泱大國,難道不能容下一個節日?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給別人用心準備禮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當溫暖的節日來臨之際,人們也會變得柔和起來。

小攤販們在街角出售聖誕襪、蘋果、聖誕老人,漂亮的燈光,裝飾著原本清冷的城市。

年輕人在繁重的工作後,互相邀請,帶著一股油膩,整裝出發;或者老老實實在家刷朋友圈,在保溫杯裡的枸杞中分享節日的快樂。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管它什麼節日含義呢。

傍晚的市中心——有剛出爐的麵包、香腸、巧克力、水果、蠟燭,以及聖誕的溫暖甜膩的味道。

不妨,裝一罐平安夜聖誕集市的氣味,在信封上寫上自己或喜歡、或關心、或深愛著的名字。

寄出去。

相關焦點

  • 正在被抵制的聖誕節,養活了無數中國人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喜歡「植樹」的中國人,卻慢慢開始容不下一棵「聖誕樹」。 「西方有個老頭叫聖誕老人,沒給中國人帶來啥好處,狂歡夜是八國聯軍慶祝丹東屠城的紀念日,不少中國人卻還花錢為這個老頭過生日」 「中國人,不要再稀裡糊塗過洋節了!」 諸如此類。
  • 我是中國人,不過聖誕節
    我是中國人,不過聖誕節每年的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12月25日是西方的聖誕節。但,這只是西方的節日,與我這個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又有何相干呢?西方的節日,我這個中國人為什麼要去過呢?12月25日是西方的那個叫做「耶穌」的白鬍子老頭的生日,傳說他生於12月24日晚,到25日才降生,因此,西方就把12月24日叫作「平安夜」,12月25日叫作「聖誕節」。但是,這個白鬍子老頭與我們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他的生日我們為什麼要給他過呢?聖誕節是紀念耶穌誕辰的節日,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
  • 過個聖誕節就不是中國人了?
    網上又出現了一堆「過聖誕節不是中國人」的論述,用一個偷換概念的手法,把「過聖誕節」和「崇洋媚外」等同起來。再把解放軍戰士的圖片擺上,營造了一種「過聖誕節就是無視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的輿論氛圍。偷換概念並冠以愛國之名,行煽動情緒道德綁架之實,著實的讓人噁心。
  • 菲律賓媒體:聖誕節將至,不要給本地的中國人送這樣的禮物!
    菲律賓媒體:聖誕節將至,不要給本地的中國人送這樣的禮物!互相贈予禮物,是菲律賓聖誕節必不可少的元素。每個購物中心的禮物包裝櫃檯,也是忙的不可開交。在節日裡給家人朋友一份暖心的禮物,是菲律賓聖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當中國人將聖誕節本土化了,真的是給我逗笑了
    今天有條視頻徹底把我逗樂了看完我已經漸漸忘了原版怎麼唱了……一個西方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可能是火雞、聖誕樹、禮物。一個中國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可能是餃子。中國人對聖誕節吃餃子這個事兒有多執念,看看那些「俗語」你就懂了。
  • 熱衷過洋節大可不必,中國人過什麼聖誕節?
    聖誕節是一個基督教色彩很濃的節日,屬於文化侵略,中國人不提倡過。其實聖誕節是西方文化拼湊的大雜燴。我們用的公曆,號稱以耶穌降生那一年為公元元年,後來發現算錯了,根本不對。聖誕節原是羅馬帝國的傳統節日,是紀念太陽神的,後來信基督教為國教的過程中偷換進來的,耶穌很委屈,說不是俺娘生我那日子。蘋果、平安果,大體是沿襲猶太教,創世紀中有關於伊甸園、亞當夏娃偷吃智慧果的神話。
  • 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過西方的聖誕節嗎?
    天主教和新教的聖誕節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而東正教的聖誕節是在1月7日(儒略曆12月25日)。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等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中,聖誕節被列為了法定節假日。有些國家還會將聖誕節與元旦節連在一起,組成一個為期一周的大長假。那麼,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過西方國家的聖誕節嗎?
  • 冬季的熱鬧,聖誕節只是開始,後面還有很多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到了,朋友圈裡有很多人瘋狂地秀著恩愛,禮物、蘋果、聖誕樹......五顏六色,五花八門,我們眼花繚亂,甚至有些目不暇接。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近些年傳至中國,經過本土化改造,已經頗具中國特色。
  • 平安夜送蘋果竟是中國人創造的!關於聖誕節冷知識...
    耶穌降生眾所周知,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出生而設立的,但《聖經》中卻從未提及耶穌出生在這一天,甚至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耶穌是出生在春天。中國人表示不服,他們是沒見過咱的雙11,今年雙11當天全國快遞收件量2.5億件……可以給聖誕老人寫信?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是崇洋媚外還是為了娛樂?這幾點不能忽略
    中國人應不應該過聖誕節,這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有的人認為我們過聖誕節僅僅就是為了娛樂,與文化、信仰無關,只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有的人認為中國人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何要去過洋節?難道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的圓嗎?還有人認為,僅僅是過一個節日,沒必要小題大做,願意過的就過,不願意的就不過,不用糾結太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這一現象。
  • 「我們正在掙扎」:新冠疫情大流行 美國失業者度過悽涼的聖誕節
    「我們正在掙扎」:新冠疫情大流行 美國失業者度過悽涼的聖誕節    12月25日,星期五,聖誕節,人們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聖誕樹上合影。冠狀病毒顛覆了聖誕節的傳統,但決心和想像力使這一天對許多人來說很特別。
  • 幼兒園聖誕節要求孩子互換禮物,家長質疑:中國人過什麼「洋節日」?
    聖誕節比中國傳統節日還誇張,我們該不該給孩子過「洋節日」? 文/紅樓無夢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融也在不斷加強。中國文化傳入國外,甚至很多國家都掀起了學漢語的熱潮。
  • 太上道祖會同意我們瘋狂抵制聖誕節嗎?你怎麼看待聖誕節?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根本不了解這些節日內涵的基礎上就盲目追捧,其中甚至不乏很多皈依三寶的玄門弟子,這未免讓人覺得有些可悲。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這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每個宗教也都有自己特定的紀念日,這是對各自宗教教義的弘揚和傳播。我們只有分清楚這一點,才能確定哪些是可以隨喜的,哪些是不能盲從的。
  • 聖誕節來臨,為何學校噤若寒蟬!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洋節?
    今晚就是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聖誕節,就是西方的春節,而平安夜則相當於除夕,雖然是一個帶有鮮明宗教特色的西方節日,但近些年在我國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流行。今年和往年不同,與各大商場濃鬱的節日氛圍相比,學校卻顯得冷清的多。
  • 【頭條】中國人為啥不適合過平安夜聖誕節?看了就懂了!
    我們很多人卻為他過生日!真正的中華兒女,請遠離聖誕。我們的「聖」人只有毛主席,只有毛主席才是我們的大救星,才是我們心中的神。只有共產黨才能固我江山,壯我中華。請不要祝我聖誕快樂,聖誕不是我的節日。因為我是不忘國恥的中華兒女。我們要過屬於我們自己的「聖誕節」——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日!
  • 聖誕節是老外節日,我們是中國人,何必追捧洋節,不過聖誕節寄託美好...
    可見節日受到很多人喜歡,連中國動畫片都會有西方國家節日的「影子」。 欣迎聖誕醉吟懷,踏雪回頭蕊正開。輕啟軒窗邀月色,高擎玉盞弄詩牌。梅花點彩迎君到,竹影搖風引客來。逸韻留箋辭舊歲,春歌一曲上瑤臺。一棵樹,用乾淨真實的姿態,豎起一面高高的旗幟,西風譁啦啦的歌唱。此時嗓音沙啞的我分明聽見冬的顫抖! 一壺老酒,剛烈、醇厚、幽香、深情。
  • 聖誕節外國人不吃蘋果
    又到了12月25號,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來臨了,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西方人會在這天吃火雞。聖誕賀卡作為聖誕節禮物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聖誕節這天寄贈聖誕賀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思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 聖誕節真的是耶穌生日嗎?戲說聖誕節 另一種真相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聖誕節真的是耶穌生日嗎?戲說聖誕節 另一種真相 聖誕節了,對於國內很多年輕人而言,又到了逛街、看電影、吃美食、訂旅館的時間 聖誕節並不是中國的法定節日,但很多中國人都喜歡過聖誕節,這倒不是什麼崇洋媚外,純粹的就是想要尋歡作樂。
  • 給你個理由過聖誕節
    理由據說有兩個,一是中國人只過中國節,二是聖誕節是基督教節日,只能在教堂裡過聖誕節,否則就涉嫌違反《宗教法》。至於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以至少先隊員,那就更不能過聖誕節了,否則就是背叛信仰。於是,我看到很多朋友像作賊一樣偷偷過聖誕節,連給孩子紮根紅頭繩都要發朋友圈的「曬娃族」,也不曬自己為孩子精心準備的聖誕禮物了。
  • 蘋果正在與瑪麗亞·凱莉進行會談,以提出神奇的聖誕節後續行動
    據報導,蘋果正在與歌手瑪麗亞·凱裡(Mariah Carey)進行談判,以對她的「神奇聖誕節特別節目」進行2021年的後續活動,該節目於本月初在Apple TV +上首次亮相。據《太陽報》報導,這齣節日喜劇耗資400萬英鎊(540萬美元),在100多個國家的蘋果排行榜中名列第一,這是一次「失控」,蘋果高管現在想確保她參加下一場特別演出聖誕節,但這次的預算是「無限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英國報紙:「沒有人能預料到它的成功,它在100多個國家的榜單上排名第一。」 「蘋果公司的老闆現在想確保明年她再參加一次特別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