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西方的基督教國家來說,聖誕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相傳,這天是「上帝之子」耶穌的生日,他出生於中東的約旦河西岸地區,也就是今天的伯利恆市,距離耶路撒冷僅10公裡。
我們知道,基督教有三大派別,分別為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的聖誕節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而東正教的聖誕節是在1月7日(儒略曆12月25日)。
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等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中,聖誕節被列為了法定節假日。有些國家還會將聖誕節與元旦節連在一起,組成一個為期一周的大長假。
那麼,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過西方國家的聖誕節嗎?
春節與聖誕節的區別
覆言認為,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比較一下春節和聖誕節的區別。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象徵著一個農曆年的結束,以及新一年春天的開始。
在春節,中國人家家戶戶聚集一起,貼春聯、燃放爆竹、吃團圓飯。當然,中國的南北年俗有較大的差異,甚至在不同的省、縣、村,都可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
但不管怎樣,從本質上來說,春節是一個歷經了數千年的民俗節日,與宗教是幾乎沒有關係的。
相反,聖誕節是一個典型的宗教節日,有著很濃的宗教氛圍。在一些西方國家,教會是聖誕節的主角,他們會舉行一系列的儀式和活動,例如,向兒童派發糖果、唱詩班在教堂演唱聖誕歌曲、舉行子夜彌撒等等。
中國化的聖誕節
20世紀90年代開始,聖誕節也漸漸在中國流行起來,特別受到一些年輕人的追捧。很多城市的商家會趁著這個時機,以聖誕節為噱頭,舉行年末的消費促銷活動。
所以,我們在中國的大街小巷,也可以看到聖誕老人、聖誕樹、聖誕彩燈等等這些有關聖誕節的西方元素。
但顯然,這已經是中國化的聖誕節,它更像是年輕人的一場大聚會,而不是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宗教節日;中國的年輕人是在商場、餐館裡過節,而不是在供著耶穌石像的教堂裡。
覆言認為,中國人可以過聖誕節。關鍵在於,我們是以怎樣的形式過這個外來的西方節日。如果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好玩的娛樂性節日,而沒有任何的宗教元素,那就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元旦節也是一個外來節日,在民國以前是沒有的,為什麼我們就接受了元旦節,還將其設為法定節假日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元旦節不是一個宗教節日,它只是一個曆法意義上的節日。
事實上,在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不管是清明節、端午節,還是中秋節,它們沒有一個與宗教相關。未來,也不可能有一個外來的宗教節日在中國成為主流。中華文明數千年的對外交流歷史,已經一次次地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我們還是要對年輕人加強教育。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每個城市都在對外開放,中西方的文化也時時刻刻在交流、碰撞。我們可以了解、體驗西方的一些文化。但是,一定要意識到,這些東西是外來的,不是我們本土的。
我們要繼續堅持、弘揚自己的傳統文化,守住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同時,也要反過來,積極向美國、英國、俄國等更多的國家輸出我們自己的文化,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