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手機APP上線了
電臺推出了手機APP,如果您是安卓版手機,那請您點擊掃描下方二維碼就可以下載安裝了,如果您是蘋果版手機,您直接在APP Store直接搜索」真理文化「就可以下載安裝。在此手機APP上,您將可以看到音頻及視頻節目。同時我們還會不定期有直播課程!不要錯過哦!
▼點擊聆聽節目
◆教宗抵達馬達加斯加人民熱烈歡迎教宗到訪
◆教宗勉勵莫三比克青年:喜樂地走和平之路
◆教宗會見馬普託「瑪竇之家25」的孩子們
◆菲律賓教會抵制同性婚姻、鞏固家庭穩定
◆印度明愛組織主任:人道是慈善的最好形式
◆臺灣:臺灣耶穌會士李哲修神父安息主懷
教宗方濟各於當地時間9月6日下午4點30分抵達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機場。馬達加斯加總統安德裡·拉喬利納(Andry Rajoelina)攜夫人在機場迎接了教宗,兩個身穿傳統服裝的兒童向教宗獻花,該國的主教們率領300名信友也前來迎接教宗。
在機場接受歡迎禮之後,教宗乘車前往聖座駐馬達加斯加大使館。在前往大使館的路上聚集了許許多多的馬達加斯加民眾,其中有不斷追趕教宗車隊的兒童、懷抱嬰兒的婦女、流動商販,他們手中舉著梵蒂岡和本國的國旗歡迎教宗方濟各的到來。在教宗座車經過的地方,教宗的畫像和他來訪的格言「和平與希望的播種者」醒目可見。
馬達加斯加的各家報紙也在9月6日刊登了有關教宗來訪的消息。《快報》的法語標題是:「準備迎接重大的日子」,表明該國已為迎接教宗做好了準備。《新聞報》則描述了那些湧向主教座堂的朝聖者,標題是:「洋溢著聖德的教宗」,聲稱已有90至100萬人來到首都準備參加教宗主持的主日彌撒。(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9月5日上午在莫三比克首都馬普託一間體育館舉行了這次國際牧靈訪問期間與青年的首次聚會。青年們首先提出了諸多提問,包括:我們年輕人能如何使夢想成真?我們能如何解決本國的種種問題?我們可以怎樣為莫三比克的歷史寫出新篇章?
教宗的答案令青年深感驚訝。教宗說:「在活動開場的藝術、音樂和文化表演中,你們展現出認識世界和展望前景的各種方式:眼神始終充滿希望、未來和夢想。」教宗指出,「認命和焦慮」是扼殺希望及夢想的兩種態度,是「生活的兩大敵人」,因為它們把我們「推上輕鬆卻必敗的道路」。此外,教宗也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引用一句古老的諺語,說:「獨行可快,同行致遠。」接著,教宗表示,長輩有很多可以傳授給青年的。年長者是青年的根基,「能幫助青年不會一碰到困難就淡忘或動搖自己的夢想和抱負」。因此,聆聽並重視前輩相當重要。
教宗最後向莫三比克青年談論了天主對每個人的愛,那份愛「純樸、寧靜且明智」。為此,教宗期許青年「靜默片刻,體驗天主的聖愛」,並且說:「我知道你們相信這份可以使修和成真的愛。由於你們相信這份愛,我確信你們充滿希望,並且將會喜樂地走和平之路。」(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結束了在馬普託主教座堂與莫三比克教會團體的會面後,動身前往「瑪竇之家25」訪問,這是一個為首都流浪街頭的兒童和青年提供三餐、醫療和衛生服務的機構。開創「瑪竇之家」是受瑪竇福音25章有關收留窮人和外國人的敘述和啟發。大約於一年前由莫三比克聖座大使館聯合大約20個修會所推動成立。機構的許多志願者,每天晚上穿梭在馬普託的街道上,為了給有需要者提供食物和接待他們。
莫三比克紐西(Filipe Nyusi)總統在「瑪竇之家25」的門口迎接教宗的到訪。之後,為紀念此次會晤,總統先生在附近的一所小教堂豎立了一塊紀念碑,教宗贈送給「瑪竇之家25」一尊塗色石膏聖母像,此聖像是義大利西西里島錫拉庫薩(Siracusa)「淚水聖母」像的複製品。教宗隨後接見了三位修女、一位該機構協調小組的神父和一些受該機構協助以及其他宗教性協會的青年,他們滿心喜悅,載歌載舞地歡迎教宗的到訪。(梵蒂岡新聞網)
9月3日,菲律賓最高法院就同性婚姻爭議案做出了裁決,否定了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訴求。指這一請願「時機尚不成熟」,應在立法機構予以討論,即未來在菲律賓國會進行討論。
最高法院裁決後,多位菲律賓主教發表聲明,重申不能將同一性別之間的結合作為婚姻合法化,無論是宗教性的還是民事性的。索科貢教區主教阿爾圖羅·巴斯特斯蒙席甚至指此類要求是「不道德的」,盛讚最高法院捍衛了「婚姻的真正性質」。菲律賓巴蘭加教區主教盧貝託·桑託斯蒙席就最高法院駁回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向信仰通訊社發表評論指出,「我們的法官們通過這一決定闡明了究竟什麼是正確的,重申了自然的和符合倫理道德的婚姻模式。拒絕同性婚姻鞏固了菲律賓婚姻的聖德以及家庭的穩定」。(信仰通訊社)
由於受季風影響,印度六個州至少有842人死亡; 14,462個村莊被毀; 超過141,000所房屋被夷為平地; 100多萬流離失所者和近1800萬難民; 大約58萬公頃的農田損失慘重。9月6 日,由印度明愛發布的印度季風降雨量,處於自該國洪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峰。目前,天主教明愛的志願者在178個村莊開展工作,並為近95000名居民提供支持。明愛組織主任保祿·蒙吉利神父(Paul Moonjely)向《亞洲新聞》表示:「人道是慈善的最好形式」。
印度洪水造成的災難不再佔據報紙的頁面。蒙吉利神父稱:「我們必須把窮人放到我們行動的中心」。通過一些當地合作夥伴,明愛正在幫助阿薩姆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卡納塔克邦的2.1萬多個家庭。(亞洲新聞)
2019年9月4日下午1點37分,臺灣耶穌會士李哲修神父安息主懷,享年82歲。
李哲修神父,聖名若瑟,1937年9月13日生於中國福建省龍溪縣古蘭修,1960年8月25日於臺灣彰化靜山入會,1970年6月27日於臺北聖家堂晉鐸,1976年4月22日於臺北聖家堂矢發末願。
李哲修神父曾多次來大陸的神學院及不同教區,為不同的教會團體講避靜,奔走各處、不辭辛苦,為神職人員及平信徒培育無私付出。
請大家為李神父祈禱,求主免除他靈魂上的罪愆,脫免煉苦,回歸天鄉。(信德網)
祝您閱讀快樂,若愛我,點個喜歡再走唄!
The Voice of Asian Christianity
亞洲教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