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與孫悟空
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
初一(1)班 駱思佑
三藏道:「今番後可聽我教誨了?」悟空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
這是孫悟空戴上金箍後的一段描寫。至此,孫悟空開始了非比尋常的歷練。戴上金箍後,他究竟有何改變?又有了什麼進步?一切我們都要從頭說起……
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在師兄前班門弄斧,又大鬧龍宮翻攪東海,甚至鬧翻了天宮,一切事件都顯示了他的野心和野性。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拯救出來後又耐不住急躁,打殺無數,直到他帶上了金箍。
金箍讓孫悟空收斂了自己的行為,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真正地讓他懺悔他的從前,真正地改變了他的一生。倘若他沒有帶上這個金箍,唐僧也許早已死於他的棒下。
他終究戴上了這個金箍,開始了修行之路。
孫悟空犯錯的時候,唐僧便會念動真言。頭疼,疼得在地上來回打滾,時不時翻個竹蜻蜓,嘴裡還念叨著:「師父!莫念!莫念!」金箍就像一個牢籠,將孫悟空死死地囚禁在這牢籠之中。它限制著他,控制著他,也教他如何做人。
在《西遊記》中,幾乎每次唐僧念動真言,孫悟空就會被趕走一次,每一次都會依依不捨,甚至會流淚。第二次的送別中,孫悟空甚至變成四個,在東南西北四處向唐僧送別,離開時,還不停地抽噎、流淚,滿滿的悲傷與不舍。——他戴上的這個金箍,不僅僅是一個控制它的牢籠,更承載著西行路上的回憶,成為他們師徒之間最為重要的情感紐帶:有笑,有淚,有心酸……
每次被趕走後,孫悟空總是會對菩薩問這麼一句:「能否把這《松箍咒》念念?好讓我自在地回花果山?」
摘下這個金箍,就代表孫悟空放棄這一段西行的時光了。或許,這是他最好的結束和新的開始。這時,金箍就會成為寄託情感和思念的信物。
在孫悟空的一生中,他永遠不會忘記從前的自己——大聖。他那大聖的野心早已被那金箍所壓制。正是這壓制,才有了最終的勝利!
在現實中,我們往往也會戴上這樣一個金箍。它叫做責任。它時時刻刻都在告誡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拷問我們。在這個嚴厲的過程中,我們受到的每一個挫折,都會使我們更加強大!我們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理解這個牢籠的含義。這個牢籠,也將會見證我們所有的成長和努力。
悟空和我們一樣,舉起了最後一根火炬——一直在你身邊的責任。
(指導老師:黎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