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推動條件成熟領域的法典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先行一步?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適時推動條件成熟領域的法典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先行一步?

明年1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就將正式施行。事實上,自從今年5月民法典審議通過後,要不要編纂法典已成為其他法律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提出,要總結編纂民法典的經驗,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工作。

在頂層設計已經明晰的情況下,法典化開始探路。11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在山西調研時,有地方人大代表建議,借鑑民法典的立法經驗,從國家層面對相對集中的行政許可進行統一立法,或者授權地方立法先行先試。慄戰書回應稱,「啟動行政法典的編纂工作,這是一個重大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要進行研究論證。」

相比於一些基本法律制度尚處空白的行政法領域,另一個法律領域的法典化研究走在了前面。在12月12日舉行的一場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由國內多位知名生態環境法學專家牽頭的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亮相。該專家建議稿共分為7編、41章、1029條。

為什麼要編纂一部生態環境法典,編纂這樣一部法典需要解決哪些難題,這對於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有何幫助?

「幾代人的夢想」

「中國的環境法典編纂正當其時。」在12月12日的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我國知名生態環境法專家呂忠梅說。論壇由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

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呂忠梅等30名全國人大代表就提出了制定環境法典的議案。

「編纂環境法典是幾代人的夢想,並不是這幾年才提出來的問題。1979年我國頒布第一部《環境保護法》,當時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所作的說明就指出,是按照環境法典的思路來起草的這部法律。」呂忠梅說。此後《環境保護法》兩次修訂,也都提出過法典化的方案。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為統領,以汙染防治法、自然資源法、生態保護法為主幹,以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立法為補充的環境法律體系。國家已經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法》《森林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30餘部法律。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於文軒教授介紹,目前對編纂環境法典的必要性也存在不同的觀點。例如,目前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不是因沒有制定環境法典而引起?40多年來在沒有生態環境法典的情況下,我們的環境保護工作為什麼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是更好地回應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內在要求的重要途徑,有助於解決生態環境法制碎片化問題,推動環境法制系統化,同時也有助於環境法學科建設。

為什麼要編纂法典

當前,環境法制碎片化導致了已有環境立法之間的重複和衝突。

據介紹,由於我國環境立法採用分散式立法模式,不同的生態環境要素分屬不同的部門進行管理,不同行政部門往往多為本部門的權力和利益進行考慮,造成所起草的法律更多體現部門利益,同時也產生相互重疊衝突、重複立法現象,為法律遵守和執行帶來困難。

比如,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在《水汙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放射性汙染防治法》等法律中都進行了相同重複規定。

立法模式也極易導致立法衝突。另外,由於環境保護單行法出臺的時間不同,立法指導思想不斷深化,環境政策有所變更,後出臺的環境立法可能出現與舊法衝突的問題。

以自然保護地功能區劃為例,傳統的《自然保護區條例》將自然保護地內部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種類型。各國家公園試點保護條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比如《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將自然保護地劃為特別保護區、嚴格控制區、生態修復區和傳統利用區,《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則分為核心保育區、生態保育修復區、傳統利用區,而2019年6月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又提出了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的二元分類,整體上難以協調統一。

我國現行環境法體系中還存在諸多立法空白,很多重要領域缺乏立法和配套制度,而且這些空白不僅涉及某一領域、某部法律,而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共性的空白,難以通過修改完善某一法律來解決。

比如,對於光汙染,城市超高層建築玻璃反光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影響到交通安全,但現行立法缺乏規定。

再比如,對於熱汙染,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大量的能源消耗會產生CO2、水蒸氣、熱水等一些汙染物,它們會使局部環境或全球環境增溫,並形成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的直接或間接、及時或潛在的危害,但現行立法對其規制不足。

建議稿有哪些亮點

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理事長王致告訴記者,該中心在2018年啟動了生態環境法典的立法研究工作,並得到了生態環境部的課題支持。目前已經完成了由多位國內權威生態環境法專家起草的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共分為7編、41章、1029條。

據介紹,該專家建議稿的7編分別為總則編、汙染防治編、自然生態保護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保護編、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編、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綜合利用編、應對氣侯變化編。

「在編纂初期,項目組考慮過大法典、小法典、中法典三種形式,大法典包括生態環境所有領域,中法典重點編纂環境保護的主要領域,比如汙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保護等,小法典僅針對汙染防治領域。」扈紀華說,專家建議稿採取了中等規模的模式。她擔任了此次專家建議稿課題專家工作組組長。

於文軒認為:「編纂環境法典,應當特別關注法典內容的規範性、相關性和一體多面性。規範性強調法律規範的實質是行為規範,因而不宜包含過多的宣示性規定;相關性決定哪些內容可以納入環境法典,譬如能源法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內容、生物安全法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內容以及氣候變化等,均可納入環境法典;一體多面性,是指環境要素和生態要素往往具有多重屬性,如何針對這些複雜而相互關聯的屬性作出符合立法目標的規定,也就成為制定環境法典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據介紹,法典編纂應該助力解決環境保護中的現實問題。整體來說,目前環境保護工作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相關環境標準不清晰;二是信息不透明,公民對很多信息不知情;三是政府對於環境的財政投入不夠。

這些問題在專家建議稿的總則編中都有所回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專家建議稿總則編牽頭人竺效認為,環境標準、生態環境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等重要制度納入到總則中,對於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解決環境監測不到位等問題,合理規劃選址,防患於未然。

他還介紹,將「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單獨列為一章,有利於依法有序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保障和引導公眾依法參與環境立法、環評等環境行政許可等活動。

「在資金投入方面,總則編建議稿新增規定:國家鼓勵並保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以捐贈等方式助力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資金投入,同時鼓勵、指導並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對環保設施運行或升級進行資金投入。」竺效告訴記者。

此外,總則編建議還新增規定跨行政區域協調機制。這是針對當前跨行政區域的重大生態環境汙染事件作出的回應,強調國務院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以高效公平處理此類事件。

(作者:王峰 編輯:周上祺)

相關焦點

  • 中國智庫學者探路生態環境法典編纂
    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不僅是新中國首部法典化的法律,也為其他領域的法典化立法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先例。「要總結編纂民法典的經驗,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工作。」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如此提出。顯示出中國官方已有以民法典為參照,推動其他領域法典化立法的頂層設計。
  • 《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恰逢其時
    這些都需要一部法律保障和推動落實,要對行業、企業、地方提出明確需求。」別濤表示,「此外,現有規定內容也存在滯後問題,難以適應環境保護領域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1979年,《環境保護法》出臺。後來,《環境保護法》又根據形勢需要進行了修改,主要的汙染要素、環境要素都已具備。
  • 天大法學院召開「編纂生態環境法典 完善生態環境法制」學生論壇
    張淨雪對比了環境法典和行政法法典化,她認為實際上,與環境法體系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相似,行政法體系中也存在規範眾多、內容重複矛盾等問題,但相對而言,經過幾十年的立法發展,其已經初步形成了結構相對合理、層次較為分明的行政法律規範體系,編纂法典的條件也更成熟。
  • 力求解決我國環境法制碎片化 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完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今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提出,要總結編纂民法典的經驗,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12月12日,由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生態環境部支持的「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亮相。多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探路編纂生態環境法典進行了研討。
  • 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完成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在日前舉辦的「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共7編1023條的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亮相。專家建議稿包括總則編、汙染防治編、自然生態保護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保護編、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編、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綜合利用編、應對氣侯變化編,由社會智庫——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組織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大學4所高校的著名環境法學研究者及其團隊編纂。
  • 漢謨拉比法典
    所謂法典,就是對某一現行的部門法進行編纂而制定的比較系統的立法文件。這種法律就稱為法典。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望文生義即可知道,這部法典是在古巴比倫最傑出的國王漢謨拉比時期制定頒布的,也是古巴比倫時期最重要的文明成果之一。古代兩河流域很早就有制定法典的傳統,現在已經發現的《烏爾納姆法典》頒布的時間比《漢謨拉比法典》要早得多,但卻很不完整,只找到了一些斷片。
  • 一部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典
    在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時期,進一步將羅馬法整理為法典。  真正法典化的資本主義民事法律始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後來又有了德國民法典。西學東漸時,東方人從西方的市民法、萬民法、公民法中提出最大公約數,稱之為民法。  民法典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恩格斯說:「羅馬法是簡單商品即資本主義前的商品生產的完善的法,但是它也包含著資本主義時期的大多數法權關係。」
  • 習近平為何如此重視這部「法典」?
    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習近平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 這將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每一條都與你息息相關!
    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勳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
  • 《劍與遠徵》充盈法典一覽 充盈法典好嗎
    導 讀 劍與遠徵在最近進行了新的更新,在此次更新中,遊戲增加了充盈法典這項新道具。
  • 《海斯法典》—好萊塢電影的夢魘
    這就是威爾•哈裡森•海斯擔任「美國製片人和發行人協會」(MPPDA)主席,之後聯合宗教界人士發行《電影製作法典》,即《海斯法典》的根本原因。「存天理,滅人慾」海斯聯合天主教的馬丁•奎格利、約瑟夫•布裡恩和牧師丹尼•勞德起草了《電影製作法典》(這是名,因為是海斯「當政」時施行,所以一般稱作《海斯法典》)。法典對電影表現犯罪、性、粗俗、舞蹈、種族關係、民族情感、宗教以及所使用的語言、影片片名等方面作了近乎嚴苛的規定。
  • 民法典,一部人民至上的法典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完成的重大立法成果,他三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請示匯報、作出重要指示,為編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 民法典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法治建設的重大標誌性成果。
  • 對大陸法系影響深遠的《拿破崙法典》,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自己不慎走錯一步,那麼法國人就會像先前推翻歷屆政府一樣推翻他的統治,這是拿破崙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當然了,《拿破崙法典》是無法憑空產生的,而是在《人權宣言》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也是啟蒙運動的直接產物。
  • 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部法典,此地竟然沿用到1971年,真相是這樣
    法典,是指就某一現行的部門法進行編纂而制定的比較系統的立法文件。法典源於古巴比倫王國。起初,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和鎮壓奴隸反抗,消除國內司法的混亂現象的,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統一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我國第一部法典則誕生於公元前五世紀,魏相李悝編纂的《法經》。
  • 中國應有一部電影審查法典
    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逆轉思維模式,考慮如何在現有制度條件下實現效益最大化。中國式大片多有「少兒不宜」其實,分級或審查,不過是選擇性管理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可以將分級看作非常寬鬆的審查。在實行分級制的國家,並非對內容生產毫無限制,這些國家通過分級制的市場調節手段,以收引導創作者內容生產的功效。
  • 法典學習不落幕,法官「趕場」普法忙
    法典學習不落幕,法官「趕場」普法忙 2020-12-18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法典 護權益
    學法典 護權益 2020-12-21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典速遞】對親子關係存疑怎麼辦?
    【法典速遞】對親子關係存疑怎麼辦?轉自:最高人民法院原標題:《【法典速遞】對親子關係存疑怎麼辦?》
  • 麗水市「崇尚法典精神 共築美好生活」微課展播(三)
    麗水市「崇尚法典精神 共築美好生活」微課展播(三) 2020-12-20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