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恰逢其時

2020-12-22 中國環境

  再過十天,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將正式施行。這部法律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法律的質量逐漸提高,法律之間的結構逐漸合理。這是成熟的法治國家必然的發展趨勢。」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李連寧表示。

  「民法典有一大亮點就是綠色條文,我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40條。」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說,「綠色民法典,為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日前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辦。論壇雲集各方嘉賓,有來自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的專家,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教授學者。同時,開設了騰訊會議在線直播。大家熱議的主題只有一個——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

  生態環境法律為什麼要法典化?

  「什麼是法典?我認為,首先,法典是成文的作品,是有實體的。其次,法典不是單一的法律的彙編,而是一種有機的融合。法典有兩層含義,第一,政治上的支持和許可。第二,法律傳統當中蘊含著法典化的需求。」呂忠梅說。

  「目前,我們的法律體系仍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短板。」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說。

  現有的法律體系還有空白。「以氣候變化為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9月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在12月12日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這些都需要一部法律保障和推動落實,要對行業、企業、地方提出明確需求。」別濤表示,「此外,現有規定內容也存在滯後問題,難以適應環境保護領域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1979年,《環境保護法》出臺。後來,《環境保護法》又根據形勢需要進行了修改,主要的汙染要素、環境要素都已具備。但是,不同的環境要素分屬不同的部門進行管理,不同的行政部門會在一定程度上從本部門的角度進行考慮,起草的法律法規難以做到非常全面。同時,生態環境立法的一些重複問題和交叉問題,為法律遵守和執行帶來一些困難。

  最後,我國目前生態環境保護手段仍有薄弱環節,制度仍存在一些短板,這也是目前生態環境法律體系面臨的問題。

  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是生態環境立法的系統整合,可進一步解決目前的立法空白、滯後和碎片化等問題,同時順應了我國立法的集約化趨勢,更能夠統籌和完善我國生態環境法律體系,促進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檔升級」。

  為什麼要與時俱進法典化?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工作,恰逢其時。

  「我們有非常深厚的政治和民意基礎。」呂忠梅說,「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寫入憲法,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

  一方面,大陸法系國家中已經有13個國家頒布了環境法典。他們在用環境法典引領環境治理的發展框架。中國「綠色民法典」的編纂,表明我們在生態文明的立法領域已經領先世界。「環境法典如果能在這個時機出臺,也是恰逢其時。」呂忠梅表示。

  另一方面,我國已經制定《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以及數量相當龐大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規章,在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公眾環境權益和建設美麗中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為法典編纂打下了良好基礎。

  生態環境法學界同樣貢獻了堅實的理論研究基礎。近年來,針對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課題研究、國外生態環境法典的研究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同樣受到生態環境部的支持和推動。在生態環境部的支持及社會力量的推動下,通過專家學者3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1023條的專家建議稿,提供了有參考價值的基礎。

  《生態環境法典》的價值取向是什麼?

  會上,專家學者提出《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要堅持問題導向,並且要堅持「適度法典化」。

  適度法典化,即在尊重現有法律規定的基礎之上進行適度法典化的技術處理,既不是重新起草法典,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有法律的有機結合和完善提升。

  在形式上,堅持將現有法律法規和重要政策編入法典,而不是全面推翻現有規定重新立法。在內容上,以現有立法內容為主,適當考慮到社會經濟和法律發展變化的需要,對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的事項,也應在法典中作必要的前瞻性規定和原則性規定。

  法典編纂將充分體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法典編纂還要秉持「抓住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反映時代特點」的理念,不僅聚焦於法律重複、立法空白等問題,同時力求在新時代背景下對現有法律規範進行優化,提升條文的可操作性,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中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如針對飆車、光汙染等問題新增規定。

  法典編纂將從治本上提出要求,做出規範,給出手段。同時,借鑑參考全國人大常委會近3年的相關執法檢查報告,以其中反映的現實問題為出發點進行編纂,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合理可行的法律保障。

  法典編纂將著力使環境領域立法避免原則化,增強可操作性,使相關規定能夠儘快落地。

  法典編纂將明確規定公民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保障其知情權。規定生態環境信息公開,接受人民監督。同時,注重條文查詢的便捷性。各條文對「水汙染」「固體廢物」等專業概念做出明確解釋,便於公眾了解具體的法律規定。將法律責任內容設置在各編最後一章,便於公眾快速查詢法律責任條款。

  按目前的立法計劃,整部法典分為七編、四十一章、一千零二十三條。這七編分別為:總則編、汙染防治編、自然生態保護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保護編、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編、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綜合利用編、應對氣候變化編。

  「大家共同期待,繼續深入地進行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調研論證,希望能夠早日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能夠儘快地啟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正式立法進程。」李連寧在總結時說道。

相關焦點

  • 中國智庫學者探路生態環境法典編纂
    該論壇由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代表智庫學者對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的探路。在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指出,日前先後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發出了建設更高水平法治中國的動員令。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如何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法治建設特別是開展法典編纂工作,是十分現實又事關長遠的重要課題。
  • 適時推動條件成熟領域的法典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先行一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適時推動條件成熟領域的法典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先行一步?明年1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就將正式施行。事實上,自從今年5月民法典審議通過後,要不要編纂法典已成為其他法律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
  • 天大法學院召開「編纂生態環境法典 完善生態環境法制」學生論壇
    她指出,當前我國多數學者認為,立足我國當前國情,編纂環境法典正當其時,無論是出於環境法體系內部法律關係緊張的考慮,還是基於我國生態文明發展的外部需求,一部綜合性的環境法典的出臺都是非常有利的。本人認為,從法內視角看,我國環境法典編纂的正當性在於對環境法自身缺陷的彌補,而這一正當性得以成立的基礎則是源於環境法典相較於環境法律所具有的效能優勢。換言之,假設環境法典不具有整合生態環境法律,促成環境法律體系統一、邏輯清晰等效能,那麼編纂環境法典的正當性也就不再成立。
  • 力求解決我國環境法制碎片化 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完成
    12月12日,由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生態環境部支持的「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亮相。多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探路編纂生態環境法典進行了研討。
  • 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完成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在日前舉辦的「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共7編1023條的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亮相。專家建議稿包括總則編、汙染防治編、自然生態保護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保護編、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編、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綜合利用編、應對氣侯變化編,由社會智庫——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組織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大學4所高校的著名環境法學研究者及其團隊編纂。
  • 周鐵根:留學歸國創新創業恰逢其時!
    周鐵根:留學歸國創新創業恰逢其時!周鐵根指出,留學歸國創新創業恰逢其時。「十三五」時期,我們開創了徐州「發展理念變革最深刻、轉型發展成效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治理能力提升最快」的歷史時期,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成效明顯,人才政策更有含金量,平臺載體日益完善,這些都為留學歸國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環境,打下了堅實基礎。
  • 願世間美好,都是恰逢其時
    願世間美好,都是恰逢其時
  • 鴻蒙上線恰逢其時 但能否一炮而紅
    打開APP 鴻蒙上線恰逢其時 但能否一炮而紅 科技小伯樂 發表於 2020-11-12 11:19:45 安卓曝出巨大短板,鴻蒙上線恰逢其時 華為的鴻蒙系統已是被認可的三大移動操作終端系統之一,並且不斷積累好的口碑。而老牌巨頭谷歌的安卓最近,卻在系統更新升級問題上,暴露出巨大的短板,甚至是無法解決的短板。
  • 高考2020年作文素材積累:分餐,恰逢其時
    分餐,恰逢其時  徐可  勤洗手、常通風、多鍛鍊、拒野味……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壓力」下,人們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而疫情期間,全國發生的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讓人們意識到,習以為常的「共餐共食」會為病毒傳播創造「良機」,倡導推廣「分餐制」,恰逢其時。
  • 願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詩意的生活,守住內心的安定
    願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詩意的生活,守住內心的安定。人啊,有時候就是這樣,總是喜歡把最糟糕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肆意地傷害喜歡你的人,不懂得珍惜擁有,不懂得知足。明明有一個人在無私地對自己好,陪伴在身邊,默默的支持自己,可正是內心的這種不知好歹,硬生生的把喜歡的人推出門外。當真的失去的時候,到那個人徹底絕望的時候。
  • 【原創】恰逢其時的英雄夢
    恰逢其時的英雄夢在觀眾越來越挑剔的眼睛下,《戰狼2》還是燃爆了。 《戰狼2》的編劇劉毅說:電影是一個夢,編劇是第一個相信它的人。50億和1.4億,這兩個數字又增添了某種力量,明知道這是一個夢,觀眾這次也信了。
  • 【夜讀】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
    不禁感嘆,世間美好的一切,都是不早不晚的恰逢其時! 花開花謝,春去秋來。這是大自然循環的規律,是四季不同精彩的展示。春天的百花齊放,春色滿園,會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使人心生溫暖和希望。 當面對秋日的花謝,我們也不必傷春悲秋。因為花開是生命的熱情奔放。而花謝又何嘗不是一種暗香盈袖,零落成泥碾作塵,馨香悠遠的靜美呢?
  • 願世間所有的美好,都能夠恰逢其時,不早不晚
    人生或平平淡淡,人生或轟轟烈烈,有陽光明媚也有狂風驟雨,而人生,正是在平靜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風雨中歷練堅強,在接二連三的挫折和考驗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學會接受吧,勇敢的面對吧,正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讓我們的靈魂更加的深刻,正是人生的苦難,豐富了我們的內涵,只是唯願我們,無論走了多遠,都不要忘記曾經出發時的初心,也祝願世間所有的美好,都能夠恰逢其時,不早不晚,圓滿著人生的每一場遇見
  • 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時——寶山園區萬盛村村民喜領新房鑰匙
    萬盛村位於高新區寶山生態科技園東部,位置較偏僻,以前交通比較閉塞,隨著魯泰大道等路的開通,如今已經交通便利。  自2015年以來,萬盛村啟動新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著力打造美麗、宜居、幸福的鄉村。  所有的美好都恰逢其時,同時希望萬盛村的明天越來越好!(通訊員 成白璐)
  • 《反壟斷指南》出臺恰逢其時
    但由於信息快速互聯互通,不受時間、地域、消費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一個領域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往往只有前兩名。目前,反壟斷已日趨國際化,因為反壟斷不是妨礙經濟發展的盾牌,而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反壟斷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更加公平和有效的競爭環境。反壟斷現在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近些年,歐美國家對谷歌、亞馬遜等巨頭的反壟斷調查不絕於耳,這些巨頭為此承受了數億至數十億歐元的罰單,甚至面臨被拆分的命運。
  • 讀《願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感悟|人生要雞湯,只看怎么喝
    剛剛看完DTT新書《願所有的相遇 ,都恰逢其時》推薦給友人時,她回復的是:聽書名就知道是一碗毒雞湯,不喝也罷!那一刻我只能隔屏呵呵了。沒有人不期待: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而更想:又恰恰最好。而命運呢?我們都知道的張愛玲的——於時間的荒野上,不早不晚……「噢,你也來了?」
  • 小滿遇到520丨小得盈滿,愛你恰逢其時
    小滿遇到520丨小得盈滿,愛你恰逢其時 2020-05-20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起高速遺灑:一起民警出現恰逢其時,一起險象環生怵目驚心丨覆車...
    兩起高速遺灑:一起民警出現恰逢其時,一起險象環生怵目驚心丨覆車之戒 2020-07-03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顧城:今後我和你的相遇,都恰逢其時
    但願每個人,都能在如織人潮裡,遇見那個對的人,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恰逢其時遇見你,成為我一生的知己或愛人。
  • 黃河下遊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黃河生態研究...
    全市上下更加注重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富強濱州」建設由全面起勢到加快成勢。但同時,全市「四個結構」不合理等生態環境問題主要病根依然存在。如何用生態環境保護手段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經濟趨穩起勢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仍然是全市需要重點攻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