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是日本的知名導演,也是黑澤明在日本本土電影的接班人。黑澤明臨終前曾給北野武寫過一封信,信裡寫道:北野,如果沒有你,日本的電影未來將一片混沌。足見黑澤明對北野武的肯定。北野武的電影常充斥暴力元素,以暴力美學著稱,然而這位放蕩不羈的導演,其實也會拍一些細膩而溫暖的電影,比如這部北野武自導自演的《菊次郎的夏天》,就是他拍過的為數不多的一部溫情片。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男,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因為父親早已去世,而從奶奶口中得知,母親在另一個地方打工。暑假到來,無聊的正男從母親寄給奶奶的信裡發現了母親的地址,他決定一個人去找她。鄰居阿姨得知後決定把這個任務派發給自己遊手好閒的老公,讓他帶正男去見母親。然而這個不靠譜的男人帶著正男一路尋母過程卻甚是曲折,好不容易找到了正男的母親,卻發現她早已有了新的家庭。為了讓失落的正男開心起來,大叔想盡各種辦法。終於在這個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正男臉上有了笑容。
很多人把《菊次郎的夏天》定義為「喜劇」電影,誠然,電影中的確有不少笑點,然而很多人在笑過之後或許更多的是沉默、感慨甚至想流淚。實際上,這不是一部喜劇電影,這個夏天,這段大叔陪伴小男孩的尋母之路,其實走出了三個過程:正男的成長,大叔對人生的重新感悟,以及導演北野武與父親的和解。
正男的成長之「路」
正男,一個十歲左右,小學三年級的小男孩,一個自幼父親去世,而母親又不在身邊的小孩,試想這樣的孩子,在他的童年世界裡,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歡樂。當看到別的同齡人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時候,像正男這樣的孩子心裡一定會生出許多心酸。所以電影中的正男總是走路低著頭,一副眼神憂鬱、空洞的樣子,小小的年紀仿佛沒有一點歡愉。
於是那個夏天的暑假,正男決定去找媽媽。陪伴正男上路的是不靠譜大叔菊次郎。本是一次充滿期待的尋母之旅,然而這一路並不平坦。正男差點被變態性騷擾,正男和菊次郎搭順風車屢屢失敗,晚上他們只能在外露宿,惡的時候只能吃從地裡偷來的東西。對於幼小的正男來說,這無疑是讓這個少年提早認識社會的險惡、人生艱難的一個過程。然而困難和悲傷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儘管有時它的陰影看上去無法躲藏。在大叔菊次郎陪伴正男的一路上,他們也遇上了幫他們的好心人:送天使書包給正男的情侶、讓他們搭順風車的流浪詩人、陪正男玩遊戲的「飛車黨」,還有一路上保護正男,逗正男開心的菊次郎。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複雜的現實世界中有好人有壞人,有善也有惡,儘管它並不完美,但這就是世界的本相。對於少年的正男來說,這個夏天,這段提早了解人世的旅程,或許並不算是一件壞事。正男最終從尋母未果的失落中走了出來,那個沉默寡言、眼神空洞的正男,變成了一個活潑的、會笑的正男。電影的最後,正男終於不再做噩夢,而是做了一個有趣、溫馨的夢。這其實也代表著正男的心態出現了轉變。走出過去封閉的自我,走向日後更豐富的人生。
菊次郎找回童真之「路」
菊次郎,也就是陪正男去找媽媽的大叔。導演對這個人物的設定是:人過中年一事無成,遊手好閒像個痞子一樣、沒文化、不靠譜、愛賭博、嘴上總是不乾不淨。總之這樣的設定讓菊次郎這個角色完全沒有值得可誇之處。如果沒有陪伴正男尋找母親的這一段的旅程,那麼菊次郎這個大叔的下半生恐怕會像之前的人生一樣延續下去。然而正是因為夏天的這段陪伴正男的尋母之路,完成了菊次郎的個人成長,亦是他的自我救贖。
當電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是大叔菊次郎陪伴正男找到母親住所的時候。然而就在正男看到母親有了新的家庭的那一幕,久石讓憂傷的音樂隨之而起。就在那一刻,大叔突然明白,原來正男和自己一樣,同樣是被母親拋棄的孩子,因為他年幼的時候,母親也拋下了他選擇改嫁。
為了逗失落的正男開心,大叔從「飛車黨」手裡搶來天使之鈴給正男;帶正男去逛夜市,打氣球、撈金魚,因為不守規矩被黑道教訓了一頓,他只能騙正男身上的傷是從樓梯上摔下來弄的,正男跑去藥房買了藥給大叔擦血、敷藥;後來一路上又遇到「飛車黨」的胖子和光頭,以及流浪詩人,他們一起做遊戲逗正男開心。
其實,在陪伴正男、與正男玩遊戲的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大叔菊次郎的一次童年之旅。和正男身世相仿的菊次郎,或許童年時並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童真童趣,借著逗正男開心的同時,他也慢慢彌補了童年的那份缺失。
這個夏天,這段陪伴正男的尋母之路,其實也是人過中年的大叔菊次郎的一次回歸童年之路。也正因為如此,大叔菊次郎也慢慢打開自己的心結,他去敬老院看望了那個自幼拋棄自己三次改嫁的母親,雖然未曾與母親有交談,但卻了了他一樁心願。
或許菊次郎也曾埋怨過自己的母親,但在這個夏天,他內心得到了救贖。
導演北野武與父親和解之「路」
北野武的父親,名字就叫菊次郎。而《菊次郎的夏天》裡主角菊次郎的原型,其實就是北野武的父親。父親是個油漆匠,嗜賭、常常酗酒,醉酒後就對母親家暴。父親又是個懦弱無能、欺軟怕硬的人。他對家人造成了許多傷害,而且嘴上總是不乾不淨地說著髒話,罵人「混蛋」是他的口頭禪。這些在北野武的自傳《北野武的小酒館》裡都有記載。
然而北野武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親的影響,比如喜歡暴力,抽菸、喝酒、打架,這些北野武都做過。他的電影裡也經常充斥著暴力,比如豆瓣評分8.6的《花火》和豆瓣評分8.5的《壞孩子的天空》。
北野武未必不討厭自己活成了父親的樣子,活成了自己所討厭的模樣。實際上,北野武一直在嘗試不再步父親的後塵,也嘗試著與父親和解。這部《菊次郎的夏天》,某種意義上,便是北野武和父親的和解之作。那個庸碌一生,懦弱無能又曾給過他傷害,給他帶去負面影響的父親,並非從未溫暖過他的人生,至少,父親曾帶他去看過海。後來,北野武的電影裡經常出現大海。就像電影中的菊次郎一樣,儘管如此廢柴,但他也會告訴正男有天使,也會扮各種角色逗正男開心。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的影響有時是深入骨髓的,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用盡全力去修正父母帶給的負面影響,然而在盡力過後卻發現,那些影響早已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像是黏著在他們的靈魂深處一般。
北野武沒有脫離父親的影響,他像父親一樣暴力、放蕩,但他終究沒有活成父親碌碌無為。北野武說自己生來像一隻被困在籠子裡的小鳥,然而他並不想過這種被束縛的無聊苦悶的生活。事實上他也做到了,他考上了明治大學,也成了一名優秀的導演,在電影裡表達他對生活、對生命的看法,表達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另外,北野武還喜歡畫畫,這是他在車禍後用來打發時間的興趣。有時靈感來了,腦子裡突然出現某個影像,三更半夜他都會起來畫畫。雖然北野武本人並不覺得自己的畫作具有什麼意義,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這個特立獨行的男人身上,似乎還有一種看起來與之格格不入的童心。
榮格曾說:每個人窮盡一生,都是在極力整合自己自童年時期就形成的性格。我們不能說北野武完全走出了父親的陰影,但他的一生都在這個問題上盡力而為。退一萬步講,至少,他原諒了父親的不堪,原諒了父親曾經對他的傷害。《菊次郎的夏天》,就是北野武與父親的和解之作。那個夏天,那個小男孩的成長,也是北野武自己的成長,那條在夏日裡漫長的路,也是北野武與父親菊次郎的和解之路。
電影的最後,正男終於從被母親拋棄的失落中走了出來,陰鬱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一路上,他們告別了讓他們搭順風車、跳機械舞、送正男天使小書包的的情侶,告別了扮演八爪魚、外星人的肥仔和光頭,告別了流浪詩人。最後,正男笑著跟跟菊次郎道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沒有誰能陪你走到終點,但如果能記著那些曾給過你溫暖的人,帶著這份感動上路就已足夠。
伴隨著久石讓的鋼琴曲《summer》,《菊次郎的夏天》緩緩落下帷幕。北野武說:「什麼時候我們覺得父母原來那麼不容易,我們才算真正成熟了。」這個夏天,這段菊次郎陪伴正男的尋母之路,不僅讓正男得到了成長,也讓菊次郎找回失去的童真,更讓這部電影的執導者北野武內心與父親得到和解,更是北野武與自己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