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時代的綠皮火車:草根創富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秦朔朋友圈

原標題:高鐵時代的綠皮火車

作者:劉子,民間觀察派,獨立思考者,上海樸人資產合伙人,杭州鼠打貓互動合伙人。

被遺忘的綠皮火車

多年沒坐綠皮火車了,晃悠悠的讓人念舊。

15年前,從南昌到西安,2202次,25個小時,全程83塊錢,著名的「民工專列」。一上車我就感到後悔,6月底,沒有空調,車廂擠滿了學生、民工兄弟,跟滾燙的沙丁魚罐頭似的。就這樣,沿途還不斷有人擠上來,沙丁魚們全都餿了。車過河南,人才漸少,才有自然界的風吹進來,吸一口,滿是風塵。

12年前,上海到昆明,T381,40個小時,這回是硬臥。兩天裡,無人打擾,吃了睡睡了吃,看完一本厚厚的書,寫出幾段小小的詩,開始喜歡上綠皮火車。

10年前,北京到拉薩,依稀是Z21,兩天兩夜,火車穿過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祁連山、青海湖、可可西裡、唐古拉山……山河壯闊,大地無垠,煩躁的內心漸歸平靜。

6年前在斯裡蘭卡,海岸火車。南亞的火車門窗四敞,印度洋無垠的海風吹進來,衝淡著車廂裡的咖喱味兒。我和一個斯裡蘭卡老大爺坐在車門檻,火車擦著路邊人家的屋簷和果樹。鐵軌旁的路上偶爾走過老大爺的熟人,他們揮手致意,還能扯上幾句家常,像舊時的鄉下坐拖拉機去趕集……

後來,習慣了高鐵、飛機,快是真快,卻漸漸失去慢的能力。乘過的那些綠皮火車,許多也已經消失,前幾日來到上海南站乘車,抬頭一看,屏幕上滾動播放的是數十列火車停運的消息。

綠皮車乘客依然很多,學生、農民工、短途旅行的老人、沿途小縣城的市民和村民,依舊把車廂填得滿滿當當。人們或打盹,或看著窗外,或輕聲交談,穿著傳統制服的列車員也不用擠出職業的微笑,倒充滿平和的親切感。

反倒上高鐵,往往急躁匆忙。車廂同樣充滿焦躁,打電話的人壓抑不住情緒,看電腦的人噼裡啪啦地敲擊鍵盤,發微信的人半個小時不見抬頭,手機短視頻不時傳出誇張的笑聲……望向窗外,景色飛快略過,除了目的地,過程中的人和事,都與你無關。

2019年,我國高鐵客運量佔比已提升至64.1%,已取代普客成為主要鐵路客運方式。時代偉大,被誇贊的總是高鐵,但綠皮火車(及普通火車)依然承擔著三分之一的客流和絕大多數的貨運,綠皮火車依然在發揮著客流、物流上的重要作用。

時代不能因為發展高鐵就放棄綠皮火車,我們也不能因為坐慣了高鐵,就不見綠皮火車依然散發的、無可替代的活力。

精緻時代的草根精神

佛山南海區,連續6年位列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第二,居民存款長年位居全國(區縣)第一,著名的富庶之地。

前不久去南海調研期間,發現當地政府卻不乏憂心,擔心這片土地上的草根創業精神會不會日漸消退。

南海是改革開放先行者,善飲「頭啖湯」。早在80年代初,因緊臨廣州,便廣泛為廣州企業做加工。在其他地區還畏首畏尾之時,就已「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湧現出眾多草根創業英雄,成為著名的「廣東四小虎」之一。

如今,南海已擁有10萬+民營企業,「無論什麼產業,只要來到南海,就能找到相應配套」,並湧現出大量的單項產品隱形冠軍。如中南鋁車的輪轂成為美國哈雷、北極星等摩託車的標配,星聯精密的包裝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樂、雀巢等600多家飲料企業的生產線上……

但南海企業普遍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初代草根創業者群體的停滯,大多數企業做到幾個億的規模就不願再冒險、二次創業;二是許多二代們不願接班,或去一線城市參與新經濟,或寧願去政府、事業單位上班。

面向未來,儘管乘著大灣區、廣佛同城化東風,紅利仍然很多,可南海政府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一旦丟失尋找商機、不斷奮進的草根創業精神,一旦喪失草根經濟、民營經濟、創業經濟的活力,南海就不會有未來。

因此,當地政府組織企業家外出參觀學習,培訓二代群體,幫助企業推動集團化經營、二次創業,等等。

南海密植著草根創業經濟,但城市外表並不亮麗,還存在著一些「城市不像城市、鄉村不像鄉村」的問題。當地政府希望通過創新改革,未來實現「城是城,鄉是鄉」。

和南海的外觀相比,很多城市要漂亮的多,特別是新城、新區,道路、綠化堪比國際水平,表面看就像高鐵,環境優美,風光宜人,人民的幸福指數應該很高。

但事實並不如此,有些急速行駛、精緻的「高鐵車廂」內,當地百姓並不感到幸福,並沒有為老百姓帶來太多實惠,普通市民月工資多年停滯在三五千元,陷入了「精緻主義」內捲化。

毋庸置疑,時代向前,每個地方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越來越現代、精緻,都希望引進、留下精英而去化社會草根。但當草根被邊緣、被驅離,草根精神被壓制,附加在其上的拼搏、上進、奮發的創業精神與社會活力,也將一併消退。

不少城市急於「國際化」,建高新產業、時尚之城,但草根階層改善生活、創業創富、改變命運的強大動力,才是經濟可持續的源動力。表面風光是可以靠債務堆起來的,但如果沒有廣泛的中小企業支撐,也只是樣子好看而已。

奶茶店風雲

近些年,筆者身邊有不少朋友開了奶茶店(及餐飲店),奶茶店容易切入,既有較大市場,又能抵擋電商衝擊。

最近問了一圈,朋友們的奶茶店基本都關了門,原因無他,萬眾都「創業」奶茶店,大量關門是遲早的事。此時「創業」草根們所貢獻的,只有交給房東的租金、品牌商的加盟費,以及付給電商的平臺費。更有甚者,一位某奶茶店女老闆為拯救瀕臨倒閉的奶茶店,開色情直播被抓。

肉眼可見,草根創富並不容易。

始於草根、由下而上的社會活力和推動力,是中國高速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從小崗村18戶居民推動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改革開放初期大量的鄉鎮企業、個體戶創業「雞毛飛上天」,再到90年代下海潮、下崗職工創業潮,每一次草根階層改善命運、向上的運動,都極大推動了經濟發展。

最近十幾年的網際網路經濟,一方面創造了很多新型就業機會,同時讓大量草根就業者轉化為網約車司機、外賣員、快遞員、社區團購團長等等,但網際網路平臺對於線下經濟的衝擊,也讓很多小店主無處容身。

現在耳熟能詳的都是高科技、新金融、高端製造、數字基建、新能源、大健康,許多地方政府競相引入、扶持各種高新技術產業、電商網際網路、總部經濟、金融小鎮,而這些地方並不是草根階層很容易介入的。草根階層,前有高科技標兵,後有電商追兵,中間又被不斷升高的房租、房價所逼,都去開奶茶店也是無奈之舉。

對於一些尚有一定積蓄和實力的中小企業主來說,積蓄擴大生產風險較大,二次創業又缺乏方向,他們獲得一定利潤後,只能繼續買房。因此,中小企業集中的大灣區、江浙等區域,即便受疫情衝擊,今年房價卻一路高歌猛進。

回首本世紀前20年,房地產、電商風光無兩、一統百業,今天,當房地產被調控,電商、網際網路資本化的弊端日益顯現,全社會都要認真思考:我們需要站在草根動力的角度,再來一次全民創業、草根創富,為經濟注入活力,為社會注入和諧。

消費為何難升級?

近年來,消費升級已成趨勢,但總體不溫不火,除了經濟環境,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缺乏明確的推動者群體。

誰來做消費升級?

顯然不能是國家。政府的任務,在於前端引導、基礎建設(交通、5G、數字基建等)、社會託底(法治保障、社會保障、扶貧脫貧等),「看得見的手」不能過於伸向「看不見的手」;

房地產,做了一部分,從住房到建材、家電等上下遊消費拉動,房地產貢獻良多,但居高不下的房價,過多佔據著社會流動性,對消費升級的阻礙日益顯現;

網際網路、電商,也做了一部分(如各種嚴選、生鮮),但他們總體還是以線上為主,價格、折扣、補貼、促銷依然是核心武器。電商市場也足夠廣闊,是否有必要投入巨大力量去升級?並不緊迫;

實體製造業,同樣做了一部分。製造業本身就面臨房地產和電商的擠壓,競爭與生存壓力又大,因此其升級主要體現在通過升級技術、降低成本,生產更物美價廉的產品。其中,也不乏一些更能擁抱時代、擁抱網際網路的企業,通過生產網紅產品、創新營銷等,實現了一定突破。但製造業總體較分散,眼門前面對的是生存之戰,自顧不暇,消費升級的指向性略顯不足。

回首第一次草根創業、創富熱潮,始於改革開放初期,創業者們抓住消費品「從無到有」的歷史機遇,得以發展壯大。

今天,中國面臨改革再出發,消費面臨「從有到優」的升級,當其他社會力量難以廣泛、深入,屬於草根們的第二次創富時代,或許正在到來!

因此,今天我們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不是引導草根大眾去做科技、商業模式、金融高依附之類的攻堅型創新,而應該是引導至消費升級領域的機會型創新!

野百合也有春天

草根再創業的困境,在於由於技術和資金瓶頸,面對新經濟無從下手。

科技、資本密集型草根難以參與,傳統勞動密集型困難重重,而網際網路、電商又將服務標準做到極致(如網約車、快遞、外賣)……草根再創富,機會也只能在消費升級領域!

其一,中國市場規模超大,許多傳統產業,完全可以「再做一遍」。譬如一隻馬桶,大量家庭還在使用傳統蹲廁以及傳統馬桶,光一個智能馬桶蓋,就有著巨大的升級潛力。

此時的中小企業主們,與其不斷把資金堆積到房地產,或者依附電商貼錢跑量,同時又缺錢搞科研,不如向許多網際網路企業學習,將重心放在「應用創新」。

多研究消費者,或深耕局部區域,從消費場景、精準客戶定位、C2M反向定製、個性化解決方案等方面,找到生存空間。

另外,相比大企業、電商巨頭規模化、標準化,中小微企業具備一大天然優勢,那就是更具工匠精神土壤。未來的消費升級,標準化產品只是基礎,在標準產品之上,對高品質、高品位、高品格的產品及服務需求,才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其二,升級的另外一個重要方向,必然是消費體驗升級。

大資本、大企業、大電商,只能做標準化的體驗,更加個性化、高品質的體驗升級,天然適合草根群體。

譬如民宿產業,拼產品、服務、價格,都很難拼得過星級酒店、連鎖酒店,但民宿一旦找到精準定位,形成風格,建立品位,就很容易搶佔到市場,並且實現超高利潤。這方面的例子已經比比皆是。

選民宿最終選的是什麼?作為一個較資深驢友及產業觀察者,我深深體會到,對民宿的選擇與認同,最終看的是老闆的品位。

同理,即將到來的草根創富時代,必然是附加著個人印記的體驗升級。

從大眾營銷、意見領袖到李子柒,從大眾產品到小眾品牌到個性品格,從旅遊景區到農家樂到田園生活體,從大眾文化到文創產品到個人定製……廣闊的升級空間,等待著草根群體去自我升級,去創造、去創富!

其三、轉換戰場,將視野投向鄉村。

工業化、規模化、密集型產業,天生就是城市化的範疇。未來,城市、工業是基礎,鄉村或是消費升級的新興場域。繼續盯著城市尋找升級機會,恐面臨激烈競爭。相反,廣袤鄉村,百業待舉,機會無限。

目前,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更安全的農產品的需求已經很迫切,中上產階層對有機農產品、手工產品的需求正超過機械化大生產,而城市居民對鄉愁、對傳統鄉村生活方式的嚮往也已日益抬頭……相比城市,更自然、更人文、更具體驗感的高層次消費,無疑更適合鄉村。

事實上,國家一直在進行大手筆的鄉村投入:先是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修復,再是交通、網際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及新農村建設,近些年則是扶貧攻堅、建立醫療及養老保障、土地集中流轉等,鄉村基礎已打好,下一步,真正的鄉村振興時代或將到來。

而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的鄉村振興,必然不是西方式工業化、城市化、大資本強推的振興,而必須是發動人民群眾的草根創富型的振興。無論是有機農場、原產地特色農產,還是鄉野民宿、手工作坊,抑或以河南修武縣大南坡村為代表的原生態在地文化體驗遊,廣袤鄉土有針對性的消費升級已不斷獲得市場驗證。

向來只聞城市搶人才,但城市「人才」如過江之鯽,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而許多先行一步的鄉村,真正求才若渴。在許多地方的調研中,筆者也欣喜地看到,許多年輕「草根」放棄城市的擁擠而擁抱鄉村的廣闊,逐漸開創出既滿足市場又滿足內心追求的美好事業。

鄉村廣袤,草根創富的春天,也才剛剛開始!

其四、地方政府思路的轉換。

內循環、消費升級、生態經濟、全域旅遊、鄉村振興……這些國家戰略,並非一個個孤立的存在,必將形成一個整體。

高新技術、招商引資、先進位造、金融賦能,更偏向於藉助外力,只是升級的一個方面,且競爭激烈。如南海區政府對草根創業精神的修復、扶持,修武縣政府對「縣域美學」「美學經濟」的探索,真正重視內循環及消費升級,依靠民眾,挖掘、培養在地性,引導和保護草根創富,由內而外、由下而上地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才能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偉大的力量,莫過於時代前行的力量。在全球,精英化往往是社會前行最倚重的力量,在中國,勿忘還有一種更健康、更具活力的力量,那即是人民大眾。

當時代的高鐵呼嘯而去,坐在綠皮火車,縱然有些緩慢,也一樣可以擁有春天。

相關焦點

  • 王唯唯:綠皮火車
    望著窗外,大片田野袒露著那份收割後的滿足和驕傲,一座座村莊在不遠處浮現又隱去,城市在高鐵車站背後升起又落下,道路的兩側植滿花叢和果樹。看著窗外不斷變換著的景物,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坐火車去銅陵的情形。1976年12月13日。我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這天是我到銅陵市文工團報到的日子,也是我結束八年知青生活的日子。那個年代,沒有動車,只有綠皮火車。
  • 隨著高鐵與動車的興起,綠皮火車會消失嗎?
    綠皮火車會消失嗎?綠皮火車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那個年代的記憶!而隨著時代迅速的發展,有了更便捷的交通方式。隨著高鐵與動車的興起,綠皮火車越來越少了。那最後會消失嗎?列車員對我說,會有一種新的「綠巨人」綠皮車來替代現有的綠皮車。
  • 董靜:有一種情懷叫「綠皮火車」
    心急如焚的我,此刻恨不得立馬飛到媽媽的身邊,按說高鐵速度快、時間短,但家鄉的高鐵站離市區較遠,即使是家人接站,單趟開車也需要一個多小時,坐公交時間就更長了,很不方便。這時侄子發來信息,說如果坐高鐵他開車去接。想了想還是決定不坐高鐵,這樣來回折騰和普快的時間不相上下,勞神費力又耗時。很快訂了一張下午三點多的火車票,午飯也沒心情吃,趕快收拾一下。
  • 中國一趟綠皮火車,票價25年不漲,最低只要2元,風景絕美
    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高鐵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常態化交通工具。才短短的幾年時間,我們的火車就從綠皮慢速,到紅皮普速,再到後來的動車已經現在的高鐵,科技真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今講到綠皮車,似乎已經是遙遠的過去式了,記得它的速度很慢,沒有空調,沒有軟座,連窗戶都可以打開,中間會停靠很多站。現在基本上也見不到綠皮火車了。
  • 綠皮火車,兩代人的記憶,三類人的故事
    前言「綠皮火車」一個聽起來充滿了年代感的詞。綠色底色、黃色色帶塗裝的火車成為了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人們重要的回憶。在九十年代的時候,隨著鐵路客車的車輛升級與改造,有部分的綠皮車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取而代之的有「紅皮車」、「藍白車」。而到了2014年的時候,橄欖綠色塗裝的「綠皮火車」又重歸人們視線。
  • 全國受歡迎的綠皮火車,到達終點站需要131個小時,欣賞三國風光
    現在中國的交通網絡很發達,飛機、高鐵、輪船等空、海、陸、空交通工具都很方便,過去,人們遠行時不得不乘坐的綠皮火車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還有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綠皮火車,它的票價不僅是中國最高的,也是中國第一列火車。
  • 陪伴60,70,80年代人的綠皮火車,離我們漸行漸遠!
    2018年9月30日,我坐著K516這趟列車,從南京到宿州,已經很久很久沒做過綠皮火車了!還記得第一次做火車是從崑山做到淮北,那個時候沒有高鐵動車,只有綠皮火車和汽車,對於當時收入不多的我,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火車了。
  • 嘉陵江行走:寶成線上的綠皮火車,能不能勾起你心底的溫暖回憶
    出門在外,高鐵拉近了旅途時間,拉長了旅行的視野。日行數千裡,輕鬆而愜意。高鐵帶來的速度快感,距離的縮短。但在一些人的記憶裡,那些坐綠皮火車旅行的記憶仍然溫暖如初,揮之不去。行走其間,遙想十多年前,坐綠皮火車北向出川,必經此處。北向出川的綠皮火車出成都站,徑直前行,穿過一馬平川的川西平原,過綿陽站後,綠皮火車似脫韁野馬,一路蜿蜒進入崇山峻岭,進村莊、過橋梁、鑽隧道,透過車窗,一路上的風景像按下了快進鍵,從眼前忽閃而過。坐過綠皮火車長途旅行的人,應該對綠皮火車還有像我這樣保留著深刻回味吧?
  • 兩年沒有作品,出行坐綠皮火車還與陌生人拼順風車
    而在葉璇近期發布的最新一段視頻裡,她此次也是罕見錄製了一段出行的畫面,據葉璇透露,自己在寧波跟閨蜜蔣小涵以及其他圈內人一起聚完餐後,買到了最後一趟回杭州的火車票,因此,她才決定在火車上錄製一段視頻。
  • 你有多少年沒坐過綠皮火車?寶成鐵路的秦嶺小慢車,享受真正旅行
    綠皮火車是很多人對於火車的第一印象,見到了綠皮火車,也就意味著遊子離開家鄉,開始去往異鄉開始求學、闖蕩,去開拓屬於自己的世界,所以,綠皮火車在很多人的心理,都曾經是心裡揮之不去的一種情懷。那個時候的火車車廂是綠色的,座椅顏色也是綠色的,車上熟悉的方便麵味道混合著乘客的汗味、腳臭味等各種味道在一起,初開始還很不習慣,當你坐了多次之後,才會發現,原來這就是旅途的味道,上了火車不吃方便麵,沒有聽到車上售貨員的吆喝 「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來,腿讓一讓……」,就好像缺了點什麼。
  • 以石嘴山建市60年為時代背景,電影《綠皮小火車》在石嘴山開機!
    8月14日,電影《綠皮小火車》開機儀式在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演播大廳舉行與電影相關的各界人士濟濟一堂共話綠皮小火車情緣和電影背後的故事製片人劉先鋒曾參與創作電影《槐秋》,此次因電影《綠皮小火車》再次與石嘴山結緣,談到創作感受時說:「石嘴山人就像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槐樹一樣,不畏懼環境的惡劣和土壤的貧瘠,我想這就是石嘴山人的精神。」「我們全體演職人員謹以此片向曾經奮戰在礦山一線的建設者表達崇敬之情和感謝之意!」在電影中飾演郭成的演員張鐸說道。
  • 高鐵既快又舒服,為啥還有那麼多人選綠皮火車?乘務員告訴你真相
    高鐵既快又舒服,為啥還有那麼多人選綠皮火車?乘務員告訴你真相,最近這幾年,我們國家的發展真是迅猛,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方便了,特別是人們外出的時候,可以選擇交通工具。但是,現在我們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即使人們的選擇多樣化,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也能讓大家滿意,特別是我們國家的高鐵真是四通八達,我現在選擇了最多的交通方式,速度也快,而且比較舒適漂亮,現在的高鐵網絡是這麼完善的。
  • 這趟風景絕美的綠皮火車,25年不漲票價,最低只要2元
    如今說起綠皮火車,總感覺是上個世紀的產物,離我們很是遙遠。隨著火車的提速,高鐵的普及,現在很難再見到綠皮火車了。從重慶開往遵義的5629次列車,就是為數不多還在運營的綠皮火車之一,並且已經跑了半個多世紀了。重慶到遵義全程大概278公裡,開車也就3個多小時,高鐵就更快了,然而這趟綠皮火車跑完全程卻要9個多小時。
  • 乘坐綠皮火車看草原秋景,不比《囧媽》帶火的K3次列車沿途風光差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生活,愛旅遊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囧媽》帶火了K3次列車,導致其一票難求,其實乘坐內蒙古草原上的綠皮火車,沿途的秋景同樣迷人,還有那捉摸不定的秋雨給你帶來無限驚喜」。
  • 學生學得慢,教師莫著急,他們是行走中的「綠皮火車」
    大家都坐過綠皮火車吧,現在也還有保留,並非每一個地方都有高鐵可以到達。那麼綠皮火車的體驗是什麼呢?不用說大家都可以猜到,兩個字:磨人。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商務活動已經很難接受綠皮火車的差旅速度。從現今社會發展的角度講,它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只是綠皮火車它唯一的缺點「慢」難道就不可以成為閃光點嗎?
  • 全國綠皮火車時刻表大全,全網最完整的綠皮車次都在這裡
    你知道在中國鐵路線上,還在運行的綠皮客運列車還有少次嗎?經過精心整理,得到到了一份目前在運行綠皮火車時刻表,這些都是通過12306可以買票的車次,喜歡綠皮火車旅行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啊,趕快收藏起來。到底有多少趟綠皮車先說明下,目前不是所有車次為四位數字的都是綠皮火車,四位數的車次從車型上分為新空調普快、新空調普客、普快、普客四種,排除掉了新空調普快和新空調普客。
  • 曾被淘汰的綠皮火車,為何又重新啟用?真是國家的良苦用心
    00 來源: 天澤愛娛樂 舉報   在曾經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人們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幾乎都是綠皮火車
  • 綠皮火車上滿滿的都是人,為什麼幾十份盒飯卻賣不出去?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兄弟也已經開始返鄉過年。珠三角的摩託車大軍已經在路上,春運大暮進入第三天,回家闔家團圓成了每個人心裡最溫暖的瞬間。在交通工具上,火車仍然是第一選擇,實惠、方便、安全是眾多人選擇它的理由。
  • 電影《綠皮小火車》正在緊張拍攝中
    電影《綠皮小火車》在我市緊張拍攝。那麼,影片的拍攝進度怎樣了呢?8月19日,《綠皮小火車》電影正在原西北煤機一廠緊鑼密鼓地拍攝。雖然當天烈日炎炎,但一點也沒有影響影片的拍攝進度和演員的參演熱情。據悉,參加拍攝的演員除了國內知名演員周浩東、張鐸等人外,群演都來自我市。他們中的很多人雖然沒表演理論基礎和表演經驗,但是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和表演的喜歡,拍攝中的敬業精神也受到了導演的肯定。在電影中扮演男主角大兒子的趙彥博就是其中之一。
  • 「綠皮火車」成為山民脫貧致富生命線
    在這列「綠皮火車」裡,沿線的山民扛著大包小裹特產在車廂裡擺起了「地攤」。就是這列「火車集市」讓這些「藏」在大山裡的山民可以在農閒時將採摘、加工的應季山貨帶出大山,在車廂裡、在城市中售賣,補貼家用。  無獨有偶,這樣的列車在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內的開行已經形成了一種常態,低廉的票價是解決交通閉塞、經濟欠發達山區居民出行的首選。